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珊瑚骨羟基磷灰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研究
珊瑚骨羟基磷灰石论文文献综述
于鹏,纪志华,贾丙申,周立义,付昆[1](2019)在《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在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从骨移植患者中收集hMSCs,分离培养后使用BMP-2纳米微球作为载体,装载到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CHA)支架上。将CHA-BMP-2-hMSCs与CHA-hMSCs分别植入两组小鼠的L4和L5横向软组织中,10周后检测小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unx2蛋白与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显微镜观察骨质生长情况。结果 CHA-BMP-2-hMSCs小鼠的支架上骨组织覆盖面积显着大于CHA-hMSCs小鼠,ALP活性显着高于非缓释组小鼠,骨钙素、Runx2蛋白与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非缓释组小鼠。结论 CHA-BMP-2-hMSCs缓释系统有利于在较长时间内诱导骨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姚钟雄,徐淑兰,邵军[2](2018)在《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骨传导能力的初步动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将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植入大白兔股骨远中极限骨缺损中,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新骨的形成情况,为种植体植入的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在兔子股骨远中干骺端植入48块珊瑚羟基磷灰石,在4周、8周、12周时分别处死8只,行大体标本观察和组织学分析;对照组,饲养至12周时全部处死,行相应分析。结果:实验组24只大白兔均愈合良好,4周时仅植入物边缘有少量新骨形成,8周时植入物中心有明显新生骨长入,12周时植入物边缘与中心新骨形成均增加。实验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4周与8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周与12周时无明显差别。对照组缺损中心仅有少量炎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长入,无骨组织形成。结论: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植入兔子股骨远中极限骨缺损中后愈合良好,8周时骨块中心有新骨显着形成,此时,适合种植体的植入。(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唐丽宇,龚飞飞,庄劭玉,宁晔,戴宁[3](2018)在《珊瑚羟基磷灰石用于上颌前牙区位点保存的锥体束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较Bio-oss骨粉材料无免疫原性,无传播疾病风险,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文中旨在研究CHA用于上颌前牙区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或根尖周炎而拔除上颌前牙患者26例(上颌前牙26颗)。随机分为CHA组(CHA)和对照组(Bio-oss骨粉)。术后即刻和4个月行锥体束CT(CBCT)检查,比较分析2组唇侧牙槽嵴的垂直向和水平向骨吸收量。结果术后即刻和4个月CHA组和对照组的唇侧牙槽嵴宽度和高度均有下降,宽度下降值分别为(1.1±0.7)mm、(1.3±1.9)mm,高度下降值分别为(1.3±1.6)mm、(1.2±1.4)mm,2组宽度及高度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用于上颌前牙区位点保存的疗效与Bio-oss骨粉相近,是一种理想的植骨材料。(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林山,芮钢,胡义,黄晓梅,尹庆水[4](2018)在《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兔胫骨腔隙性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人工骨在兔体内成骨效应和降解性能。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别于双侧胫骨上端制备直径5 mm、深15 mm的腔隙性骨缺损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植入数字化CHA人工骨,空白对照组旷置,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进行双侧胫骨Lane-sandhu放射学及组织学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后第4周纤维组织包裹数字化CHA人工骨试件,试件变得较松软并降解;术后第8周试件继续降解,表面有新骨形成;术后第12周试件周边有新骨包绕,与周缘骨质连接紧密,被新生骨质替代。实验组术后4、8、12周放射学及组织学评分逐渐增高,而且实验组术后4、8、12周放射学及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CHA人工骨具有良好成骨效应和合适的体内降解性能,显示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可个性化定制的人工骨材料的良好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聂利,王明,曾兴琪,李洁仪,李丛华[5](2016)在《大鼠牙囊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陶瓷生物相容性和成骨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鼠牙囊干细胞(rat 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rDFCs)在珊瑚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陶瓷(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上的附着增殖以及成骨因子表达情况,探索二者间生物相容性。方法 10只6 d龄SD大鼠,雌雄各半,处死后剥离双侧下颌骨磨牙区牙囊组织,通过组织块酶消化法获得rDFCs,rDFCs与CHA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SEM)观察rDFCs与CHA黏附增殖情况,RTPCR法测定rDFCs、rDFCs-CHA及rDFCs成骨诱导组黏附增殖5、7、9 d成骨基因OPN、ALP、Osterix的表达。结果 SEM观察到rDFCs在CHA上能正常黏附、生长、增殖,4 d时细胞开始相互接触,成片状黏附于CHA表面,7 d时,细胞外基质已完全覆盖CHA表面。RT-PCR结果显示rDFCs与CHA共培养5、7、9 d时,CHA促进了成骨基因OPN、ALP、Osterix的表达,rDFCs-CHA组与rDFCs组相比,Osterix基因表达:7 d时前者是后者267倍;OPN基因表达:7 d时是24.7倍,ALP基因表达:5 d时rDFCs-CHA组是rDFCs组的3.1倍(P<0.01)。结论 CHA能促进rDFCs黏附、增殖、成骨分化及表达成骨因子,二者生物相容性良好。(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3期)
