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服务发展战略概述

文献信息服务发展战略概述

一、文献信息服务发展策略概说(论文文献综述)

陈为东[1](2021)在《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研究的偶然性发现离不开偶遇信息的点燃,从而引导个体心理发生顿悟、联结、移情和沉思,个体从偶然的被动获得转移到主动求索,非线性和线性的信息搜索行为彼此共生或演替,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存在。偶遇的信息具有潜在价值,希冀解决科学难题、科研疑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个体在搜索、浏览、交互过程中发生信息偶遇的可能性变大,信息偶遇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术新媒体以学术信息服务为己任,包括学术APP、学术虚拟社区、学术微信公众号、学术社交网络和学术博客等多元类型,承载着丰富的学术资源,拥有基数庞大的科研人群,用户之间通过彼此关注、留言、互粉等,形成了社会网络关系,缓解了科研人员的信息孤岛现象。目前关于学术新媒体信息行为的研究主要偏重于主动的交流、交互、共享、贡献、持续使用、科研合作等行为,被动的信息获取行为还有待深入探索。用户在学术新媒体环境下意外获得有趣或有用的信息逐渐常态化,国内外多个领域都有关注信息偶遇,图情领域对信息行为的研究也延伸到了信息偶遇。信息偶遇一般过程模型中涵盖了注意、停驻、检验、摘取、返回5个步骤,表现为偶遇前—偶遇中—偶遇后3个阶段。目前缺少从心理和认知层面探析学术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发生原因、感知变化和后续采纳等问题,有必要在偶遇过程下结合用户的感知心理去深入分析信息偶遇现象,挖掘偶遇信息价值,为科学发现提高几率。本文主要分析过程感知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偶遇发生前的影响因素、偶遇中用户的认知演变、偶遇后用户信息采纳路径以及促进信息偶遇的感知和采纳策略5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1)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个体、环境、行为因素和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S-O-R(即刺激—个体心理、生理—反应),结合学术新媒体特色和信息偶遇概念,将学术新媒体信息偶遇行为的要素划分为: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环境、学术信息。在已有信息偶遇发生过程和过程感知模型下分析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偶遇前-偶遇中-偶遇后。将感知融入到偶遇行为过程,构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过程感知模型,给出学术新媒体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包括5个子机理,分别为信息偶遇前的注意触发,信息偶遇中的心流体验、认知联结、感知控制,信息偶遇后的行为反馈,深入分析了5个子机理,以及过程与机理的关系,子机理之间的演进关系。(2)偶遇前引发学术新媒体用户发生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S-O-R模式和技术接受模型从学术新媒体的用户维度、信息维度、环境维度分析引发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给出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假设模型。其中信息维度包括信息特征、信息质量,环境维度囊括了平台可用性、平台多样性,用户维度涵盖了好奇心理、感知有用性、感知控制、先验知识以及信息偶遇行为共有9个变量,10个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学术新媒体平台上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用户,问卷设计的题项中涉及到是否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设置,以排除没有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用户;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例验证了假设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信息特征、信息质量、平台可用性、平台多样性对感知有用性均具备显着正向影响;先验知识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控制均存在显着正向影响,信息特征显着影响用户的好奇心理;好奇心理、感知有用性、感知控制显着正向影响信息偶遇行为。(3)偶遇中学术新媒体用户的认知演变。本文采用访谈获取学术新媒体用户发生信息偶遇行为时的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资料,共访谈了15位曾经发生过信息偶遇事件的学术新媒体用户。由于学术新媒体主要服务于科研工作者,且以学术信息服务为主,因此,本文以硕博研究生和高校教师为目标人群,共获得4.5万余字的访谈资料。再根据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获得了初始概念38个、初始范畴19个、主范畴8个,最终得到信息偶遇中的用户认知演变状况,构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中的认知演变模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中认知变化时的认知结构经历了同化、顺应、图式联结和意义建构过程,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网络,并结合意义建构理论解读了用户从认知鸿沟、断带到认知联结跨越,对认知演变的意义进行了阐释。(4)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路径构型。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信息采纳模型(IAM)、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感知价值接受模型(VAM),提取了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构成,动因包括:信息质量、信源可信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收益、认知结构、好奇心理和感知成本7个动因。通过问卷获得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数据。利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中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检验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组态构型,经过数据校准(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得到真值表、必要性条件分析、组态充分性条件和结果稳健性分析,得到影响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7条路径,即7种组态结果,并解释了这7条路径。(5)提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前-中-后的感知与采纳策略。刺激物特征显着影响信息偶遇的发生,从信息偶遇前的信息质量(信息内容、信息源)和信息特征(信息表征和信息标题)等角度实现注意触发。信息偶遇中用户的认知心理、情感情绪都存在不断的变化,从认知联结、偶遇信息相关信息、感知控制和信息偶遇能力素养角度,帮助用户实现偶遇信息和先验知识的语义互联,更好地理解和研判偶遇信息的作用和价值;最后给出了促进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采纳的策略,从平台可用性、偶遇信息资源关联和学术新媒体的网络口碑等角度,提升偶遇信息的采纳度从而实现信息价值。本研究丰富了学术新媒体信息行为的理论体系,信息偶遇是一种被忽略的、被动的、非线性的信息获取或检索行为。在过程感知视域下,将信息偶遇行为过程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并将用户感知融入到这3个阶段,给出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偶遇前引发信息偶遇的影响因素、偶遇中用户的认知演化和偶遇后的采纳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信息偶遇现象,丰富了信息行为研究。本文最后给出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感知与采纳策略,为学术新媒体平台和学术知识服务体系的调整提供新的视角,优化学术新媒体的知识服务满意度。

