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含磷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碳酸酯,DDS含磷衍生物,阻燃性能,力学性能
含磷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蒋俊奎[1](2018)在《DDS含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聚碳酸酯阻燃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碳酸酯(PC)因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PC本身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LOI约为25-28%,UL 94 V-2级),但存在明显的熔融滴落现象。为了满足某些特殊领域的应用要求必须通过添加阻燃剂以提高其阻燃性能。含卤素阻燃剂受热分解产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故阻燃剂的无卤化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且趋向于研究集多种阻燃元素为一体的高效阻燃剂。本文以4,4’-二氨基二苯砜(DDS)和氯代磷酸二苯酯为原料合成两种DDS含磷衍生物:二(二苯基磷酸酯)-4,4’-二苯砜基二磷酰胺(DPDDS)、四(二苯基磷酸酯)-4,4’-二苯砜基四磷酰胺(TPDDS)。通过熔融共混法将其添加到PC基材中制备一系列的复合材料,再利用多种方法考察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并初步推测其阻燃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两种DDS含磷衍生物:DPDDS、TPDDS,并通过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鉴定其结构。采用热失重仪(TGA)分别考察阻燃剂DPDDS、TPDDS在氮气及空气中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在两种气氛中,DPDDS、TPDDS的T_(onset)(热失重为5%时对应的温度)均大于270℃且表现出很好的成炭能力,均能满足PC的热加工条件。(2)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测试(UL 94)和锥形量热测试对一系列PC/DPDDS、PC/TPDDS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两种阻燃剂添加量均为0.5 wt.%时,PC/DPDDS、PC/TPDDS复合材料的LOI值分别为30.3%、31.3%,达到UL 94 V-1级,且力学性能仅略有下降。DPDDS、TPDDS能有效降低PC材料的最大热释放速率(pk-HRR)且具有抑制烟生成速率的效果,并随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pk-HRR明显降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炭层形貌发现,PC/DPDDS、PC/TPDDS复合材料燃烧后的炭层较PC材料的连续、致密,能够发挥更有效的凝聚相阻燃作用。(3)通过空气和氮气气氛下的TGA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阻燃剂都能够明显提高阻燃PC复合材料的T_(onset)和残炭量,且在空气气氛中TPDDS作用效果较DPDDS的更优。热分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阻燃剂都能够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活化能。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在450℃、500℃、580℃温度下PC和PC/TPDDS分解产物结构发现,TPDDS阻燃剂通过参与并促进PC/TPDDS复合材料受热重排反应,进而形成更稳定的炭层。因此在相同条件下,PC/TPDDS复合材料的热分解程度要明显小于PC基材,由此说明TPDDS阻燃剂能够延缓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8-06-04)
范兆乾[2](2018)在《含磷、硫、氟壳寡糖衍生物的制备及杀线虫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从中提取各种功能活性成分,并获得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从虾蟹壳等下脚料中提取制备的壳聚糖/壳寡糖,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可改性的天然分子,由于其具有抑菌、促植物生长等作用,因此在农业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更是开发新型农药的重要源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根结线虫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巨大,防治困难,而现有的杀线剂,种类少,毒性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巨大,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绿色高效低毒的杀线剂。本文创新性的将磷酸酯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叁氟丁烯类杀线活性基团分别接枝到壳聚糖或壳寡糖上,制备了叁类具有杀线活性的含磷、含硫、含氟的壳聚糖/壳寡糖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南方根结线虫杀线活性、植物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结果:1.磷酸酯类活性基团能提高壳聚糖/壳寡糖的水溶性、杀线活性:所得壳聚糖/壳寡糖希夫碱-聚胺乙基-磷酰二乙酯衍生物,均具有植物诱导抗性、良好的水溶性、较低的植物毒性;壳寡糖衍生物对南方线虫二龄幼虫及虫卵孵化的抑制活性,要好于壳聚糖衍生物;壳聚糖水杨醛希夫碱-胺乙基-磷酸二乙酯和壳寡糖水杨醛希夫碱-胺乙基-磷酸二乙酯对南方根结有较好的杀线活性,其LC_(50)/72h分别为0.39mg/mL和0.27mg/m L,低于壳寡糖的LC_(50)/72h(3.93mg/m L)即杀线活性明显高于壳寡糖;2.