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峡论文-白晓龙

李家峡论文-白晓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李家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坝自动化,监测系统,安全监测

李家峡论文文献综述

白晓龙[1](2019)在《李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改造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李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改造的项目内容、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改造前后的运行效果分析评价,并指出了目前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该系统对李家峡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监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为同类项目实施提供工程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闫庆峰[2](2019)在《李家峡水电站李坎公路滑坡群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是一种多发性的地质灾害,其危害极为严重,不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而且给财产、环境和资源等带来破坏。由于李坎公路滑坡群对附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查清其现状特征和给出其稳定性分析是急需的。本文以李家峡电站李坎公路滑坡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地质测绘及钻探、室内试验等技术手段,详细阐述了李坎滑坡群的地质环境条件及滑坡的基本特征;根据滑坡的变形特征,对滑坡形成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滑坡群稳定性做出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滑坡群地势南西高、北东低,为岩土混合边坡上的黄土滑坡,上覆风积黄土,下伏基岩;潜在滑动面和上部黄土自然边坡的产状组合为顺向坡,不利于黄土边坡的稳定;前缘剪出口临空,具备重力向黄河河谷下滑的不利地形地貌条件。(2)滑坡群由1#和2#滑坡体组成,1#滑坡和2#滑坡属牵引式滑坡,后退式分级滑动,主要的变形破坏模式为黄土体沿下伏泥岩面滑动,目前处于蠕动变形阶段。地形条件和地层结构是滑坡产生的基础,李坎公路及排水渠的挖脚作用是导致滑坡前缘不稳定的直接诱导因素,降雨和人工浇灌也是加速坡体变形向上发展的重要诱因。(3)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在天然、暴雨、地震工况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李坎滑坡群天然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4)采用FLAC~(3D)对滑坡在天然工况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滑坡的滑动模式并非前后变形一致的整体滑动,而是在蠕滑变形过程中由陡向缓、由表及里的逐级滑动,与滑坡现场变形状态和地质判断结果是一致的。本次对李坎公路滑坡群所做的研究工作,为李坎公路滑坡群的防治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除对李家峡工程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外,对其它边坡工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4-01)

张衡[3](2018)在《引水上山灌良田 脱贫小康在当前》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去高山望平川,黄河水流淌了千年,看起是容易用起难,浇不到地里是枉然。”青海民歌《花儿》唱出了当地黄河两岸农民对“缺水”的无奈和惆怅。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其中黄河谷地区是青海境内重要的农业生产区。然而,该地区却面临着工程性缺水,(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8-10-03)

赵良成[4](2018)在《李家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监控系统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水轮发电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对老一代水轮发电机进行增容设计改造,有效解决发电机设计缺陷及存在的隐患,同时结合增容提升其效率是节能增效的途径。同时,现今时代不断要求水电站电站提高自身自动化水平程度,以实现新电网模式下发电机开停机迅速,满足电力系统远程集中控制不断智能化、现代化,并具有良好的安全稳定性、高可靠性、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达到现代社会电能质量高的要求。为了实现电力系统及发电站更加经济的自动运行以及更加稳定的安全监控,只有不断提升和完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各项性能,才能满足“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本文在李家峡水电站机组运行实际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水轮发电机增容改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论证机组增容的可行性,探讨了机组增容改造的相关技术,在解决转轮裂纹问题的同时对机组进行改造增容,总结了机组增容后各项综合性能提升效果及提高的经济效益,为水力发电厂的发电机增容改造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本文将国内外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综合分析,提出了李家峡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配置、控制模式。厂站级采取100Mbps以太网,现地控制单元(Local Control Unit,简称LCU)级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分散式I/O的设备模式,并针对LCU控制单元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对LCU开停机流程图及人机界面进行了设计。系统在软硬件配置及性能上均达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何庆荣,余武军,苏永江,杜志水,赵纪飞[5](2019)在《李家峡水库区粉土质库岸运移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家峡水电站已安全运行发电21 a。通过对该水库塌岸全面调查,发现水库区部分粉土质库岸塌岸宽度难以用目前已有的塌岸理论解释。在现场详细观察的基础上,从颗粒在水中的启动流速、颗粒下沉速率、运移距离、泥沙的临界启动风速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李家峡水库区部分粉土质库岸塌岸有异于常规水下自然休止角的塌岸模式,为类似水库塌岸预测及岸坡灾害治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水电》期刊2019年04期)

杨璐,石文辉[6](2018)在《李家峡北干渠隧洞全线贯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时报讯(实习 杨璐 通讯员 石文辉)近日,随着李家峡北干渠10#长隧洞末端最后一模砼衬砌的完成,青海省东部地区农村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李家峡北干渠工程10#长隧洞终于实现了全面贯通。据悉,李家峡北干渠10#长隧洞总长10.72公里,隧洞开挖直(本文来源于《海东时报》期刊2018-05-23)

霍吉祥,李子阳,马福恒,宋汉周[7](2018)在《李家峡水电站坝址环境水化学特征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坝址环境水质及其时空变化隐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以揭示水、岩、帷幕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以及渗流条件的改变。以李家峡水电站为例,对坝址不同部位渗流水进行采样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化学图示、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坝址环境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并与之前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水质变化趋势。研究显示,廊道内渗水总体上呈现出"高矿化"的特征,且坝基部位较两岸坝肩尤甚,表明两岸部位帷幕前后水力联系相对活跃;从时间演变看,左岸及坝基廊道部位的水质与此前检测分布较为一致,表明对应部位防渗性能变化稳定;右岸水样两次检测情况变化较大,表明右岸廊道部分部位渗流条件变化较大。(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8年01期)

