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特指疑问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年龄类特指疑问句,韩国汉语初级学习者,汉语母语者,偏误分析
特指疑问句论文文献综述
黄磊[1](2018)在《对韩汉语教学中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考察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的年龄类特指疑问句十分丰富,人们用不同的询问方式来询问不同年龄的人,这也是中华民族“礼”的原则在语言中的体现。由于询问方式多样,因此年龄类特指疑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正确掌握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用法,关乎其在日常交际中能否遵循礼貌原则。本文以韩国汉语初级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各类汉语教材教辅中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编排情况,并以汉语母语者当前使用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情况和倾向为辅助材料,分析韩国汉语初级学习者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偏误情况,尝试为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对韩教学提供参考,为教学实践提供帮助。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年龄类特指疑问句本体理论的研究情况、对外汉语方面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现状和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相关词汇与句式的研究状况。另外,阐述了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国内理论教辅教材、国内汉语教材和韩国本土汉语教材等叁类教材中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编排顺序和注释情况,发现各类教材存在一些不一致的地方。第叁章借助BCC语料库和自拟的调查问卷对汉语母语者年龄类特指疑问的使用情况和动态倾向进行了考察,总结出汉语母语者选择不同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具体语境条件和规律。第四章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分析韩国汉语初级学习者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疑惑和存在的偏误现象,并通过中韩对比来分析偏误原因。第五章从教材编排、教学策略和教学安排叁个方面提出针对韩国初级汉语学习者的教学建议,以促进对韩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教学。第六章是结语部分,总结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白蓝[2](2018)在《制图理论背景下汉语特指疑问句中话题与焦点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图理论是从功能范畴上对短语的结构构型进行研究。在汉语特指问句中存在不同类型的话题和焦点。左缘结构上的话题包括整体—部分话题、悬挂话题以及左移位话题。其中整体—部分话题和悬挂话题属于基础生成的话题,左移位话题属于非基础生成话题。汉语特指疑问句中焦点分为两种形式,即,"‘是’+原位疑问词"、"‘是’+前置的疑问词"。其中,"‘是’+原位疑问词"类型属于基础生成焦点,"‘是’+前置的疑问词"类型属于非基础生成焦点。从话题与焦点在特指问句中的分布来看,话题位置高于焦点位置,基础生成的话题要高于非基础生成的话题,基础生成的焦点要高于非基础生成的焦点。(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谭全呈[3](2017)在《重庆方言特指疑问句中的指代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方言特指疑问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指代现象的模糊性和多义性阻碍了对于句子的进一步理解。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你啷个要恁个勒个也?"为切入口,通过其与普通话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出造成句子理解偏差的原因。由于指示代词"恁个"具有多义性,而指示代词"勒个"的意义较为单一,导致转变为普通话表述时存在一些问题。此外,不同情感色彩的影响也消解了句子内部的关联性,使得这一特指疑问句更加复杂。(本文来源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马志刚[4](2015)在《疑问词的特征组合、移位岛限制与汉语特指疑问句的中介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约疑问词提升的领属原则在汉语论元型、附加语型以及副词型疑问句中的可及性会因母语类型学特征差异而有所不同。基于多元方差分析的实证结果对此予以确认:日韩组在四类测试句型上均呈现出完全可及的态势,俄英组在附加语型测试句方面的表现可视为部分可及,而法阿组和俄英组在副词型测试句方面表现出完全不可及的特点。研究的启示在于:中介语语法的确有可能是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知识系统,但其系统性会因母语类型学特征、二语输入方式等习得因素的多重影响而呈现在不同句法结构的不同层面。