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土地治理措施探讨

石漠化土地治理措施探讨

资兴市林业局东江林业管理站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严重,且面积有逐步扩大趋势,石漠化治理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一些措施方法,用来防治石漠化,恢复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石漠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关键词:石漠化;水土保持;技术;方法

1前言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我国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石漠化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在中国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八省都有石漠化现象。其中以贵州最为严重。我国的石漠化形势十分严峻,90年代中后期石漠化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相继组织开展了石漠化防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石漠化治理的任务仍很艰巨,政府部门亟需提出一些解决措施,治理恢复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2石漠化成因

关于石漠化形成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是更多的是人为因素。石漠化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岩溶地区地质主要是碳酸盐岩类,碳酸盐岩容易与CO2和水形碳酸氢盐,容易淋溶,而且岩溶地区土壤表层厚度较薄,土壤形成速度远低于流失速度,再加上岩溶地区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3石漠化土地现状

全国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296.23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35%,贵州省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为302.4万公顷,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其他省也有很大面积的石漠化,而且潜在石漠化面积1237.88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29%。目前,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采用的水土保持治理方式主要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其次配合以土地整理,以及旨在解决燃料的沼气池建设和改善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由于石漠化的成因复杂,石漠化水土保持治理的效果总体上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上却不断加剧。

4石漠化水土保持技术与方法

4.1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已有的森林资源应加大自然保护力度,禁止乱砍乱挖,保护野生资源;控制陡坡山地开垦种植,对部分地区实施封山育林,恢复天然植被。通过天然下种、萌芽、萌蘖恢复森林植被,节省了用于造林的育苗地,减轻了农民群众负担。在石漠化较为严重地区在封育期内禁止轮坎乱发,禁止放牧和任何不利于林地恢复的人来活动。而在那些石漠化不是很严重的地区,可以实行轮流封育,开放部分地区给当地居民有计划地组织群众进行樵采、放牧、割草等。

4.2提高当地居民文化知识水平

岩溶地区大多数地区经济落后,居民教育落后,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大量的经济产出不得不依靠土地,导致恶性循环,沙漠化越来越严重。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向荒山要粮,在土里刨金”的生活观念,满足于食饱衣暖的生存状态,数十年来固守着“向山要粮,砍树卖钱,放羊吃肉”的旧习惯,一时还难以改变。要大力开展劳务输出,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大山与外界联系;为当地居民提供技术支持,摆脱“靠山吃饭”原始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当地居民科技文化水平,对防治和恢复石漠化地区原有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帮助。

4.3生态移民模式

部分石漠化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很难有经济产出,居民生活贫困,无法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而引发的人口迁移。政府也要帮助安置移民,但是不能大包大揽。在移民过程中,政府包揽过多,移民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最终导致移民的百姓仍然无法摆脱贫困。应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更好的安置处理生态移民。

4.4建立生态保护区开发旅游模式

资兴市环东江湖周边属典型岩溶地区,通过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旅游业,土地石漠化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旅游业发展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并能有效带动服务、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对石漠化的治理起到治本的作用。建立生态保护区,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保护,同时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促进发张第三产业,帮助群众摆脱“靠山吃饭”原始生产生活方式,保护发展生态保护区,提高保护区森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

4.5人工造林保持水土

对适宜造林的区域应积极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技术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以林草为过渡,形成稳定的乔木林群落,防止石漠化的加深。虽然石漠化地区造林难度较大,但是西南地区水热条件良好。在土壤相对较多的地方种植杉树、柏树、马尾松等针叶树和樟树、楠木、杜英、栾树、乌桕、马卦木、无患子等阔叶树,形成混交林,加速岩溶山地植被恢复。要保护原有植被,采用生态的无烟造林法。在石山下部缓坡地带,岩石裸露较少,水热条件好,采用针叶树为主+阔叶树造林模式。在石山上部陡坡地带,岩石裸露大,土层瘠薄,采用阔叶树为主+针叶树的造林模式。在岩溶裸露在50%以上的多石窝、缝隙石山地,此类山地石窝缝隙较多,可适当利用缝隙种植药材金银花,但主要应以封山管护为主。既能增加群众的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4.6建设梯田、塘堪、小水池、小水窖

梯田建设对地形有一定要求,一般是在5°-20°之间的坡耕地上,喀斯特地区基岩裸露现象比较明显,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水平整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移用客土来增厚或整平耕作面。在将坡耕地建成梯田的同时,根据降雨和汇流面积,结合坡面自然排水方式、地形地貌、耕作便道,在梯田上方布设截水沟、排洪沟、引水渠等坡面沟渠工程,排导坡面径流,减轻坡面冲刷[9]。修建塘堪、小水池、小水窖,可以在雨水集中期,收集雨水,以解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可解决田间地头春灌保苗和人饮困难等。

4.7加大政府投资,改善生产条件

目前国家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采取的是补助性政策,资金投入不足,补助的标准较低,平均每年用于西南岩溶石漠化区的国家投资只有1000多万元,加上地方配套,平均每年也不足2000万元[3]。政府理应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当地群众治理水土流失。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通过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尽快摆脱贫困。

参考文献:

1翁乾麟,雷志强,蒋小勇;论广西的石漠化及其治理模式[J];学术论坛;2002年03期

2杨成涛,谢云华;滇东高原的石漠化治理[J];国土绿化;2004年01期

3卢燕,周业生;罗城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探讨[J];广西林业;2005年05期

4彭钊;;治理石漠化保护珠江源[J];前进论坛;2006年06期

标签:;  ;  ;  

石漠化土地治理措施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