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ASTTGRINDING~:灵活的环保型板坯表面精整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吴民渊,张洁,程振兴[1](2012)在《钢板桩的生产工艺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尚无任何生产厂家能够长期大批量的生产钢板桩产品,但钢板桩作为一种出色的绿色环保型建筑基础施工材料,在国内将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文章从几年来部分厂家开始试轧钢板桩产品入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钢板桩的生产工艺及应用领域,并对该类产品的品种、工艺进行了全面分析与阐述。
许斌[2](2011)在《高品质冷轧产品生产技术问题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冷轧钢板被广泛应用,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冷轧产品在钢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和保证冷轧钢板的表面品质及耐锈蚀性能是冷轧钢板生产企业长期存在的难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并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对现有生产技术和控制工艺进行系统分析,改进并优化工艺,解决因工艺缺陷导致的钢板品质及性能问题,生产出高品质的冷轧产品对提高钢铁企业产品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经济效益。本论文从冷轧钢板生产工艺出发,结合邯钢冷轧钢板生产现场工况,分析了影响冷轧钢板品质的各种因素,针对一些实际问题提出符合现场的合理化措施,研究了冷轧钢板铬酸盐钝化的硅烷替代技术,利用氟锆酸盐强化硅烷膜的性能,获得性能优越的硅烷复合膜,解决铬酸盐的危害问题,扩大企业的产品类型,满足不同的客户需要。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附带的能谱分析(EDAX)、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冷轧钢板的表面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元素组成和分布状态以及化学结合状态。用分光光度计进行了冷轧钢板表面残铁量含量测定。用板材成形实验机考察了冷轧钢板的成形性能。利用大气暴露试验、湿热加速试验、中性盐雾试验(SST)和电化学测试等腐蚀试验手段考察了冷轧钢板的耐腐蚀性能等。通过上述分析手段并结合现场工况综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热轧卷酸洗处理过程中,在酸洗液中添加适当的酸洗缓蚀剂,可明显改善酸洗后钢板的表面质量,减少过酸洗现象,降低铁损,为后续工艺加工提供良好的冷轧基板。冷轧过程中钢板表面晶粒沿轧制方向拉长排布,晶粒破碎,晶界模糊,驱动侧和操作侧的晶粒较中间位置细长。退火后晶粒完整,尺寸变大,无方向性,晶界清楚,不同位置的晶粒形貌差别较小。平整后晶粒较冷轧后晶粒粗大,无方向性,不同位置的晶粒形貌一致。精整后表面晶粒较平整后无明显变化,不同位置的晶粒形貌差异微小。冷轧后钢板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最好,退火后钢板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较冷轧后有所下降,平整后钢板的耐蚀性能较退火后继续下降,精整后钢板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与冷轧后相当。退火方式影响钢板的成形性能。罩式退火后的冷轧板的杯突值与组织中渗碳体的数量及尺寸密切相关;冷轧板的扩孔率主要受钢中第二相的体积分数及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冷轧板的锥杯值主要由晶粒的等轴化程度决定。微观组织形貌分析表明:罩式退火过程中产生的氧化色缺陷只产生在钢板近表面,并未影响钢板内部晶粒组织。XPS分析表明:氧化色缺陷是在退火过程中由Fe与C、O元素的化学氧化反应引起的。氧化色部位表面Fe含量小于正常部位表面Fe含量,氧化色部位表面Fe的价态主要以Fe2+和Fe3+为主,正常部位表面Fe的价态主要以Fe2+为主。规范设备操作和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可以有效防止或减少钢板产生氧化色缺陷。钢板表面的残留物总量和残铁量主要受各工序的工艺特点影响。冷轧工艺钢板表面残留物总量和残铁量明显高于退火、平整和精整工艺。在四个工艺过程中,退火工艺的残留物总量和残铁量最低。同一工艺过程,中间位置的残留物总量和残铁量相对驱动侧和操作侧为最低。大气暴露实验表明:冷轧和精整后的钢板耐大气暴露腐蚀性能较好,退火和平整后的钢板耐大气暴露腐蚀性能较差。