刘畅[6](2016)在《不同置换率珊瑚羟基磷灰石体外降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临床中很多患者因为肿瘤、牙周病、根尖周炎症等原因,可能造成牙槽骨无法自行修复的大范围缺损。自体骨移植是骨缺损修复公认的金标准[1,2],但自体骨来源有限,可能需要开辟第二术区,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疼痛、损伤以及感染的机会,因此临床应用有限。人工骨替代材料的使用成为骨缺损修复的选择之一,临床常用小牛无机骨(Bovine-Derived Hydroxyapatite,BDHA)作为修复骨缺损的常用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因牙周病、外伤和炎症引起的骨缺损,此骨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引导性。有研究表明,在体内降解缓慢,在机体吸收骨替代材料的时候能良好的承担支持作用,且不影响正常骨组织的愈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3,4]。但因其造价昂贵且制作工艺复杂,取材数量有限等原因,临床应用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很多学者也在积极寻找其他取材简便,制作工艺简单的骨替代材料。珊瑚骨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又名羟基磷灰石珊瑚人工骨(hydroxyapatite/coralline, HA/coral)是将珊瑚中的碳酸钙通过热液置换的方法置换成羟基磷灰石的人工可降解生物材料,既保留了珊瑚的多孔结构,同时具有羟基磷灰石的骨引导性、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等,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长期的临床应用观察也发现,目前颌面部骨缺损所使用的CHA均为低置换率CHA(置换率在10%-15%),低置换率CHA在体内降解较快,在新骨尚未形成之前已经有大部分的骨替代材料吸收,对于长期维持植骨区形态能力尚不足。所支持时间不足以维持到新骨形成。若其吸收降解速度能进一步与新骨形成与改建速度协调,则可更好完善人工骨材料与自体骨组织的替代与改建过程[5]。珊瑚羟基磷灰石的制取是通过珊瑚骨经过热液交换反应形成。热液交换反应首先从材料表面开始。转换时间的长短,转换温度高低,转换的深度的不同,均可影响在珊瑚骨表面转化生成羟基磷灰石的厚度,形成不同碳酸钙与羟基磷灰石比例的骨替代材料。由于在骨缺损处,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中的碳酸钙降解较快,而羟基磷灰石降解速率较为缓慢,因此可通过调整羟基磷灰石置换比例可形成不同羟基磷灰石与碳酸钙比例的骨替代材料,形成不同降解速度的人工骨粉。且提高置换率后,珊瑚骨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这与目前临床上异体骨移植常用的牛骨羟基磷灰石[6]的主要成分相同,有望满足临床长效维持骨形态的要求。为人工骨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高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应用于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的研究尚无报道,高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能否作为骨替代材料应用于颌骨缺损应需深入研究。本研究采用单纯的体外降解不同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旨在排除复杂的体内环境产生的各种复杂条件对骨替代材料的降解能力的干扰,单纯比较不同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在相对稳定的缓冲液中降解能力,以及降解产物的生成及材料降解后的形态改变,为不同置换率珊瑚羟基磷灰石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目的1.研究不同置换率珊瑚羟基磷灰石体外降解速率;2.研究不同置换率珊瑚羟基磷灰石体外降解后形成的离子成分;3.检测对不同置换率羟基磷灰石体外降解后的形貌特征。方法1.将不同置换率珊瑚羟基磷灰石分组,置换率为10%-15%的CHA设置为1组,置换率>95%的CHA设置为2组,对照组牛骨羟基磷灰石设置为3组,每组按降解时间Ow,2w,4w,8w,16w分为5个队列。每个队列有叁个平行小组。将各组材料0.3g(±0.0010)分别放入100ml血清瓶中,加入50m1 0.1M pH7.4 Tris-HCl缓冲液中,放入恒温震荡器37±1℃下,2Hz频率震荡降解。在0w,2w,4w,8w,16w时,将每组对应小组材料取出,恒温干燥箱干燥,于电子天平上称重。分别记录下Ow,2w,4w,8w,16w样品的失重率。2.降解产物的测量2.1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量材料降解后缓冲液中降解的总磷的含量2.2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材料降解后缓冲液中降解的金属钙离子的含量3.利用扫描电镜检测不同材料在降解的不同时期表面形貌的改变,比较其表面形貌,颗粒直径的改变以及微观晶体的形态改变。结果低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经过16周的体外降解,失重率为52.68%,高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经过16周体外降解,增重率为1.51%,作为对照组牛骨羟基磷灰石经过16周体外降解后的的失重率为1.41%。各样本间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结果方差齐。低置换率CHA16w样品质量0.142167±0.0167739低于2w样品质量0.280733±0.0008083。