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高登彬河北省沽源县白土窑寄宿制学校07655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要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问题。就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来说,就是如何有效地在教学实践中,变革旧的教学模式,打破旧的教学观念,从而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谈一些体会: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实践证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必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淘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将学生作为“容器”的旧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启发、点拨、设疑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说就说,各抒己见,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设立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鼓励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在教读英国小说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品质》一课时,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是歌颂普通劳动者老实、诚恳、忠于自己技艺的高贵品质,而有的同学对这一主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时尚,手工艺人还固守他的制作工艺和款式,能继续生存下去吗?”我不但表扬了提问的学生,还让他们自己思考讨论,去寻求答案。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2.引导求异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好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必须涉及推测、想象、创造等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对传统观念进行大胆怀疑,进而推陈出新。如研读《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中的“只”字,有的版本作“望”,让学生讨论“只”好还是“望”好。一些学生不墨守课本中的“只”字,而大胆地选择了“望”字,并能言之有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文多解、一题多议,发展创新思维。

3.启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思维。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如把诗文扩写成一篇文章,把一些短篇小说改写成剧情丰富、人物饱满的剧本,把一幅景物画改写成融情于景的散文……在想象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文章的中心,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三、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它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形、声、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认识上的时空障碍,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的感性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打破了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学习态度,这需要教师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标签:;  ;  ;  

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