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水解和发酵论文-岳军,宁艳春,岳春雨,徐友海,惠继星

酶水解和发酵论文-岳军,宁艳春,岳春雨,徐友海,惠继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酶水解和发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β-葡萄糖苷酶,木糖渣,黑曲霉,中心组合优化

酶水解和发酵论文文献综述

岳军,宁艳春,岳春雨,徐友海,惠继星[1](2019)在《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工艺优化及在木糖渣酶水解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木糖渣有较高的纤维素含量,可以用作诱导产生β-葡萄糖苷酶的碳源。本文以木糖渣为诱导碳源,优化了黑曲霉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工艺。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在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麦麸、硫酸铵、硝酸钠。在筛选基础上,利用叁因素五水平的中心组合对3个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用响应优化器得到了产酶的最佳条件麦麸、硫酸铵、硝酸钠的浓度分别为26.7g/L、10.0g/L、10.0g/L,在得到的最佳条件下,酶活可以达到15.0IU/m L。对拟合模型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R2值为92.12%,P值为0,模型拟合较好,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以木糖渣为底物,用诱导制备的复配酶液验证了其水解效率,结果表明当里氏木霉粗酶液与黑曲霉粗酶液1︰1复配时,酶水解效率为里氏木霉粗酶液的4倍。(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S1期)

