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齐西递村系列论文-牛传宝

应天齐西递村系列论文-牛传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天齐西递村系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版画,徽州元素,西递村,抽象

应天齐西递村系列论文文献综述

牛传宝[1](2018)在《论应天齐版画中徽派建筑元素的抽象性与具象性的融合——以《西递村系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天齐的版画《西递村系列》,以徽州建筑为元素,把具象与抽象进行冲突的融合,幻化出其独特的意境,打造出"应氏版画"的艺术语言。画面看似逼真,现实中却又不存在,从内容到构图,从质地肌理到黑色几何平面,以抽象化的具象、具象化的抽象造型风格,再造了一个沉静、古朴、神秘的意象"西递村"。(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李朝晖[2](2009)在《试论应天齐的版画《西递村系列》中的抽象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天齐的版画《西递村系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众不同的画面氛围。他的古民居是虚拟的心理图景,他通过“西递村”创造了一个仅属于他的精神世界。他将铜版画、拼贴画等技法融入到中国传统水印版画中,创作出了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的水印版画精品——《西递村系列》。其造型风格是抽.象.化.的.具.象.写.照.,他在.写.实.与.抽.象.之.间.找.到.了.一.个.极.妙.的.结.合.点.,从而用现代手法表现了传统文化内涵。纯粹意义上的抽象绘画是不包含有任何客观世界的,是一种纯主观绘画。在应天齐的作品中“抽象”变成了一种绘画的形式,应天齐作品中的“抽象”是包含有具象内容的。应天齐的绘画不属于抽象绘画,他只是把抽象的形式和具象的内容做了一种结合,他用绘画的抽象因素表现了一个具象的世界,并且有意把具象部分做得非常具象,抽象部分又做得非常抽象。应天齐作品风格的独特性,正是因为“抽象”和“具象”同时在画面上呈现,而且又显得极其协调,达到了“惊险的融合”。笔者从“抽象因素是绘画的本体语言”研究入手,分析了应天齐版画《西递村系列》中的抽象因素,其中分为:内容的抽象因素;构图的抽象因素;黑色块的抽象因素;材质肌理的抽象因素;梦的抽象因素。接着,又从内容、构图、黑色块、材质肌理、梦五部分分析了版画《西递村系列》中“抽象”和“具象”的“惊险的融合”。进而分析出应天齐的作品既非纯具象、写实绘画,亦非纯抽象绘画,得出结论,应天齐的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相吻合。应天齐的作品让人过目不忘的原因,在于画面中的抽象因素,在于抽象和具象的“惊险融合”,在于写意性。应天齐在其作品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法则——写意,他抓住并突出客体与主体相契合的某些特征,抒写艺术家的主观感情,而不是写实性地再现客观对象,他的作品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体验、精神和品格。应天齐的这些作品的形式具有现代美感,但作品的魂魄却是地道中国的——中国的“写意”传统。这正是应天齐的艺术魅力所在,正是他成功的原因,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来源于《西安美术学院》期刊2009-03-01)

高一博[3](2008)在《从应天齐《西递村系列》看实物拼贴在水印版画创作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版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书籍插画及佛画的形式出现,另一类则是以民间形式的年画形式出现。中国传统版画从平凡到兴盛从来没有摆脱过传播的意义,明代是中国版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当时的书籍出版物中一度形成了小说剧本“无绣像不成妆”的局面,可见古代版画在历史上的位置。逢年过节时年画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这些年画艺人父承子传,日积月累,创作了一批批富有民族风情和独特韵味的木版年画。逐渐形成了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陕西凤翔、河南开封朱仙镇、湖南邵阳淮头、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福建漳州、山西临汾、河北武强、云南大理等等地域性极强的木版年画。随着时代的变迁,版画自出现以来就有的最根本功能—传播、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剥夺。这样,木版画被作为纯粹的艺术形态被保留了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代版画艺术家也摒弃了版画传统的功能性,开始了纯粹的作为单纯艺术品的版画创作。实物拼贴水印版画就是在传统水印和木版画长期未有变化的情况下,吸收其他版种特点结合传统水印印刷技法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视觉效果和创新意义的新版画,在中国当代版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对实物拼贴水印版画进行分析梳理和研究一、简要介绍传统版画的出现发展,引出水印版画和实物拼贴水印版画,并对其制作和印刷流程和特性做部分介绍。因为这种技法在版画界中也是比较独特和小众的方法,而目前已知的相关资料几乎没有,所以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二、实物拼贴水印版画的出现和出现的历史原因,以及其代表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介绍与分析。叁、对比分析传统水印版画和实物拼贴水印版画的异同,得出实物拼贴水印版画在传统水印版画上发展的结论。对版画的制作和印刷两大创作空间进行分析,并对实物拼贴水印版画印制手段进行解析。四、对实物拼贴水印版画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举例说明,分析其局限性,并对这种技法的艺术特色进行梳理和定义。五、对实物拼贴水印版画的继续发展和延伸,指出这种技法更多的应该是提供给艺术家一个概念,一种新的思路。形态上说实物拼贴水印版画目前应该还不是其最终形态,需要更加努力的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鼓励创新,鼓励在由这种探索中辐射出的新思路和新领域中继续前行。结语: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说明,阐明了实物拼贴水印版画的出现、发展、目前状态和将来的发展,过去发生的种种我们是已知的,但是将来如何发展我们只能去设想若干种步骤,若干种可能。至于实物拼贴水印版画最终会怎么样,我想只要靠这一个小小的群体继续发展和推广,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本文来源于《西安美术学院》期刊2008-03-01)