马雪纯[2](2021)在《智慧医养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和社会议题,自我国于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以“未富先老”、“未备先老”为主要特征的养老问题随之而来。医和养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国家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和有关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信息技术支撑的背景下,智慧医养作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之道,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以医疗服务为重点,依托信息技术将康复医疗和生活照护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形态,其服务质量反映了智慧医养领域服务提供者的能力和水平,对智慧医养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用户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信息生态学是研究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可以为信息环境下的信息人、信息本体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新的解释框架。因此,本文首先将信息生态理论引入智慧医养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中,根据信息生态理论以及智慧医养信息服务的特征确定评价指标的框架,并通过文献调研、政策分析和隶属度函数方法,选取并确定了正式评价指标。随后运用KANO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各指标最终的分类结果包括9项期望质量、9项魅力质量、9项无关质量和5项混合类质量,并对各个指标和维度进行了满意度系数分析,以此确定提升服务质量的优先级指标。本文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并结合指标构建的信息生态维度,为提升智慧医养信息服务质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包括提高智慧医养信息服务的使用价值、基于供求双侧优化服务质量、探索服务平台和智能产品的发展路径和创建有利的内外发展环境四方面。具体来看,在信息服务本体维度,应优先关注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权威性、服务的便捷性和多样性,以提升为老信息服务的价值为核心和以用户导向来开展智慧医养信息服务;在信息人维度,信息服务主体的智慧信息化建设和把握用户差异性的信息需求尤为重要,这既是用户期望的质量指标,也是开展智慧医养信息服务的必要前提;在信息技术维度,智慧医养信息服务平台和智能产品是两大核心发展方向,应优先关注服务平台的系统稳定性、隐私信息安全性、平台响应性、界面设计适老化、线下服务可靠性和智能产品的操作简便性;在信息环境维度,标准化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和人文社会环境尤为重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维度也将成为具备吸引力的服务质量内容。

连莎[3](2021)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不正当竞争监管的多方博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益成[4](2020)在《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信息时代”到“数据驱动”的智慧服务时代,多源异构且海量的数据资源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将多源异构且海量的数据资源纳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科技情报服务涉及的专利数据、科技文献数据、实地调研数据与科技项目数据等,还应该涵盖更广范围的互联网数据资源、科研社交媒体数据资源、社交网络数据资源与政府开放数据资源等多种来源的数据形式。数据资源驱动着科技情报服务从用户需求感知、科技情报内容获取与科技情报服务场景化推送这三个核心功能实现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实现了科技情报服务流程的创新。本研究旨在以新视角探索数据驱动时代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及其实现,解析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构成要素及其特征,以实证分析探索数据驱动时代科技情报服务向智慧服务模式转型的思路,为科技情报机构科学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基于此,通过界定“数据驱动”、“情报、智能与智慧的辩证关系”、“智慧服务”与“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等相关概念,以回顾智慧服务、科技情报服务与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研究现状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情境实验法、案例分析法与模式构建法分析了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数据环境、驱动模式、创新模式与模式实现以及保障策略的制定。围绕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这一核心研究内容,本文第三章从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构成要素及表现特征为出发点对智慧数据、用户需求、智能技术、智慧情报、情报工作者、智慧服务平台与情报分析方法这七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各构成要素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中的地位以及数据驱动各构成要素的融合协作的服务特征;第四章以“数据驱动”视角切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构建研究,更多的体现智慧数据服务作为智慧服务的核心构成要素,实现数据驱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获取用户需求,利用智能技术分析获取情报,实现场景化服务推送与嵌入式的科技情报服务;第五章就如何实现数据驱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进行了详细阐述,从多源数据分析切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实现研究过程,体现了数据驱动作为科技情报服务的新范式与新思想,着重从需求感知、内容获取与服务推送等三个科技情报服务流程构成解析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实现路径,综合运用用户画像方法、数据挖掘方法与场景分析和需求侦测方法对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进行解析,并融入科研大数据在此过程中结构、类型与属性分析结果进行解析,探究这些数据在需求感知、内容获取与服务推送中的应用关系,进而实现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并完善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研究体系;第六章采用单案例横向研究方法研究格微软件数据驱动背景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系统优化策略;第七章就如何实现科技情报机构实现智慧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分析了相关保障策略。具体内容如下:(1)系统分析了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核心构成要素与特征。构成要素涵盖数据、用户、技术、智慧情报、科技情报工作者、智慧服务平台与方法等七个维度,将从这七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实现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进而对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需求敏感性、数据多源性、技术智能性与服务场景化等四个主要特征进行解读。系统分析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构成要素是构建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基础,在文献调研并借鉴其它领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各个构成要素进行详细分析。数据、用户、技术、内容、科技情报工作者、智慧服务平台与方法等七个维度间相互关联、相互印证,进一步丰富着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研究领域的知识体系。(2)构建了数据驱动下的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从“数据驱动”视角切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构建研究,更多的体现智慧数据服务作为智慧服务的核心构成要素,实现数据驱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获取用户需求,利用智能技术分析获取情报,实现场景化服务推送与嵌入式的科技情报服务。在此过程中优化传统科技情报服务模式,优化构成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各个构成要素,实现模式最优化并体现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四个特征,通过文献调研法探讨已有服务模式的优劣势,重构科技情报服务模式与流程,重点突出智慧实现流程,数据如何驱动智慧情报服务。(3)分析了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实现路径。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实现的三项核心功能为基础,在实现智慧服务核心功能基础上实现科技情报智慧服务,从多源科研大数据分析切入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实现研究过程,体现了数据驱动作为科技情报服务的新范式与新思想,着重从需求感知、内容获取与服务推送等三个科技情报服务流程构成解析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实现路径,综合运用用户画像方法、数据挖掘方法与场景分析和需求侦测方法对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进行解析,并融入科研大数据在此过程中结构、类型与属性分析结果进行解析,探究这些数据在需求感知、内容获取与服务推送中的应用关系,进而实现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并完善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研究体系。(4)采用单案例横向研究方法研究格微软件数据驱动背景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系统优化策略,在分析格微软件基本概况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格微软件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发展模式,并对其较为超前的实践应用成果进行分析,然后借鉴前述构建的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及其实现研究,提出格微软件在数据驱动背景下科技情报服务模式优化的策略。(5)制定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保障策略。以构成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构成要素以及智慧服务模式实现过程为主体制定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保障策略,具体维度包含数据、用户、科技情报工作者、科技情报服务机构、政府部门、技术与方法等维度。如完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完备数据分析技术、方法与工具,科技情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数据驱动下的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保障策略应依据重点保障关键要素、完备并疏通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流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整体平衡、联合共建共享等四项基本原则。数据驱动时代,传统科技情报服务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用户崛起的趋势以及内外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界定数据驱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探索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的实现,有利于从方法论认知层面为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构建的数据驱动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也更具实践价值。

