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扩增克隆论文-余璐璐,龚绒雪,吕林涛,杨虹,裴周颖

基因扩增克隆论文-余璐璐,龚绒雪,吕林涛,杨虹,裴周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扩增克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拟南芥,氰丙氨酸合酶,多克隆抗体

基因扩增克隆论文文献综述

余璐璐,龚绒雪,吕林涛,杨虹,裴周颖[1](2017)在《拟南芥氰丙氨酸合酶CYS-C1基因扩增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自身能产生剧毒的氰化物(如HCN),而氰丙氨酸合酶(Cyanoalanine synthase,CAS)是植物解氰作用的关键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克隆拟南芥CAS合酶关键基因CYS-C1全长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ASY-CYS-C1并导入大肠杆菌E.coli受体细胞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E.coli细胞中成功诱导出可溶性的CYS-C1蛋白,其中IPTG最佳诱导时间为4 h,最佳诱导浓度为0.2 mmol/L。原核表达的CYS-C1蛋白经Ni柱纯化并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YS-C1蛋白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较好。本试验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CAS合酶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占锋[2](2016)在《猪圆环病毒2型湖南分离株全基因扩增及感染性克隆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 virus,PCV)是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 virus)的成员,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哺乳动物病毒。PCV2主要有两种基因型(亚型):PCV2a和PCV2b。当前研究表明PCV2的变异速度加快,其中PCV2b逐渐成为优势毒株。临床上常见多种PCV2亚型共感染和PCV2与多病原混合感染现象。PCV2呈现全球性分布,能损伤猪免疫系统,引起猪严重的免疫抑制,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首先采用常规PCR法对31份湖南省某地区猪病料进行PCV2检测和序列分析,选取PCV2 capsid蛋白氨基酸序列突变株HNLYYA1用于多引物滚环复制扩增(Multiply-primed rolling-circle amplification, MPRCA)技术体系的建立。利用特异性引物和随机引物的组合对PCV2突变株HNLYYA1的总DNA进行MPRCA反应,最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和Nco Ⅰ)酶切、PCR和测序反应来鉴定MPRCA产物。结果显示,酶切后的MPRCA产物条带与PCV2基因组或片段的大小一致。将回收的目的条带与pSP72载体连接,转化DH5a菌,最后对提取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并将PCV2突变株HNLYYA1提交于GenBank(登录号KJ867555),其全基因组大小为1767 bp,基因型为PCV2b-1C。该株PCV2 Cap蛋白与其他毒株进行比对,发现其具有独特氨基酸突变。其中NLS区34位组氨酸(H)突变为酪氨酸(Y)、LOOP GH区169位精氨酸(R)突变为甘氨酸(G)、LOOP HI区206位赖氨酸(K)突变为异亮氨酸(I)。后续将PCV2突变株HNLYYA1的MPRCA产物EcoR Ⅰ单酶切和重新连接环化,获得该株PCV2的全长环化基因组,并将其体外转染PK-15细胞,经过细胞传代培养完成PCV2突变株HNLYYA1感染性克隆的病毒拯救。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CV2 MPRCA的技术体系,并揭示了湖南PCV2分离株HNLYYA1的全基因组特征,利用细胞转染法构建了PCV2感染性克隆。所形成的研究结果为PCV2毒株突变进化提供序列信息基础,也为PCV2感染性克隆构建、PCV2毒株的复制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PCV2 MPRCA技术体系的建立为其他环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分离和感染性克隆的构建研究提供新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钟雅婷[3](2014)在《广西巴马小型猪PERV全基因扩增与分析及cDNA克隆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猪源器官进行异种移植被认为是解决当前人源供体器官短缺,治疗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广西巴马小型猪是采用闭锁纯繁近交方式选育的广西地方特有的小型猪品种,是一种遗传稳定,性状优良的实验动物,可作为异种移植的理想器官供体。但是,由于广西巴马小型猪体内普遍存在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PERV),能够以前病毒DNA形式整合进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并随细胞染色体复制而复制。PERV在体外可以感染多种人源细胞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异种移植安全性的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开展广西巴马小型猪PERV的基础研究,了解其感染机制,以评估PERV的病原安全性。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4条覆盖广西巴马小型猪PERV全基因的重迭片段,经拼接获得1条完整的广西巴马小型猪PERV (PERV-BM)全基因序列,大小为8774bp。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ERV-BM属于PERV A亚型;序列分析发现,PERV-BM的5'UTR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区域分别位于400-467bp与313-432bp位置;对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则发现病毒的env蛋白中含有15个可能的抗原表位,其跨膜区位于600-622aa位置,含有Ser、 Thr和Tyr磷酸化位点的数量分别为20、7和9个,并含有10个可能的糖基化位点。利用分子钟假说对PERV-BM的3'LTR及本实验扩增的另外8条PERV-BM的3'LTR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RV-BM大约进化于7.1×106年前。在完成全基因测序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PERV-BM全基因cDNA克隆。将4个覆盖全基因组的重迭基因片段通过pMD18-T中间载体依次连接并克隆到pBluescript Ⅱ SK (-)载体上,构建cDNA克隆。将该cDNA克隆与GenBank登录所有PERV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存在15个保守碱基的突变。为消除这些突变位点在下一步病毒拯救中造成的潜在影响,通过定点突变和化学合成的方法成功恢复15个突变碱基。将突变后的PERV-BM全长序列上传GenBank,登录号为HM159246。同时为便于鉴定,本研究还在所构建cDNA克隆上引入突变,将BM-PERV全长cDNA克隆第8408位碱基由A突变为C,引入新的单一酶切位点Aat Ⅱ,获得了cDNA克隆的突变株。经Not Ⅰ/Nhe Ⅰ、Nhe Ⅰ/Cal Ⅰ、Not Ⅰ/Cal Ⅰ酶切及全长测序鉴定,证实所构建的cDNA克隆为PERV-BM全基因的cDNA克隆,命名为pBluescript Ⅱ SK-PERV-BM。接着通过反向遗传的方法构建了PERV-BM感染性cDNA克隆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为从DNA水平上探索PERV的感染机制以及感染人源细胞后的复制、转录等过程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4-05-01)