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活性基团能提高壳寡糖的杀线活性和虫卵孵化抑制活性:壳寡糖衍生物比壳聚糖衍生物,更容易获得水溶性;所得壳寡糖含硫衍生物,均具有良好的植物诱导抗性、水溶性和较低的植物毒性;含硫衍生物中,衍生物壳寡糖二硫丁烷杂环衍生物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杀线活性和卵孵化抑制活性,其LC_(50)/72h为1.23mg/m L和抑制率/14d在90%以上,活性明显高于壳寡糖;3.叁氟丁烯类杀线活性基团可提高壳寡糖的杀线活性虫卵孵化抑制活性:含氟衍生物及其中间体,均具有良好的植物诱导抗性、杀线活性、水溶性和较低的植物毒性;壳寡糖-硫脲、壳寡糖-巯基噻二唑、壳寡糖-噻二唑-叁氟丁烯衍生物具有最高的南方根结线虫杀线活性和虫卵孵化抑制活性,其LC_(50)/72h均为0.063mg/mL左右,活性明显高于壳寡糖。4.通过化学改性,可进一步提高壳聚糖或壳寡糖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二龄幼虫和虫卵的活性,同时所得衍生物具备壳聚糖或壳寡糖分子本身对植物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转氨酶、多酚氧化酶等病程相关蛋白的诱导活性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本文首次将杀线活性基团接枝到壳聚糖或壳寡糖分子上,获得了一系列具有杀线活性的含磷、含硫、含氟壳聚糖/壳寡糖衍生物。所得衍生物,既能发挥壳聚糖/壳寡糖分子本身的植物生长调节作用、诱导抗性等生物活性,又具有较强的杀线能力,并且毒性小,因此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对天然活性分子如壳聚糖或壳寡糖进行结构改性来开发新型杀线剂,为开发绿色、高效、低毒的绿色杀线剂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06-01)
何东,徐燕洁,韩靖,陈杰,张慧[3](2016)在《利用一锅叁组分高效合成含氟含磷吲嗪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吲嗪作为一种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近几年,以吲嗪为骨架的化合物所展现的药物活性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知。因此,我们报道一种以吡啶1,w-溴代苯乙酮2和全氟烷基炔膦酸酯3高效合成含氟含磷吲嗪衍生物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11-18)
沈洪秀,何军,刘容芳,刘鼎,李艳鹏[4](2016)在《含磷白杨素衍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杨素存在于许多水果和蔬菜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抗炎、抗氧化和抗突变等。但因其脂溶性和水溶性均较差,大大降低了其生物利用度,而引入含磷基团可有效地提高其脂溶性和水溶性,同时对其生物活性也有一定的提高。本文综述了含磷白杨素衍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肿瘤药学》期刊2016年05期)
周通,宋盼,杨水兰,倪刚,杨天林[5](2016)在《螯型含磷衍生物稀土配合物合成及其在DNA电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一种螯型含磷衍生物及其稀土配合物,用1HNMR、13CNMR、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差热-热重对结构及其组成进行分析和表征。在pH 7.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该系列稀土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法发现,该系列配合物在测定区间内为电化学活性物质。根据此特性设计以Re(pic)3L为杂交探针的DNA电化学传感器,发现该系列配合物可以识别发生在电极表面的杂交过程,并依杂交序列的不同作出相应的响应。(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6年08期)
吕艳超[6](2016)在《新型胆固醇NBD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Hg~(2+)和含磷农药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磷农药作为一类广泛使用的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在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不科学的使用方法,以及农药自身的高毒性、难降解性,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长期摄入农药残留微量超标的食品,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慢性心血管病、癌症、新生儿畸形等。此外,难降解的农药在土壤内不断累积,引起土壤结构变化,肥力下降。与此同时,土壤中残留农药经雨水冲刷进入近海水域,一旦超过水域生态的自净能力,便会导致其在海洋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引起中毒死亡或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因此,为了食品安全,急需发展用于监测有机磷农药的快速灵敏传感器。另一方面,进入工业时代后,重金属汞是电子工业和电镀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含汞废水和含汞废气已成为严重威胁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重金属汞在自然环境中不能降解,通过呼吸和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的机体,引起汞中毒。