郭燕君[5](2020)在《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驱动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养老信息服务对于解决养老问题、促进积极老龄化意义重大,但是我国养老信息服务发展滞缓,没有发挥出其具有的巨大价值。究其原因,养老信息服务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与保障,亦即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在发展和运作中存在着问题。因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分析与综合法等方法,从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入手,有针对性地驱动各要素的发展,从而驱动整个系统的健康发展与良好运作。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环境。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对各要素发展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整理,透过表面现象挖掘出各要素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主体作用受限、客体质量低劣、环境营造缺失严重影响了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基于此,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对主体作用发挥进行分析得到主体作用发挥的条件,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对客体质量提升进行分析得到客体质量提升的条件,运用信任博弈模型建立信息环境信任联盟得到环境共同营造的条件,这是实现各要素及系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依据。以上条件的实现是促进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和保障,那么,如何才能确保条件有效地发挥作用呢?达到条件的平衡、和谐发展是关键。对条件进行和谐管理,本质就是要达到条件的二元相对平衡,以此来驱动各个条件的实现。在条件实现的基础上建立了主体作用发挥驱动模式、客体质量提升驱动模式、环境共同营造驱动模式以及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主体作用发挥-客体质量提升-环境共同营造驱动模式,实现各要素及整个系统的健康发展。

郭春芳[6](2019)在《不确定性分析视角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大数据应用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领域,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大数据信息服务。例如,车载信息系统可以记录汽车的动态信息,如车速、行驶里程、有无紧急制动操作等信息,保险公司根据这些信息评估客户的风险等级,设计个性化保费方案。对微博、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帖子等大量非结构化文本数据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形成对商业决策有价值的信息。这些都是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典型应用。在对外提供大数据信息服务时,如何对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成为困扰大数据信息服务供需双方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定价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服务价值链理论,分析了大数据信息服务的价值传导机制。在分析大数据信息服务层次结构、定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大数据信息服务的价值链模型,指出大数据信息服务的质量效果需要下游客户的多级传递确认,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传统定价方法难以胜任,需要采用新的定价方法以降低服务质量效果的不确定性;同时,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方需要用到来自价值链上游的多渠道、多种来源、多级传递的数据,因此提供方需要对原始数据来源者进行补偿,以保障原始数据来源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2)提出数据型大数据信息服务(数据集)的定价模型。在分析数据集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数据集不确定性的方法。构建了数据集定价模型:首先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数据集五个属性重要程度排序;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属性权重,构建数据内在价值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模拟确定属性值,对J车险服务公司的“维修保养数据集”价值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了定价模型的有效性。(3)对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不同阶段定价方法进行研究。在分析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定价体系。重点论述了结果导向定价法——类版税法,并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基于智能合约的保障机制,确保大数据信息服务需求方后期收益的可追踪与不可抵赖,保障提供方的权益,消除供需双方对大数据信息服务质量效果的不确定性。(4)对大数据信息服务的权属问题进行了界定,研究了社交网络用户价值与数据价值,提出考虑原始数据来源者补偿的定价模型,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补偿平台架构与数据交易流程,并从技术上实现了数据溯源。(5)以J车险服务公司的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实践为实证,初步验证了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体系的有效性。在成长期引入结果导向型定价法,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交易体系”,为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方设立“观察账户”,可观察节点上的所有交易信息,保障需求方后期交易的可追踪与不可抵赖。运用BP神经网络对该公司实际发生的交易数据进行训练与测试,将客户(车险公司)的各种属性值(即价格影响因素)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神经元,以交易价格作为输出神经元,经过训练与测试,测试值与真实值的拟合度高,验证了 BP神经网络用于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的有效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将层次分析法与蒙特卡罗模拟相结合,提出数据型大数据信息服务(数据集)的定价模型,该模型利用专家经验规避了数据集属性权重设置的任意性,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规避了专家数量过少引起的不确定性。(2)针对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质量效果的不确定性,提出结果导向型——类版税定价法,并引入智能合约作为其保障机制,确保大数据信息服务需求方后期收益的可追踪及不可抵赖,保障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方的权益。(3)针对数据泄密事件频发现象,提出了考虑原始数据来源者补偿的定价模型,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溯源,保障每个数据使用者都对原始数据来源者进行补偿,避免了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方在法律上侵犯隐私的风险。(4)针对交易价格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采用J车险服务公司大数据信息服务交易的实际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对历史交易价格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训练、测试,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的有效性。BP神经网络定价法的贡献在于:根据历史交易记录训练出大数据信息服务价格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后期的交易价格可以由客户的属性值直接给出。从理论上可以结束现实中的“一对一”的讨价还价定价繁琐程序,提高交易效率,为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提供新思路。

