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儒门事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儒门事亲,湿热病机,湿热治法,湿热病例
儒门事亲论文文献综述
许建秦,焦振廉,郭姣[1](2019)在《《儒门事亲》所论湿热源流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儒门事亲》为金元时期攻下派代表着作,以畅论"汗下吐赅尽治病诠"为主,观点独特,论说新颖,其关于湿热的论述不多,但上承前代,下启元明,有所创见,对后世湿热病机证候及诊治有一定影响。所论归纳为痹病"湿热为源,风寒为兼"病机,"小儿伤乳湿化,湿热相兼"病机,"小儿掬水弄铃,以散诸热","湿热生虫"病机,"湿热黄疸"病机,以及有关"湿热"的治法、病例、方药等。认为《儒门事亲》为消渴病胃膈瘅热而设的人参白术汤用于"停积而湿热内甚"和"湿热内甚自利",可为消渴病湿热病机的较早表达。其关于消渴"因肥甘石药而渴"的观点与现代消渴病湿热病机有一脉相承的关联,对后世消渴湿病热病机理论的成熟有一定启发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文献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高楠楠,伊博文,陈子杰,吴宇峰[2](2019)在《《儒门事亲》吐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擅长运用吐法治疗临床疾病,他在《儒门事亲》中列举了36种吐药,并按性味、毒性予以归类。不难发现,36种药物中,一些药物的涌吐效果已被公认,而另一些却并不以吐药而为人熟知。本文试从功效来源、药物成分、制方结构、配伍特点等方面,浅析吐药实有君药、臣佐药、引经药广义吐药的区别,以及个别药物实际并非吐药,有助于理解《儒门事亲》文义,并利于吐法的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侯耀阳,刘春晖,朱雪莹,管津智[3](2019)在《张子和《儒门事亲》与永富独啸庵《吐方考》中吐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张子和《儒门事亲》和日本江户时期医者永富独啸庵《吐方考》为研究对象,从吐法的理论来源与吐法的使用指征、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吐法运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以探究中医吐法集大成者张子和与日本吐法重要医家永富独啸庵的吐法思想异同,以及《儒门事亲》和《吐方考》的传承发展关系,填补中日两国吐法比较研究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吐方考》提供帮助,为临床更好使用吐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郭斌,邢永革[4](2018)在《《儒门事亲》征引文献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儒门事亲》征引文献的情况进行考察,分别从征引文献概况、引书称引方式、引文体例、文献校勘4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指出所引文献来源广泛,类型多样,具有传统经典式引文体例,书名称引方式不一等特点,但也存在误注出处、引文引用的讹、脱、衍、倒、错乱以及注文误作正文等引文研究的普遍性问题,使用该书时要特别加以注意。(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8年11期)
王炎杰,焦桂生,殷黎[5](2018)在《《儒门事亲》“吐法”理论框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吐法是医门八法之一,在攻邪愈疾中占有重要地位。吐法的代表人物,当首推以"攻下派"着称的张子和,其着作《儒门事亲》集中反映了张氏学术思想;汗、吐、下叁法之中尤以"吐法"遭谤最多,但也颇具特色,具有用药简单、价格低廉、效果显着叁大优点。笔者通过对《儒门事亲》进行系统研究,从基本概念、作用机制、适应症及禁忌症、实施方法4个方面对"吐法"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初步探讨"吐法"理论框架,为临床提供初步的参考与借鉴,以期吐法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孟悦,桑珠[6](2018)在《《儒门事亲》情志疗法与现代心理学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儒门事亲》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的作品,本书一共记载医案250个,其中情志病23例,有5例运用到了情志疗法。目前对于《儒门事亲》的研究,主要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论述心理学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重要性,部分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其在中医中的应用提取出来,进行了归纳总结。但目前还没有文献对其中有关情志疗法的医案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与现代心理学进行比较,发现情志疗法优势的。故本文就情志疗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发现其特点,并探究现(本文来源于《西藏医药》期刊2018年03期)