汞进入人体后无法经消化系统排泄到体外,导致其在体内不断积累,引起肝炎、肾炎和脑组织损伤等,因此,控制含汞废物的排放,发展快速灵敏、高选择性的传感器是保障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对于有机磷农药的检测,已经发展了众多较为成熟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法等传统检测手段以及结合现代检测手段的生物传感器法。但大多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如预处理过程复杂、重复性差、测量耗时长及仪器设备昂贵等,很难实现快速灵敏的检测。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荧光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高的灵敏度、优异的选择性、良好的重复性以及可靠的数据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同时均相荧光传感器以其响应快速、灵敏性高以及可用于原位检测也广泛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近十多年来,本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危险化学品传感器的设计和开发,其中多环芳烃(芘、芘)是主要选用的荧光传感元素。此外,氮杂芳香类衍生物(NBD)荧光活性基团由于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极性敏感性、信号响应迅速等优点,已用于荧光传感器的设计中,制备了一系列传感性能优异的荧光分子,在环境检测、软物质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学位论文立足实验室已有研究基础,设计制备了以NBD为传感单元,通过引入不同的捕获基团,得到两种荧光传感器,并对其基本光物理行为、传感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来讲,本学位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检测有机磷农药的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即概述了有机磷农药传感器设计制备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成果,从荧光生物传感器与荧光化学传感器两方面进行了详细评述。第二章介绍了重金属汞对人类的危害,同时概述了汞离子的检测方法以及氮杂芳香类(NBD)荧光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在第叁章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以“点击化学”构建的以叁氮唑单元为连接臂同时含有辅助基团胆固醇的NBD衍生物,命名为CTN。化合物CTN的基本光物理行为表明,该化合物的发射光谱不仅依赖于溶剂的极性,而且溶液浓度变化会引起NBD单体态与聚集态之间的转变。基于其溶液行为和分子结构特点,该化合物实现了对重金属离子Hg~(2+)的选择性传感,检出限可达0.08 μM。机理研究表明,化合物CTN与Hg+以1:1的化学计量比结合,并且形成非荧光活性复合物的过程是典型的静态猝灭。与此同时,我们将非荧光活性的金属络合物作为传感平台,考察了其对5种常见有机磷农药的传感性能,研究发现,该传感平台对所测试的5种有机磷农药都具有灵敏的响应,而其它非有机磷农药和无机磷酸盐均不会对此过程造成干扰。同时,结合传感平台便捷的可视化传感,本工作为实现普适、原位快速检测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第四章中,以具有响应空穴的杯[4]吡咯(CP)为捕获基团,在CP结构的一端引入荧光信号基团NBD,辅助基团胆固醇引入CP结构的另一端,得到两种顺反异构的荧光化合物α,α-CPN和α,β-CPN.研究表明,两种化合物的基本光物理行为相似。由于杯[4]吡咯具有分子识别能力,测试了其对12种金属离子的传感行为,结果表明,所测试的金属离子都不能使两种化合物的荧光发生猝灭,表明杯[4]吡咯空腔与金属离子没有相互作用。虽然两种化合物对金属离子没有响应,但是杯[4]吡咯具有识别中性分子的能力,在随后的农药检测中发现,对所测试的5种有机磷农药均可使化合物α.α-CPN的荧光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尤以草甘膦最为灵敏,而具有相同结构单元的化合物α,β-CPN,由于杯[4]吡咯两侧连接臂的空间构型不同,使得所测试的5种农药都不能使其荧光发生猝灭,此工作避开第一个工作中需要重金属离子参与构建传感平台的过程,因为重金属离子本身就是污染元素,因此,该工作对今后有机磷农药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刘伟,杨水兰,宋盼,杨天林[7](2015)在《一种含磷叁足体衍生物及其铕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磷的水溶性叁足体衍生物[L:N-二(吡啶-二氨基乙酰基)甲基磷酸]及其Eu(Ⅲ)的配合物,用红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和紫外光谱法等技术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室温下该配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体与苦味酸铕形成1∶1型配合物Eu(pic)3L;配合物与BSA之间有很强的结合作用;配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配合物与BSA的作用力为分子间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别考察了Fe3+和Cu2+对配合物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证明Fe3+和Cu2+能够以金属离子桥键与配合物结合使配合物-BSA的稳定性增强。根据Foster型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机理可知,配合物可以和BSA以偶极-偶极无辐射进行能量传递。(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5年07期)