伍佳婧[7](2019)在《基于SoLoMo理论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化媒体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服务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交媒体以其独有的公开性,交互性牢牢占据了人民群众的休闲方式。档案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核心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集散地,为了实现当前馆藏档案资源的社会价值,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档案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也要适应当今社会的飞速变化和用户逐渐苏醒的档案意识,积极改变信息服务方式,满足用户的档案需求。2011年2月,硅谷KPCB风投公司老板约翰·杜伊尔首次提出结合了social、local、mobile三大移动互联网特点的营销模式,这三大特点互相联结在一起产生了一项新的模式,SoLoMo营销模式。本文将档案馆信息服务与SoLoMo模式结合起来,即凭借移动终端和智能设备,加强用户与档案馆之间的联系,提高档案馆信息服务质量,以强化档案馆多元化服务模式。文章主要由六个章节组成,分别是:第一章:绪论部分,包括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和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了SoLoMo和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第三章:总结了SoLoMo概念应用于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方式与价值。从social,local,mobile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其在档案馆信息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并阐述其应用的价值。第四章:总结了当前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分别从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和信息服务路径建设,通过对档案馆实际情况的统计,肯定了建设成果,也指出其建设的不足之处。第五章:根据总结出的不足之处,提出处于SoLoMo环境下档案馆开展信息服务的策略,分别从馆藏资源结构、移动APP平台、社交媒体类型以及用户信息安全四个方面提出建议。第六章:结语部分,总结文章总体情况。

李炜超[8](2019)在《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共信息服务供给成本承担是公共信息服务建设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对公共信息服务建设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解决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承担问题,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一是,文章运用知识图谱法和文献调查法对国内外有关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及其承担方式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有必要将公共信息服务成本承担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二是,文章梳理了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研究的概念架构和基础理论,对公共信息、公共信息服务、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公共物品理论以及公共治理理论等概念进行阐释与辨析。三是,对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现状进行考察,分别介绍了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制度、具体实践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四是,通过考察英国和美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相关制度来研究两国的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并且对它们进行评价与总结。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多元主体合作分担模式,并且提出相应的实现策略。

叶仕平[9](2018)在《基于SWOT分析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代信息技术以及外界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发展与冲击,图书馆自身生存已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馆藏利用率低、读者到馆率逐年下降、社会效益低等问题。在我国的图书馆,大部分的重点工作在于信息来源,关注怎样获取、存储信息资料,造成思想意识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且对于读者的信息需要、提供信息资料的更好方式、指导读者有效利用信息的更好途径以及激发潜在读者等问题,关心过少,这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有所欠缺的地方。而营销理论曾在商业和管理科学领域大范围应用,能科学化、系统化地解决图书馆所存在的以上相关问题。所以,营销理论在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应用则尤为重要。本文以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理论为研究中心,首先阐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相关的概念与理论根基。再则研究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营销环境,探究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营销状况,分析其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等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信息服务观念不足、信息服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用户信息服务反馈制度不健全、系统建设滞后、用户个性化服务滞后、用户隐私不安全。最后,设计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主要包括: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创品牌信息产品、加强信息服务观念、提高信息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健全信息服务反馈制度、强化信息资源建设、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信息服。本文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满足人们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增强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寻求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现实的意义。

杨曦[10](2018)在《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专利信息对国家部署重大战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科研人员创新创造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昆明市专利申请数量占云南省专利申请总量的半数以上,并且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这对昆明市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人才资源丰富,具备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基础,但是目前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服务层次较浅、服务内容较少等问题。基于上述情况,为了促进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良性发展,笔者对其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提出了适应其目前发展的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具体成果如下: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专利数据库资源建设不完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利信息培训内容和方式较少,深层次服务欠缺等问题。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专利数据库资源及分析工具缺乏,人员服务能力有限等内部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研究了上海交通大学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发现上海交通大学“专利学堂”的服务机制以及实体平台与虚拟平台相结合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模式值得借鉴;并对云南省专利信息服务实践进行了总结,发现昆明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在专利信息利用方面还存在问题,专利服务机构应该根据各类型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相适应的、灵活的专利信息服务。提出了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线上+线下”专利信息服务策略,重点阐述了线上服务资源的建设,服务的内容、流程以及策略的实施建议和保障措施。

