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张飞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飞形象,演化,《叁国志》,《叁国志平话》
张飞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陈曦[1](2019)在《张飞形象演化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飞是叁国时期蜀汉名将,其人生事迹在《叁国志》中已有所载。后世在史传基础上创作的小说作品《叁国志平话》和《叁国志通俗演义》,是张飞形象由历史名将到文学典型演化史上两个关键环节。二者通过对史载的张飞主要事迹的不同理解,刻画出符合不同阶层审美趣味的张飞形象。尤其是《平话》中独有的张飞故事,"不合理"中寓有"合情"的因素,是元代市民阶层文化心态的具象,也是大众审美诉求的形象化体现。(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徐艳丽[2](2019)在《《虎牢关叁战吕布》中张飞人物形象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光祖是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他在《虎牢关叁战吕布》中塑造了张飞这一人物形象。剧中的张飞是一位建功心切,正直、勇猛无敌的将士,这种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是运用大量的铺陈渲染和强烈的对比手法。此外,人物宾白和唱词的描写也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龙媒[3](2018)在《浅论张飞艺术形象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或问张飞的母亲姓什么?有答曰姓吴,因为"吴氏(无事)生飞(非)",答案既出,问答双方以为一笑,权当戏言。后来者若非乾嘉学派食古不化之徒,自也不会训诂考据,论证桓侯生母到底为谁。真实历史中何人育诞张飞不可考,但艺术中的张飞形象如何产生却可稍作梳理。一、历史背景陈寿着《叁国志》,以魏为正统,至隋唐五代时期,这一观点虽有如习凿齿等人的反对,但始终占据主流。伴之出现的"尊曹贬刘"的主流意识(本文来源于《曲艺》期刊2018年06期)
李永[4](2017)在《《叁国演义》张飞形象流变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飞是叁国历史时期蜀国着名军事将领,以英勇忠义着称。历经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和流变历程,张飞被写入《叁国演义》,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学典型,完成了由历史人物形象向文学形象的华丽转变。叁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陈寿《叁国志》记载了张飞英勇善战、礼贤下士、勇智双全、暴虐寡恩的形象。裴松之在为《叁国志》作注时对张飞及其事迹的评价,强化了张飞勇而有义、礼贤下士、简单暴躁的形象特征,同时又增加对张飞的批判。隋唐时期的史籍充分肯定了张飞的德治武功,关照了张飞的英勇敬贤形象。唐诗在吟咏张飞勇猛的同时,较多地抒发了对其悲壮命运的感慨。这一时期的民间喜剧、传奇小说对叁国故事的记载与演绎丰富了张飞形象的外延。宋元时期,对叁国正统问题展开了讨论,受“拥刘反曹”主导思想的影响,张飞得到了广泛赞赏。张飞形象流变至此已获得相对独立的文学品格,在宋元诗词中流露出作者对张飞英豪之气的肯定,在《叁国志平话》中张飞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区别于之前,张飞形象明显出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英勇向神勇转变、暴虐向粗莽趣化、嗜杀形象的出现、智谋和敬贤特征的淡化。明清时期,罗贯中完成了张飞文学形象的塑造,定型了张飞粗犷的外部形象,美化了张飞的忠义、勇智和莽趣形象。毛宗岗通过修改文本和增加评语的方式,赞美张飞为忠义仁礼的英雄人物和勇智双全的武将典型,格外突出了其急躁莽直性格特点,并使人物笼罩着浓烈的喜剧色彩。(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7-06-01)
卫俪[5](2017)在《元杂剧中张飞形象的艺术特征及其美学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中张飞形象的艺术特征主要是"莽"。张飞的"莽"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种粗豪率直、急躁冲动的个性。实际上,张飞"莽"的个性中被赋予了勇敢、忠诚、义气、正直等许多优秀品格。张飞形象的美学内涵有叁点:一是张飞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操;二是张飞形象适合了普通民众的世俗审美趣味,满足了舞台表演需求;叁是在民族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张飞形象寓有少数民族质朴自然、豪迈尚武的审美意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李永[6](2017)在《嘉靖本《叁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张飞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飞是叁国历史时期蜀国着名军事将领。罗贯中融合《叁国志》《叁国志平话》、元杂剧等诸多前代作品,或继承、或丰富、或新编、或取舍,创作了文学巨着《叁国志通俗演义》,完成了张飞艺术形象的塑造。嘉靖本中的张飞形象是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他外表粗犷、身怀忠义、兼具勇智、富带莽趣。(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李永[7](2017)在《元杂剧中的张飞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飞是叁国历史时期蜀国着名军事将领,以英勇忠义着称。历经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和流变历程,张飞被写入《叁国演义》,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学典型。在张飞人物形象流变的过程中,元杂剧贡献显着。杂剧中的叁国戏融合吸收了民间传说和说唱文学中的故事情节,用戏剧艺术形式,将个人情感、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贯穿其中,展现了全新的张飞形象。(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蔡红娟[8](2016)在《以张飞、李逵为例浅析明清英雄小说中的莽汉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中叶,市民阶层崛起,中国民间小说发展旺盛,尤其以英雄类小说较为显着,在明清时期的英雄小说中,莽汉形象日益规范化和高频率的出现在小说中,本文以《叁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李逵为例,浅析明清时期英雄小说中的莽汉形象的基本特色以及发展由来。(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李永[9](2016)在《《叁国志平话》中的张飞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元时期说唱文学盛行,《叁国志平话》贴近市井生活,展现了张飞形象流变过程中的巨大变化,包括:英勇向神勇的转变,暴虐向粗莽的趣化,嗜杀形象的出现,智谋和敬贤特征的淡化等。《叁国志平话》为《叁国志演义》的成书和后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并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20期)
石麟[10](2016)在《张飞形象系列及其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张飞形象给后世小说创作影响极大,并形成了"张飞系列形象"。这种系列形象具有层次深浅的区别:其一,有着与张飞类似的长相身材,或者使用与张飞差不多的武器装备;其二,具有张飞的主体性格特征——嫉恶如仇、耿直豪爽、勇猛刚强、粗暴莽撞;其叁,得张飞形象之神韵,成为小说作品中亦庄亦谐、刚柔相济的喜剧人物;其四,在张飞形象的基础上"化身"为新的人物形象,但其身上总带有或隐或现的"张飞"精神的遗传因子。四大层次中,继承是主流,但在最后一个层次中,更多的是变异。(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张飞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郑光祖是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他在《虎牢关叁战吕布》中塑造了张飞这一人物形象。剧中的张飞是一位建功心切,正直、勇猛无敌的将士,这种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是运用大量的铺陈渲染和强烈的对比手法。此外,人物宾白和唱词的描写也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飞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陈曦.张飞形象演化考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
[2].徐艳丽.《虎牢关叁战吕布》中张飞人物形象塑造[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3].龙媒.浅论张飞艺术形象的塑造[J].曲艺.2018
[4].李永.《叁国演义》张飞形象流变史[D].渤海大学.2017
[5].卫俪.元杂剧中张飞形象的艺术特征及其美学内涵[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
[6].李永.嘉靖本《叁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张飞形象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李永.元杂剧中的张飞形象研究[J].文化学刊.2017
[8].蔡红娟.以张飞、李逵为例浅析明清英雄小说中的莽汉形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9].李永.《叁国志平话》中的张飞形象研究[J].北方文学.2016
[10].石麟.张飞形象系列及其变异[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