孙晓蕊[4](2006)在《应天齐《西递村系列》版画亮相翰海秋拍——冲击中国版画成交新纪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美术界有两位着名画家与一个村庄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位是刚刚离去的油画家陈逸飞,还有一位是当代版画家应天齐。陈逸飞因《双桥》使江苏周庄闻名遐迩。应天齐则以38幅水印版画《西递村系列》使安徽黄山脚下的西递村闻名于世,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个村落和一位画家产生了强烈的互动关系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还是少见的。(本文来源于《艺术市场》期刊2006年10期)

梁婷[5](2006)在《站在现代立场观照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天齐在国内版画界是响当当的名字,他20年前创作的《西递村系列》版画改变了一个村子的命运,同时为中国版画史矗立了一个里程碑。昨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请到了这位着名的版画家开坛讲道,他通过大量(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06-06-25)

应天齐西递村系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天齐的版画《西递村系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众不同的画面氛围。他的古民居是虚拟的心理图景,他通过“西递村”创造了一个仅属于他的精神世界。他将铜版画、拼贴画等技法融入到中国传统水印版画中,创作出了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的水印版画精品——《西递村系列》。其造型风格是抽.象.化.的.具.象.写.照.,他在.写.实.与.抽.象.之.间.找.到.了.一.个.极.妙.的.结.合.点.,从而用现代手法表现了传统文化内涵。纯粹意义上的抽象绘画是不包含有任何客观世界的,是一种纯主观绘画。在应天齐的作品中“抽象”变成了一种绘画的形式,应天齐作品中的“抽象”是包含有具象内容的。应天齐的绘画不属于抽象绘画,他只是把抽象的形式和具象的内容做了一种结合,他用绘画的抽象因素表现了一个具象的世界,并且有意把具象部分做得非常具象,抽象部分又做得非常抽象。应天齐作品风格的独特性,正是因为“抽象”和“具象”同时在画面上呈现,而且又显得极其协调,达到了“惊险的融合”。笔者从“抽象因素是绘画的本体语言”研究入手,分析了应天齐版画《西递村系列》中的抽象因素,其中分为:内容的抽象因素;构图的抽象因素;黑色块的抽象因素;材质肌理的抽象因素;梦的抽象因素。接着,又从内容、构图、黑色块、材质肌理、梦五部分分析了版画《西递村系列》中“抽象”和“具象”的“惊险的融合”。进而分析出应天齐的作品既非纯具象、写实绘画,亦非纯抽象绘画,得出结论,应天齐的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相吻合。应天齐的作品让人过目不忘的原因,在于画面中的抽象因素,在于抽象和具象的“惊险融合”,在于写意性。应天齐在其作品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法则——写意,他抓住并突出客体与主体相契合的某些特征,抒写艺术家的主观感情,而不是写实性地再现客观对象,他的作品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体验、精神和品格。应天齐的这些作品的形式具有现代美感,但作品的魂魄却是地道中国的——中国的“写意”传统。这正是应天齐的艺术魅力所在,正是他成功的原因,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天齐西递村系列论文参考文献

[1].牛传宝.论应天齐版画中徽派建筑元素的抽象性与具象性的融合——以《西递村系列》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李朝晖.试论应天齐的版画《西递村系列》中的抽象因素[D].西安美术学院.2009

[3].高一博.从应天齐《西递村系列》看实物拼贴在水印版画创作中的意义[D].西安美术学院.2008

[4].孙晓蕊.应天齐《西递村系列》版画亮相翰海秋拍——冲击中国版画成交新纪录[J].艺术市场.2006

[5].梁婷.站在现代立场观照传统[N].深圳特区报.2006

标签:;  ;  ;  ;  

应天齐西递村系列论文-牛传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