二、文献信息服务发展策略概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献信息服务发展策略概说(论文提纲范文)

(1)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现状
        2.1.2 信息偶遇行为研究现状
        2.1.3 研究述评
    2.2 概念界定
        2.2.1 学术新媒体
        2.2.2 信息偶遇
        2.2.3 过程感知
        2.2.4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内涵
    2.3 理论基础
        2.3.1 意义建构理论
        2.3.2 图式理论
        2.3.3 信息采纳理论
        2.3.4 三元交互决定论
        2.3.5 技术接受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分析
    3.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要素分析
        3.1.1 学术新媒体用户
        3.1.2 信息偶遇环境
        3.1.3 学术信息
    3.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
        3.2.1 信息偶遇前
        3.2.2 信息偶遇中
        3.2.3 信息偶遇后
    3.3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与关系
        3.3.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过程感知模型
        3.3.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
        3.3.3 信息偶遇行为过程与机理关系
        3.3.4 信息偶遇行为机理之间的演进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理论假设模型
        4.1.1 学术新媒体信息维度
        4.1.2 学术新媒体环境维度
        4.1.3 学术新媒体用户维度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2.1 问卷设计
        4.2.2 数据收集
    4.3 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4.3.3 模型分析与检验
    4.4 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阐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分析
    5.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问题提出
    5.2 研究设计
        5.2.1 扎根理论
        5.2.2 访谈对象筛选
        5.2.3 访谈过程设计
        5.2.4 访谈资料收集与整理
    5.3 访谈资料编码过程
        5.3.1 开放式编码
        5.3.2 主轴编码
        5.3.3 选择性编码
        5.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5.4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模型构建
        5.4.1 模型构建
        5.4.2 分析与讨论
        5.4.3 认知演变意义阐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分析
    6.1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
        6.1.1 偶遇后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依据
        6.1.2 偶遇信息采纳行为动因构成
    6.2 研究设计
        6.2.1 定性比较分析
        6.2.2 数据采集
        6.2.3 数据校准
    6.3 分析与讨论
        6.3.1 偶遇信息采纳必要性条件分析
        6.3.2 偶遇信息采纳的组态充分性条件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
    6.4 学术新媒体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路径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感知与采纳行为促进策略
    7.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注意触发策略
        7.1.1 利用多元化信息表征刺激用户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7.1.2 设计趣味性的信息标题吸引用户眼球
        7.1.3 改善信息内容质量提高偶遇信息效用
        7.1.4 监控信息源提高偶遇信息可信度
    7.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认知联结激活策略
        7.2.1 利用资源故事化形式促进用户认知联结
        7.2.2 推送偶遇信息相关的学者、文献和主题提高感知有用性
        7.2.3 增强用户对偶遇信息的感知控制
        7.2.4 加强培养用户的信息偶遇能力素养
    7.3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度提升策略
        7.3.1 改善平台可用性提高偶遇信息采纳度
        7.3.2 形成偶遇信息的资源关联提高采纳度
        7.3.3 建立学术新媒体网络口碑提高信息采纳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访谈
    附录3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致谢