低置换率CHA中第2周与第16周材料样品质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t=-14.333,p=0.005<0.05,说明第16周的LCHA与第2周的LCHA之间存在显着差异,16周样品质量低于2周样品质量存在统计学意义。高置换率CHA中2w样品质量0.308100±0.0012124大于16w样品质量0.304733±0.0022855。第2周样品质量与第16周材料样品质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t=-2.275,p=0.085>0.05,说明第16周的HCHA与第2周的HCHA样品质量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16周样品质量与2周样品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HA中2w样品质量0.298067±0.0004041大于16w样品质量0.296167±0.0017926。牛骨羟基磷灰石中第2周与第16周材料样品质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t=-2.190,p=0.094>0.05,说明第16周的BDHA与第2周的BDHA质量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16周样品质量与2周样品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间统计数据表明:Levene's test检查方差齐性,在16周时低置换率CHA与牛骨羟基磷灰石统计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t=15.874,P=0.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置换率CHA与牛骨羟基磷灰石统计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t=-5.338,P=0.00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置换率与高置换率统计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t=16.685,P=0.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低置换率CHA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牛骨羟基磷灰石和高置换率CHA,且高置换率CHA的降解速率与小牛无机骨也不尽相同,高置换率CHA降解速率要低于小牛无机骨。缓冲液中元素含量测量结果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量低置换率珊瑚羟基磷灰石降解后缓冲液中总磷的含量0.458mg/L;高置换率珊瑚羟基磷灰石降解后缓冲液中总磷的含量2.895mg/L;牛骨羟基磷灰石降解后缓冲液中总磷的含量为3.143mg/L。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低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降解后缓冲液中降解的金属钙离子的含量340.6mg/L,高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降解后缓冲液中降解的金属钙离子的含量4.148mg/L,牛骨羟基磷灰石降解后缓冲液中降解的金属钙离子的含量6.108mg/L。8周时,各组间钙离子含量统计结果符合正态分布,Levene's test检查方差齐性。低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与牛骨羟基磷灰石钙离子浓度统计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79.558,P=0.000<0.05,8周时低置换率CHA与小牛无机骨钙离子含量有统计学差异。高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与小牛无机骨钙离子浓度统计结果进行独立t样本检验t=-5.171,P=0.007<0.05,高置换率CHA与牛骨羟基磷灰石钙离子浓度有统计学差异。低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与高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钙离子浓度统计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79.748,P=0.000<0.05,低置换率CHA与高置换率CHA钙离子浓度有统计学差异。8周时,各组间磷含量统计结果符合正态分布,Levene's test检查方差齐性。低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与牛骨羟基磷灰石磷含量统计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4.360,P=0.012<0.05,8周时低置换率CHA与牛骨羟基磷灰石磷含量有统计学差异。高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与小牛无机骨磷含量统计结果进行独立t样本检验t=-2.510,P=1.248>0.05,高置换率CHA与牛骨羟基磷灰石磷含量无统计学差异。低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与高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磷含量统计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5.518,P=0.028<0.05,低置换率CHA与高置换率CHA磷含量有统计学差异。通过统计学可得,8周时低置换率CHA、高置换率CHA与牛骨羟基磷灰石的降解产生的钙离子含量互相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低置换率CHA产生钙离子最多,高置换率CHA产生钙离子最少。在叁组样品缓冲液中低置换率CHA产生磷含量最低,而高置换率CHA与牛骨羟基磷灰石产生磷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利用扫描电镜检测不同材料在降解的不同时期表面形貌的改变,低置换率CHA,高置换率,与牛骨羟基磷灰石在降解前表面结构类似,均为不规则颗粒,低置换率CHA在2w时颗粒直径大小约4.37mm,高置换率CHA颗粒在2w颗粒直径大小约3.71mm,牛骨羟基磷灰石颗粒直径大小约2.34mm。经过16周的体外降解,低置换率CHA颗粒直径大小约2.04mm,高置换率CHA颗粒直径大小约4.18mm,牛骨羟基磷灰石颗粒直径大小约2.36mm。样品间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样本方差齐。低置换率CHA中第2周颗粒直径4.372667±2.0854580大于第16周材料样品颗粒直径2.035333±1.0346212。