朱虹溪,姚启禛,胡春秀,沈峰林,庞宗文[2](2019)在《产酸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及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和酶水解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酸性果胶酶的菌株WY9,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WY9初步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该菌株的最适固体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基料为玉米胚芽粕,每克基料添加NH_4H_2PO_40.06g、Mg_SO_40.04g,发酵基料含水量为65%,pH值为3,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84h,在此条件下酸性果胶酶酶活达2200U/g干曲。该酶水解果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3.5,在温度低于60℃和pH2.5~4.5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张雨情,张玲玲,吴珊珊,张月美,吴淑芳[3](2018)在《甘露聚糖酶促进纤维素酶水解转化马尾松聚糖至可发酵单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等原因,针叶材原料利用纤维素酶水解法转化聚糖至可发酵单糖一直存在着难水解、总糖转化率低的问题。采用硫酸盐(KP)蒸煮联合氧脱木素和机械打浆对马尾松木片进行预处理,基于针叶材原料中含有较多的甘露聚糖的特点,研究在纤维素酶水解预处理后的浆料过程中添加甘露聚糖酶对酶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添加甘露聚糖酶对纤维素酶水解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效果因原料预处理方法和程度的不同而不同。KP蒸煮后再经氧脱木素或打浆处理,则甘露聚糖酶对纤维素酶水解的促进作用比单独KP蒸煮效果更加明显。当KP蒸煮至样品木素含量相对于原料为4.1%时,再对原料进行氧脱木素,将木素含量降至相对于原料为1.9%时,分别用10 FPU/g和15FPU/g的复合纤维素酶CTec2对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酶解,酶解总糖得率分别为66.0%和83.6%;添加5U/g甘露聚糖酶,上述样品酶解总糖得率分别提高至70.6%和89.2%;相对于原料中聚糖含量,上述条件下酶解总糖转化率分别为53.9%和68.1%。纤维素酶水解至3小时左右再添加甘露聚糖酶,其促进纤维素酶水解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赵堂彦[4](2016)在《鹰嘴豆酶水解与发酵对其功能活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鹰嘴豆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豆科植物,具有辅助降糖、降压、降胆固醇、抗肿瘤、抗氧化和利尿等多种生理功能。本论文通过对鹰嘴豆粉碎后水提物功能活性成分定性分析基础上,研究酶水解及乳酸菌发酵对鹰嘴豆活性成分、戗-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发酵鹰嘴豆乳的制备条件以及功能活性,为鹰嘴豆开发利用提供助益。1、鹰嘴豆水提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定性分析以泓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研究了鹰嘴豆的最佳水提制备条件:浸提温度70℃C、固液比1:10、提取时间2.5h,获得的鹰嘴豆水提物对a-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为0.19mg/mLc同时发现鹰嘴豆水提物经过大孔树脂后,其组分对小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有所增强,尤其是40%乙醇组分,达到60.60%。应用LC-MS对鹰嘴豆水提物进行定性分析,发现鹰嘴豆水提物中含有鹰嘴豆芽素A、大豆皂苷Bb和芒柄花素等物质,这些皂苷及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疆-葡萄糖苷酶的作用。2、酶处理对鹰嘴豆水提物活性成分及功能的影响以α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伽淀粉酶的酶解制备条件为:90℃C酶解40min,加酶量为8U/ml;糖化酶的酶解制备条件为:65℃C酶解8h,加酶量为60U/ml。经过淀粉酶处理后,总黄酮含量下降了8.5%,而总皂苷含量和总多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4.9%和12.5%,酶解后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从36.16%提高到了55.48%;对DPPH清除率、.OH的清除率、总还原能力分别提高了13.2%、3.7%、4.5%;经过糖化酶处理后鹰嘴豆水提物的总黄酮含量下降了5.7%,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5.6%和20.5%,嘎-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从55.48%提高到62.83%,对DPPH清除率提高3.7%,对·OH的清除率提高5.70%,总抗氧化能力提高6.7%。上述试验结果说明经过双酶酶解后,可以有效提高毡-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3、乳酸菌发酵对鹰嘴豆活性成分及功能的影响应用植物乳杆菌亚种S7、干酪乳杆菌(G9、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D12、鼠李糖乳杆菌M11、发酵乳杆菌R9等发酵鹰嘴豆酶解液,研究了乳酸菌发酵对鹰嘴豆酶解液中的功效成分、洳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经乳酸菌发酵的鹰嘴豆酶解液中总黄酮的含量均有所下降;总皂苷与总多糖含量则呈现先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发酵的发酵鹰嘴豆乳对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增加了68.2%、66.7%、64.1%、53.3%和56.7%;对DPPH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17.2%、8.5%、10.0%、7.2%、5.2%,对·OH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7.6%、11.4%、8.4%、6.9%、8.3%。上述试验结果说明经过乳酸菌发酵后,活性成分如总皂苷和多糖有所增加,总黄酮含量也处在较高水平,能有效提高洳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其中以S7菌株发酵的鹰嘴豆酸乳活性功能增加较大,可以用作潜在的发酵菌株用于酸豆乳的生产。4、发酵鹰嘴豆乳制备条件研究研究了乳酸菌发酵鹰嘴豆酶解液的制备条件、储藏特性及功能特性。通过对发酵鹰嘴豆乳发酵时间、感官、酸度、粘度等特性进行比较,发现将菌株L. plant arum subsp S7、L. rhammosus M11和L.fermentun R9按1:1:1混合后、以4% (V/V,下同)的接种量接种到添加了30%的鹰嘴豆酶解液和6%蔗糖的热处理的全脂复原乳中,在42℃条件下发酵5h后制备的发酵鹰嘴豆乳口感最好。此产品在4℃冷藏15d期间,其活菌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酸度有所上升,pH值有下降趋势。与鹰嘴豆酶解液及普通发酵乳相比,发酵鹰嘴豆乳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增加了40.5%和9.4%,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增加了11.9%和3.2%、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增加了10.0%和8.5%,还原力分别增加了31.6%和20.8%。(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4-01)

张全,关浩,曹长海,唐开宇[5](2015)在《预处理玉米秸秆连续酶水解与发酵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预处理玉米秸秆(PCS)为底物,设计建造了连续酶水解与发酵实验室装置,并利用该装置研究了3个体系的连续酶水解发酵过程。结果表明,干物质浓度(TS)21%/酶加量(EL)5.4%(酶和纤维素的质量百分比,下同)和25%TS/4.8%EL的两个体系分别在27 d和36 d(在表1内有体现)内达到稳定运行,乙醇浓度最高分别可达到2.8%和3.3%。36.8%TS/3.7%EL体系由于抑制物的影响无乙醇产生,但稳定运行时水解糖浓度可达到12.5%,达到了提高酶水解过程水解糖浓度的目的,表明连续酶水解发酵工艺可行。(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15期)