(2)智慧医养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慧医养
        1.2.2 智慧医养信息服务质量评价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智慧医养
    2.2 人类老年期理论
    2.3 信息生态理论
        2.3.1 信息生态学
        2.3.2 信息生态系统
    2.4 信息服务理论
        2.4.1 信息服务的内涵、类型及特征
        2.4.2 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模式
        2.4.3 信息服务质量评价
    2.5 KANO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慧医养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3.1 构建原则
    3.2 构建思路
    3.3 评价指标
        3.3.1 指标框架设计
        3.3.2 初始评价指标构建
        3.3.3 初始评价指标甄别
        3.3.4 正式评价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慧医养信息服务质量实证研究
    4.1 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
        4.1.1 评价主体
        4.1.2 评价客体
    4.2 KANO问卷调研
        4.2.1 问卷设计
        4.2.2 问卷调查实施
    4.3 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信度效度分析
    4.4 KANO结果分析
        4.4.1 经典KANO质量类别评价
        4.4.2 混合类型识别
        4.4.3 Better-Worse指数分析
    4.5 结果讨论
        4.5.1 KANO质量类别讨论
        4.5.2 满意度系数讨论
        4.5.3 不同群体认知的质量差异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慧医养信息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5.1 提升服务的使用价值
    5.2 基于供求双侧优化服务质量
    5.3 探索服务平台和智能产品的发展路径
    5.4 创建有利发展环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
    附录A 初始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B 正式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4)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智慧服务研究现状
        2.1.2 科技情报服务研究现状
        2.1.3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研究现状
        2.1.4 研究现状述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相关概念界定
        2.2.2 信息链理论
        2.2.3 用户场景理论
        2.2.4 需求层次理论
        2.2.5 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构成要素及特征
    3.1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构成要素
        3.1.1 智慧数据
        3.1.2 用户需求
        3.1.3 智能技术
        3.1.4 智慧情报
        3.1.5 科技情报工作者
        3.1.6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平台
        3.1.7 科技情报分析方法
    3.2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要素间关联关系
    3.3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特征
        3.3.1 数据多源性
        3.3.2 需求敏感性
        3.3.3 技术智能性
        3.3.4 服务场景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构建
    4.1 多源数据驱动
        4.1.1 数据多源性
        4.1.2 多源数据融合
    4.2 智慧服务模式构建思路
    4.3 智慧服务模式核心功能设计
        4.3.1 用户需求智慧感知功能
        4.3.2 情报服务智慧决策功能
        4.3.3 用户服务智能推送功能
    4.4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实现
    5.1 多源科研数据调研
        5.1.1 数据结构
        5.1.2 数据类型
        5.1.3 数据属性
    5.2 基于用户动态画像的科技情报用户需求智慧感知
        5.2.1 用户结构分析
        5.2.2 用户分层画像
        5.2.3 用户动态画像
        5.2.4 用户需求模型构建
    5.3 基于网络文本挖掘的公众政策感知智慧研究
        5.3.1 运用网络文本挖掘分析公众政策感知
        5.3.2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公众感知的特征
        5.3.3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公众感知热点主题
    5.4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科技情报服务场景化推送
        5.4.1 向量空间模型的应用
        5.4.2 场景化服务
        5.4.3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5.4.4 场景化服务推送模型
        5.4.5 场景化服务推送实验
    5.5 科技情报服务智慧反馈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研究
    6.1 格微软件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发展现状
        6.1.1 基本概况
        6.1.2 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发展现状
    6.2 格微软件科技情报智慧服务发展模式
        6.2.1 发展模式分析
        6.2.2 实现路径
    6.3 格微软件向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转变的优化
        6.3.1 用户维度优化
        6.3.2 情报维度优化
        6.3.3 服务维度优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保障策略
    7.1 政策保障层面
        7.1.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7.1.2 优化科技情报机构管理架构
    7.2 资源保障层面
        7.2.1 完善科研数据安全保障策略
        7.2.2 推进科研数据开放保障策略
        7.2.3 科技情报数据资源保障策略
    7.3 技术保障层面
        7.3.1 完善技术体系建设保障策略
        7.3.2 完善科技情报服务反馈体系
        7.3.3 创新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工具
    7.4 人才保障层面
        7.4.1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保障策略
        7.4.2 完善科技情报人才教育体系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8.3.1 研究局限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致谢