种法政[4](2008)在《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人体囊尾蚴病分布广泛,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健康。多年来防治本病主要是以药物防治为主,但是由于抗药性的不断出现及药物残留等问题的严重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抗体研究的进展,基因工程抗体应运而生。其中单链抗体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重组抗体,在各个领域均有大量研究报道。但在寄生虫研究中尤其是猪囊尾蚴领域没有单链抗体的报道。本实验克隆出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为抗猪囊尾蚴单链抗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方法:首先,复苏分泌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培养至最佳生长状态,琼脂糖扩散试验检测分泌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活性。取活性高的杂交瘤细胞,用Trizol一步法提取分泌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总RNA。然后,根据genebank公布的相关序列,合成两对特异性引物,以提取的总RNA为模板,经一步法RT-PCR反应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最后,将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琼脂糖电泳检测后,转化于感受态细胞JM109。蓝白斑法筛选出阳性重组子进行菌落PCR鉴定。取含有阳性重组子的菌液送至生物公司测序。结果:提取分泌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总RNA后,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得总RNA。结果显示:A_(260/280)值=1.96;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清晰地看到28sRNA,18sRNA的条带。证明得到了能够分泌抗猪囊尾蚴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总RNA。以提取的总RNA为模板,一步法RT-PCR反应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轻链可变区基因和重链可变区基因长度在400bp左右,符合鼠抗体特征,表明得到了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回收后连接克隆载体pMD18-T,转化感受态细胞JM109,蓝白斑法筛选出阳性重组子,以通用引物对阳性重组子进行鉴定,菌落-PCR检测证明重组子为阳性。测序结果显示:重链可变区基因全长为357bp,编码119个氨基酸;轻链可变区基因全长315bp,编码105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重链的同源性为94%,轻链的同源性为96%,符合鼠抗体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基因特征。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互补决定区(CDR)基因有多数发生改变,且在重链可变区基因的CDR2中有基因缺失现象,轻链可变区基因的CDR3中有基因缺失现象。(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王茜,曾抗,孙乐栋,周再高,刘凤岩[5](2006)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糖蛋白G的基因扩增、克隆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糖蛋白G-2(gG-2)全长基因并对糖蛋白G-2进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方法:用PCR法扩增HSV-2的gG-2基因,连接到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株后测序.利用Lasergene,C lustal X等软件,进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结果:完成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gG-2全长基因克隆.通过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发现HSV-1的gG-1和HSV-2的gG-2氨基端的同源性很低.gG-2蛋白在“独特区”存在抗原指数非常强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构建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gG-2全长基因克隆,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试剂的研发及抗单纯疱疹病毒疫苗研究寻找更好的靶位点提供研究材料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13期)