王佳佳,胡志和[6](2012)在《酪蛋白双酶水解物对直投式乳酸菌生长及发酵酸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直投式乳酸菌为实验菌,研究富含ACE抑制活性肽的酪蛋白双酶水解物及其超滤物对乳酸菌的生长及发酵酸乳的影响。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水解物和超滤物培养乳酸菌,检测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确定对乳酸菌生长无抑制作用的添加量,并将其应用于酸乳发酵。检测对酸乳的酸度、硬度、黏性、弹性等指标的的影响,结合感官评价,确定对酸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物的添加量为4g/100mL,分子质量在6000u以下的超滤物添加量为0.3g/100mL对乳酸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对发酵酸乳的感官质量无显着影响。水解物质量浓度≥5g/100mL、超滤物质量浓度≥0.35g/100mL对乳酸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2年21期)

孙宗苹,张军华[7](2012)在《酶水解木质纤维材料制取可发酵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木质纤维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及影响酶水解的关键因素,如产物抑制、酶学特性、木质素的存在、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酶的回收等进行了综述,对高效酶水解制取发酵糖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2年03期)

张晓燕,赵广杰[8](2011)在《蒸汽爆破尾叶桉木材纤维素酶水解液发酵单细胞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蒸汽爆破尾叶桉木材的纤维素酶水解液进行了还原糖和乙酸含量分析,通过酿酒酵母和假丝酵母混合接种,对水解液进行了摇瓶发酵单细胞蛋白的工艺研究,确定了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水解液中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木糖,用双菌种混合发酵单细胞蛋白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酿酒酵母(Sacchromyces cerevisive):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2.587)为1:3,发酵温度31℃,初始pH4.5,初始还原糖浓度17~18g/L,发酵时间27h。(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1年07期)

