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浪遥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快速傅里叶变换,海浪波长反演,水深反演,仿真分析
海浪遥感论文文献综述
沈斯敏,朱首贤,康彦彦,张文静,曹广颂[1](2019)在《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遥感反演海浪波长和水深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海浪波峰和波谷位置的遥感影像信息差异,可以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反演波长,进而反演近岸水深.本文采用理想波面数据和数值模拟波面数据代替遥感资料进行仿真研究,讨论资料分辨率和子图长度对海浪波长及水深反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分辨率资料反演波长和水深的效果差,但是当资料分辨率达到一定要求时,再提高资料分辨率对波长和水深反演结果没有影响.当波长不存在空间变化时,子图越大,波长反演误差越小.在非均匀变化的地形上,子图长度为4~8倍波长、并且小于或等于地形变化尺度时,波长和水深反演误差小,子图太大或太小时,波长和水深反演误差都增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杨俊钢,张杰,王桂忠[2](2018)在《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遥感观测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遥感是开展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在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从遥感观测空间覆盖、时间覆盖和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融合等方面开展北极海域海面风场与海浪遥感观测能力分析,研究主要结果为:基于ASCAT和HY-2A散射计可实现北极海域海面风场遥感观测,通过多星联合观测可获取北极海域时空分辨率优于12 h和0.1°的海面风场遥感融合数据;基于HY-2A、CryoSat-2、SARAL和Sentinel-3高度计可实现北极海域海浪遥感观测,同样通过多星联合观测可获取北极海域时空分辨率优于1 d和0.25°的海浪有效波高遥感融合数据;基于2016年北极海面风场和海浪遥感融合数据,分析得出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在2月处于极大值,然后逐渐减小,7月最小,随后开始逐渐增大。本研究表明,基于多源散射计和高度计遥感观测可实现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业务化监测。(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殷安云[3](2018)在《基于雷达遥感的海浪信息研究与仿真模型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该战略的核心之一。因此加强海洋环境的研究和保护,大力发展海洋实时监测技术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采用雷达遥感技术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先进测量技术,可以胜任复杂海洋外部环境条件下的表面信息实时监测。而海浪信息作为海洋表面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浪信息的获取是海洋环境实时监测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也为海洋水体数值建模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以海浪为研究对象,基于海洋遥感回波数据,利用相关方法对特定海域的海浪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及模型还原。首先,运用海浪谱理论和海洋回波频谱模型等相关原理对海洋回波频谱进行分析,找到海浪信息与回波频谱形成的内在联系;接着,给出一种混合回波信号处理算法,从回波频谱中提取海浪的浪高信息,并对提取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最后,利用提取结果建立海浪实时分布模型,并与模拟海浪模型进行分析对比,为后续的水体叁维模型建模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学习海浪谱和海洋回波频谱模型的相关知识,利用相关的频谱分析方法对海洋回波频谱进行分析,并运用现有的二阶谱分离方法对回波频谱进行处理;同时,尝试在受到电离层杂波干扰的频谱中进行二阶谱的分析,探讨其分离的可行性方法,并进行实际的数据处理验证。2.基于现有的理论方法,从海洋回波频谱的二阶谱中提取海浪的浪高参数信息,并对提取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3.利用提取的浪高信息进行海浪状态还原,构建海浪实时分布模型,并与计算机模拟海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研究既能体现海浪运动的一般特征,又能满足实际测量需要的海浪实时分布模型构建方法。(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韩伟孝[4](2017)在《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全球海浪产品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浪是发生在海洋中常见的波动现象,有效波高(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是描述海浪特征的主要参数之一,在海洋研究和海洋环境预报中具有重要作用。卫星遥感是全球海洋SWH观测的重要手段,为海浪气候调查、海浪和其他海洋过程模型验证、海浪形成机制研究等提供了全球覆盖、长时间序列的沿轨海浪遥感数据。为了获取时空连续的全球海浪遥感数据产品,国内外对此开展了许多基于海浪沿轨数据的融合研究。现阶段主要的全球海浪融合数据产品,其空间分辨率为1°×1°难以满足海浪精细化特征研究的需求。因此,本文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全球海浪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融合产品的研制。