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妊娠,病毒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指标
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论文文献综述
聂德魁[1](2016)在《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站接受检查的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的97例患者,根据孕周分为早中期妊娠组45例和晚期妊娠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重型肝炎的发病率。结果晚期妊娠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明显高于早中期妊娠组,而血清清蛋白(Alb)的含量明显低于早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患者重型肝炎的发病率为17.31%,明显高于早中期妊娠组患者的4.44%(P<0.05)。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能有效的反映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在整个孕期中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6年05期)
王爱喜,王世超[2](2013)在《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母婴传播阻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孕期、产时及产后叁阶段进行阻断,即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产时母婴防护及产后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结果: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均达到95%以上。结论:采用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乙肝感染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能有效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3年04期)
何玉甜,孙雯,陈敦金[3](2012)在《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指南”解读:乙型肝炎部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目前尚无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专门指南,本文主要解读该指南的乙型肝炎部分,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新进展,撰写此稿。本文尚不能解决妊娠合并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产科医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除了参考此指南解读外,仍需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综合制定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案。一、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脱氧核糖核酸(DNA)中的一员,完整的乙肝病毒(本文来源于《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蒋云山[4](2009)在《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指标变化与母儿结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湘雅医院产科及传染科住院治疗的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且肝功能异常的孕妇46例。记录患者年龄、孕周等基本情况,肝功能常用指标及孕妇转归,是否发生产后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和分娩孕周等母儿结局指标。分析肝功能指标变化与母儿结局的关系。结果:(1)46例患者中,年龄21-35岁,平均28.2±3.7岁。终止妊娠孕龄未满28周(196天)者5例;终止妊娠孕龄满28周(196天)周至未满37周(256天)者22例;终止妊娠孕龄满37周(259天)者19例。初产妇40例,经产妇6例。双胎妊娠6例,单胎妊娠40例。(2)共分娩新生儿52例,其中孕龄未满28周(196天)者6例,死亡6例(占100%);孕龄满28周(196天)至未满37周(259天)者27例,死亡5例(占18.5%);孕龄满37周(259天)者19例,死亡0例(占0.0%)。(3)4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食欲下降21例(占45.7%),乏力18例(占39.1%),恶心14例(占30.4%),尿深黄或呈浓茶样13例(占28.3%),呕吐8例(占17.4%),皮肤瘙痒7例(占15.2%),腹胀3例(占6.5%),尿少3例(占6.5%)。临床体征:黄疸25例(占54.3%),下肢水肿6例(占13.0%),神志障碍5例(占10.9%),皮肤淤斑3例(占6.5%)。(4)血清白蛋白水平孕妇病死组明显低于存活组,而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孕妇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孕妇病死率、产后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率低蛋白血症组、总胆汁酸≥50umol/L组和总胆红素≥171umol/L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综合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低蛋白血症组、总胆汁酸≥50umol/L组和总胆红素≥171u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0U/L组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00U/L组的孕妇病死率、产后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与相对应的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和羊水粪染的发生率低白蛋白血症组、总胆汁酸≥50umol/L组和总胆红素≥171umol/L组均高于对照组,而足月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0U/L组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00U/L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羊水粪染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与孕妇的病死、产后出血、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有关。2、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与足月产、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有关。3、孕妇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是预测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母儿结局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5-01)
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母婴传播阻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孕期、产时及产后叁阶段进行阻断,即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产时母婴防护及产后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结果: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均达到95%以上。结论:采用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乙肝感染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能有效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论文参考文献
[1].聂德魁.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
[2].王爱喜,王世超.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
[3].何玉甜,孙雯,陈敦金.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指南”解读:乙型肝炎部分[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2
[4].蒋云山.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指标变化与母儿结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