导读:本文包含了语用修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用身份,修辞人格,伦理语用学,情境化判断
语用修辞论文文献综述
秦亚勋,姚晓东[1](2019)在《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的理论渊源及伦理之维》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身份"作为当前语用身份研究的核心概念,与西方修辞学经典概念"修辞人格"有着深厚的学理渊源。一方面,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均以言说效果为导向,都是话语主体通过特定话语策略在互动中构筑起的有利于实现说服目标的即时性身份,且均意识到诉诸情感对于诱发说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二者学科基础认定相异,后者可对前者构成理论补足。同时,语用身份伦理视角的开启也与修辞人格天然的伦理之维形成契合。修辞人格研究中对于言说者与受众在具体实践中应分别承担何种修辞责任、前者应作出何种满足后者"确定性"期待的"情境化判断"有着深入讨论,可望为尚待开启的语用身份伦理考察提供借鉴。本文最后简要展望了有待纳入未来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界面研究议程的若干重要理论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修辞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婉晴,李建新[2](2019)在《修辞与语用携手并进,结构与功能相得益彰——第十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第十叁届语体风格学学术研讨会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11日,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以及红河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十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第十叁届语体风格学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红河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议题整体呈现密度高、容量大、视野开阔、分析深入、理论创新的特点。数十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修辞学的新视角、新领域、新方法等议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当代修辞学》期刊2019年05期)
谢椿,寇佳羽[3](2019)在《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修辞方式的特点及语用功能研究——以大V“咪蒙”中的标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咪蒙"文章标题为例,通过分析其所使用的标题修辞的特点,总结出微信公众号标题具有增强互动性、提升趣味性、引发好奇心的语用功能。(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1期)
刘青[4](2019)在《习近平系列讲话的语用修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以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研究对象,从修辞格、语体色彩及语用特点方面展现他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8期)
王青羽[5](2019)在《《黄帝内经》修辞文本的语用照应之辨》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是以书面形式记录的话语,其语篇修辞手法以丰富而成熟的方式实现连贯和美感的统一。构成话语连贯的语用照应现象在话语交际中普遍存在。本文依据"关联性标准",从话语接受者角度出发,探讨《内经》读者理解修辞文本的语用照应的认知机制,语用照应在不同层面之上的表现形式,以及话语连贯与美感的建立方式。通过深入修辞文本的理解过程,在认知上寻找修辞文本意义构建更充分的理据。(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46期)
刘洋[6](2019)在《语用学视角下政治文本的修辞格口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修辞格翻译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本文在语用学理论的框架下,对中文政治文本中多数常用修辞格口译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国内外对修辞格翻译的研究由来已久,通过各种渠道的检索,笔者了解到大多数有关修辞格口、笔译的研究是针对文学、广告等文本中单一或少数几个修辞格的笔译研究;尽管有许多从目的论、关联理论等众多理论视角下进行的相关研究,但鲜有从语用学视角下进行对修辞格口、笔译的研究。在仔细研究修辞格口、笔译研究现状之后,笔者从语用学理论的视角下对政治文本中多数常用修辞格的口译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为政治文本中多数常用修辞格口译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口译的研究和实践做出贡献。在语用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语用原则和策略。其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原则和理论。本文在语用学的框架下,分别分析和总结了政治文本中修辞格口、笔译的策略和特点。首先,由于文化和语言的不同,有时译员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以揭示原文的真实意图。然而,所有的违反原则行为都应在口译员尊重说话人和原始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其次,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着称,礼貌原则对修辞格的口译,尤其是对政治演讲的口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礼貌原则的运用有助于译员以得体的方式表达自己国家的政治态度和立场。第叁,译员口译修辞格要通过寻求最佳关联,传递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第四,作为中国的政治声音和文化窗口,在解读政治文本中的修辞格时,译者应慎重选择所用语言。通过动态顺应目的语语境与结构,口译员可以构建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风格。这四个特点也可以作为口译政治文本中修辞格的一般原则。(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4)
