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和民间论文-李金操

官方和民间论文-李金操

导读:本文包含了官方和民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代,东南地区,大传统,神祇形象

官方和民间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操[1](2019)在《大、小传统冲突视角下的唐代东南民间祠祀管控——兼论禁毁淫祀是官方祭祀权威树立的重要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学界普遍认为禁毁淫祀与地方文化落后有关。但实际上,禁毁淫祀是代表"大传统"祭祀文化的政府官员,对操纵"小传统"祭祀文化的巫祝群体进行强制打压的表现。禁毁淫祀不仅不应被视为地方文化落后的标志,反而应被视为"大传统"发展到一定程度、士人群体达到一定规模、官方祭祀权威已在地方得到普遍树立的标志。本文在对唐代东南吴越、岭南、闽中叁大区的"大传统"底蕴、民间神祇形象、禁毁淫祀政策贯彻进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探讨"大传统"底蕴与禁毁淫祀政策实施间的关系,进而论证禁毁淫祀是官方祭祀权威得以树立之重要标志的问题,希望相关研究能丰富学界关于禁毁淫祀举措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柯增玮[2](2019)在《唐代霍山的官方祭祀与民间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霍山,又名霍太山,古称太岳,地处古冀州,唐之晋州,即《尚书·禹贡》中所指的岳阳[1]。另有同名之山,地处荆州,又名天柱山,古称南岳[2]。本文意图探寻的对象,则主要是处于河东道晋州(今山西临汾)的霍山。"白衣野老与太祖的开国神话"[3]使霍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关于它的历史记载并不算少,目前国内学者对霍山也有所研究:常乐认为山西霍山从来就属五镇之一,盛唐时五镇之称十分明确,在宋代沿中镇名称[4];(台湾)蔡宗宪认为五镇的观念至迟在德宗朝即已出(本文来源于《乾陵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蔡明宏[3](2019)在《民间立场与官方意识的博弈——论梨园名剧《陈叁五娘》五大经典版本之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杂剧和南戏,一北一南,被誉为是中国戏曲源流上的两颗明珠。作为"南戏遗响"的"泉腔"梨园戏,是全国仅存的合叁流派、单一传世的古南戏。《陈叁五娘》是"泉腔"梨园戏中演出率与流传率最高的经典名剧,它创始于明,历清而至近代,逾六百余年传演不衰。海内外不少学者均对《陈叁五娘》产生了极大兴致:英国牛津大学的龙彼得(Pier van der Loon)教授、被誉为"欧洲叁大汉学家"的法籍汉学家施舟人(Krietofer(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9年08期)

罗文俊[4](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官方和民间舆论场的互动——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语境下,舆论的产生有了新的特点和模式。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呈现一种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状态。本文研究发现,"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在主流媒体和意见领袖依旧起较好的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受众对于新闻真相的获取变得更加主动。(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9年07期)

沈一民[5](2019)在《从周颠事迹的传播看明代官方文献与民间传说的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元末明初的奇人异士,周颠凭借着朱元璋亲撰的《御制周颠仙人传》而广为人知。虽然明代文献多有周颠事迹的记载,但是所记大多不脱于《御制周颠仙人传》及《明太祖实录》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周颠为人所熟知,随之而来的就是民间口头传说的加工和再创作,并成功地进入到文字系统。因此,有关周颠的文献可以区分为明代官方文献和进入文字系统的明代民间传说两大部分。二者之间的互动展示了从弘治正德年间以降,明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彭聪[6](2019)在《公共领域中民间“英雄”与官方“替罪羊”的神话建构分歧——以张扣扣案微博话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迭代更新的媒介技术发展将全球带入了众声喧哗的时代,与基数庞大的网民共同建构起新的公共领域,也赋予着神话新的角色。张扣扣案在微博上的话语呈现,是官方与民间不同的神话建构:一方是"首属群体"的共情,另一方是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法律体系的维护。看似简单的舆论分歧,却是神话——民间"英雄"、官方"替罪羊"与技术结合的语焉不详,背后折射出的问题远比事件本身重要。新媒体时代,如何构建话语权,减少偏颇,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6期)