二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t=3.889,p=0.01<0.05,说明第16周的颗粒直径与第2周的颗粒直径之间颗粒直径存在显着差异,16周样品颗粒直径小于2周样品质量有统计学意义。高置换率CHA中第2周颗粒直径3.709333±1.6191950小于第16周材料样品颗粒直径4.175333±1.7314522。二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t=-0.761,p=0.453>0.05,说明第16周的颗粒直径与第2周的颗粒直径颗粒直径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16周样品质量与2周样品颗粒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骨羟基磷灰石中第2周2.340667±1.5343657小于第16周材料样品颗粒直径2.358667±1.2412889。二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t=-0.035,p=0.972>0.05,说明第16周的颗粒直径与第2周的颗粒直径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16周样品颗粒直径与2周样品颗粒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不同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经过体外降解产生了不同的失重率。且失重率差异明显。2.不同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异。3.不同置换率珊瑚骨羟基磷灰石降解后材料颗粒直径变化不相同。(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林山,黄晓梅,芮钢,尹庆水[7](2016)在《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的体外降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前期实验成功制备了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材料,并已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体外降解性能。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与左旋-聚乳酸分别以3∶1和4∶1的质量比混合,制备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材料试件。将两种数字化人工骨支架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及左旋-聚乳酸分别置于初始p H值为7.4的50 m L模拟体液中,在37℃恒温箱中降解16周,动态观察溶液p H值、钙及磷离子浓度,以及材料降解率、抗压强度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降解16周时,两种数字化人工骨组的p H值维持在7.34-7.36,高于左旋-聚乳酸组(P<0.01),低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0.01);两种数字化人工骨组的钙离子浓度高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0.01),磷离子浓度低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0.01);两种数字化人工骨组的降解率低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P<0.01),高于左旋-聚乳酸组(P<0.01);抗压强度顺序:珊瑚羟基磷灰石组>3∶1数字化人工骨组>左旋-聚乳酸组>4∶1数字化人工骨组;两种数字化人工骨微孔结构增多,孔隙率升高,孔径增大,说明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张宇,尹庆水,张余[8](2015)在《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机械性能及修复桡骨大段污染性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国内外学者在抗菌骨移植材料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的:通过体外力学实验检测抗菌性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机械性能,并通过动物实验检测其修复大段污染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利用压缩试验及叁点弯曲试验评价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与珊瑚的力学性能。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均制作右侧大段污染性桡骨缺损模型,其中3组分别植入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与原位自体骨,另1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术后2,6,10周处死动物并取材,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比较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通过细菌学检查评估各组抗菌情况。结果与结论: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与珊瑚的力学性能无差异。术后10周时,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缺损内为成熟的骨组织,骨组织中有大量的骨陷窝和成熟的骨细胞,可见哈弗氏系统,材料大部分降解,只有少量残留,骨髓腔有部分再通,骨缺损修复效果与自体骨组相似,优于珊瑚羟基磷灰石组与对照组。细菌学检查显示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表明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可用于修复大段污染性骨缺损。(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47期)
