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西半湖论文-张金流,夏兆昌

巢湖西半湖论文-张金流,夏兆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巢湖西半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颗粒有机碳,季节变化,C,N比值,POC,Chla比值

巢湖西半湖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流,夏兆昌[1](2019)在《巢湖西半湖水体中颗粒有机碳浓度季节变化及其来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巢湖西半湖水体中颗粒有机碳(POC)、叶绿素a (Chla)浓度开展为期一年的野外调查,结合颗粒有机物C/N比值、POC/Chla浓度比值及降雨量等数据,分析了巢湖西半湖水体中POC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水体中POC浓度呈现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的变化趋势; Chla浓度与POC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体中颗粒有机物C/N比值在4. 47-7. 86之间,年平均值5. 86,POC/Chla比值在72. 66-145. 68之间,年平均值为106. 58;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巢湖西半湖水体中POC主要来源于内源。通过计算表明,内源输入对水体中POC的贡献率在55. 94%-100%之间,年平均值为82. 80%。(本文来源于《蚌埠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夏胜为[2](2016)在《全省去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夏胜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省政府新闻办6月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由省环保厅发布2015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表明,当年全省环境质量保持稳中趋好,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超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备受关注的省辖淮河(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6-06-03)

常婷婷,姜世中,罗斌,彭文甫[3](2015)在《物元分析法在巢湖西半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和氨氮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物元分析法和单因子指数法对巢湖西半湖2004~2014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水质在2005、2010和2013年符合Ⅱ类水质标准,2004、2011和2014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水质处于良好状态;2006、2008、2009和2012年符合Ⅳ类水质标准,属于轻度污染;而2007年符合Ⅴ类水质标准,处于严重污染状态。物元法应用于湖泊水质评价是可行的,它利用关联函数对水质做出定量分析,可以把不相容问题转化为相容问题,水质评价结果客观。(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5年05期)

李梦[4](2015)在《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群落及体内微量元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由于其供给水源地的特殊地位,巢湖的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浮游藻类等水生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其生存的状态和对营养、污染物质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受到水体水质的显着影响,因此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态。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资料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巢湖西半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时间系统的样品采集,结合高精度测试技术,运用生物学、环境科学、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等交叉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和优势门属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价和研究了巢湖西半湖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态,揭示了浮游藻类体内微量元素赋存和分布特征,分析了微量元素的来源。通过研究,可以得出:(1)巢湖西半湖为碱性水体,溶解氧含量为6.37-14.86mg/L左右。浮游藻类的藻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是6-1200×104个/L、0.88-23.15μg/L,总体呈现出夏季>冬季>春季的变化规律。5项水质参数之间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只有水温和溶解氧含量为显着负相关。(2)可检出的浮游藻类共计9门65属131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其次为蓝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黄藻门、隐藻门,金藻门和红藻门最少,而从平均个体数量来看,蓝藻门是巢湖西半湖的绝对优势藻门,其次是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和甲藻门,而黄藻门、红藻门、金藻门、隐藻门藻类个体数量较低。总体上看,浮游藻类各藻门的种属数量和个体数量均随着季节而逐渐升高。(3)绝对优势藻属为微囊藻属,而相对优势藻属随着季节变化而不完全相同,各藻门、属的个体数量均存在一定的时空分布差异性。(4)污染特征性藻类所占比例远高于非污染特征性藻类,其中绝对优势藻属微囊藻属所占比例较大,说明污染特征性藻类在巢湖西半湖水体中生长较为旺盛,分布广泛,也侧面反映了巢湖西半湖水体的营养和污染状态较为严重。(5)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中,丰度、均匀度、优势藻属优势度、微囊藻属优势度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59-7.83、0.61-0.94、0.48-0.81、0.31-0.69和2.02-3.26,其中丰度和优势藻属优势度为夏季>冬季>春季,而均匀度、微囊藻属优势度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值则随着季节逐渐升高。岛屿附近和湖区标志点附近水体更易出现丰度、均匀度和两种优势度的较大值,而春、夏两季的湖区补充点附近水体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大。(6)根据多种评价方法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态显示,巢湖西半湖水体营养状态总体为富营养状态,污染状态为重污染状态,冬、春季则程度相对较轻,河流入湖口和岛屿附近区域的水体营养化程度高于其他湖区,各区域的总体污染状态比较均匀。(7)浮游藻类体内各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是0.001-29882.456μg/g,浮游藻类对水体中各微量元素的富集系数为23-1872397,而对沉积物中元素的富集系数为0.001-6291.518,总体均表现出冬季>春季>夏季的季节性变化,各微量元素种类和不同区域水体之间差别较大,如营养元素的浓度和富集系数普遍高于毒性元素。(8)浮游藻类体内的微量元素可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分成4组① Fe.Zn; ② Cr、Ni、Pb;③ Mn、Hg;④ Cu、As和Cd,归类的结果与各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分析的结果相类似。(9)浮游藻类体内的微量元素主要源自对水体、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富集,可能来源有工业生产、农业活动以及城乡生活来源等。(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5-04-01)