李瑞超[7](2019)在《基于框架理论的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游客被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事件本是一次不太大的冲突性事件,但是在经过主流媒体的报道与舆情的发酵后,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对此事的认知却发生了分歧。本文力图通过这一事件来比较研究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二者之间的分歧及其原因。这一核心问题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子问题:官方舆论场在此次事件中是如何框选事实,对事件进行报道的?民间舆论场又是如何评议事件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民间舆论场中对抗式情绪的高涨,使得两个舆论场声音产生分裂?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基础,以中国游客被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微博上有关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对此事的报道作为研究样本,从发布日期、来源路径、微博形式、微博主题、消息来源、主题框架与倾向性七个方面来试图呈现出此次事件的框选和再现过程,总结归纳出两个舆论场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对主流媒体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提出自己的建议。研究发现:官方舆论场通过凸显我方政府回应这一框架来塑造我国政府保护公民权益不受侵害的执政为民形象,而民间舆论场却围绕道德判断这一框架展开,总体上是一场关于公民个人行为的道德评判。具体而言,官方舆论场在对中国游客被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事件的建构过程中表现出四个特征。即策划性:跟进报道的同时突出公民个人权益;引导性:营造以公民权益为重的报道基调;权威性:官方机构多次发声关注公民个人权益以及宣传性:为国家关切公民个人权益而发声。而民间舆论场呈现出如下特征:主题与价值观多元化、民间舆论场舆论建构速度快、对抗式情绪高涨、意见领袖引导舆论和情绪宣泄的场域。它们二者在来源路径、微博形式、主题框架和感情倾向这四个方面表现出了差异性。在当下复杂的媒体环境中,主流媒体在此次报道中的不足有:单一的报道角度、采用一方信源有失客观性和公正性、缺少原创性内容、深度不够、新闻专业性欠缺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降低。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叁点建议:用事实说话,平衡不同利益方的话语权;多角度、多方位丰富报道内容以及加强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和解读,为用户应对此类事件提供专业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芦依[8](2019)在《场域视角下官方舆论场对民间舆论场的影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互联网颠覆传受关系,当技术赋权民众,民间舆论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各类社会话题中,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交融糅合,时而相互制约,时而又相互推动。在布迪厄的媒介场域理论视角下,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均属于场域范畴,二者的互动存在力量的博弈。为了争夺场域内的“资本”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即场域内的主体为了争夺话语权采取了不同的议题策略。为了解新媒体时代,当前媒介场域理论对两个舆论场的互动研究关系,笔者深入探讨官方舆论场在社交媒体上对民间舆论场存在的影响。在社交媒体中笔者选取了用户量庞大帖子数众多的知乎,以共青团中央在知乎的336个回答及其网友评论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Python语言和NLPIR分词系统工具对网友评论共25-30万字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并对共青团回答文本进行文本分析。由此总结出官民方两个舆论场互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民间舆论场对官方不同议题策略的情感态度倾向。研究发现,共青团对不同话题的比重排序为:公共事件类、生活建议类、文化历史类、军事科技类、共青团相关类、政治外交和民生类话题。民间舆论场对共青团不同议题的关注互动程度,与该比重一致。其中,在公共事件、生活建议和文化历史话题上,官方议题的关注度最高、互动最好。为进一步了解不同议题策略下民间舆论场的情感态度倾向,笔者筛选出10个代表性案例,分别进行高频词和情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议题策略下民间舆论场的情感态度倾向差异性很大。文化历史与生活建议类正面态度倾向明显;共青团相关话题正负面态度持平;公共事件类话题负面态度倾向明显。从官方舆论的功能来看,社会公共话题中官方舆论为“减压阀”;文化历史和生活建议类中,官方舆论为“正能量输出站”;在共青团相关话题中,共青团充当民众疑虑的“橡皮擦”,官民沟通的“新纽带”。再者,即便同一议题内,共青团的内容侧重不同,民间舆论场的情感态度倾向也会不同。最后,本文通过对官方舆论场的议题策略,以及不同议题策略下民间舆论场的情感态度倾向进行分析,为官方舆论场提供了议题策略方面的建议,希望能为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增进理解、形成良性互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16)

张宝明,李帅[9](2019)在《民间与官方资源互动视角下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民间力量大力倡导的结果,而新文化运动的成功却得益于民间与官方的互动,但作为重要参与方的政府(官方)却长期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事实上,无论是在民间的"意识"里还是在实践上,官方都没有缺席。当时官方在建立新的国家之时囿于自身的历史及现实,继承多于创造,保守多于激进,最终造成其进退维谷的境地。但也正是由于当时政府权威的式微,为民间思想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空间。在新文化运动中,式微的官方在人与事上向民间借助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民间所倡导的新文化的内容,而突显新文化的形式。无可否认的是,当官方将民间资源顺势纳入朝野话语系统的同时,就意味着新文化在民间与官方资源上的互动,也正是这种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薛可,孟筱筱,宋锋森[10](2019)在《差异与互补:官方与民间社交媒体的新闻生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官方媒体的职责与使命是在新闻生产上对民间媒体起舆论引导作用,并与之实现良性互动和共赢。本文以官方媒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与民间媒体"非遗星球"两大公众号为样本,使用数据挖掘技术采集了两者自创立以来的报道文本,以内容分析法对比了它们在新闻生产中的特征与差异。研究发现,新闻场域的惯习一方面导致了官方与民间媒体在新闻生产上的显着差异,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官方与民间媒体之间的互动程度。本研究对官方媒体如何引导民间媒体,形成互补共赢的发展模式有重要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期刊2019年05期)

官方和民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霍山,又名霍太山,古称太岳,地处古冀州,唐之晋州,即《尚书·禹贡》中所指的岳阳[1]。另有同名之山,地处荆州,又名天柱山,古称南岳[2]。本文意图探寻的对象,则主要是处于河东道晋州(今山西临汾)的霍山。"白衣野老与太祖的开国神话"[3]使霍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关于它的历史记载并不算少,目前国内学者对霍山也有所研究:常乐认为山西霍山从来就属五镇之一,盛唐时五镇之称十分明确,在宋代沿中镇名称[4];(台湾)蔡宗宪认为五镇的观念至迟在德宗朝即已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官方和民间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操.大、小传统冲突视角下的唐代东南民间祠祀管控——兼论禁毁淫祀是官方祭祀权威树立的重要标志[J].浙江学刊.2019

[2].柯增玮.唐代霍山的官方祭祀与民间信仰[J].乾陵文化研究.2019

[3].蔡明宏.民间立场与官方意识的博弈——论梨园名剧《陈叁五娘》五大经典版本之流变[J].人民音乐.2019

[4].罗文俊.新媒体环境下官方和民间舆论场的互动——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9

[5].沈一民.从周颠事迹的传播看明代官方文献与民间传说的互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彭聪.公共领域中民间“英雄”与官方“替罪羊”的神话建构分歧——以张扣扣案微博话语为例[J].视听.2019

[7].李瑞超.基于框架理论的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9

[8].芦依.场域视角下官方舆论场对民间舆论场的影响探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9].张宝明,李帅.民间与官方资源互动视角下的中国新文化运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薛可,孟筱筱,宋锋森.差异与互补:官方与民间社交媒体的新闻生产对比研究[J].新闻.2019

标签:;  ;  ;  ;  

官方和民间论文-李金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