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胚蛋白论文-赵冬敏,韩凯凯,刘青涛,黄欣梅,杨婧

鸭胚蛋白论文-赵冬敏,韩凯凯,刘青涛,黄欣梅,杨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鸭胚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坦布苏病毒,鸭胚成纤维细胞,热休克蛋白70,受体

鸭胚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赵冬敏,韩凯凯,刘青涛,黄欣梅,杨婧[1](2019)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坦布苏病毒受体蛋白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拓展对坦布苏病毒受体的认知,为研究其在鸭体内的感染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取9日龄SPF鸭胚制备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待细胞长成单层后提取DEF膜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试验筛选出DEF膜蛋白中可与坦布苏病毒结合的蛋白,经病毒辅覆蛋白结合分析(VOPBA)验证后通过LC-MSMS质谱分析进行鉴定;同时人工合成鸭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序列的开放阅读框(1905 bp),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SP70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鸭HSP70血清,与DEF细胞共孵育后接种坦布苏病毒,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血清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DEF膜蛋白中分子量约70 kD的蛋白可与坦布苏病毒结合,经LC-MSMS质谱分析和序列比对可确定该蛋白即为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重组质粒pET32aHSP70的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4 h后,SDS-PAGE检测发现在分子量约85 kD处出现目的蛋白条带,获得的重组鸭HSP70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进行表达,且能与His标签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以重组鸭HSP70蛋白免疫小鼠获得的抗鸭HSP70血清可封闭DEF细胞上的HSP70,而竞争性抑制坦布苏病毒感染。【结论】HSP70是坦布苏病毒感染DEF细胞的受体,可作为新的靶点用于抗坦布苏病毒药物设计。(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郝春雪[2](2018)在《鸭Mx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DHAV-3感染鸭胚Mx蛋白表达模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Mx蛋白是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在机体内由干扰素诱导产生,但目前鸭Mx蛋白抗病毒的具体机制尚未确定,制备可用于检测鸭Mx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有助于阐明鸭Mx蛋白的结构及其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水禽Mx蛋白功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分析本实验室已克隆的鸭Mx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及其抗原性的基础上,以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质粒pMD19-T Simple Mx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鸭Mx-A(1-300 bp)、Mx-B(1798-2163 bp)、Mx-C(418-939 bp)、Mx-CDS目的基因,并将鸭Mx的叁段截短基因同时亚克隆至pET-30a(+)和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经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获得重组鸭Mx截短蛋白rDupET-30a-Mx-A、rDupET-30a-Mx-B、rDupET-30a-Mx-C、rDupET-32a-Mx-A、rDupET-32a-Mx-B、rDupET-32a-Mx-C。与此同时构建鸭Mx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x-CDS。以rDupET-30a-Mx-A、rDupET-30a-Mx-B、rDupET-30a-Mx-C作为免疫原,rDupET-32aMx-A、rDupET-32a-Mx-B、rDupET-32a-Mx-C作为检测原,进行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经3次亚克隆获得了9株分泌抗鸭Mx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是2B6、4B6、2D10、3G5、5D5、1C4、3C2、3H4、4F7。分泌的单抗均可以和检测原产生特异性反应,其中6株可以与转染pcDNA3.1-Mx-CDS的DF-1细胞表达的鸭Mx蛋白产生特异性的反应,这6株杂交瘤细胞分别是针对Mx-A蛋白的2B6、4B6,针对Mx-B蛋白的2D10、3G5、5D5,针对Mx-C蛋白的1C4。单抗亚类鉴定的结果显示2B6、4B6、3G5、5D5、3H4株为IgG1亚类,1C4株为IgG2a亚类,2D10、3C2、4F7株为IgG2b亚类,根据9株单抗特异性的鉴定结果以及亚类的确定,从中挑选3株杂交瘤细胞(4B6、3G5、1C4)制备单抗腹水并测效价。应用4B6株单抗检测DHAV-3病毒感染15日龄SPF鸭胚后心脏、肝脏、脑组织、肌肉、肌胃组织、肠组织6个组织的Mx蛋白表达情况,Mx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且表达量随时间而变化。(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牛银杰,刘柏含,赵丽丽,孙畅,陈洪岩[3](2017)在《鹅细小病毒VP3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及在鸭胚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增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鹅细小病毒(GPV)VP3衣壳蛋白的兔抗血清,在绍兴麻鸭鸭胚及其成纤维细胞中成功增殖GPV。方法根据GPVH分离株的VP3基因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a-VP3,诱导纯化VP3蛋白,皮下注射免疫新西兰白兔,收集和纯化VP3抗血清,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VP3抗血清与VP3蛋白的反应性。GPVH株鹅胚尿囊液接种SPF绍兴麻鸭胚和其成纤维细胞,通过PCR反应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GPV在鸭胚及其成纤维细胞中的增殖。结果成功制备了VP3的兔抗血清,同时GPV在鸭胚及其成纤维细胞中进行良好增殖。结论 VP3抗血清的制备及GPV在绍兴麻鸭鸭胚及成纤维细胞中的增殖实验为GPV分子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期刊2017年03期)