吴青军,卢虎成[8](2018)在《农业综合开发推动青海李家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分析了李家峡库区发展可持续农业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投入、创立龙头企业、创新管理、培训农民、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等措施推动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刘保训[9](2017)在《青海李家峡灌区引水隧洞围岩膨胀变形控制及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岩是指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引起岩石含水量随时间而增长且体积发生膨胀的一类岩石,属于易风化和软化的软弱岩石。膨胀岩具有较显着的膨胀特性,当岩体受到扰动,特别是当湿度条件变化时,膨胀岩的性状常发生巨大变化。膨胀岩地层产生体积膨胀,对其中隧道工程产生巨大的膨胀压力,严重影响工程的稳定性,是进行隧道工程建设时经常遇到且又难于支护和处理的一类特殊岩石。本研究所依托李家峡灌区10#引水隧洞。该隧洞局部围岩以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要粘土矿物组成的膨胀岩,在开挖及临时支护期,围岩的大变形严重影响了后期永久衬砌施工,对隧洞安全也构成威胁。本文从剖析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隧洞地质条件和隧道病害情况入手,进行了相关岩样的物理和膨胀特性试验。其次,运用有限元数值仿真的手段,对已开挖洞段选取出现较大膨胀变形的断面,模拟其开挖施工、支护过程,膨胀变形与受力情况,分析隧洞在不扩挖、不进行衬砌情况下的可行性。同时,针对未开挖洞段选取代表性断面,建立隧洞围岩与永久衬砌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考虑围岩膨胀软化压力条件下,隧洞在施工期、运行期和检修期初期支护、衬砌结构的应力与变形特点。最后,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的支护结构进行优化分析,提出衬砌优化建议,并进行配筋验算。该研究基于实际工程,采用试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对在膨胀性岩土中修建隧道工程,以及相关的围岩和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白晓龙[10](2017)在《李家峡水电站高水位运行情况下拱坝渗流监测资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坝安全关乎坝体下游城镇、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监测不可忽视,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就是在安全监测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有效的了解大坝的安全状态,进而寻找出大坝运行的薄弱环节,了解大坝运行的发展趋势,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工程手段、管理办法保证大坝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大坝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而对于发电企业,在保证大坝安全运行的情况下,提高水库运行水位进而增加发电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也是发电企业考虑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提高李家峡水电站运行水位后,李家峡水电站渗流监测情况,主要通过长序列观测资料分析,从量值和规律性两个方面,提取温度、水位与观测量的关系对比试验时段观测资料所反映的规律,从而对渗流观测大坝安全形态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原始监测资料和加密观测资料的分析,判断高水位运行情况下大坝的运行状态并得出结论。(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李家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滑坡是一种多发性的地质灾害,其危害极为严重,不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而且给财产、环境和资源等带来破坏。由于李坎公路滑坡群对附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查清其现状特征和给出其稳定性分析是急需的。本文以李家峡电站李坎公路滑坡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地质测绘及钻探、室内试验等技术手段,详细阐述了李坎滑坡群的地质环境条件及滑坡的基本特征;根据滑坡的变形特征,对滑坡形成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滑坡群稳定性做出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滑坡群地势南西高、北东低,为岩土混合边坡上的黄土滑坡,上覆风积黄土,下伏基岩;潜在滑动面和上部黄土自然边坡的产状组合为顺向坡,不利于黄土边坡的稳定;前缘剪出口临空,具备重力向黄河河谷下滑的不利地形地貌条件。(2)滑坡群由1#和2#滑坡体组成,1#滑坡和2#滑坡属牵引式滑坡,后退式分级滑动,主要的变形破坏模式为黄土体沿下伏泥岩面滑动,目前处于蠕动变形阶段。地形条件和地层结构是滑坡产生的基础,李坎公路及排水渠的挖脚作用是导致滑坡前缘不稳定的直接诱导因素,降雨和人工浇灌也是加速坡体变形向上发展的重要诱因。(3)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在天然、暴雨、地震工况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李坎滑坡群天然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4)采用FLAC~(3D)对滑坡在天然工况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滑坡的滑动模式并非前后变形一致的整体滑动,而是在蠕滑变形过程中由陡向缓、由表及里的逐级滑动,与滑坡现场变形状态和地质判断结果是一致的。本次对李坎公路滑坡群所做的研究工作,为李坎公路滑坡群的防治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除对李家峡工程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外,对其它边坡工程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家峡论文参考文献

[1].白晓龙.李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改造效果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19

[2].闫庆峰.李家峡水电站李坎公路滑坡群稳定性分析[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3].张衡.引水上山灌良田脱贫小康在当前[N].中国财经报.2018

[4].赵良成.李家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监控系统改造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5].何庆荣,余武军,苏永江,杜志水,赵纪飞.李家峡水库区粉土质库岸运移模式研究[J].西北水电.2019

[6].杨璐,石文辉.李家峡北干渠隧洞全线贯通[N].海东时报.2018

[7].霍吉祥,李子阳,马福恒,宋汉周.李家峡水电站坝址环境水化学特征与演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

[8].吴青军,卢虎成.农业综合开发推动青海李家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2018

[9].刘保训.青海李家峡灌区引水隧洞围岩膨胀变形控制及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10].白晓龙.李家峡水电站高水位运行情况下拱坝渗流监测资料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7

标签:;  ;  ;  

李家峡论文-白晓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