李梦,刘桂建,吴蕾,刘荣琼,汪家权[5](2015)在《冬季巢湖西半湖的富营养化及污染状况研究——基于浮游藻类的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网格采样法对冬季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进行科学采集,运用多种方法对浮游藻类的叶绿素含量、个体数量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与鉴定,补充了巢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多样性资料,系统研究了浮游藻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叶绿素含量与藻密度呈正相关,两者分布都呈现由河流入湖口和湖中岛屿附近水体向周边降低的变化趋势.浮游藻类群落以蓝藻门为优势门,优势属主要包括微囊藻属、裸藻属、小球藻属、直链藻属和鱼腥藻属.结合多种生物评价方法,如叶绿素含量评价、特征性藻类污染指数评价和藻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标(Margalef丰度指数、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Lloyd Ghelardi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评价,对冬季巢湖西半湖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水体冬季总体处于中度营养和轻度污染的状态,河流入湖口湖区和湖中岛屿附近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程度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许霞[6](2014)在《2004~2012年巢湖西半湖水质状况及变化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巢湖西半湖2004~2012年部分水质特点:藻类含量高,年均1 600多万个/升,夏秋季容易爆发蓝藻,冬季相对较少;氨氮冬春季含量高,一般大于1.00mg/L,夏季少;亚硝酸盐氮在春夏两季之间4、5、6月含量最高;PH在夏季7、8月份最高;浊度、嗅味总体是冬季好于夏季,除了大风天气。(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国昌哲[7](2012)在《巢湖西半湖夏季底泥磷释放通量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试验通过采集南淝河入湖区、十五里河入湖区、巢湖塘西、派河入湖区、新河入湖区、西半湖湖心六个点的原状底泥样品,对底泥磷的释放进行分析研究。试验中通过控制上覆水初始磷浓度,并根据相关的监测数据,对六个点底泥磷的释放通量进行了估算,并通过SPAW软件对磷释放方程进行了探究。试验结果表明:(1)上覆水初始磷浓度和底泥全磷含量的共同作用影响底泥磷的释放。由于底泥间隙水中的磷浓度与上覆水初始的磷浓度不同,因为浓度差的存在而使底泥吸附或者释放磷,最后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底泥全磷含量较高时,在上覆水初始磷浓度为0、0.05、0.1、0.2mg/l时,最后底泥呈现出释放磷的状态,而底泥全磷含量较低时,在上覆水初始磷浓度为0和0.05mg/l,最后底泥还可能呈现出释放的状态,在上覆水初始磷浓度为0.1和0.2mg/l时,最后底泥则呈现出吸附磷的状态。在相同上覆水初始磷浓度下,底泥磷的释放量随着底泥全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底泥中磷的释放是上覆水初始磷浓度和底泥全磷含量共同作用而形成。(2)巢湖西半湖六个点夏季的磷释放量各不相同,其中,南淝河入湖区夏季每平方公里的释放量为1.38t,十五里河入湖区夏季每平方公里的释放量为0.64t,巢湖塘西夏季每平方公里的释放量为0.27t,派河入湖区夏季每平方公里的释放量为0.17t,新河入湖区夏季每平方公里的释放量为-4.4×10-3t,西半湖湖心夏季每平方公里的释放量为-8.4×10-1t。通过本试验底泥磷释放通量估算,可以看出内源性磷的释放量是相当大的,因此在外源性磷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有效的控制底泥中磷的释放才是解决富营养化的关键。(3)本次试验对底泥磷释放的方程进行了探讨,通过SPAW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可能的方程为y=-14.121x1+0.036x2-12.574,其中y是单位面积磷释放量,x1为上覆水初始磷浓度,x2为底泥全磷含量。从方程中可以得出单位面积磷释放量与上覆水初始浓度成反比,与底泥全磷含量成正比。这个方程和原始试验数据有较大的差距,仅作为参考,但它是一次大胆的总结,是对磷释放方程可行性的一次探讨。(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2-06-01)

沈文静,孙世群[8](2011)在《巢湖西半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的模糊评价及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巢湖西半湖主要入湖河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通过建立相应的模糊系数矩阵及确定权重并综合评价模糊运算,最终将所得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指数所得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入湖河流大多数断面属于Ⅴ和劣Ⅴ类水,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吻合,个别断面存在微小分歧。通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单因子评价法进行比较分析,客观全面地反映出了多种因子复合影响下的水质状况,为制定环保政策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1年11期)