许佳敏[4](2017)在《减蛋综合征病毒Hexon蛋白诱导鸭胚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减蛋综合征病毒(Egg drop syndrome virus,EDSV)来源于鸭,被命名为鸭腺病毒Ⅰ型,EDSV主要引起鸡的产蛋率及蛋品质的下降。近年来,研究表明EDSV可以导致雏鸭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甚至出现死亡。目前,对人类感染腺病毒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对于禽类感染EDSV的机制研究较少。在本研究中,EDSV及其Hexon蛋白均可以诱导鸭胚胎成纤维细胞(Duck embryonic fibroblast,DEF)发生细胞凋亡,从而为研究该病毒对禽类的致病机理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本试验结果如下:1.将EDSV接种DEF单层细胞后检测细胞病变效应(CPE)及病毒增殖水平。结果表明,EDSV感染DEF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随着感染时间延长,细胞界限不清楚,贴附性降低,细胞漂浮增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DSV在DEF细胞中的增殖规律表明:病毒水平在感染后24 h~60 h持续增殖。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病毒血凝效价检测表明,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病毒血凝效价从感染初期23上升至28。以上说明EDSV可以在DEF细胞上稳定持续的增殖并引起病变效应。2.利用流式细胞术研究EDSV诱导DEF细胞发生凋亡的结果表明,EDSV感染DEF细胞后24 h时凋亡率开始升高,在感染后60 h时凋亡率达到29.1%,差异显着(P<0.05)。TUNEL检测发现凋亡阳性细胞数目在感染36 h~60 h时显着增加。利用Caspase活性实验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EDSV感染能够激活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并且上调细胞内Bax的表达,下调细胞内Bcl-2的表达,Bax/Bcl-2的比率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上升且差异显着(P<0.05)。3.成功构建EDSV Hexon蛋白的真核载体pCDNA-3.1-Hexon,转染pCDNA-3.1-Hexon的DEF细胞在转染后24 h、36 h时Hexon的表达量较高,随后有所下降。利用TUNEL染色法发现,DEF转染pCDNA-3.1-Hexon后发生凋亡的阳性细胞的数目较对照组阳性细胞显着升高(P<0.05),并且同组转染细胞在24 h、36 h时TUN EL阳性细胞数目较48 h、60 h时显着升高(P<0.05)。Caspase活性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DEF细胞转染pCDNA-3.1-Hexon后,Caspase-8、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性在24 h、36 h时被激活。同时细胞内Bax的表达升高,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本研究表明EDSV及其Hexon蛋白均可以诱导DEF细胞发生凋亡,且主要通过激活外源性途径和线粒体途径诱导的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EDSV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研究禽病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齐晓燕[5](2015)在《1型鸭甲肝病毒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增殖特性及病毒VP0蛋白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型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 1, DHAV-1)主要引起4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为了建立DHAV-1的体外培养模型,探究病毒结构蛋白VP0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DHAV-1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的适应特性及病毒结构蛋白VP0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用实验室分离保存的野毒株DHAV-1-X的尿囊液接种DEF,盲传3代后DEF细胞出现轻微病变,第8代后出现明显、稳定的细胞病变(CPE)。采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鸭胚接种试验等一系列的方法证明DHAV-1-X能够在DEF细胞内良好增殖。荧光定量RT-PCR检测增殖规律,结果表明,病毒含量在接毒后12h开始升高,48h达到高峰;48h-96h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病毒的含量基本趋于稳定。