表面残留物严重影响钢板的耐大气暴露腐蚀性能,残留物含量越高,锈蚀程度越严重。电化学分析表明:钢板的耐蚀性主要受钢板表面的微观结构和表面清洁度等表面状态影响。冷轧后钢板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要好于退火、平整、精整后的钢板。残留物明显影响钢板表面耐蚀性的均匀性,同一工艺环节,钢板操作侧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要稍好于驱动侧和中间。湿热试验表明:在冷轧、退火、平整、精整四个工艺环节中,冷轧后钢板的耐蚀性能最好,退火后钢板的耐蚀性能最差。硅烷钝化技术可以在电镀锌钢板表面形成性能优异的无铬钝化膜。硅烷复合膜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附着力性能。硅烷复合膜的耐热性和耐碱性好于某国内商品硅烷膜,但耐指纹性能有待改进提高。硅烷复合膜是一种优异的替代含铬钝化膜的绿色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丁振华,潘强[3](2010)在《基于Sinamics S120的板坯修磨控制系统探析》文中认为在分析了修磨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及控制逻辑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故障处理经验,对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张晓刚[4](2007)在《连铸连轧和冷轧技术的自主集成与创新》文中提出本文主要对鞍钢自主集成的连铸连轧和冷轧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与国内同类生产线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创新点和推广应用情况,突出反映我国在冶金技术装备领域自主集成与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苏杰[5](2006)在《800/650大型轧制车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初步设计是工厂、车间设计或改造工程中的首步工作。其设计成功与否对整个工程而言起着关键作用。钢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对于企业的内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产品不仅要品种多、质量好,而且必须严格控制制造成本。这就要求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出系统思想,不仅注重技术的先进,而且要注重制造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费用。钢铁企业产品质量、水平主要取决于其工艺制造过程,因而,工艺过程的制定是初步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本课题中,笔者主要承担了800/650车间改造初步设计中的工艺过程及轧机主要参数的制定工作,并参与了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工作。本论文首先概述了本钢、特钢800/650车间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在工艺过程设计、轧机参数制定中选用的计算理论以及计算方法。结合车间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造目标,制定了产品大纲中各产品的详细工艺过程。在工艺过程确定之后,对新增轧机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计算,为轧机设备制造、外购提供了基础。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是设计中的另一不可或缺的工作。本文最后对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依据理论与数据对方案做出相关评价。
Paolo Righini,Kjell Str m berg,B rje Brlander[6](2002)在《CASTTGRINDING:灵活的环保型板坯表面精整工艺》文中研究指明CASTTGRINDINGR○ (铸造温度修磨 )工艺 ,通过对连铸板坯进行在线热精整 ,使其能够将板坯连铸生产与热轧工艺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介绍了 CASTTGRINDINGR○热修磨工艺的主要特点和带来的好处 ,并举例说明与目前在碳钢精整时通常采用的传统式火焰清理设备相比 ,新工艺拥有的主要优点