首先,使用美国国家数据浮标中心(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NDBC)提供的浮标数据对T/P、Jason-1/2、ENVISAT RA-2、Cryosat-2、HY-2A等6颗卫星雷达高度计及ENVISAT ASAR海浪谱SWH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价,根据二者的回归分析结果对遥感数据进行了校正。其次,基于反距离加权法并通过敏感性试验优选时空窗口,使用校正后的多源遥感数据得到了2000~2015年全球海浪遥感融合数据产品,其时间分辨率为1天,空间分辨率为0.25°×0.25°,优于现有的海浪遥感融合产品。最后,使用NDBC浮标数据对本文海浪融合产品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显示二者整体平均RMSE是0.299m;与AVISO海浪融合产品相比,二者呈现高度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3,这表明本文海浪遥感数据产品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全球适用性。应用本文融合得到的全球海浪遥感数据产品,分别对中国近海和全球海浪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检验了本文产品的应用能力。中国近海海浪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浪高最大值位于巴士海峡以东海域,海浪冬季浪高最大,夏季最小;SWH月平均变化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和半年周期;海面风速和海浪波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浪波高时间变化特征与海面风速相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全球海浪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全球浪高最大值主要分布在南大洋西风带、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季节特征明显,北半球春季浪高最大,夏季减小,秋季达到最小,冬季又增大,南半球变化与北半球相反;SWH月平均变化具有年周期、半年周期和季节周期,总体上具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且增大速度在加快。(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17-04-10)
杨劲松,任林,王隽[5](2017)在《高分叁号卫星对海浪的首次定量遥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叁号(GF-3)是我国首颗C频段多极化高分辨率微波遥感卫星,于2016年8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GF-3 SAR卫星入射角范围约为20°—50°,具备单极化、双极化和全极化等多极化工作能力,还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SAR卫星,具有12种成像模式。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条带、扫描成像模式,而且可在聚束、条带、扫描、波浪、全球观测、高低入射角等多种成像模式下实现自由切换,既可以探地,又可以观海,达到"一星多用"的效果。近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首批GF-3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数据(图1)对夏威夷西北部附近太平洋海域的海浪进行了首次定量分析和反演研究(图2)。图1为GF-3 SAR的灰度图像,成像时间为2016年9月2日8:30(GMT),卫星此时飞行速度约为7.6km,极化方式为VV极化,飞行方向为降轨,空间分辨率为8m×8m,中心入射角为28.32°。由图1可以看出,SAR图像上存在明显的黑白相间的海浪条纹,说明海浪在图像上能够顺利成像。通过提取灰度图像上的调制信息,并作傅里叶变换分析,可得到包含海浪信息的图像谱。进一步,基于经典的Hasselmann SAR海浪成像模型的准线性形式,同时估计倾斜调制、水动力调制和聚束调制等叁种海浪调制函数(MTF),可以利用图像谱反演得到海浪谱,此时的海浪谱主要为较长波长的涌浪信息,至于较短波长的海浪信息提取,由于受到方位向截断效应的影响,则需要引入初猜谱加以补偿实现。图2为图1反演的海面涌浪参数。从图2可以看出,该海域海浪由西北向东南传播(即由外海向近岸传播),平均波长约200m,有效波高从2.5m到4.0m不等,能够反映浪场的分布差异。由于没有同步的现场观测资料和其他卫星遥感资料,本文将这些结果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进行了比对。初步反演与比对结果表明,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本文的反演结果反映了更多的细节,显示GF-3 SAR有能力对海面涌浪信息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同时,再次表明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低估了有效波高,因此GF-3卫星的发射将有利于提高全球海浪的遥感观测水平。(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7年02期)
朱雪瑗[6](2017)在《基于船载微波遥感技术的海浪和溢油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航运的发展和溢油等海上污染事故的时有发生,有效获取船舶航行有效波高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和溢油分布等突发海上污染信息,对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海事应急监管十分重要。而基于船载平台的微波传感器系统可弥补其他遥感监控平台在空间延展性、时间连续上的不足,在海上环境信息监测(尤其是远洋重点航线)领域具有特殊意义。故针对微波遥感技术的独特优势,以及海上探测传感体系在船载平台的创新性需求,本文选取了 X波段航海雷达和GNSS-R新兴微波遥感技术,探究了二者在船载平台下的海浪及溢油信息反演。在海浪信息反演方面,本文利用育鲲轮,设计了国内首次基于GNSS-R和X-波段航海雷达的船载有效波高测量实验。利用实测X波段航海雷达图像和GNSS-R信号作为有效数据源,采用海浪谱信噪比方法和干涉复数场相关时间算法,反演海浪有效波高信息。