张亮,董朝红,吕洲,申宏杰,朱平[8](2014)在《反应型含磷壳聚糖衍生物抗菌剂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脱乙酰度80%~95%的壳聚糖为原料,将其与2-膦酰基-1,2,4-丁烷叁羧酸(PBTCA)进行反应,得到含磷壳聚糖衍生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含磷壳聚糖衍生物表征。该含磷壳聚糖衍生物整理的棉织物对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都达到90%以上,优于壳聚糖。壳聚糖整理的棉织物水洗30次后,抗菌性能较差,而含磷壳聚糖衍生物整理的棉织物水洗30次,对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3.2%和80.1%。该含磷壳聚糖衍生物对棉织物的优化整理工艺为:整理剂质量浓度3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5 min。(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4年10期)
刘伟[9](2014)在《几种含磷叁足体衍生物稀土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设计合成了端基含磷酸结构的水溶性叁足体衍生物L1-L14及其相应的稀土苦味酸盐配合物,用1HNMR、13CNMR、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叁足体衍生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用计算化学模拟了配体的结构,并用连续摩尔比法,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及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四个配体与稀土(Eu(Ⅲ)和Tb(Ⅲ))苦味酸盐均形成了1:1型配合物(Eu(pic)3L1~4)。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土配合物(Eu(pic)3L1~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由紫外-可见光谱法实验发现Eu(pic)3L1~4与BSA可以以较强的作用力结合生成新的Eu(pic)3L1~4-BSA复合物,其结合常数分别为:4.11×105L·mol-1,3.28×105L·mol-1,2.59×104L·mol-1,4.53×104L·mol-1通过循环伏安法对Eu(pic)3L1~4可与BSA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Eu(pic)3L1~4与BSA形成了1:1结合型复合物Eu(pic)3L1~4-BSA,其中KEu(Ⅱ)/KEu(Ⅲ)>1,表明Eu(Ⅱ)配合物与BSA的结合能力比Eu(Ⅲ)配合物与BSA的结合能力强;荧光光谱法实验结果表明Eu(pic)3L1~4与BSA形成了无荧光的复合物Eu(pic)3L1~4-BSA,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其结合常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结合位点数为1,由Eu(pic)3L1~4与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推出该反应为自发的放热反应过程,Eu(pic)3L1~4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对Fe3+和Cu2+对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Fe3+和Cu2+的存在可使Eu(pic)3L1~4与BSA的相互作用在不改变其结合位点数的情况下增强,说明Cu2+和Fe3+通过金属离子桥键结合的金属离子-Eu(pic)3L1~4可使Eu(pic)3L1~4与BSA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增强。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Eu(pic)3L1~4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Eu(pic)3L1~4在-0.6v~0.6v的电位范围内均为电化学活性物质,它们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方式为插入方式,其结合常数分别为1.21×106L·mol-1,4.81×105L·mol-1,5.34×105L·mol-1。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6-糠氨基嘌呤、DNA和Eu(pic)3L1~4叁体系的配位反应,结果表明Eu(pic)3L1~4可与6-糠氨基嘌呤可形成1:1型复合物(6-糠氨基嘌呤-Eu(pic)3L1~4,Eu(pic)3L1~4、 DNA和6-糠氨基嘌呤可进行自组装形成6-糠氨基嘌呤DNA超分子,利用Scatchard方程计算出该体系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24×1055L·mol-1,1.41×105L·mol-1,1.21×105L·mol-1和2.82×105L·mol-1,其结合常数比Eu(pic)3L1~4-DNA的结合常数小。基于Eu(pic)3L3的DNA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发现Eu(pic)3L3对DNA的互补序列、碱基错配序列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可以作为电化学活性探针有效地识别DNA碱基序列在电极表面的杂交过程。(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4-04-01)
熊碧权,周永波,韩立彪,尹双凤[10](2013)在《小分子催化磷氢化合物与苯醌进行高立体选择性1,4-/1,6-加成制备C-/O-含磷取代基酚类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磷功能小分子在医药、材料、石油化工以及不对称催化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发现,(手性)磷氢化合物在H2O的催化下可以与苯醌高选择性地进行1,4-加成反应;然而,在Et3N的催化下,磷氢化合物却与苯醌高选择性地进行1,6-加成反应。通过利用X-ray单晶(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7-28)