二、CASTTGRINDING~:灵活的环保型板坯表面精整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STTGRINDING~:灵活的环保型板坯表面精整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钢板桩的生产工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钢板桩产品的种类、规格及代表牌号 |
1.1 钢板桩产品种类 |
1.2 钢板桩产品规格 |
1. 3 钢板桩产品代表牌号及化学成分 |
2 钢板桩的生产工艺 |
2.1 冷弯钢板桩生产工艺 |
2.2 热轧钢板桩的生产工艺 |
2.2.1 钢板桩的热轧工艺 |
(1) 四架水平二辊热轧工艺: |
(2) 五机架万能布置平辊热轧工艺 |
(3) 四机架万能布置平辊热轧工艺: |
(4) 1+3+1万能布置平辊热轧工艺 |
(5) 1+3+3万能法热轧工艺: |
2.2.2 钢板桩的精整工艺 |
3 钢板桩的应用 |
4 结束语 |
(2)高品质冷轧产品生产技术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冷轧和热轧板卷的区别 |
1.3 冷轧产品的种类 |
1.4 冷轧生产工艺 |
1.4.1 冷轧板带钢的轧制 |
1.4.2 冷轧板带钢的退火 |
1.4.3 冷轧板带钢的平整 |
1.5 轧后板带钢表面清洁度及其影响因素 |
1.5.1 板带钢表面残留物及其影响因素 |
1.5.2 板带钢表面缺陷及其影响因素 |
1.5.3 板带钢表面元素富集及其影响因素 |
1.5.4 板带钢表面锈蚀及其影响因素 |
1.6 板带钢镀锌及后处理技术 |
1.6.1 板带钢镀锌技术 |
1.6.2 镀锌板带钢后处理技术 |
1.7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用材料与仪器设备 |
2.1.1 原材料与化学试剂 |
2.1.2 仪器及设备 |
2.2 研究方法 |
2.2.1 形貌分析 |
2.2.1.1 金相分析 |
2.2.1.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2.2.3 表面残留物分析 |
2.2.4 耐蚀性测试 |
2.2.4.1 电化学分析 |
2.2.4.2 高低温湿热试验 |
2.2.4.3 中性盐雾试验 |
2.2.4.4 大气暴露腐蚀试验 |
2.2.5 应用性能测试 |
2.2.5.1 附着力测试 |
2.2.5.2 耐碱性测试 |
2.2.5.3 耐热性测试 |
2.2.5.4 耐指纹性测试 |
2.2.5.5 耐水性测试 |
2.2.6 板材成形性能测试 |
第3章 冷轧工艺技术问题分析与对策 |
3.1 引言 |
3.2 酸洗缓蚀剂对冷轧板表面品质的影响 |
3.3 形貌分析 |
3.3.1 金相分析 |
3.3.1.1 表面形貌分析 |
3.3.1.2 截面形貌 |
3.3.2 表面粗糙度分析 |
3.4 电化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退火工序技术问题分析与对策 |
4.1 引言 |
4.2 退火工序对成形性能的影响 |
4.2.1 杯突性能 |
4.2.2 扩孔性能 |
4.2.3 锥杯值 |
4.3 电化学分析 |
4.4 表面缺陷分析 |
4.4.1 形貌分析 |
4.4.1.1 表面形貌 |
4.4.1.2 截面形貌 |
4.4.2 表面粗糙度分析 |
4.4.3 SEM-EDAX分析 |
4.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4.4.5 电化学分析 |
4.4.6 氧化色缺陷分析与控制 |
4.5 本章小节 |
第5章 表面清洁度对耐蚀性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表面残留物测定 |
5.3 表面残留物对冷轧板耐蚀性能的影响 |
5.3.1 大气暴露腐蚀试验 |
5.3.2 电化学分析 |
5.3.3 湿热加速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电镀锌钢板硅烷无铬钝化技术 |
6.1 引言 |
6.2 硅烷复合膜的制备 |
6.2.1 硅烷钝化液的制备 |
6.2.2 成膜工艺 |
6.3 扫描电镜(SEM)分析 |
6.4 外光谱(IR)分析 |
6.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6.6 硅烷复合膜性能测试 |
6.6.1 附着力测试 |
6.6.2 耐蚀性测试 |
6.6.2.1 中性盐雾试验 |
6.6.2.2 电化学分析 |
6.7 同类产品性能对比 |
6.7.1 耐蚀性测试 |
6.7.1.1 中性盐雾试验 |
6.7.1.2 电化学分析 |
6.7.2 应用性能测试 |
6.7.2.1 耐热性能 |
6.7.2.2 耐碱性能 |
6.7.2.3 耐指纹性能 |
6.7.2.4 耐水性能 |
6.8 机理分析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奖及专利 |
个人简历 |
(5)800/650大型轧制车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轧钢车间设计的内容及其程序 |
1.2 800/650轧钢车间改造主要内容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2 800/650轧制车间改造综述 |
