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换乘行为论文-钱飞飞

停车换乘行为论文-钱飞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停车换乘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条件,停车换乘,意向调查,二项Logit模型

停车换乘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钱飞飞[1](2019)在《信息条件下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信息条件下停车换乘(P&R)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意向调查方法,获取小汽车通勤出行者个人属性、出行特征属性和使用交通信息相关属性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并建立二元Logit模型,得到停车换乘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是否拥有公交卡、是否拥有上海牌照、上班出行所需行程时间、上班单程所需费用、是否使用实时交通信息和P&R使用频率,对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选择停车换乘有显着影响。此外,结合研究结果给出了对于提高停车换乘使用率、完善停车换乘服务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关宏志,刘瑞远,曾敏耀[2](2019)在《考虑停车换乘停车位不足的停车换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停车换乘(park-and-ride,P&R)停车位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北京市亦庄开发区2处停车设施进行停车调查及对出行者的停车换乘行为进行RP&SP调查,对P&R停车位不足下P&R的需求特性进行分析,探寻了P&R停车位不足下的P&R规律;并通过建立MNL和巢式Logit模型(NL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出行者换乘失败后的出行行为.结果表明:北京一些P&R设施因容量受限无法满足P&R需求,部分出行者在换乘失败后会寻找社会停车场(A停车场)进行二次换乘.影响出行者换乘失败后出行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出行时间、停车费率、是否限号等.距地铁站较近的A停车场可结合分时段收费策略吸引更多的换乘失败者进行二次换乘.(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佩虹,史明鑫[3](2019)在《北京市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文献综述将影响北京市私家车出行者选择停车换乘(P&R)模式的因素分为六类,通过深度访谈确定17项具体因素;通过SP调查法建立二项Logit模型筛选出对出行者选择P&R模式影响显着的因素并分析其影响机理;同时,针对与P&R设施特征相关的3项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分析出行者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北京市私家车出行者选择P&R的因素有学历、职业、家庭月收入、出行距离、中心区道路拥挤水平、中心区寻找车位时间、中心区停车费、P&R车位供给以及P&R设施与公交站台之间的步行时间;出行者对P&R设施变量的敏感程度依次为P&R车位供给、P&R设施与站台间步行时间以及P&R停车费。由结论建议:北京市政府应增加P&R设施数量、合理选址、与公交紧密衔接、收费适当提高并智能化、加强宣传以及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杨洋,张锐[4](2018)在《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停车换乘是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需求和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本文从停车换乘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分析的角度入手,对不同潜在类别人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关于停车换乘行为的SP调查数据,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模型,划分了两种不同人群的偏好特征。(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8年07期)

向红艳,何素贞,徐韬[5](2018)在《基于结构方程的通勤廊道停车换乘行为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勤廊道上基于轨道交通的停车换乘出行模式是提高廊道出行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停车设施不足的有效手段。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选取个人属性、信息需求偏好及停车换乘设施水平作为外源潜变量,选择出行目的、出发时刻、出行方式及出行强度作为内生潜变量,分析了停车换乘(P&R)出行行为产生路径及各因素的效用。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ISREL软件,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P&R出行方式在时间上具有较强规律,早、晚高峰时段选择P&R出行方式的比例较大;(2)路况状态信息、事故信息、停车信息对P&R出行行为影响显着。其中,路况状态的效用值达到0.8;内生潜变量方面,出行目的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别,其对出发时刻、出行方式及出行强度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戢小辉[6](2017)在《基于均匀设计SP调查的停车换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受访者与调查者之间关于受访问题数量的矛盾,将均匀设计法引入停车换乘SP调查情景设计中,着重分析不同假设换乘情境下P&R系统选择意向以及相关出行者的群体特性,利用调查数据分析影响P&R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R选择行为意向与出行时耗和出行费用显着相关,高收入群体和通勤出行者的时间价值都较高,说明其对时间可靠性要求较高。(本文来源于《铁道勘测与设计》期刊2017年02期)

