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的创新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的创新教学

孙利(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河南郑州450052)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从有关资料上看,我国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降到了低点,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为此,反思传统教学,思考设计创新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强化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关键词:创新教学传统教学反思创新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我们学生能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也不例外。

一、传统教学反思

重记忆而轻理解——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在课本里无不充斥着成年人的思想,这些思想多是先贤圣哲们用毕生精力探索出的智慧和真理,但是它们与学生生活离的太远,学生的认识水平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而这恰恰违背了历史课最基本的功能——“学史使人明智”。

重现象而轻本质——互联网等媒体普及,极大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历史课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从而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应有的严肃性,学习时只重视历史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感到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重记忆而轻探究——没有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也就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当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不断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要汲取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和其他科学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学习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的理论,汲取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总结,不断增强自身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重应试而轻素质——尽管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但是不可否认,在短时间内人们的观念中应试教育仍居支配地位,在教学实践上应试教育仍居主流。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使一些学科处于尴尬的境地,历史就是其中之一。当前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去探究全方位的转变。

二、创新教学设计思考

备课本转变为备学生——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等断语,那么,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应该从备课本转变为备学生,既要有教法,更要有学法;既要有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活动,更要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教与学两条线齐头并进。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对此,我总结如下:

1.目标学习法:不同的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学习新知识要达到的目标就应该不一样,目标必须是学生在掌握学法基础上自行制定,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大,从而就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选择学习法:文化科学知识就好像是浩瀚之海,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需要深入领会,而哪些只需要了解,哪些只需要简单浏览等;

3.实践学习法:掌握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应用知识,在实践中学习时学生会不断遇到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实际上也是创新的过程;

4.交往学习法:学生不可能总是自我为中心,必须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学习和发展。

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仅靠教材中的材料不够。这时教师就要想办法向学生提供一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去思维。例如外国人用罗盘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吸食’等,然后让学生去思考总结出: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2.挑起新争论,激活新思维。在教学中引入讨论,甚至是辩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起到教师讲解所起不到的作用。只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不必担心学生会越辩越糊涂。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需要翻阅很多书,讨论的场面会十分热烈,趣味盎然,事实上有很多历史问题可以去辩论,不妨有意识地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争论,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历史教学的开展。

3.换个新角度,引发新思考。历史教学中需要不断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地去认识问题,而不要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中,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还有,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对新观点甄别论证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而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作者简介:

孙利,男,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标签:;  ;  ;  

浅谈中学历史的创新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