鲁琴艳,陈黄琴,黄彬,冯蕊[9](2015)在《PHBV膜与珊瑚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颌骨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PHBV)膜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联合修复颌骨缺损,来观察和探讨骨缺损的修复方式及成骨机制,为PHBV膜将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择54只实验动物日本大耳白兔,随机抽取48只左侧为PHBV膜与CHA复合组(实验组),右侧为单纯CHA(对照组)。在下颌骨体部双侧造成12mm×5mm×4mm颌骨缺损,左侧缺损处CHA填充后覆盖15mm×10mm大小的PHBV膜,右侧缺损处CHA填充。另外6只兔子左右两侧各造成12mm×5mm×4mm颌骨缺损作为空白组。植入材料后在第4周、8周及12周各处死16只动物,空白组在各期处死2只,然后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4周实验组缺损区中央可见新生骨组织,而对照组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8周实验组缺损区中央可见多处新生骨,对照组缺损区中央可见新生骨组织,但仍可见纤维结缔组织;12周实验组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内骨细胞小,核小,对照组骨缺损区可见部分骨组织形成。结论 PHBV膜联合CHA修复颌骨缺损,比CHA单独修复颌骨缺损成骨速度更快,新形成的骨质较好,而且PHBV膜通过膜的机械性能和维持再生空间的能力,能够阻挡成纤维细胞通透,并且能在机体内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利于新骨的形成。(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戴新菊,钟嫣,沈宁[10](2015)在《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在上颌窦底内提升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使用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骨量为4~7mm(平均5.08mm),采用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内提升,植入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同期植入德国Ankylos种植体12枚,术后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2个月。结果:术中无1例上颌窦黏膜破裂,术后局部伤口疼痛和头痛等2例,鼻腔出血1例,有3枚种植体在骨整合期脱落,脱落5个月后均重新种植成功,12颗种植体平均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7.36mm(5.4~11.2mm),植骨术后6个月上颌窦底形态均会有明显的骨改建,成骨效果良好。结论:与开窗式上颌窦外提升相比,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手术创伤小,成骨快,可有效解决上颌后部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的牙种植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5年11期)
珊瑚骨羟基磷灰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将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植入大白兔股骨远中极限骨缺损中,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新骨的形成情况,为种植体植入的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在兔子股骨远中干骺端植入48块珊瑚羟基磷灰石,在4周、8周、12周时分别处死8只,行大体标本观察和组织学分析;对照组,饲养至12周时全部处死,行相应分析。结果:实验组24只大白兔均愈合良好,4周时仅植入物边缘有少量新骨形成,8周时植入物中心有明显新生骨长入,12周时植入物边缘与中心新骨形成均增加。实验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4周与8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周与12周时无明显差别。对照组缺损中心仅有少量炎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长入,无骨组织形成。结论: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植入兔子股骨远中极限骨缺损中后愈合良好,8周时骨块中心有新骨显着形成,此时,适合种植体的植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珊瑚骨羟基磷灰石论文参考文献
[1].于鹏,纪志华,贾丙申,周立义,付昆.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成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2].姚钟雄,徐淑兰,邵军.珊瑚羟基磷灰石圆柱体骨传导能力的初步动物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8
[3].唐丽宇,龚飞飞,庄劭玉,宁晔,戴宁.珊瑚羟基磷灰石用于上颌前牙区位点保存的锥体束CT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
[4].林山,芮钢,胡义,黄晓梅,尹庆水.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兔胫骨腔隙性骨缺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
[5].聂利,王明,曾兴琪,李洁仪,李丛华.大鼠牙囊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陶瓷生物相容性和成骨作用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6
[6].刘畅.不同置换率珊瑚羟基磷灰石体外降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6
[7].林山,黄晓梅,芮钢,尹庆水.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的体外降解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
[8].张宇,尹庆水,张余.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机械性能及修复桡骨大段污染性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9].鲁琴艳,陈黄琴,黄彬,冯蕊.PHBV膜与珊瑚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颌骨缺损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
[10].戴新菊,钟嫣,沈宁.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在上颌窦底内提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