未来的中介语理论构建理应把如何整合不同层面的系统性作为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华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FIONONANA,ANDRIANIMNA(李纳)[5](2015)在《马达加斯加语与汉语特指疑问句对比分析及汉语学习难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马达加斯加二语者的汉语特指疑问句偏误对马达加斯加语与汉语特指疑问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依照语言迁移的理论探索并解释偏误的根源,从中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本文初步认定,偏误的发生是马达加斯加语与汉语特指疑问句的语法不同及马达加斯加语特指疑问词的构词及义项用法导致的。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马达加斯加语的7个疑问词以及汉语相应的7个疑问词的疑问及非疑问用法。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基础,主要提出问题并介绍了马达加斯加语与汉语的特指疑问词的研究情况,本文发现马达加斯加语(VOS语序语言,南岛语言)特指疑问句中存在着独特的语法结构与一个焦点词“no”(focus,FOC)相接的情况,主语(S)不放在句首,疑问词有单纯词和合成词,影响词义。在第二部分本文分析二者的异同点,发现,除Q+V+O词序之外二者没有相似之处。词义方面本文发现马达加斯加语中存在许多一词多义的情况及一些特殊的用法。通过句法研究,本文发现马达加斯加语的疑问词的使用习惯与汉语不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马达加斯加语中起强调作用的重迭结构分析,笔者认为疑问用法及非疑问用法都存在重迭结构,特别是对应汉语的“不管..........都/也.......”结构的“na....na....”结构。本文认为该结构是疑问词重迭偏误发生的根源。依照对比分析的结果在第叁部分本文参考Clifford Prator的难度层次模式对汉语特指疑问词进行难度认定,其中汉语疑问词习得的难度较高。在第四部分,本文从语法和语义的角度详细对偏误实例进一步解释。与初步的推测相符,具体偏误的发生确实与第一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义用法的迁移有关。在第五部分本文对各个汉语特指疑问句提出教学建议,主要依照翻译法把义项解释作为教学基础。最后一部分是文章结语。(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5-05-25)
白蓝[6](2014)在《先秦汉语中特指疑问句、否定句与焦点之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今汉语差异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疑问、否定和强调的词序变化。在生成语法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分析先秦汉语中特指疑问句、否定句与焦点的关系,本文发现在特指疑问句中,当焦点为对比焦点时,位于动词或者判断动词后的对比焦点在语义逻辑表达式中发生隐性逻辑移位;当它在句法结构中移至动词之前,发生显性移位;当焦点为信息焦点时,虽然在语义逻辑表达式中发生隐性逻辑移位,但在句法结构中并没有发生显性移位,仍停留在原位。在否定句中,焦点在语义逻辑表达式中发生隐性逻辑移位,在句法结构中移位至动词之前。(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席晓帆[7](2014)在《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特指疑问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指疑问句是疑问句的一个小类,在语言交流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水浒传》和《四世同堂》为语料,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叁个层面对特指疑问句进行分析和对比,以探究特指疑问句在近代汉语时期和现代汉语时期的特点及其历时发展规律和趋势。本文对两部着作中的特指疑问句进行了穷尽式统计,并通过历时与共时、描写与解释、定量统计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特指疑问句的疑问代词、句式和语气词作分析和对比。本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说明本文选题缘由、研究综述、语料选择和研究理论、目的、方法及特点。第二章为疑问代词分析。本章主要对两部作品特指疑问句疑问代词的种类和分布作详细而具体地分析。第叁章为疑问代词、句式和语气词对比分析。作为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从疑问代词、句式和语气词叁方面对特指疑问句进行对比研究。疑问代词主要从类别、分布、句法和语义语用方面作对比;句式主要从含有省略现象和被动现象两方面作对比;语气词主要从类别方面作对比。最后为结语。本内容主要对前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特指疑问句从近代发展到现代的规律和趋势。(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0)
石婉[8](2014)在《《老残游记》中的“何”系特指疑问句计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计量的方法研究了《老残游记》中由"何"系疑问代词引导的特指疑问句,主要从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类别、疑问语气词等角度对小说中由"何"系疑问代词引导的特指疑问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发现,《老残游记》中,"何"系疑问代词引导的特指疑问句最多,其中又以"何"单字引导的特指疑问句为最多。小说的"何"系疑问代词引导的特指疑问句从语义上大致分为问方式和办法、问原因、问状况、问处所、问人、问事物、问意见这7类。(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4年03期)
