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叶论文-郑蓉

绿竹叶论文-郑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竹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竹,产地,越冬期,叶绿素荧光参数

绿竹叶论文文献综述

郑蓉[1](2012)在《越冬期不同产地绿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4个产地绿竹在越冬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产地绿竹抵御低温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绿竹对低温反应敏感,在越冬期内,其叶绿素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所升高,而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ΦPSⅡ)等指标呈现出与月平均气温相一致的动态变化,即先下降后上升。低温胁迫后绿竹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调节而形成自我保护机制,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PSⅡ潜在活性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受到抑制,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温度达到最低时光抑制明显,一旦胁迫缓解,叶片光合能力有所恢复;温州绿竹光能转化效率较高,具有较强抗低温能力,福安、尤溪绿竹居中,漳州绿竹抗寒性最弱。(本文来源于《福建林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张龙华[2](2011)在《绿竹链蚧危害对绿竹叶绿素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绿竹链蚧不同危害程度对绿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受害比,轻度、中度、重度受害绿竹的SPDA值分别减少4.6%,12.4%,22.4%;净光合速率分别减少7.79%,16.39%,29.38%;暗呼吸速率分别提高了5.49%,26.67%,-7.39%;光呼吸速率分别提高了6.60%,30.08%,-11.56%;CO2补偿点分别提高1.15,1.48,2.04倍。不同受害程度对绿竹光合作用各项指标的影响均达极显着或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11年04期)

罗春连[3](2009)在《复合酶—微波提取绿竹叶黄酮技术及产品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绿竹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多糖等,黄酮含量达1.5%左右,比毛竹高,为充分利用福建特色资源,变废为宝,项目研究是应用复合酶解结合微波处理方法提取绿竹叶中的有效成分并研制功能性绿竹汁饮料,研究成果将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实验证明,此法工艺简单、时间短、耗能低、效率高。(本文来源于《福建轻纺》期刊2009年09期)

王戈,陆方,吴浩,王进,张泽廷[4](2007)在《超临界CO_2萃取绿竹叶中叶绿素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绿竹叶为原料,进行了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绿竹叶中萃取叶绿素的实验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原料粉碎度对叶绿素收率的影响,得到了在本研究范围内最优实验条件:萃取温度323 K、萃取压力24 MPa,夹带剂(无水乙醇)体积分数6%、原料粉碎粒度为60目、萃取时间100min。在此条件下,叶绿素收率为3.23‰,且重复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S2期)

马良进,池万银,黄德仁,郑文杰,徐跃标[5](2005)在《绿竹叶锈病病原及其防治药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绿竹叶锈病为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上的一种新病害。该病的严重发生给绿竹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对绿竹叶锈病的发病规律和病原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确定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半知锈菌类夏孢锈菌属竹夏孢锈菌Uredoignava。在此基础上对绿竹叶锈病进行了防治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粉锈宁和克菌宁2种药剂对该锈菌夏孢子的萌发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到70 01%和66 45%。图2表2参5(本文来源于《浙江林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郑维鹏,郑蓉,林海青,林丽娜,吴福坚[6](2002)在《绿竹叶面积指数与生长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新型叶面积指数计算方法,计算不同种源叶面积指数与产笋量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永安点,①号种源的G最大,相对应LAI为13 27,其次是②、⑤号种源,较差的种源是 ′、③、⑧号;①、⑤、②号种源产笋量的极大值超过9000kg·hm-2,叶面积指数也大于14。在龙海点,③、⑧号种源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较大,其次是 、⑨号种源,较差的是④、②号种源;产笋量极大值超过9000kg·hm-2的是⑥号种源,叶面积指数为14 54。(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02年04期)

吴起明[7](2001)在《绿竹叶面积指数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剪纸称重法对绿竹 (Dendrocalamopsisoldhami)叶面积进行实测 ,经计算 ,竹子叶面积与直径成直线回归关系 ,从而建立绿竹叶面积直线回归方程 ,利用该方程可制定绿竹胸径与叶面积关系表 ,计算林分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01年02期)

郑末晶,于奇燕[8](1989)在《淡竹叶与伪品粉绿竹叶及芦苇叶的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淡竹叶伪品粉绿竹叶、芦苇叶与正品从形态、叶表面、叶横切面(表皮、叶肉、叶脉、气孔、纤维、非腺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鉴别。(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1989年05期)

绿竹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绿竹链蚧不同危害程度对绿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受害比,轻度、中度、重度受害绿竹的SPDA值分别减少4.6%,12.4%,22.4%;净光合速率分别减少7.79%,16.39%,29.38%;暗呼吸速率分别提高了5.49%,26.67%,-7.39%;光呼吸速率分别提高了6.60%,30.08%,-11.56%;CO2补偿点分别提高1.15,1.48,2.04倍。不同受害程度对绿竹光合作用各项指标的影响均达极显着或显着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竹叶论文参考文献

[1].郑蓉.越冬期不同产地绿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2

[2].张龙华.绿竹链蚧危害对绿竹叶绿素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中国森林病虫.2011

[3].罗春连.复合酶—微波提取绿竹叶黄酮技术及产品开发[J].福建轻纺.2009

[4].王戈,陆方,吴浩,王进,张泽廷.超临界CO_2萃取绿竹叶中叶绿素的实验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马良进,池万银,黄德仁,郑文杰,徐跃标.绿竹叶锈病病原及其防治药剂的筛选[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

[6].郑维鹏,郑蓉,林海青,林丽娜,吴福坚.绿竹叶面积指数与生长因子的关系[J].福建林业科技.2002

[7].吴起明.绿竹叶面积指数测定[J].福建林业科技.2001

[8].郑末晶,于奇燕.淡竹叶与伪品粉绿竹叶及芦苇叶的鉴别[J].山东中医杂志.1989

标签:;  ;  ;  ;  

绿竹叶论文-郑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