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马铃薯论文-王婷

野生马铃薯论文-王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生马铃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S.verrucosum,花药培养,倍性

野生马铃薯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1](2018)在《二倍体野生马铃薯S.verrucosum花药培养与再生植株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 L.)高度杂合,且呈四倍体遗传,使得该作物科研和育种进展缓慢。本研究以自交亲和、杂合的二倍体马铃薯S.verrucosum(PI 275256)为供体材料,研究了花苞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对应关系,不同培养基激素配比对再生植株诱导率的影响。通过花药培养获得了23份再生植株,并对上述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和纯合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确定了单核靠边期对应的花苞大小。单核靠边期是花药培养最合适诱导的时期,当PI 275256子代的花苞长度约6.0 mm,花药长度约4.0 mm,以浅绿色为主时,为该材料的单核靠边期。2、建立了高效稳定的花药培养体系。以MS培养基为基础,添加不同浓度的NAA、6-BA、KT,共设计了11种诱导培养基。研究发现2 mg/L NAA+1 mg/L 6-BA+0.5 mg/L KT+MS诱导培养基诱导率最高,响应率为11.88%。通过花药培养共获得了23份再生植株。3、明确了再生植株的倍性。经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倍性鉴定,23株再生材料有单倍体17株、二倍体6株。4、初步鉴定了再生植株的纯合度。利用位于不同染色体的5对SSR标记对所有再生植株进行了纯合度分析。所有一倍体在5对SSR位点均为纯合;6株二倍体在上述位点是纯合基因型,推测这些二倍体为纯合(来源于花药培养过程中小孢子自发加倍)的概率为96.875%。(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05)

[2](2016)在《美科学家发现野生马铃薯品种高钙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切马铃薯时,你是否发现过黑点或空心的部分?早期研究表明,这些缺陷可能是马铃薯缺钙的结果。而从遗传学角度看,马铃薯块茎钙的多少与其质量好坏相关。无论是食品杂货店的消费者还是专业生产薯片和薯条的公司,都不喜欢这些低钙的有缺陷的马铃(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国科[3](2016)在《美科学家发现野生马铃薯品种高钙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切马铃薯时,你是否发现过黑点或空心的情况?早期研究表明,这些缺陷可能是马铃薯缺钙的结果。而从遗传学角度看,马铃薯块茎钙的多少与其质量好坏相关。无论是食品杂货店的消费者还是专业生产薯片和薯条的公司,都不喜欢这些低钙的有缺陷的马铃薯。除了外观的问题之外,这些马铃薯在贮存时也更容易腐烂。大多数繁育的马铃薯品种的含钙水平天生就少。(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市场周刊》期刊2016年13期)