罗小林[9](2011)在《木质生物质SPORL预处理后酶水解和固液共发酵及同步产纳米纤维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前生产成本过高仍然是制约木质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难以实现工业化的根本性问题。其中,造成成本过高主要体现在预处理能耗较高以及预处理液难以利用或处理,纤维素酶生产成本较高和中高浓的酶水解效率较低,可高效而稳定代谢五碳糖的微生物种类较少,常规发酵微生物对乙醇和糠醛类抑制剂的耐受程度仍然不高,生产生物乙醇过程中的副产物的利用效率较低等方面。本论文主要考察影响木质生物质酶水解的主要因素及其定量关系,预处理后固液共发酵的可行性以及结合酶水解工艺过程同步制备纳米纤维素。目的在于阐明木质生物质预处理和酶水解的机制,提高生物乙醇工艺过程之间的协调与统筹以及过程能量输出效率,为提高利用木质生物质来生产乙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论文首先阐明了木质生物质可及性对预处理后木质生物质中纤维素的酶水解效率的影响及给出两者之间的定量数学关系。以酸性亚硫酸盐法预处理(SPORL)松木和杨木得到的、从未干燥和湿压的固体基质,以及未干燥和湿压的桉木硫酸盐漂白浆为原料,通过不同程度的干燥和湿压,使得这些原料的可及性分布在一定的范围,证实可及性确实是影响木质生物质酶水解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当以保水值(WRV)表征木质生物质的可及性时,波尔兹曼方程(Boltzmann)可准确地定量描述酶水解效率(SED)与可及性(WRV)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对该方程赋予物理意义后分析发现,该方程中的特征参数WRV (为有效酶分子尺寸的函数)可作为木质生物质可及性是否发生显着降低的判定依据;木质生物质对纤维素酶的可及性主要受纤维细胞壁内表面积的影响,而非外表面积;当不改变木质生物质的化学组分的情况下(如角质化过程中),木质生物质酶水解效率仅与其对纤维素酶的可及性有关,而与角质化引起可及性变化的处理方式无关;另外,在角质化过程中可及性是影响酶水解效率的唯一因素。论文系统的分析了影响木质生物质中高浓酶水解的主要因素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实验结果表明,底物浓度分布在8%到22%范围时,酶水解效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当底物浓度低于22%时,纤维素酶和水解产物的传质并不是影响中高浓酶水解效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将18%底物浓度单独进行酶水解和同步糖化和发酵的葡聚糖转化率分别为60%和75%,这说明酶水解产物(主要是葡萄糖)是影响中高浓酶水解效率的主要因素。同时,SPORL Low pH和稀酸(DA)预处理得到固体基质在2%底物浓度时的酶水解效率相近;在18%底物浓度时,SPORL low pH和DA产生固体基质单独酶水解及同步酶水解和发酵的效率分别为60%、75%以及28%和50%,这进一步说明, SPORL low pH预处理杨木所产生固体基质酶水解和后续同步糖化和发酵的特性优于稀酸预处理产生固体基质的特性。论文阐明了蠹虫和真菌侵害的松木生产生物乙醇的可行性。将SPORL预处理应用于经蠹虫侵害的松木时发现,侵害后松木中葡聚糖和聚甘露糖的相对含量提高了叁个百分点,酶水解效率高出5%-20%,葡聚糖的回收率可提高4%-8%;蠹虫侵害后死亡四年(以BD4标识)和未经侵害(以BL标识)松木在SPORL预处理后固体基质同步糖化和发酵以及预处理液脱毒处理后单独发酵的总乙醇产量分别为267L/t和250L/t绝干原料,前者的最终能量输出效率比后者高出约7%;在中和处理后无任何脱毒处理的前提下,SPORL预处理后固液也可以进行共发酵,BD4的净能量输出效率比BL高出35%左右。这说明蠹虫和真菌侵害后葡聚糖和聚甘露糖相对含量增加的部分可在SPORL预处理、糖化和发酵后有效地转变为乙醇。论文优化了SPORL预处理松木的工艺条件,提高了预处理后固液共发酵的效率。从SPORL预处理过程中固体基质和液体特性随预处理温度、时间以及硫酸和亚硫酸氢钠用量的变化规律可知,提高预处理的剧烈程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残余固体中纤维素的酶水解效率,增加固液中可发酵六碳糖的回收率,但过度预处理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从提高乙醇产率的角度,最优的SPORL预处理的硫酸和亚硫酸氢钠用量以及预处理温度和时间分别为0.31% (v/v)、5.5% (w/w)、180℃和38min。但此条件与以2%底物浓度时固体基质的酶水解转化率与酶解液和预处理液中葡聚糖和甘露聚糖的回收率作为判定指标得到的优化条件不同。这说明,除可发酵糖的回收率外,还有其它因素影响SPORL预处理松木后固液共发酵的效率。进一步的实验还发现,在羟甲基糠醛和糠醛浓度不是很高(分别低于1.3 g/L和2.0g/L)的时候,两者对SPORL预处理后酿酒酵母(命名为FPL450)的固液共发酵效率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而预处理液中残余SO2是发酵产乙醇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在低浓度固液共发酵过程中,最终能量输出效率随着液比的增加不断下降;然而在底物浓度高于20%以上时,为使预处理液中糠醛和羟甲基糠醛浓度不超过发酵微生物的耐受极限,同时保证过程能量输出效率不降低,预处理的液比不得低于2.5,控制在2.5到3范围内较为合适。论文提出了在生产生物乙醇工艺过程中同步制备纳米纤维素的新模式。酶水解过程中,无定形区纤维素被大量水解后,酶水解效率随酶水解时间延长和纤维素酶用量增加而不断降低,而此时留下的纤维素主要由结晶纤维素组成。从而提出生产生物乙醇工艺过程中同步制备纳米纤维素,实验结果证实,无定形纤维素的水解效率较高,水解液中葡萄糖发酵产乙醇的效率接近91%,经过酶水解后的纤维素可大大降低均质化处理制备纳米纤维素的能耗,从而证明了同步生产生物乙醇和纳米纤维素该工艺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6-18)