2、将DHAV-1-X结构蛋白VP0全基因序列(VP0-F)和部分序列(VP0-P)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 (+)和pGEX-4T-1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 (+)/VPO-F和pGEX-4T-1/VP0-P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出VP0全序列和部分序列蛋白。两种重组蛋白分别用亲和层析和切胶回收的方法获得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且都能被兔抗DHAV-1血清识别。3、用纯化的VP0-P蛋白免疫健康的家兔,制备兔抗VP0-P高免血清,琼脂扩散实验检测血清效价达到1:16;鸡胚中和试验检测兔抗VP0-P高免血清的中和效价达到1:146;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兔抗VP0-P高免血清能识别DHAV-1.4、将纯化的重组蛋白VP0-F和VP0-P作为包被抗原,分别建立基于VP0-F和VP0-P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基于VP0-F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条件为:以1.67μg/ml的VP0-F重组蛋白37℃孵育1h后4℃包被过夜;5%明胶封闭0.5h;被检血清1:160稀释,37℃孵育1h;HRP标记的羊抗鸭IgG进行1:400稀释,37℃孵育1h;TMB避光显色10min,测定OD450/OD630值,阳性阈值为0.375。基于VP0-P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条件为:以1.67μg/ml的VP0-P重组蛋白37℃孵育2h包被;5%明胶封闭2h;被检血清1:80稀释,37℃孵育1h; HRP标记的羊抗鸭IgG进行1:400稀释,37℃孵育1h;TMB避光显色5min,测定OD450/OD630值,阳性阈值为0.317。两种ELISA方法都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不与禽流感病毒、鸭沙门氏菌、鸭疫里氏杆菌、鸭瘟病毒、肿头败血症病毒、鸭大肠杆菌以及鸭沙门氏菌的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与以DHAV-1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0%和93.3%。5、用VP0-F和VP0-P蛋白免疫1日龄雏鸭,不同时间点采血,用于检测抗体水平和CD4、CD8、IL-4、IFN-γ的水平变化。数据分析表明,雏鸭免疫后15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之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VP0-F蛋白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VP0-P蛋白免疫组;CD4、CD8、IL-4、IFN-γ的含量在免疫后7d达到最大值,VP0-F免疫组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较为显着,而VP0-P免疫组细胞因子的含量虽然也有变化蛋白但是明显低于VP0-F免疫组,与对照组显着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郭慧,胡桂学,邵洪泽,董浩,段小波[6](2014)在《鸭胚成纤维细胞核糖体S12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鸭胚成纤维细胞(Duck Embryo Fibroblasts,DEF)cDNA文库的构建及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获得了能与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结构蛋白VP1互作的核糖体蛋白S12(RPS12)。RPS12是核糖体小亚基40S的组成部分,属于核糖体蛋白S17Ae家族,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本研究根据已报道的禽类及部分哺乳动物的RPS12基因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RT-PCR技术,从鸭胚成纤维细胞总RNA中成功扩增了RPS12基因的表达序列,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鸭胚成纤维细胞核糖体蛋白S1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399bp,编码13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14.474 kDa,pI为7.121。进一步分析发现,鸭胚成纤维细胞RPS12基因与已报道的禽类及部分哺乳动物的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都有很高的同源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兽医》期刊2014年04期)

