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简探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TB移位,话题结构,特征核查,并列子句
最简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统[1](2016)在《话题结构中ATB移位现象的最简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语并列疑问句中,存在着ATB(Across the Board)移位现象。汉语作为Whin-situ的语言,不允许疑问词提升。但是通过对实际的语料分析发现,在汉语某些宾语前置的话题结构中,同样存在着ATB式移位。文章通过分析这些结构的句法特征和生成机制,证明了在汉语中同样存在着ATB移位现象,并通过对比不同语言中话题化结构的特点,进而证明了ATB移位具有跨语言的普遍特性。(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Noam,Chomsky,马志刚[2](2015)在《最简递归之前景探索:生物语言学的优化合并与最简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每种变体都能提供无限多的层级结构表达式,而所有的层级结构表达式均可在两个界面处获得解读:感觉运动系统将其外化,概念意愿系统赋予其心智特征。这种属性的产生离不开递归程序,而核心问题则在于如何确定这种递归程序的实质。科学研究的常规模式将其溯源至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即最简递归,从而可以强化解释力,促进语言习得研究,并有望为语言能力的进化提出突破性见解。以此为目标的探索已经摒弃了诸多缺乏理据的硬性规定,同时也使普遍语法的一些基本特点更为坚实。此类探索的诸多结论之一就是证明两个界面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外化仅仅是辅助性程序。这个结论符合目前对语言特点的了解,也与语言进化的极少量证据一致。(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邓昊熙[3](2013)在《析《最简探索》的原理及其基本操作手段》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乔姆斯基在《最简探索》中所提出的语言生成的原理及其具体的操作手段,文章指出,通过与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中所提及的操作做比较,能让我们看出《最简方案》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同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最简方案》及其所包含的语言理论。(本文来源于《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马志刚,唐胜虹[4](2012)在《虚指词there合并位置的最简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缀词理论新框架"试图修订"逻辑缀词理论"(Chomsky 1995),并提议英语存现句的表达式应该为:Therei+be+NP+[[locative-PP]ti]。但该主张忽略了虚指词there与存现对象QP和地点短语PP之间都应该具备的句法依存关系。而"there更低位合并"假设既考虑到虚指词与QP的句法关联性,同时也兼顾了虚指词与PP间的语义充实关系。基于该假设有关特征匹配一致的分析,英语存现句的表达式应该为:There[LOCATION+person]+Vunaccusative+QP[NUMBER;case;person]+PP[LOCATION]。该表达式的优化之处在于能使存现句各组成部分间的句法依存关系得以外显,从而揭示了英语there-be句型的有机整体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2年04期)
马志刚,吴旭东[5](2008)在《中介语形态变异研究与基于特征组配的最简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语形态和句法关系的相关观点,本文首先综述了中介语形态变异研究中两类截然对立的假说(功能损伤和表层缺失),并据此提出深化研究的具体研究问题:中介语主格形式和一致形式习得反差的成因何在。基于近期最简方案的分析将这种习得反差归因于探针和目标在两类特征(可解读与不可解读)组配上的不对称:[2+1]和[1+2]的特征组配模式使得格形式和一致形式具有不同的语音实现难度,也是两种形式中介语习得反差的终极原因。(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严玉培[6](2008)在《《最简探索:框架》下“被”的句法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被"的句法地位众说纷纭,有"被"的介词说、动词说、双重地位说。在探讨这些观点长短得失的基础上,以句法特性为出发点,借鉴Chomsky最新《最简探索:框架》的相关假设,针对"被"的语类特征进行了尝试性分析。提出将"被"字分析成一个汉语言特有的、具有强名词性特征P-feature的功能语类。同时,通过对标准被动句生成过程的实例描述,验证了"被"字功能语类特征的假设。(本文来源于《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陈小文[7](2008)在《现代汉语“给”字句最简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在Chomsky(2000)的最简探索框架下,对汉语的"给"字句的语义特征、句法结构和推导过程作一研究和探索。(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08年01期)
谭晓平[8](2006)在《基于《最简探索:框架》的间接“被”字句生成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乔姆斯基《最简探索:框架》的相关假设为理论基础,我们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间接"被"字句生成过程的分析方案。我们认为"被"是汉语特有的功能语类,"被"字句通过移位生成,长、短"被"字句的生成遵循同一种模式,具有共同的句法结构:[T[BeiP[Bei][vP]]]。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实例说明采用经潘海华修改后的题元层阶及移位步骤最短性原则,可统一生成汉语典型间接"被"字句。题元层阶可控制论元合并顺序,移位步骤最短性原则能选择正确的指定语移至句首位置。(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6期)
张连文[9](2005)在《句法研究的新发展——《最简句法:探索英语的结构》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最简句法:探索英语的结构》(Minimalist Syntax:Exploring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是由Andrew Radford编着,2004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句法学研究的最新权威论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李红梅[10](2004)在《《最简探索:框架》下对“被”字结构的再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在《最简探索:框架》(Chomsky1998)下对汉语典型被动句式———“被”字结构的尝试性分析。针对早期相关研究中有关“被”字语类特征的种种假设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将“被”分析为一个带有强名词性特征的功能语类,“被”字结构通过移位而生成。基于《最简探索:框架》中有关核心功能语类基本结构特征的论述,本文指出“被”字结构的生成基本遵循同一种模式;并且通过实例说明长式被动句与短式被动句在转换中的区别可以通过核心功能语类v的基本结构特征来加以解释。(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04年02期)
最简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类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每种变体都能提供无限多的层级结构表达式,而所有的层级结构表达式均可在两个界面处获得解读:感觉运动系统将其外化,概念意愿系统赋予其心智特征。这种属性的产生离不开递归程序,而核心问题则在于如何确定这种递归程序的实质。科学研究的常规模式将其溯源至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即最简递归,从而可以强化解释力,促进语言习得研究,并有望为语言能力的进化提出突破性见解。以此为目标的探索已经摒弃了诸多缺乏理据的硬性规定,同时也使普遍语法的一些基本特点更为坚实。此类探索的诸多结论之一就是证明两个界面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外化仅仅是辅助性程序。这个结论符合目前对语言特点的了解,也与语言进化的极少量证据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简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1].孙文统.话题结构中ATB移位现象的最简探索[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Noam,Chomsky,马志刚.最简递归之前景探索:生物语言学的优化合并与最简计算[J].外文研究.2015
[3].邓昊熙.析《最简探索》的原理及其基本操作手段[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马志刚,唐胜虹.虚指词there合并位置的最简探索[J].现代外语.2012
[5].马志刚,吴旭东.中介语形态变异研究与基于特征组配的最简探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
[6].严玉培.《最简探索:框架》下“被”的句法地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
[7].陈小文.现代汉语“给”字句最简探索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
[8].谭晓平.基于《最简探索:框架》的间接“被”字句生成过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9].张连文.句法研究的新发展——《最简句法:探索英语的结构》评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
[10].李红梅.《最简探索:框架》下对“被”字结构的再探索[J].现代外语.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