尚广萍,徐振宇,李玉成,邹爱红[9](2010)在《巢湖西半湖富营养化时空变化趋势与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收集整理了巢湖西半湖6个国控监测点1983~2008年(26年)主要富营养化指标TP、TN、CODmn、Chla的监测数据,计算了6个监测点和西半湖总体26年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图示)时空变化情况。并用Spearm an秩相关系数分析检验了西半湖总体和6个监测点26年∑TLI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按总平均∑TLI排列,6个监测点富营养化由重到轻依次为:南淝河入湖区(66.64)>塘西(64.93)>十五里河入湖区(63.35)>派河入湖区(61.38)>新河入湖区(59.51)>西半湖湖心(59.18);在显着水平0.05和0.01各点∑TLI均有上升趋势,其中十五里河入湖区(R=0.715)、新河入湖区(R=0.824)和西半湖湖心(R=0.811)以及西半湖总体(R=0.512)∑TLI有显着上升趋势,而南淝河入湖区(R=0.192)、塘西(R=0.045)和派河入湖区(R=0.325)上升趋势均不显着。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巢湖西半湖富营养化时空变化的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邹爱红[10](2009)在《巢湖西半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监测及污染现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巢湖地处长江和淮河两大河流之间,是我国着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由于流域内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巢湖单位湖泊容积中接纳废水量位居五大淡水湖泊之首,湖泊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直接影响了沿湖人民饮水安全以及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也使巢湖富营养化问题受到国内、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围绕引起蓝藻爆发的富营养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于有机物污染,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几年也已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作为有机物污染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环芳烃(PAHs)以其潜在的毒性、致癌性及致畸诱变作用,通过生物累积及食物链的传递放大,给生物体、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而引起了各国环境科学家的极大重视,了解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来源、分布、归宿及去除问题,己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国家环境保护部在2007年对主要水体的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做了大规模的调查,从2008年开始,对饮用水源地水体的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中特定项目的前35项,要求每月监测、报告,对于有机污染物特定项目的全项67项,要求每年监测报告。本文对巢湖西半湖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多环芳烃,以S-17408B-Q1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标准、S-17408A-Q1半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标准和美国国家环保局8310方法中的化合物作为研究的目标污染物,对其污染现状进行了监测分析研究,并对污染来源作了初步探讨。1、水体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中,二氯甲烷、叁氯甲烷、苯系物和酞酸酯类检出率比较高,甚至达到100%,硝基苯、苯并芘和其它卤代烃有少量检出。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都较低,低于GB 3838 - 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本文研究的酞酸酯的目标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检出率100%,最大质量浓度接近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2、多环芳烃在所检样品中都有检出,沉积物中含量较高,特别是南淝河断面和南淝河入湖区,其总量在各样本中的浓度范围:水样32.2 ng/L~146.9 ng/L,水生生物4.3~22.7μg/Kg,底质中0.7029~5.219 mg/Kg;南淝河断面沉积物中30.61mg/Kg,该断面受到较严重的多环芳烃污染,这反映了南淝河水体质量受到PAHs的影响,而南淝河水体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巢湖的水环境。水样中以2环的PAHs为主,底质中以3~5环的PAHs为主,致癌风险较大的5环PAHs在底质中各点都有检出。巢湖西半湖受到石油输入和煤、石油、木材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即热解成因的复合PAHs污染,主要入湖河流周边冶金、化工行业、水上运输及生活排污产生的污染物应该是PAHs的主要来源。(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9-10-01)

巢湖西半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夏胜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省政府新闻办6月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由省环保厅发布2015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表明,当年全省环境质量保持稳中趋好,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超额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备受关注的省辖淮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巢湖西半湖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流,夏兆昌.巢湖西半湖水体中颗粒有机碳浓度季节变化及其来源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9

[2].夏胜为.全省去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N].安徽日报.2016

[3].常婷婷,姜世中,罗斌,彭文甫.物元分析法在巢湖西半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15

[4].李梦.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群落及体内微量元素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5].李梦,刘桂建,吴蕾,刘荣琼,汪家权.冬季巢湖西半湖的富营养化及污染状况研究——基于浮游藻类的多样性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5

[6].许霞.2004~2012年巢湖西半湖水质状况及变化特点[J].河南科技.2014

[7].国昌哲.巢湖西半湖夏季底泥磷释放通量的估算[D].安徽理工大学.2012

[8].沈文静,孙世群.巢湖西半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的模糊评价及结果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

[9].尚广萍,徐振宇,李玉成,邹爱红.巢湖西半湖富营养化时空变化趋势与成因分析[J].生物学杂志.2010

[10].邹爱红.巢湖西半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监测及污染现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标签:;  ;  ;  ;  ;  ;  

巢湖西半湖论文-张金流,夏兆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