王茜,曾抗,孙乐栋,周再高,刘凤岩[6](2006)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糖蛋白G的基因扩增、克隆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糖蛋白G-2全长基因并对糖蛋白G-2进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方法用PCR法扩增HSV-2的gG-2基因,连接到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 α株后测序。利用Lasergene、Clustal X、等软件,对其进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结果完成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糖蛋白(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06-30)

张万山,陈燕,曹郁生[7](2004)在《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F和OprH基因扩增、融合、克隆及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串联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F和OprH ,获得重组融合蛋白OprF/H ,为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疫苗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从铜绿假单胞菌中提取基因组DNA ,设计PCR引物扩增出OprF和OprH基因 ,扩增片段经过酶切、连接和PCR扩增后 ,割胶回收PCR产物并将其克隆至克隆质粒 ,测序后构建表达质粒pGEX F/H ,并转化大肠杆菌BL2 1。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表达融合外膜蛋白OprF/H。结论成功构建融合外膜蛋白OprF/H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本文来源于《江西医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雷智刚,何蔼,李卓雅,孟锦绣,易冰[8](2003)在《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2基因扩增及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组织蛋白酶L2 (SjCL2 )的编码区基因序列 ,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 ,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TRIZOL分离日本血吸虫成虫RNA ,RT -PCR扩增目的基因 ,将扩增产物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结果 RT -PCR特异性扩增出SjCL2编码区基因序列 ,其片段大小为1kb左右 ,经酶切和PCR鉴定表明所构建的质粒pcDNA -SjCL2中含有所扩增的基因序列。 结论 RT -PCR扩增的SjCL2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长度相符合 ,成功构建了含SjCL2编码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SjCL2。(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期刊2003年06期)

谢芝勋,廖敏,庞耀珊,谢志勤,邓显文[9](2001)在《禽呼肠孤病毒S1基因扩增克隆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禽呼肠孤病毒(ARV)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主要引起鸡的病毒性关节炎和腱鞘炎,感染鸡群常由于生长缓慢或阻滞,饲料报酬低,屠宰废弃率高,以及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ARV的核酸为双链RNA,其基因组分成L(大)、M(中)、S(小)叁组,其中S组的基因S1编号σ_3蛋白,σ_3蛋白携带有病毒型特异性抗原决定簇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对S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进行深入研究对有效防制ARV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ARV S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引物的两端分别带有Hind Ⅲ,Pst Ⅰ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用设计的引物对ARV S1133和1733两毒株抽提的核酸分别进行RT—PCR,均扩增出了ARV两毒株长为540bp的S1基因片段,将扩增到的S1基因片段和载体pBluescript都分别用Hind Ⅲ和Pst Ⅰ酶切,两酶切产物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后,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通过粘端接法连接起来,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 α感受态细胞,在含有Amp、X—gal和IPTG的LB平板上筛选重组菌,经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获得了两种重组质粒ARVS1133S1—pBluescript和ARV1733S1—pBluescript。ARV S1基因克隆成功,为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了解S1基因结构及其编码的σ_3蛋白的功能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核酸探针的诊断和序列测定提供了材料。(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1-06-01)