史珂[4](2014)在《野生马铃薯Solanum pinnatisectum抗寒相关基因SpCBF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继水稻、玉米、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农作物。马铃薯喜温凉,既不耐高温,也不耐低温。在生长过程中如遇到低温,不但会影响到马铃薯的生长,还会导致其产量降低。选育抗寒马铃薯品种,是解决冷害问题的重要途径。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会逐步地产生抵御能力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一些与抗寒相关基因,如COR、FAD、CBF等。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是CBF家族基因,已经在拟南芥、番茄、大麦、科民茄中得到克隆。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耐寒的野生种马铃薯Solanum pinnatisectum中克隆SpCBF1基因,并通过过表达和反义抑制技术研究该基因的功能。获得如下研究成果:1.利用RT-PCR技术从Solanum pinnatisectum中分离得到SCBF1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69 bp,不含内含子,编码一个含22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含有与其他CBF家族蛋白相同的保守序列,该保守序列不仅包括AP2结构域, 还包括位于AP2结构域上下游的PKK/RPAGRxKFxETRHP和DSAWR氨基酸序列。疏水性分析显示,SpCBF1蛋白为亲水性蛋白。蛋白质叁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SpCBF1蛋白由两种二级结构组成,分别是位于N端的1个α-螺旋和位于C端的3个β-折迭,这与其他CBF家族蛋白相同。蛋白进化分析显示,SpCBF1与其他茄科植物的CBF在同一簇中,并且与来自于科民茄Solanum commersonii的ScCBF1蛋白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2.为了验证SpCBF1基因的功能,我们分别构建了SpCBF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和反义载体,并将其转化到马铃薯栽培品种中,通过PCR、半定量RT-PCR及qRT-PCR分析,鉴定得到10个过表达株系和9个反义株系。3.对转SpCBF1基因植株进行抗寒性鉴定,结果显示,自然越冬状态下,低温对过表达株系造成的伤害低于对照,而反义株系伤害程度大于对照,表明SpCBF1基因过表达能提高了马铃薯的抗寒性。4.另外检测了抗寒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结果显示,在低温处理后,过表达植株与对照相比,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有所上升,丙二醛含量下降,反义植株相反。这个结果进一步表明SpCBF1基因在马铃薯抗寒中起到正调控作用。5.为了弄清SpCBF1基因的作用机理,我们检测了两种COR基因(DHN10和StPI)在转基因株系和对照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低温处理后,与对照相比,过表达株系中两种基因的表达量增加,而在反义株系中降低。这个结果提示,SpCBF1可能协同DHN10和StP1来增强过表达转基因株系的抗寒性。本研究获得的成果将进一步丰富对于马铃薯抗寒基因的相关认识,在应用方面,SpCBF1基因转化栽培种马铃薯可有效提高其抗寒能力,可以作为提高马铃薯抗寒性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李飞,徐建飞,刘杰,段绍光,雷尊国[5](2012)在《冷驯化前后野生马铃薯Solanum acaule内参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找到表达稳定性最好的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个内参基因ef1-a、Actin、β-tubulin2和β-tubulin3在野生马铃薯S.acaule冷驯化前后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β-tubulin2和ef1-a表达均稳定,Actin变化最大。因此,β-tubulin2和ef1-a适宜作为野生马铃薯S.acaule的内参基因。(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王冰,王全逸,印敬明,陈敏,杨清[6](2011)在《野生马铃薯ANS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CR和RT-PCR方法从野生马铃薯(Solanum cardiphyllum)分离得到了一个花色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同源基因ScANS的cDNA(GenBank登录号HQ701726)和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HQ701727)。序列分析表明,ScANS基因全长为1583bp,由一个内含子和两个外显子组成,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365bp,编码一个由45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该蛋白分子量为51.10kDa,理论等电点为5.24。ScANS含有典型的2OG-FeII-Oxy保守功能域,属于2-OOD酶家族,其氨基酸序列与茄子的同源蛋白序列一致性最高,达82.86%。组织表达分析表明,ScANS在马铃薯植株的茎、叶和顶芽中有较高水平的转录表达,在根中有微量表达,在匍匐茎和块茎中检测不到。(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陈勤,孙慧生,杨继良,李海燕,Sanjib,Nandy[7](2009)在《墨西哥野生马铃薯Solanum pinnatisectum抗晚疫病及抗马铃薯甲虫新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CPB)是马铃薯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虫害。培育高抗晚疫病和甲虫的马铃薯品种是加拿大马铃薯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实验室在二倍体1EBN墨西哥野生种中已鉴定出抗马铃薯晚疫病和甲虫的新基因,并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成功的将其转移到栽培品种中。但是,培育出抗晚疫病和抗甲虫的马铃薯新品种仍然是一项艰难而繁杂的工作。为了加快分离抗性基因,建立与抗性基因紧密关联的DNA分子标记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感病的二倍体马铃薯品种S.cardiophyllum作为父本,与带有抗性基因的墨西哥野生种S.pinnatisectum杂交。用叶片离体鉴定的方法测试F1和BC1代群体的抗病性,从而筛选抗晚疫病和抗甲虫的植株。US-8/A2交配型病菌测试显示所有的F1代植株都表现出抗晚疫病,而在BC1群体中抗病与感病植株的比例为1:1。这个结果证明,在墨西哥野生种S.pinnatisectum中存在一个抗晚疫病的单显性基因Rpi1。马铃薯甲虫抗性检测中,BC1群体的抗虫性分离比例为1:3.这表明其对甲虫的抗性是由多基因遗传控制的。在F1和BC1群体中利用分子标记结合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对S.pinnatisectum中的晚疫病抗性基因Rpi1进行精细作图。根据马铃薯第7条染色体上RFLP标记TG20A和CP56之间的EST和STS标记的序列信息,合成了27对特异性PCR引物。获得一些与抗晚疫病基因Rpi1相关联的新的DNA标记。对BC1群体中大量的个体植株进行的分析表明,在马铃薯第7条染色体上位于抗晚疫病基因Rpi1两侧的两个标记S1c9和GP127-300,它们与Rpi1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7cM和3.89cM。这些标记被用来筛选两个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并分离出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90-125kb的BAC克隆,这些克隆将在后续的工作中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而用于分离晚疫病抗性基因。同时分离与甲虫抗性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2009年05期)