(5)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驱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理论
        2.1.1 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概念
        2.1.2 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构成要素
    2.2 博弈论
        2.2.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2.2 信任博弈
    2.3 二元相对平衡管理理论
第3章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构成和影响因素
    3.1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构成要素
        3.1.1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主体
        3.1.2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客体
        3.1.3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环境
    3.2 数据搜集与整理
    3.3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
        3.3.1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主体影响因素
        3.3.2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客体影响因素
        3.3.3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第4章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驱动发展博弈分析
    4.1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的主体作用发挥
        4.1.1 基本假设
        4.1.2 生产者、照护者、消费者三方博弈模型构建
        4.1.3 模型求解
        4.1.4 混合策略均衡分析
    4.2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的客体质量提升
        4.2.1 基本假设
        4.2.2 提供者、监管者、消费者三方博弈模型构建
        4.2.3 模型求解
        4.2.4 混合策略均衡分析
    4.3 基于信任博弈模型的信息环境共同营造
        4.3.1 基本假设
        4.3.2 联盟方的信任博弈
        4.3.3 信任实现机制
        4.3.4 信任实现条件
第5章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驱动模式
    5.1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主体作用发挥驱动模式
        5.1.1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主体作用发挥的条件
        5.1.2 二元相对平衡驱动主体作用发挥的条件实现
        5.1.3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主体作用发挥驱动模式构建
    5.2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客体质量提升驱动模式
        5.2.1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客体质量提升的条件
        5.2.2 二元相对平衡驱动客体质量提升的条件实现
        5.2.3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客体质量提升驱动模式构建
    5.3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环境共同营造驱动模式
        5.3.1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环境共同营造的条件
        5.3.2 二元相对平衡驱动环境共同营造的条件实现
        5.3.3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环境共同营造驱动模式构建
    5.4 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作用发挥-质量提升-环境营造驱动模式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不确定性分析视角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 不确定性
        1.3.2 大数据
        1.3.3 信息与信息服务
        1.3.4 大数据信息服务
        1.3.5 研究对象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不确定性研究
        2.1.2 信息服务定价研究
        2.1.3 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研究
    2.2 相关理论
        2.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2 服务价值链理论
    2.3 相关方法
        2.3.1 BP神经网络
        2.3.2 智能合约
    2.4 本章小结
3 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3.1 大数据信息服务商品类型
        3.1.1 大数据信息服务价值传导机制
        3.1.2 大数据信息服务特点分析
        3.1.3 现有商品分类方法
        3.1.4 大数据信息服务商品类型辨析
    3.2 大数据信息服务层次结构
    3.3 定价影响因素
        3.3.1 与服务属性有关的因素
        3.3.2 与服务提供方有关的因素
        3.3.3 与消费者有关的因素
        3.3.4 与市场有关的因素
    3.4 传统定价方法合用性分析
        3.4.1 期权定价法
        3.4.2 成本定价法
        3.4.3 市场定价法
        3.4.4 竞争导向定价法
    3.5 大数据信息服务价值链模型构建
    3.6 本章小结
4 数据型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定价
    4.1 数据型大数据信息服务的不确定性分析
        4.1.1 数据集本身不确定性
        4.1.2 减少数据集本身不确定性的方法
    4.2 数据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模型的构建
    4.3 定价模型的实现步骤
        4.3.1 基于德尔菲法的数据集属性排序
        4.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据集内在价值模型
        4.3.3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数据集属性值的确定
    4.4 算例
        4.4.1 概率分布的确定及检验
        4.4.2 蒙特卡罗模拟过程
        4.4.3 J车险服务公司的“维修保养数据集”
    4.5 本章小结
5 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定价
    5.1 基于PLC的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不确定性分析
        5.1.1 大数据信息服务生命周期划分
        5.1.2 导入期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5.1.3 成长期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5.1.4 成熟期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5.2 解决方案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体系
    5.3 导入期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方法
        5.3.1 POC定价法
        5.3.2 成本导向定价法
    5.4 成长期博弈定价法
    5.5 成长期结果导向型定价方法(类版税定价法)
        5.5.1 类版税定价法的理论基础
        5.5.2 类版税定价法的合用性及计算
        5.5.3 基于智能合约的保障机制
    5.6 成熟期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方法
        5.6.1 BP神经网络定价法
        5.6.2 深度学习定价法
    5.7 本章小结
6 考虑原始数据来源者补偿的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
    6.1 大数据信息服务权属问题界定
    6.2 社交网络用户价值与数据价值
    6.3 效用价值论与信息的效用
        6.3.1 效用价值论
        6.3.2 信息的效用
    6.4 考虑原始数据来源者补偿的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模型
    6.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原始数据来源者收益补偿机制
        6.5.1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补偿平台架构设计
        6.5.2 数据交易流程
        6.5.3 数据溯源的实现
    6.6 本章小结
7 实证研究-J公司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
    7.1 J公司业务简介
    7.2 J公司数据来源
    7.3 J公司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层次体系
        7.3.1 零次大数据信息服务
        7.3.2 一次大数据信息服务
        7.3.3 二次大数据信息服务
    7.4 J公司大数据信息服务导入期及成长期定价
    7.5 J公司大数据信息服务BP神经网络定价
        7.5.1 BP神经网络数据收集与处理
        7.5.2 BP神经网络训练
        7.5.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检验与预测
    7.6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系统搭建及配置
    附录B-1 60家车险公司2016年度各指标得分
    附录B-2 60家车险公司2017年度各指标得分数据
    附录C-1 数据内在价值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对比调查问卷
    附录C-2 J公司“维修保养数据集”属性取值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SoLoMo理论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小结
    1.3 研究价值
        1.3.1 理论价值
        1.3.2 实践价值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SoLoMo理论及档案馆信息服务相关理论内涵
    2.1 SoLoMo理论概述
        2.1.1 SoLoMo的内涵
        2.1.2 SoLoMo的特点
        2.1.3 LBS的涵义
    2.2 档案馆信息服务概述
        2.2.1 档案馆涵义界定
        2.2.2 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含义
        2.2.3 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理论基础
第3章 SoLoMo理论应用于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方式与价值
    3.1 SoLoMo理论应用的方式
        3.1.1 “SNS”在档案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3.1.2 LBS技术在档案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3.1.3 移动APP终端在档案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3.2 SoLoMo理论应用的价值
        3.2.1 吸引潜在用户,促进信息交流与分享
        3.2.2 服务个体用户,体现地域文化
        3.2.3 嵌入用户生活,拉近用户与档案距离
第4章 档案馆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4.1 档案馆信息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4.1.1 档案馆资源建设现状
        4.1.2 档案馆服务人员素质现状
        4.1.3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现状
    4.2 档案馆信息服务路径现状分析
        4.2.1 “推送”的档案信息服务
        4.2.2 “交流”的档案信息服务
第5章 SoLoMo环境下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
    5.1 开启档案馆藏新视角,馆藏资源结构合理化
        5.1.1 建设社区档案,注重以人为本
        5.1.2 募集记忆档案,强化地域特色
        5.1.3 整合LAM资源,加强馆际合作
    5.2 完善移动服务平台,精准把控用户导向
        5.2.1 智能追踪,推送个性化服务
        5.2.2 实时定位,实现本地化服务
        5.2.3 开通社区,推行多元化服务
    5.3 建设社交媒体新模式,引导用户主动参与
        5.3.1 增强用户体验,丰富社交媒体类型
        5.3.2 转化用户身份,吸引公众参与服务
        5.3.3 满足用户需求,增强工作人员素养
    5.4 架构规范的服务环境,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5.4.1 技术轴:运用自主可控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5.4.2 管理轴:规范网络管理流程和建立预警应急机制
        5.4.3 法规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化行政执法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问卷调查