郭淳[7](2018)在《《儒门事亲》词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儒门事亲》是中医学“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代表张从正所着的一部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金代中医学着作。全书15卷,分为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临床病案和方剂用法以及后收入的刘河间《叁消论》叁大部分。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各科,体例各别,有立论、评论、辩论等等。文中语料丰富,词汇众多,无论是医学专业词汇还是一般词汇都是近代汉语史研究的宝贵材料。论文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儒门事亲》词汇构词法研究。着重分析了医学词汇富有特色的构词语素,并对词汇构词法从复合式、重迭式、派生式叁个方面进行例举。第二章对书中俗语词进行了分类研究,首次将医学名物俗语词纳入研究范畴并进行考释,考证其来源和命名理据。大量的俗语词首见于和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农医着作中。第叁章为《儒门事亲》特色词研究。将书中出现的道教词汇、中药学词汇和中医运气学词汇进行了分类整理。第四章对书中出现的新词新义进行分类研究。充分利用电子资源和语料库并结合《汉语大词典》对词汇的产生时间作科学的判定。第五章为《儒门事亲》同义词研究。将词汇分为一般词汇和医学词汇,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阐述同义词存在和发展的原因。通过对《儒门事亲》词汇的系统性研究,有助于认识金代的词汇特点以及医学语言的发展状况,为汉语史补充新的研究材料。(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9)
黄进[8](2018)在《张从正《儒门事亲》砭射疗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砭射特点、砭射方法及特色、禁忌及注意事项、局限及不足4个方面对《儒门事亲》中的砭射疗法进行系统分析,细研张从正砭射疗法的学术思想及其临证经验,以丰富针灸学理论。(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浩然,贾红玲,张永臣[9](2018)在《张从正《儒门事亲》针灸学术特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宗《内经》《难经》之学,私淑刘完素之说,对攻邪叁法有独到的见解,并将针刺放血归于汗法,在理论和临床均有所发挥。其针灸学术特点主要反映于《儒门事亲》一书中,主要有重视经络理论,详辨气血多少;刺络放血,祛邪安正;注重单纯针刺;强调针药结合;慎用灸法;擅用外治法等6个方面。(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炎杰,殷黎,焦桂生[10](2018)在《浅谈《儒门事亲》“吐法”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吐法是医门八法之一,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是吐法代表人物。笔者通过对其着作《儒门事亲》进行研究,初步归纳整理出张氏"吐法"具有源于经典、勇于创新;重视病机、辨证施吐;一法之中,兼赅众法和用药简单、效果显着四大特色。寄望吐法不被束之高阁,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8年01期)
儒门事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擅长运用吐法治疗临床疾病,他在《儒门事亲》中列举了36种吐药,并按性味、毒性予以归类。不难发现,36种药物中,一些药物的涌吐效果已被公认,而另一些却并不以吐药而为人熟知。本文试从功效来源、药物成分、制方结构、配伍特点等方面,浅析吐药实有君药、臣佐药、引经药广义吐药的区别,以及个别药物实际并非吐药,有助于理解《儒门事亲》文义,并利于吐法的临床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儒门事亲论文参考文献
[1].许建秦,焦振廉,郭姣.《儒门事亲》所论湿热源流简析[J].中医文献杂志.2019
[2].高楠楠,伊博文,陈子杰,吴宇峰.《儒门事亲》吐药浅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3].侯耀阳,刘春晖,朱雪莹,管津智.张子和《儒门事亲》与永富独啸庵《吐方考》中吐法比较研究[J].中医研究.2019
[4].郭斌,邢永革.《儒门事亲》征引文献考略[J].西部中医药.2018
[5].王炎杰,焦桂生,殷黎.《儒门事亲》“吐法”理论框架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6].孟悦,桑珠.《儒门事亲》情志疗法与现代心理学的比较[J].西藏医药.2018
[7].郭淳.《儒门事亲》词汇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8].黄进.张从正《儒门事亲》砭射疗法初探[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9].王浩然,贾红玲,张永臣.张从正《儒门事亲》针灸学术特点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10].王炎杰,殷黎,焦桂生.浅谈《儒门事亲》“吐法”特色[J].黑龙江中医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