测量实验发现,二者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可达到测量需要,最终验证了船载平台下GNSS-R有效波高测量的可行性。在溢油信息反演研究中,本文通过构建噪声判断图像,设置新滤波邻域窗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对大连"7.16"溢油事故中的X-波段航海雷达图像进行了同频干扰噪声消除;并为抵消回波信号随距离的增加而严重衰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雷达回波功率衰减校正方法,通过对同时段多幅雷达图像进行统计拟合,在去除雷达回波背景功率的基础上获得溢油区域,并与该海域同时段获取的热红外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而在GNSS-R溢油反演方面,国外学者只研究了星载条件下的相关理论,而国内在该领域尚处于空白,本文通过探究船载镜面反射点和海面均方坡度模型,构建了船载GNSS-R海面双基散射几何模型,运用雅克比行列式方法等构建了 GNSS-R延迟多普勒图像生成算法,利用航海雷达溢油图像生成溢油延迟多普勒图像,通过与同条件下的干净海面进行对比,分析延迟多普勒图像中信号特征与溢油信息耦合关系,以及不同风速下的溢油信息提取效果。(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7-03-01)
曾星[7](2012)在《X波段雷达海浪遥感机理及海浪信息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是人类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它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探索研究和开发利用,并将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叁分之二,海洋资源丰富,比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随着日益突出的陆地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必将以新的形式走向大海。而海洋监测是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与管理等的基础工作,因此,发展海洋监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海浪是最基本的海洋环境要素之一,研究海浪对海洋工程建设、海洋开发、交通航运、海洋捕捞与养殖等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掌握海浪信息,需要长期、准确地进行海浪观测,因此迫切地需要能够提供现场数据的保障产品。而X波段雷达在提取海浪信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X波段雷达提取海浪信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X波段岸基雷达和航海雷达不仅可用于监视海上移动目标,而且也可以用来进行海浪和海流的测量。X波段雷达遥测相对于其它遥测手段具有稳定、实时、便捷的特点。首先X波段雷达遥测可以随时随地的测量近域海况,这是星载或机载雷达所不能实现的。它不需要无线传输装置,不容易受电子干扰,工作是稳定和安全的。相对于高频地波雷达,X波段雷达有便捷、投资小、分辨率高等特点,其波向测量的准确性也是高频地波雷达不能比拟的。浮标测量准确率高,但只能定点测量,并且浮标容易丢失、损坏,安全系数低。而X波段雷达探测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可以作为波浪浮标的替代产品应用。因此,X波段雷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外内已开始将X波段雷达应用于岸基和船基监测海洋动力环境的研究中。X波段雷达电磁波入射到海面时,和那些与雷达电磁波波长相当的毛细波产生布拉格散射,接着后向散射回波被雷达接收器接收,形成了“海杂波”。而波长较长的长波通过对毛细波的流体动力调制、阴影调制和倾斜调制作用表现在海杂波图像上。由此可以看出,X波段雷达图像中包含了丰富的海浪信息。所以,如何从X波段雷达图像中有效地获取海浪信息对研究海浪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利用X波段雷达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系统(OS071X)反演海浪参数,同时,利用波浪骑士浮标进一步检验系统得到的参数。为下一步“样机”的改进提供试验数据和有力的支持。本文对福建晋江金井镇南江村海域的岸基试验数据进行了反演计算与分析,获得了有效波高、主波频率、主波波向等海况参数,并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该区域的浮标数据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基于傅立叶变换研制出的“X波段雷达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系统(OS071X)”(硬件及其算法软件)在获取有效波高、峰波频率和峰波波向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精度。运用该系统可以很好地监测海浪信息,该算法软件在风浪较大时,反演精度还会更高,误差也较小。这充分说明通过X波段雷达系统可有效地获得海浪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2-05-25)
储小青[8](2011)在《海浪波谱仪海浪遥感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浪波谱仪(surface waves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swIM)是新型的海浪信息探测雷达,它以真实孔径雷达为基础,配置六个波束圆锥扫描,波束中心入射角分别为O。,2。,4。,6。,8。和10。。其星下点波束的工作机制相当于一个雷达高度计,而侧视旋转波束通过增加相应的工作模式和功能模块,实现海洋波浪方向谱的测量。海浪波谱仪可获得全球大面积、长时间序列的标准化雷达后向散射截面(NRcs,0.)、海浪方向谱、风速和波高信息。本文对海浪波谱仪海浪遥感探测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首先,利用电磁波散射理论,建立了从海浪方向谱映射到海浪波谱仪后向散射截面的模型。并利用目前唯一能提供Ku波段小入射角NRcs的传感器一一降雨雷达(Precipitation Radar,PR)的散射测量数据对散射模型进行了检验。基于建立的海浪波谱仪散射模型,论述了由海浪波谱仪散射信号反演海浪方向谱的方法。