(8)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难点
第2章 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相关理论
    2.1 公共信息服务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1.1 公共信息
        2.1.2 公共信息服务
        2.1.3 公共信息服务相关概念辨析
    2.2 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的内涵
        2.2.1 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的定义
        2.2.2 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主体构成
    2.3 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
        2.3.1 公共物品理论
        2.3.2 公共治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现状
    3.1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制度
    3.2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实践
    3.3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存在问题
        3.3.1 公共信息服务成本承担责任划分模糊
        3.3.2 公共信息服务成本投入保障能力不足
第4章 国外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及其经验启示
    4.1 美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
        4.1.1 美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方式的制度体现
        4.1.2 美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概述
        4.1.3 美国公共信息成本分担模式的主要特征
    4.2 英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
        4.2.1 英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方式的制度体现
        4.2.2 英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概述
        4.2.3 英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的主要特征
    4.3 英美两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评价与经验启示
        4.3.1 美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评价
        4.3.2 英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评价
        4.3.3 美英两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经验启示
第5章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构建
    5.1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构建原则与思路
        5.1.1 构建原则
        5.1.2 构建思路
    5.2 不同类型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差别分担
        5.2.1 基础型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方式
        5.2.2 发展型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方式
    5.3 多元主体合作分担
        5.3.1 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
        5.3.2 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
        5.3.3 私营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
        5.3.4 私营部门与第三部门合作
    5.4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的实现
        5.4.1 明确划分各类公共信息服务成本承担责任
        5.4.2 提高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投入保障能力
        5.4.3 大力发展公共信息服务市场
        5.4.4 提高第三部门参与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基于SWOT分析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图书馆信息服务概念
        2.1.1 信息服务的概念
        2.1.2 图书馆信息服务
        2.1.3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特点
    2.2 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2.2.1 市场营销概念
        2.2.2 市场营销观念的支柱
    2.3 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的理论概述
        2.3.1 信息服务营销与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
        2.3.2 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性质
        2.3.3 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与信息服务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2.3.4 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的作用
第3章 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方面
        3.1.2 经济环境方面
        3.1.3 社会环境方面
        3.1.4 技术环境方面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信息资源
        3.2.2 人力资源
        3.2.3 服务方式
    3.3 SWOT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3.3.3 机会
        3.3.4 威肋
        3.3.5 SWOT分析小结
第4章 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现状与问题
    4.1 A高校图书馆概况
    4.2 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现状
    4.3 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情况调查分析
        4.3.1 问卷发放与反馈情况
        4.3.2 调查内容及结果
    4.4 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4.4.1 用户个性化服务滞后
        4.4.2 信息服务观念不足
        4.4.3 信息服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4.4.4 用户信息服务反馈制度不健全
        4.4.5 系统建设滞后
        4.4.6 用户隐私不安全
第5章 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改进与优化策略
    5.1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创品牌信息产品
        5.1.1 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优化服务产品
        5.1.2 提高信息产品的附加值和创品牌信息产品
        5.1.3 双“微”联动推进个性化信息服务
    5.2 加强信息服务观念
        5.2.1 树立馆员的营销理念
        5.2.2 充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扩充资源基础
        5.2.3 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5.3 提高信息服务人员专业素养
        5.3.1 加强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5.3.2 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
    5.4 健全信息服务反馈制度
        5.4.1 建立意见收集与信息反馈机制
        5.4.2 完善内部沟通渠道
    5.5 强化信息资源建设
        5.5.1 加强探索信息资源内容
        5.5.2 建立专业导航库和特色数据库
        5.5.3 共建共享
        5.5.4 加强建设信息资源组织与整合
    5.6 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信息服务
        5.6.1 树立完全以信息用户为中心和服务至上的营销理念
        5.6.2 深入研究信息用户和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5.7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拓展与创新
        5.7.1 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合作共建凤凰社区图书馆
        5.7.2 在中学图书馆中设立大学图书馆
        5.7.3 在弱示群体(精神病院)中建立 A 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角
        5.7.4 为对口扶贫乡村建立A高校图书馆的乡村图书角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5 关键概念
        1.5.1 专利及专利信息
        1.5.2 专利信息服务
第2章 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2.1 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1 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
        2.1.2 专利信息服务的问题分析
    2.2 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
        2.2.1 专利信息服务需求
        2.2.2 总结
第3章 专利信息服务的借鉴研究及实践总结
    3.1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借鉴研究
        3.1.1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概况
        3.1.2 经验启示
    3.2 专利信息服务实践与总结
        3.2.1 专利信息服务的流程
        3.2.2 专利信息服务的成果
        3.2.3 经验启示
第4章 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策略
    4.1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策略
        4.1.1 线上服务资源建设
        4.1.2 线上+线下服务的开展
    4.2 服务的内容和流程
        4.2.1 服务的内容
        4.2.2 服务的流程
    4.3 服务策略的实施建议及保障措施
        4.3.1 实施建议
        4.3.2 保障措施
第5章 结语
附录
    附录1:昆明地区高校师生专利信息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2: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访谈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文献信息服务发展策略概说(论文参考文献)

  • [1]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D]. 陈为东. 吉林大学, 2021(01)
  • [2]智慧医养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及实证研究[D]. 马雪纯.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不正当竞争监管的多方博弈研究[D]. 连莎. 重庆邮电大学, 2021
  • [4]数据驱动下科技情报智慧服务模式研究[D]. 王益成. 吉林大学, 2020(08)
  • [5]养老信息服务生态系统驱动发展研究[D]. 郭燕君. 吉林大学, 2020(08)
  • [6]不确定性分析视角下大数据信息服务定价研究[D]. 郭春芳.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基于SoLoMo理论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D]. 伍佳婧. 南昌大学, 2019(02)
  • [8]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成本分担模式研究[D]. 李炜超. 苏州大学, 2019(04)
  • [9]基于SWOT分析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叶仕平. 南华大学, 2018(01)
  • [10]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研究[D]. 杨曦. 云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文献信息服务发展战略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