张云芳[9](2013)在《汉语特指疑问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叁个平面语法理论来考察特指疑问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认知语言学理论有助于合理分类疑问代词、解释疑问代词语义成员的层级关系、分析学生学习特指疑问句的偏误情况;叁个平面语法理论有助于分析与特指疑问句同形的句式和特指疑问句的异同关系;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有目的的练习。全文共有6章,第1章为引言,最后是结语,其他章节内容如下:第2章讨论特指疑问句的构成与问答。特指疑问句包含疑问语调、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根据疑问代词的词性,可以分为名词性(谁、什么、哪儿、哪里)、谓词性(怎么、怎么样、多少、几、多、为什么)和特殊疑问词(哪)。特指疑问句常用疑问语气词为“呢”。在常规情况下,提问和回答都有完整式和焦点式两种,可以对应问答,也可以根据语境自由选择;根据合作原则分析特指疑问句答问发现有遵守合作原则的真回答和假回答、不遵守合作原则回答,无论提问还是答问都需要根据语境判断,具体分析。第3章讨论与特指疑问句同形的句式辨析。这些句式中疑问代词不表示疑问,而表示否定、任指和虚指,以“谁”、“什么”、“哪儿/哪里”特指疑问句为例,具体考察。总结出的辨析方法为:疑问代词通常不表示疑问;使用疑问语气词“吗”一般不是特指疑问句;答语不对疑问焦点回答;疑问代词后有“都”的一般不是特指疑问句。第4章讨论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特指疑问句的编排及学生偏误情况。常用对外汉语教材中特指疑问句的安排较有序,注意与相关语法点的配合: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过分注意句法忽略语义语用,部分句式安排不当。留学生学习特指疑问句时,会出现疑问代词缺失、疑问语气词误用、疑问代词混用、语序错误或其他偏误。第5章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偏误设计练习。设计教学策略分别从特指疑问句认识教学、提问教学策略、答问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策略四个方面展开。针对不同的偏误,设计不同的替换练习、补充练习、排序练习、修改病句练习等。以上各章内容构成了本篇的主要框架,本课题主要有如下创新:1、辨析与特指疑问句同形句式的特点与规律,帮助学习者提高特指疑问句的学习效率。2、全面探讨特指疑问句的相关理论,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3、设计有针对性的多样练习,满足不同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练习需要。(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6-01)
陈海峰[10](2012)在《论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为例,对反问式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设问式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和反问式设问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和阐释。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用于传信时,语义特征是"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只是其语境中所存在的充分条件的前提的必然的毫无疑问的结果,其疑问项的信息域是个空域";语用阐释是"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是说话人在知道答案的前提下,运用疑问句的形式给予听话人信息、实物或服务亦或是向听话人求取实物或服务的言语行为"。(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特指疑问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制图理论是从功能范畴上对短语的结构构型进行研究。在汉语特指问句中存在不同类型的话题和焦点。左缘结构上的话题包括整体—部分话题、悬挂话题以及左移位话题。其中整体—部分话题和悬挂话题属于基础生成的话题,左移位话题属于非基础生成话题。汉语特指疑问句中焦点分为两种形式,即,"‘是’+原位疑问词"、"‘是’+前置的疑问词"。其中,"‘是’+原位疑问词"类型属于基础生成焦点,"‘是’+前置的疑问词"类型属于非基础生成焦点。从话题与焦点在特指问句中的分布来看,话题位置高于焦点位置,基础生成的话题要高于非基础生成的话题,基础生成的焦点要高于非基础生成的焦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指疑问句论文参考文献
[1].黄磊.对韩汉语教学中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考察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白蓝.制图理论背景下汉语特指疑问句中话题与焦点的分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谭全呈.重庆方言特指疑问句中的指代现象[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
[4].马志刚.疑问词的特征组合、移位岛限制与汉语特指疑问句的中介语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5
[5].FIONONANA,ANDRIANIMNA(李纳).马达加斯加语与汉语特指疑问句对比分析及汉语学习难度考察[D].中山大学.2015
[6].白蓝.先秦汉语中特指疑问句、否定句与焦点之关系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
[7].席晓帆.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特指疑问句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8].石婉.《老残游记》中的“何”系特指疑问句计量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
[9].张云芳.汉语特指疑问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0].陈海峰.论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