2.1 车间现状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2.2 800/650车间改造目标 |
2.3 项目建设采用的新技术及达到的水平 |
2.4 技改产品方案与金属平衡 |
2.4.1 产品大纲 |
2.4.2 原料与金属平衡 |
2.4.3 车间金属流程图 |
2.4.4 车间工艺流程 |
3 轧制参数计算模型 |
3.1 变形抗力的计算 |
3.2 温降模型 |
3.3 力能参数计算 |
3.3.1 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 |
3.3.2 宽展模型 |
3.3.3 接触面积的计算 |
3.3.4 轧制力矩的计算 |
3.3.5 轧件断面面积计算公式 |
3.3.6 约束条件计算模型 |
4 轧钢工艺流程设计 |
4.1 轧钢生产基本工序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4.2 工艺流程设计 |
4.2.1 特大圆钢(Φ200mm以上)及方坯的生产 |
4.2.2 新改扩建连轧生产线的生产工艺 |
4.2.3 钢材精整 |
5 轧钢机械设备初步计算 |
5.1 轧机机架布置及数目确定 |
5.1.1 轧机布置形式 |
5.1.2 轧机机架数目计算方法 |
5.2 轧机结构参数确定 |
5.2.1 轧机机架形式选择 |
5.2.2 轧辊尺寸计算方法 |
5.3 现有800/650区设备及改造 |
5.3.1 800区设备与改造 |
5.3.2 650×4连轧机设备与改造 |
5.4 新增机械设备 |
5.4.1 轧线新增机械设备 |
5.4.2 二中轧和预精轧机组新增机械设备 |
6 轧钢机产量及负荷计算 |
6.1 轧钢机小时产量计算方法 |
6.2 轧钢机平均小时产量计算方法 |
6.3 影响轧机小时产量的因素 |
6.4 轧钢车间年产量计算方法 |
6.5 车间产量计算结论 |
6.5.1 车间轧机小时产量计算 |
6.5.2 车间年产量与轧机负荷率计算 |
7 车间改造技术经济分析 |
7.1 能源消耗 |
7.1.1 工序能耗 |
7.1.2 能耗分析 |
7.2 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
7.3 工程初步设计概算 |
7.4 经济效益及评价 |
7.4.1 经济评价基本原则 |
7.4.2 财务评价 |
7.4.3 盈利能力分析 |
7.4.4 不确定性分析 |
7.4.5 经济指标汇总 |
7.4.6 结论意见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800/650改造工程孔型系统图 |
附录2 改造前平面布置图 |
附录3 改造后平面布置图 |
致谢 |
(6)CASTTGRINDING:灵活的环保型板坯表面精整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设备设计和使用效果 (表1) |
2.1 修磨设备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图3) |
2.2 缩短交货周期 (图4) |
2.3 减少铸坯库存量 |
2.4 减少定员编制 |
2.5 节能降耗 |
2.6 改善铸坯质量 (图7) |
2.7 改善产品质量的工艺控制 |
3 阿维斯塔Polarit芬兰 (Outokumpu) :再次确认新工艺是成功的 |
4 用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CASTTGRINDINGR○热修磨工艺 |
5 CASTTGRINDINGR○热修磨工艺与火焰清理工艺比较 (图9) |
5.1 生产能力和投资成本 |
5.2 金属材料收得率 |
5.3 对环境的影响 |
5.4 安全系统 |
5.5 设备操作和维护成本 |
6 结论 |
四、CASTTGRINDING~:灵活的环保型板坯表面精整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钢板桩的生产工艺及应用[J]. 吴民渊,张洁,程振兴. 包钢科技, 2012(02)
- [2]高品质冷轧产品生产技术问题分析与对策[D]. 许斌. 东北大学, 2011(07)
- [3]基于Sinamics S120的板坯修磨控制系统探析[A]. 丁振华,潘强. 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 2010
- [4]连铸连轧和冷轧技术的自主集成与创新[A]. 张晓刚. 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 2007
- [5]800/650大型轧制车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D]. 苏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5)
- [6]CASTTGRINDING:灵活的环保型板坯表面精整工艺[J]. Paolo Righini,Kjell Str m berg,B rje Brlander. 钢铁,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