向红艳,何素贞,徐韬[7](2016)在《基于NL模型的轨道停车换乘行为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居民停车换乘(P&R)行为进行RP&SP调查,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选取个人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出行特征、换乘设施服务水平特征作为效用变量,以出发时间和出行方式作为选择肢,构建了出发时间位于上层和出行方式位于下层的Nested Logit模型(NL模型).运用TransCAD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与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出行目的是居民出发时间决策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出行时间、换乘距离和停车设施供给情况;(2)反映水平一对水平二影响作用大小的包容系数λ的最终标定值为0.503,且通过了t检验,表明出发时间的选择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具有显着影响;(3)与传统MNL模型相比,考虑出发时间的NL模型具有更好的统计学特征,精度更高,MNL模型的优度比为0.41,NL模型的优度比为0.50,相差0.09.(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6年03期)

秦焕美,关宏志,龙雪琴[8](2014)在《基于决策过程的停车换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从决策过程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决策过程分析理论,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多方式选择情景下的停车换乘行为.通过一次选择决策行为分析得出,出行者存在多方式选择权衡比较、偏好反转等决策现象,通过分析决策阈值、初始偏好对停车换乘选择行为的影响得出,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为出行者提供停车换乘设施信息服务、通过免费换乘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性等,将会影响出行者的决策行为过程而使其转向停车换乘出行.(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4年05期)

罗琼[9](2013)在《山地城市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外诸多大城市逐渐陷入了各种城市交通问题,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污染等。在诸多交通问题中,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日渐凸显,并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有效解决城市中心区停车难题,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开始提出运用在国外已相对成熟的停车换乘(Parkand Ride,P&R)模式,即采用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出行代替私家车出行,实现小汽车向公共交通的转移,从而减少进入城市中心区私家车数量、缓解城市中心区道路拥堵、提高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然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城镇占我国总城镇的2/3,山地城市的P&R建设是缓解山地城市中心区停车难题的重要举措。为合理规划并有效利用P&R设施,就必须对P&R选择行为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居民的出行心理、掌握市民的出行特点。因此,针对山地城市进行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山地城市进行了界定,总结了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在道路交通上的不同特征,探讨了道路交通特征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并基于停车换乘概念的理解,分别总结了山地城市停车、换乘的现状及特点。继而,通过制定山地城市停车换乘行为意向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问卷表,经调查、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出一些基本的统计结论,即: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是影响停车换乘行为的重要因素。随后,从换乘行为的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了基于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的停车换乘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最后,本文总结了山地城市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从影响因素中选择了对P&R行为影响较大的叁个因素作为选择方案特性变量、出行者的职业特征作为个性变量,根据随机效用理论建立了停车换乘轨道交通和停车换乘地面常规公交的P&R行为的Logit模型,并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及检验,得出两个模型的精度均较高。论文以重庆市童家院子停车换乘行为为例,论证了该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3-06-01)

唐伟成,陈莹[10](2011)在《南京地铁停车换乘行为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停车换乘(P&R)作为减少小汽车使用、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重要措施之一,被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以南京地铁停车换乘系统为例,通过对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出行者RP和SP调查,建立了南京地铁停车换乘的行为选择模型,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论述。本文为南京市进一步建设地铁停车换乘系统提供了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停车换乘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停车换乘(park-and-ride,P&R)停车位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北京市亦庄开发区2处停车设施进行停车调查及对出行者的停车换乘行为进行RP&SP调查,对P&R停车位不足下P&R的需求特性进行分析,探寻了P&R停车位不足下的P&R规律;并通过建立MNL和巢式Logit模型(NL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出行者换乘失败后的出行行为.结果表明:北京一些P&R设施因容量受限无法满足P&R需求,部分出行者在换乘失败后会寻找社会停车场(A停车场)进行二次换乘.影响出行者换乘失败后出行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出行时间、停车费率、是否限号等.距地铁站较近的A停车场可结合分时段收费策略吸引更多的换乘失败者进行二次换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停车换乘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钱飞飞.信息条件下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

[2].关宏志,刘瑞远,曾敏耀.考虑停车换乘停车位不足的停车换乘行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9

[3].陈佩虹,史明鑫.北京市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杨洋,张锐.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综合运输.2018

[5].向红艳,何素贞,徐韬.基于结构方程的通勤廊道停车换乘行为建模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戢小辉.基于均匀设计SP调查的停车换乘行为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7

[7].向红艳,何素贞,徐韬.基于NL模型的轨道停车换乘行为建模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6

[8].秦焕美,关宏志,龙雪琴.基于决策过程的停车换乘行为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4

[9].罗琼.山地城市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10].唐伟成,陈莹.南京地铁停车换乘行为选择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

标签:;  ;  ;  ;  

停车换乘行为论文-钱飞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