黄美杰,毛彦芝,盛万民,陈伊里[8](2009)在《野生马铃薯抗PVY材料的鉴定与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5类野生马铃薯材料进行了马铃薯Y病毒(PVY)的抗性鉴定和筛选。它们对PVY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Solanum stoloniferum(S.A2)×S.stenotomum(104)和S.stoloniferum(S.A5)×S.stenotomum(105)组合抗性最强,属于抗病群体,S.chacoense×S.stenotomum(103)组合属于中抗群体,S.chacoense(102)和S.demissum(101)组合属于感病群体。并从中筛选出一批抗PVY的育种材料:0级抗性材料108份,1级抗病材料56份,3级抗病材料94份。(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2009年04期)

黄美杰[9](2009)在《野生马铃薯抗PVY材料的筛选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病是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病害,特别是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感染PVY,一般减产50%左右,当其与PVX或PVA病毒复合侵染时,减产可达80%。PVY不仅降低马铃薯的产量,还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是种薯退化的主要原因。而培育抗病毒品种是解决马铃薯病毒病最经济,最根本且有效的方法。人们发现由于栽培品种缺乏高抗PVY的遗传因子,仅凭品种间杂交很难培育出抗PVY的新品种,Ross和East报道马铃薯野生种(Stoloniferum, Chacoense)及新型载培种(Andigena)中含有对PVY免疫或过敏的基因。马铃薯的野生资源十分丰富,野生种中有许多宝贵的性状,但目前有许多资源未被挖掘,即使已经收集到的资源也未被育种者全面认识和利用,在育种上利用的野生种仅是极少部分。因此对野生种材料进行抗PVY鉴定和筛选,对抗马铃薯Y病毒育种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在马铃薯Y病毒病发生时期,从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的克山县马铃薯种植地区采集了37份具有马铃薯Y病毒典型症状的病叶标样,经室内检测、鉴定选取只含有PVY病毒,且病毒含量最高的一份病样,经分离纯化后保存在黄苗榆烟上作为接种毒源,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5类野生马铃薯材料进行了马铃薯Y病毒(PVY)的抗性鉴定和评价,并对其主要的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进行观察,目的是获得可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抗PVY材料或获得可供抗PVY育种利用的中间材料。为马铃薯野生种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并对抗PVY材料的筛选和利用策略提供进一步的实践经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集的37份病叶标样,经主要病毒的ELISA检测都含有PVY病毒,其中混合侵染的35份,只有2份为PVY单独侵染。对其中一份PVY病毒含量高的病样,经生物学和电镜鉴定后,分离保存在黄苗榆烟上,并进入试管保存,作为接种毒源。2.通过抗性鉴定知道参试的5类野生马铃薯群体对PVY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S.stoloniferum (S.A2)×S.stenotomum (104群体)和S.stoloniferu(S.A5)×S.stenotomum (105群体)抗性最强,属于抗病群体,S.chacoense×S.stenotomum.(103群体)和S.demissum○×(101群体)属于中抗群体,S.chacoense○×(102群体)属于感病群体。3.通过抗性鉴定,在351份材料中筛选出抗PVY水平最高的0级抗性植株108株, 1级抗性植株56株,其中104和105群体入选率最高,其次为103群体,101群体没有0级抗性植株入选。但101群体69%的植株表现3级抗性,此群体中PVY抗性分离程度较小。全部材料中3级抗性材料共筛选出94株。4.对各群体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知道S.stoloniferum(S.A2)×S.stenotomum即104群体具有最大的机会选择出高产潜力的单株。并看到各群体间的结薯率差异很大,101群体的结薯率最低为0,其次为103群体为28%,然后是102、104和105群体,它们间差异很小结薯率都超过了70%,说明S.chacoense(恰可薯)和S.stoloniferum(匍枝薯)的结薯性可能较强。5.获得了优良单株。在进行抗性鉴定的同时,也对材料的主要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做了调查,在0-1级抗PVY的材料中选出了45份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优良的抗病单株。(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9-04-09)