谭运年,谭文斌,彭兴华[10](2001)在《人干细胞因子全长cDNA的基因扩增与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人干细胞因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调控的机制,首先克隆了人干细胞因子金长cDNA。方法 用RPM1640,体积分数为10%的小牛血清培养比闷细胞,抽提RNA,行RT-PCB,纯化PCR产物,与pGEM-T克隆载体连接,转化,铺板,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通过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成功地获得了人干细胞固子全长cDNA的基因克隆。结论 人干细胞因子全长cDNA的基固克隆的构建成功,为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调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01年01期)

基因扩增克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 virus,PCV)是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 virus)的成员,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哺乳动物病毒。PCV2主要有两种基因型(亚型):PCV2a和PCV2b。当前研究表明PCV2的变异速度加快,其中PCV2b逐渐成为优势毒株。临床上常见多种PCV2亚型共感染和PCV2与多病原混合感染现象。PCV2呈现全球性分布,能损伤猪免疫系统,引起猪严重的免疫抑制,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首先采用常规PCR法对31份湖南省某地区猪病料进行PCV2检测和序列分析,选取PCV2 capsid蛋白氨基酸序列突变株HNLYYA1用于多引物滚环复制扩增(Multiply-primed rolling-circle amplification, MPRCA)技术体系的建立。利用特异性引物和随机引物的组合对PCV2突变株HNLYYA1的总DNA进行MPRCA反应,最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和Nco Ⅰ)酶切、PCR和测序反应来鉴定MPRCA产物。结果显示,酶切后的MPRCA产物条带与PCV2基因组或片段的大小一致。将回收的目的条带与pSP72载体连接,转化DH5a菌,最后对提取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并将PCV2突变株HNLYYA1提交于GenBank(登录号KJ867555),其全基因组大小为1767 bp,基因型为PCV2b-1C。该株PCV2 Cap蛋白与其他毒株进行比对,发现其具有独特氨基酸突变。其中NLS区34位组氨酸(H)突变为酪氨酸(Y)、LOOP GH区169位精氨酸(R)突变为甘氨酸(G)、LOOP HI区206位赖氨酸(K)突变为异亮氨酸(I)。后续将PCV2突变株HNLYYA1的MPRCA产物EcoR Ⅰ单酶切和重新连接环化,获得该株PCV2的全长环化基因组,并将其体外转染PK-15细胞,经过细胞传代培养完成PCV2突变株HNLYYA1感染性克隆的病毒拯救。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CV2 MPRCA的技术体系,并揭示了湖南PCV2分离株HNLYYA1的全基因组特征,利用细胞转染法构建了PCV2感染性克隆。所形成的研究结果为PCV2毒株突变进化提供序列信息基础,也为PCV2感染性克隆构建、PCV2毒株的复制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PCV2 MPRCA技术体系的建立为其他环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分离和感染性克隆的构建研究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扩增克隆论文参考文献

[1].余璐璐,龚绒雪,吕林涛,杨虹,裴周颖.拟南芥氰丙氨酸合酶CYS-C1基因扩增及多克隆抗体制备[J].江苏农业学报.2017

[2].王占锋.猪圆环病毒2型湖南分离株全基因扩增及感染性克隆构建[D].湖南农业大学.2016

[3].钟雅婷.广西巴马小型猪PERV全基因扩增与分析及cDNA克隆的构建[D].广西大学.2014

[4].种法政.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8

[5].王茜,曾抗,孙乐栋,周再高,刘凤岩.单纯疱疹病毒2型糖蛋白G的基因扩增、克隆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

[6].王茜,曾抗,孙乐栋,周再高,刘凤岩.单纯疱疹病毒2型糖蛋白G的基因扩增、克隆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7].张万山,陈燕,曹郁生.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F和OprH基因扩增、融合、克隆及原核表达[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

[8].雷智刚,何蔼,李卓雅,孟锦绣,易冰.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2基因扩增及克隆[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

[9].谢芝勋,廖敏,庞耀珊,谢志勤,邓显文.禽呼肠孤病毒S1基因扩增克隆与鉴定[C].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

[10].谭运年,谭文斌,彭兴华.人干细胞因子全长cDNA的基因扩增与克隆[J].广东医学.2001

标签:;  ;  ;  

基因扩增克隆论文-余璐璐,龚绒雪,吕林涛,杨虹,裴周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