对不同系统参数、不同海况、不同入射角下的海浪波谱仪海浪方向谱反演进行了仿真。编制了面向对象人机交互海浪波谱仪仿真软件。仿真结果显示,误差部在允许范围内。利用线性回归法和多入射角组合法,反演了高斯斜率分布中的斜率方差和天底点0。。结果显示,这两种不同的反演方法反演得到的观测方向上的斜率方差的差别在O.0025以内。研究了不同海况下,斜率方差和天底点0。与风速和方位向的关系。利用降雨雷达0。数据研究了小入射角下0。随方位向的变化,重点分析了0。的顺风逆风不对称性(uDA)和由于风向不同导致0。变化(ucA)的幅度与海况、入射角的关系,并利用海浪斜率概率密度函数中的高阶项参量一偏度来解释了这种与散射计相反的不对称性。研究了涌浪对uDA和ucA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在海浪波谱仪上的应用。利用降雨雷达与浮标匹配数据,研究了Ku波段HH极化0。与海面风、浪参数(风速、风向、波高、波长、波周期、波陡、波龄)的相关性。建立了不同入射角下0。分别与海面风速(U0)、有效波高(H)、波陡(&。)和积分波龄(Ba)的经验关系。对从单个0。直接反演各个风、浪参数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灵敏度分析、最佳的雷达入射角和海况,最佳的辅助信息等。建立了海浪波谱仪多入射角数据获取海面风速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海浪斜率对NRcs与风速之间关系的影响,并且不需要波高、波龄等辅助信息。新的风速反演方法均方根误差为1.36 m/s,提高了以往降雨雷达的风速反演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1-04-01)
崔利民[9](2010)在《X波段雷达海浪与海流遥感机理及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X波段雷达能对海表面成像,利用其高时空变化的海杂波图像,并配合相应的反演算法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海浪、表层流等动力学要素。本文结合中国科学院重大仪器装备研制项目“X波段雷达物理参数测量仪”,研究了X波段雷达提取海浪参数和表面流信息的若干问题。本文简要地回顾了X波段雷达海洋遥感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并介绍了X波段雷达成像原理和调制机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入射角下不同极化方式雷达海杂波的回波特性。针对不同极化方式雷达具有的不同成像机制,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双极化方式X波段雷达波浪监测系统。研究了X波段雷达海杂波提取波浪参数和海洋表层流信息的反演算法,对岸基条件下的X波段雷达成像进行了仿真,对可能影响浪、流参数反演的各种海洋环境因素和雷达系统噪声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利用仿真图像进行了海浪和海流反演数值实验,分析了影响反演波浪和表面流参数的关键因素。利用双极化X波段雷达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海上观测,获得了大量的图像序列资料和同步海浪和海流观测资料,利用上述理论和数值模拟形成的X波段雷达浪、流参数反演方法,对所有成像资料进行反演,并与传统观测仪器实测的数据做了对比和分析,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水平极化测量精度有效波高为0.18m,主波波向为21°,平均周期为0.55s,表面流速为0.15m/s,表面流向为21.1°,垂直极化测量精度有效波高为0.18m,主波波向为15°,平均周期为0.49s,表面流速为0.12m/s,表面流向为19.4°。发现垂直极化方式数据在估算海浪参数和表层流速信息略有优势,并证明该系统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另外,提出了基于Radon变换反演波浪参数反演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海杂波图像的波浪纹理特征,通过对船载雷达的时序图像执行Radon变换,获取了波向、波速、波长和波周期的波浪参数。基于互相关分析技术消除了Radon变换波向探测的180°模糊现象。利用实例反演结果表明Radon变换算法是可行的,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能满足反演的精度要求而且计算复杂性也要低很多。最后,基于Windows XP平台和Visual C++编译系统开发了“X波段雷达数据采集及物理海洋参数提取”应用软件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0-04-01)
张彪[10](2008)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海浪遥感理论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以合成孔径雷达复数据提取的相位为信息源获取地表叁维信息和海表散射体运动信息的新型微波成像雷达。InSAR通过两幅天线同时观测(单轨模式),或两次近平行的观测(重复轨道模式),获取地面或海面同一景观的复图像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InSAR陆地和海洋研究成为微波遥感的热点,广泛应用于地表变形监测、南极冰流测量、地面或海面慢速运动目标检测等领域。近年来,国际上逐渐应用机载顺轨或交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进行海表面流速测量以及海面波成像机制研究。相对于传统单天线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双天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量海表面波有着独特的优势: (1) InSAR复图像的相位近似正比于海面散射体的径向速度,这种内在的成像机制提供了直接测量海表面动态运动的机会。(2)真实孔径雷达调制传递函数几乎对InSAR相位图像没有影响,而对传统SAR图像影响较大。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海浪的优势,本文做了一些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海浪遥感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大致可归纳如下:(1)基于新建立的顺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Along-Track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ATI-SAR)相位谱与海浪谱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雷达参数和海况参数对应的ATI-SAR相位谱。