李飞,雷尊国,刘杰,金黎平[10](2008)在《野生马铃薯材料苗期耐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冷冻鉴定、聚类分析结合田间自然霜冻鉴定的方法,对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acaule的后代无性系材料的耐冻性和耐冻类型进行评价。在冷驯化前有11份材料属于霜冻敏感型,12份属于耐冻型,2份属于强耐冻型;而冷驯化后,霜冻敏感型减少到3份,耐冻型和强耐冻型材料分别增加到12份和10份。试验材料冷驯化前后的LT50和冷驯化能力与田间自然霜冻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均达极显着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91和-0.55。因此人工冷冻鉴定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马铃薯材料在田间的霜冻耐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08年12期)

野生马铃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切马铃薯时,你是否发现过黑点或空心的部分?早期研究表明,这些缺陷可能是马铃薯缺钙的结果。而从遗传学角度看,马铃薯块茎钙的多少与其质量好坏相关。无论是食品杂货店的消费者还是专业生产薯片和薯条的公司,都不喜欢这些低钙的有缺陷的马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生马铃薯论文参考文献

[1].王婷.二倍体野生马铃薯S.verrucosum花药培养与再生植株鉴定[D].内蒙古大学.2018

[2]..美科学家发现野生马铃薯品种高钙基因[J].中国食品学报.2016

[3].国科.美科学家发现野生马铃薯品种高钙基因[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6

[4].史珂.野生马铃薯Solanumpinnatisectum抗寒相关基因SpCBF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

[5].李飞,徐建飞,刘杰,段绍光,雷尊国.冷驯化前后野生马铃薯Solanumacaule内参基因的筛选[J].西南农业学报.2012

[6].王冰,王全逸,印敬明,陈敏,杨清.野生马铃薯ANS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1

[7].陈勤,孙慧生,杨继良,李海燕,Sanjib,Nandy.墨西哥野生马铃薯Solanumpinnatisectum抗晚疫病及抗马铃薯甲虫新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英文)[J].中国马铃薯.2009

[8].黄美杰,毛彦芝,盛万民,陈伊里.野生马铃薯抗PVY材料的鉴定与筛选[J].中国马铃薯.2009

[9].黄美杰.野生马铃薯抗PVY材料的筛选与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09

[10].李飞,雷尊国,刘杰,金黎平.野生马铃薯材料苗期耐冻性鉴定[J].中国蔬菜.2008

标签:;  ;  ;  ;  

野生马铃薯论文-王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