含磷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从中提取各种功能活性成分,并获得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从虾蟹壳等下脚料中提取制备的壳聚糖/壳寡糖,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可改性的天然分子,由于其具有抑菌、促植物生长等作用,因此在农业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更是开发新型农药的重要源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根结线虫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巨大,防治困难,而现有的杀线剂,种类少,毒性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巨大,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绿色高效低毒的杀线剂。本文创新性的将磷酸酯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叁氟丁烯类杀线活性基团分别接枝到壳聚糖或壳寡糖上,制备了叁类具有杀线活性的含磷、含硫、含氟的壳聚糖/壳寡糖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南方根结线虫杀线活性、植物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结果:1.磷酸酯类活性基团能提高壳聚糖/壳寡糖的水溶性、杀线活性:所得壳聚糖/壳寡糖希夫碱-聚胺乙基-磷酰二乙酯衍生物,均具有植物诱导抗性、良好的水溶性、较低的植物毒性;壳寡糖衍生物对南方线虫二龄幼虫及虫卵孵化的抑制活性,要好于壳聚糖衍生物;壳聚糖水杨醛希夫碱-胺乙基-磷酸二乙酯和壳寡糖水杨醛希夫碱-胺乙基-磷酸二乙酯对南方根结有较好的杀线活性,其LC_(50)/72h分别为0.39mg/mL和0.27mg/m L,低于壳寡糖的LC_(50)/72h(3.93mg/m L)即杀线活性明显高于壳寡糖;2.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活性基团能提高壳寡糖的杀线活性和虫卵孵化抑制活性:壳寡糖衍生物比壳聚糖衍生物,更容易获得水溶性;所得壳寡糖含硫衍生物,均具有良好的植物诱导抗性、水溶性和较低的植物毒性;含硫衍生物中,衍生物壳寡糖二硫丁烷杂环衍生物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杀线活性和卵孵化抑制活性,其LC_(50)/72h为1.23mg/m L和抑制率/14d在90%以上,活性明显高于壳寡糖;3.叁氟丁烯类杀线活性基团可提高壳寡糖的杀线活性虫卵孵化抑制活性:含氟衍生物及其中间体,均具有良好的植物诱导抗性、杀线活性、水溶性和较低的植物毒性;壳寡糖-硫脲、壳寡糖-巯基噻二唑、壳寡糖-噻二唑-叁氟丁烯衍生物具有最高的南方根结线虫杀线活性和虫卵孵化抑制活性,其LC_(50)/72h均为0.063mg/mL左右,活性明显高于壳寡糖。4.通过化学改性,可进一步提高壳聚糖或壳寡糖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二龄幼虫和虫卵的活性,同时所得衍生物具备壳聚糖或壳寡糖分子本身对植物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转氨酶、多酚氧化酶等病程相关蛋白的诱导活性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本文首次将杀线活性基团接枝到壳聚糖或壳寡糖分子上,获得了一系列具有杀线活性的含磷、含硫、含氟壳聚糖/壳寡糖衍生物。所得衍生物,既能发挥壳聚糖/壳寡糖分子本身的植物生长调节作用、诱导抗性等生物活性,又具有较强的杀线能力,并且毒性小,因此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对天然活性分子如壳聚糖或壳寡糖进行结构改性来开发新型杀线剂,为开发绿色、高效、低毒的绿色杀线剂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磷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蒋俊奎.DDS含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聚碳酸酯阻燃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8
[2].范兆乾.含磷、硫、氟壳寡糖衍生物的制备及杀线虫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
[3].何东,徐燕洁,韩靖,陈杰,张慧.利用一锅叁组分高效合成含氟含磷吲嗪衍生物[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集.2016
[4].沈洪秀,何军,刘容芳,刘鼎,李艳鹏.含磷白杨素衍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肿瘤药学.2016
[5].周通,宋盼,杨水兰,倪刚,杨天林.螯型含磷衍生物稀土配合物合成及其在DNA电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J].化学试剂.2016
[6].吕艳超.新型胆固醇NBD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Hg~(2+)和含磷农药检测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6
[7].刘伟,杨水兰,宋盼,杨天林.一种含磷叁足体衍生物及其铕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J].应用化学.2015
[8].张亮,董朝红,吕洲,申宏杰,朱平.反应型含磷壳聚糖衍生物抗菌剂的合成及应用[J].印染.2014
[9].刘伟.几种含磷叁足体衍生物稀土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宁夏大学.2014
[10].熊碧权,周永波,韩立彪,尹双凤.小分子催化磷氢化合物与苯醌进行高立体选择性1,4-/1,6-加成制备C-/O-含磷取代基酚类衍生物[C].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