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距离速度比率、雷达入射角、天线间距和有效波高和波长比率是影响ATI-SAR海浪成像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利用机载X波段水平极化相位图像和机载C波段水平极化相位图像谱结合方向波骑士浮标测量的海浪方向谱验证了ATI-SAR相位谱与海浪谱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结果显示用前向映射关系计算的相位谱与实际观测的相位谱较为一致,二者相关系数总体大于0.6,而且对成像非线性不敏感。(2)建立了包含海表面高度和速度聚束的交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Across-Track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XTI-SAR)涌浪干涉相位模型,得到了涌浪成像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研究了XTI-SAR沿方位向传播的涌浪成像机制。定义二次谐波振幅与基波振幅比率来表征成像非线性,通过比较XTI-SAR和ATI-SAR相位的二阶调和分量,分析不同海况和干涉SAR参数情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速度聚束弱时,XTI-SAR相位比ATI-SAR相位具有较强的非线性,ATI-SAR比XTI-SAR更适合测量海浪。当速度聚束强时,XTI-SAR相位比ATI-SAR相位具有较弱的非线性,XTI-SAR比ATI-SAR更适合测量海浪。(3)基于包含海表面高度和速度聚束的交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XTI-SAR)涌浪干涉相位模型,结合多维高斯变量的特征函数方法建立了新的XTI-SAR相位谱与海浪谱非线性积分变换。新积分变换不同于Bao (1999)建立的积分变换,两者形式上区别在于新积分变换中包含了长波径向轨道速度一阶倒数项。数值模拟显示:通常情况下,长波径向轨道速度一阶倒数项不能忽略。进一步,我们针对不同雷达参数和海况结合新非线积分变换对XTI-SAR海浪成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顺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ATI-SAR)海浪成像一致,距离速度比率和有效波高与波长比率是影响XTI-SAR海浪成像的重要因子。R / VHs/λ(4)基于新的ATI-SAR相位谱与海浪谱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发展了利用ATI-SAR相位图像反演海浪方向谱的参数化反演模式,并由此得到海浪波长、波向和有效波高。反演结果与现场浮标观测结果比较一致。相对于其它反演模式,参数化反演模式的优点在于:(1)不需要任何附加信息如初猜海浪谱、散射计提供的风速风向等信息。(2)不需要对相位图像进行辐射定标,可以由反演的海浪谱直接计算有效波高。(3)反演结束后还可以得到成像区域的局地风速信息。因此,参数化反演模式可以实现风、浪信息的联合反演。(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08-05-01)
海浪遥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卫星遥感是开展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在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从遥感观测空间覆盖、时间覆盖和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融合等方面开展北极海域海面风场与海浪遥感观测能力分析,研究主要结果为:基于ASCAT和HY-2A散射计可实现北极海域海面风场遥感观测,通过多星联合观测可获取北极海域时空分辨率优于12 h和0.1°的海面风场遥感融合数据;基于HY-2A、CryoSat-2、SARAL和Sentinel-3高度计可实现北极海域海浪遥感观测,同样通过多星联合观测可获取北极海域时空分辨率优于1 d和0.25°的海浪有效波高遥感融合数据;基于2016年北极海面风场和海浪遥感融合数据,分析得出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在2月处于极大值,然后逐渐减小,7月最小,随后开始逐渐增大。本研究表明,基于多源散射计和高度计遥感观测可实现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业务化监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浪遥感论文参考文献
[1].沈斯敏,朱首贤,康彦彦,张文静,曹广颂.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遥感反演海浪波长和水深的仿真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杨俊钢,张杰,王桂忠.北极海域海面风场和海浪遥感观测能力分析[J].海洋学报.2018
[3].殷安云.基于雷达遥感的海浪信息研究与仿真模型验证[D].广西师范大学.2018
[4].韩伟孝.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全球海浪产品研究及应用[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
[5].杨劲松,任林,王隽.高分叁号卫星对海浪的首次定量遥感[J].海洋与湖沼.2017
[6].朱雪瑗.基于船载微波遥感技术的海浪和溢油反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7].曾星.X波段雷达海浪遥感机理及海浪信息反演[D].中国海洋大学.2012
[8].储小青.海浪波谱仪海浪遥感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
[9].崔利民.X波段雷达海浪与海流遥感机理及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
[10].张彪.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海浪遥感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