张丹[7](2019)在《英语修辞格的词汇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西方修辞原则和实践的研究也许是最古老的学科。修辞格作为修辞学的重心之所在,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其研究的文章有很多,所关注的焦点或是某一具体修辞格,或是教学中的修辞格现象分析,但是纯粹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的修辞研究还不是很广泛,从词汇语用学视角出发的研究几乎没有。词汇语用学强调词语意义在使用中的临时性、灵活性和语境依赖性。本文拟从这一新的视角探讨英语修辞格现象。本文旨在探讨修辞格是否是词汇从静态储存义到动态使用义中得以调节的方式以及听话人如何依靠语境理解词语通过修辞方式所表现的意义多样性以及说话人意图的非确定性,并最终理解说话人真正的交际意图。修辞现象的语料来源于《现代英语修辞学》、《英语修辞与写作》及《英语修辞格详论》叁本修辞名着。本文共选取了14种修辞格,即明喻、暗喻、类比、拟人、讽喻、双关、反语、典故、拟物、借代、提喻、夸张、委婉语和仿拟。本文的理论基础是:不同层级下的语境分类(言内语境、言外语境和认知语境)和不同类型的词汇语用充实(横向分类包含零充实、语用收缩、语用扩充和语用转移;纵向分类包含义项间的语用充实、义项内的语用充实和义项外的语用充实)。本文首先将这14种修辞格按照侧重点分到不同层级的语境下,然后对其从词汇语用充实类型的横向分类和纵向分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根据语境的层级性分析,要想准确完整地理解修辞格中的词语意义,必须将其从词语境上升到更高的语境层级。有些是在言内语境下就能解释,例如:明喻、隐喻、拟人和类比。但有些则需要上升到言外语境中,例如双关、反语、讽喻和典故。还有些必须上升到最高层级的语境即认知语境,例如拟物、借代、提喻、夸张、委婉语和仿拟;二,通过词汇语用充实类型的视角分析,发现有些词在字典中的静态储存义只有一个,是不需要进行义项间的词汇语用充实的;而有些词在字典中的静态储存义超过一个,就需要进行义项间的词汇语用充实。在这一过程结束后,除去仿拟以外的修辞格都会有横向分类中的语用转移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同时涉及了纵向分类中的义项外的语用充实)。(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晓忆[8](2019)在《浅析语用中语义等值修辞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等值形式就是表达同一语义不同修辞形式的手段,其反映出语言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等值原则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等值形式的合理运用,并不是单纯作为省略句或是其他形式出现,还能够进行语言片段的有效置换。本文重点分析的就是语用中语义等值修辞形式。(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08期)
陈振宇,刘承峰[9](2019)在《“每”的功能演变以及与“都”的共现——基于修辞语用和语法化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每"是外部量化的全称量词,"都、皆、所有、全"是内部量化的全称量词,根据句法规则,两类量词不共现,但基于修辞动因,会有表语用强调的少数共现用例。"所有、全"与"皆、都"可以自由共现,并经过了语用强调到常规表达的语法化。到了现代,"每"可以自由地量化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与"皆、都"共现的用例极大地增多,且进入了很多原来不被允许的句法位置;"都"也实现了功能扩展,可表示外部关系。不过即使如此,"每"与"都"的共现还没有发展成完全的句法语义要求,而是仍然处于修辞语用的阶段,根本的制约因素仍然涉及语用强调和完句条件。(本文来源于《当代修辞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鹏程[10](2019)在《改进修辞教学策略 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修辞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然而当前的修辞教学存在着内容缺失、目标功利、方法不当等误区,把修辞教学等同于修辞格教学。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狭隘的修辞观,改进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论坛》期刊2019年08期)
语用修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7月11日,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以及红河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十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第十叁届语体风格学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红河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议题整体呈现密度高、容量大、视野开阔、分析深入、理论创新的特点。数十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修辞学的新视角、新领域、新方法等议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用修辞论文参考文献
[1].秦亚勋,姚晓东.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的理论渊源及伦理之维[J].当代修辞学.2019
[2].刘婉晴,李建新.修辞与语用携手并进,结构与功能相得益彰——第十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第十叁届语体风格学学术研讨会述评[J].当代修辞学.2019
[3].谢椿,寇佳羽.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修辞方式的特点及语用功能研究——以大V“咪蒙”中的标题为例[J].长江丛刊.2019
[4].刘青.习近平系列讲话的语用修辞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
[5].王青羽.《黄帝内经》修辞文本的语用照应之辨[J].教育现代化.2019
[6].刘洋.语用学视角下政治文本的修辞格口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7].张丹.英语修辞格的词汇语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9
[8].王晓忆.浅析语用中语义等值修辞形式[J].现代交际.2019
[9].陈振宇,刘承峰.“每”的功能演变以及与“都”的共现——基于修辞语用和语法化的解释[J].当代修辞学.2019
[10].刘鹏程.改进修辞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语用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