孙甜甜[10](2011)在《木糖渣酶水解及L-乳酸发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糖渣是在木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它是一种木质纤维素,含有48.5%的纤维素。木糖渣含有较高浓度的硫酸根离子和水分,极易腐败污染大气和水源,同时它的存放需占用大量地方。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威胁,也大大限制了木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由于部分半纤维素已经被利用,纤维素含量较高,十分适合用于生产水解糖用于发酵,变废为宝。L-乳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酸,它的聚合物-聚乳酸(PLA),可以用来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本文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目的,采用Bacillus coagulans ID为发酵菌株,对木糖渣酶解发酵生产L-乳酸的工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差异较大,它们之间具有协同效果,当喜明纤维素酶与和氏璧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例为1:2时,其协同效果最好。当向纤维素酶体系中补加p-葡糖苷酶时,木糖渣糖化效果显着提高,当和氏璧纤维素酶:喜明纤维素酶:β-葡糖苷酶比例为2:4:9时,木糖渣糖化效果最好。金属离子、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会对混合酶的糖化作用产生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o2+、Mg2+、Zn2+、PEG、柠檬酸、甘油、吐温80对混合酶糖化具有促进作用,而Cu2+、Mn+2、Ni2+、甲醇、乙醇、甲醚、SDS对混合酶糖化具有抑制作用。木糖渣的糖化反应需要合适的反应条件,研究表明,反应温度为50℃,摇床转速为180r/min,缓冲液pH在5左右,缓冲液摩尔浓度0.05-0.lmol/L。不同的加酶量和不同的底物浓度会影响到酶解速率和最终的还原糖浓度,提高加酶量和底物浓度会促进酶解作用,但随着加酶量的提高,还原糖增加幅度减小,因此,从经济方面考虑,我们选择15%的底物浓度和0.64%(W/V)的加酶量。在酶解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度不断降低,在反应过程的中期和后期补加纤维素酶,可以维持较高的反应速率,且分两批添加酶的还原糖产量要高于一次性全部添加,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p-葡聚糖酶的不同加入方式会对糖化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通过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碳酸钙的加入量、装液量、摇床转速的研究,获得利用木糖渣酶解液发酵L-乳酸的分别酶解发酵方法的最佳条件。通过发酵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的发酵工艺是可行的。同时糖化发酵可以提高乳酸产量,而且简化了工艺、减少了设备投资。因此它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实验中发现酶解8h接入Bacillus coagulans ID产酸效果最好,达到了纤维素酶和菌的最优协调。另外,从分步法和同步法实验对比发现,同步法最终乳酸浓度可达47.0g/L,比分批法还高,说明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是可行的,节约了设备和时间,并提高了木糖渣的转化率。(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1-05-01)

酶水解和发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酸性果胶酶的菌株WY9,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WY9初步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该菌株的最适固体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基料为玉米胚芽粕,每克基料添加NH_4H_2PO_40.06g、Mg_SO_40.04g,发酵基料含水量为65%,pH值为3,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84h,在此条件下酸性果胶酶酶活达2200U/g干曲。该酶水解果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3.5,在温度低于60℃和pH2.5~4.5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水解和发酵论文参考文献

[1].岳军,宁艳春,岳春雨,徐友海,惠继星.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工艺优化及在木糖渣酶水解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9

[2].朱虹溪,姚启禛,胡春秀,沈峰林,庞宗文.产酸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及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和酶水解特性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9

[3].张雨情,张玲玲,吴珊珊,张月美,吴淑芳.甘露聚糖酶促进纤维素酶水解转化马尾松聚糖至可发酵单糖[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8

[4].赵堂彦.鹰嘴豆酶水解与发酵对其功能活性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6

[5].张全,关浩,曹长海,唐开宇.预处理玉米秸秆连续酶水解与发酵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6].王佳佳,胡志和.酪蛋白双酶水解物对直投式乳酸菌生长及发酵酸乳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2

[7].孙宗苹,张军华.酶水解木质纤维材料制取可发酵糖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2

[8].张晓燕,赵广杰.蒸汽爆破尾叶桉木材纤维素酶水解液发酵单细胞蛋白[J].食品科技.2011

[9].罗小林.木质生物质SPORL预处理后酶水解和固液共发酵及同步产纳米纤维素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10].孙甜甜.木糖渣酶水解及L-乳酸发酵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

标签:;  ;  ;  ;  

酶水解和发酵论文-岳军,宁艳春,岳春雨,徐友海,惠继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