郭慧,孟繁星,徐浩,胡桂学[7](2013)在《鸭胚成纤维细胞核糖体蛋白S1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RPS12是核糖体小亚基40S的组成部分,由RPS12基因所编码,属于核糖体蛋白S17Ae家族,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为了解鸭胚成纤维细胞RPS12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已报道的禽类和一些哺乳动物的RPS12基因的差异。本研究根据已报道的禽类及部分哺乳动物的RPS12基因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RT-PCR技术,从鸭胚成纤维细胞总RNA中成功扩增了RPS12基因的表达序列,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鸭胚成纤维细胞核糖体蛋白S1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399bp,编码13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14.474kDa,pI为7.121。进一步分析发现,鸭胚成纤维细胞RPS12基因与已报道的禽类及部分哺乳动物的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都有很高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1)

王善辉,王文秀,沈志强,池贤凤,高叁阳[8](2012)在《禽流感病毒HA-M2融合表位与EGFP蛋白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择禽流感病毒H9N2株的HA的两个保守T细胞表位基因和M2基因胞外保守序列(M2e),经人工合成并通过PCR扩增获得HA-M2融合表位基因,将其与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载体pEGFP-N1连接,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HA-M2-pEGFP-N1。采用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后,通过RT-PCR、直接荧光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HA-M2-pEGFP-N1,且以HA抗原表位和保守的M2e序列为基础构建的重组蛋白能够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成功表达。本试验为研制新型的禽流感通用疫苗,进一步探索HA基因与靶细胞相互作用及AIV的感染机理等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2年11期)

赖垣忠,张松踪[9](1988)在《两种鸭胚后发育中血清蛋白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的血清蛋白含量不但因种属不同而异,就是同一种动物其含量也随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而产生一定范围的波动。在家禽方面已有不少的报道,Bland(1950)和 kumar(1974)曾报道鸡血清中各种蛋白质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渡边诚喜(1985)认为鸡血清蛋白、转铁蛋白等随年龄和产卵而变化。近年来又有不少学者探讨血液蛋白质和生产性状的相关性,如 El—AHar,A·H(1985)比较了矮小型和正常鸡的血清蛋白与生产性能的相关。yeqNoBa,I·B 等(1984)报道了北京鸭血清总蛋白含量和酶(碱性磷酶、(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1988年02期)

赖垣忠,陈光东[10](1983)在《番鸭胚后发育中血清蛋白含量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家禽业上许多研究者利用血清蛋白含量作为早期鉴别家禽品种优劣的技术指标之一。有关报道甚多,但因血清蛋白含量常随生理、病理、饲料水平等情况发生变化,因而各研究者测定结果不甚一致。为摸清血蛋白含量在胚后发育中的变化,我们以番鸭(Cairina moschata dom-esti ca)为对象,在饲料水平基本相同,发育正常的前提下,对其不同发育期血清蛋白水平进行了系统测定,企图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变化,并阐明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1983年05期)

鸭胚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Mx蛋白是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在机体内由干扰素诱导产生,但目前鸭Mx蛋白抗病毒的具体机制尚未确定,制备可用于检测鸭Mx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有助于阐明鸭Mx蛋白的结构及其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水禽Mx蛋白功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分析本实验室已克隆的鸭Mx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及其抗原性的基础上,以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质粒pMD19-T Simple Mx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鸭Mx-A(1-300 bp)、Mx-B(1798-2163 bp)、Mx-C(418-939 bp)、Mx-CDS目的基因,并将鸭Mx的叁段截短基因同时亚克隆至pET-30a(+)和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经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获得重组鸭Mx截短蛋白rDupET-30a-Mx-A、rDupET-30a-Mx-B、rDupET-30a-Mx-C、rDupET-32a-Mx-A、rDupET-32a-Mx-B、rDupET-32a-Mx-C。与此同时构建鸭Mx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x-CDS。以rDupET-30a-Mx-A、rDupET-30a-Mx-B、rDupET-30a-Mx-C作为免疫原,rDupET-32aMx-A、rDupET-32a-Mx-B、rDupET-32a-Mx-C作为检测原,进行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经3次亚克隆获得了9株分泌抗鸭Mx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是2B6、4B6、2D10、3G5、5D5、1C4、3C2、3H4、4F7。分泌的单抗均可以和检测原产生特异性反应,其中6株可以与转染pcDNA3.1-Mx-CDS的DF-1细胞表达的鸭Mx蛋白产生特异性的反应,这6株杂交瘤细胞分别是针对Mx-A蛋白的2B6、4B6,针对Mx-B蛋白的2D10、3G5、5D5,针对Mx-C蛋白的1C4。单抗亚类鉴定的结果显示2B6、4B6、3G5、5D5、3H4株为IgG1亚类,1C4株为IgG2a亚类,2D10、3C2、4F7株为IgG2b亚类,根据9株单抗特异性的鉴定结果以及亚类的确定,从中挑选3株杂交瘤细胞(4B6、3G5、1C4)制备单抗腹水并测效价。应用4B6株单抗检测DHAV-3病毒感染15日龄SPF鸭胚后心脏、肝脏、脑组织、肌肉、肌胃组织、肠组织6个组织的Mx蛋白表达情况,Mx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且表达量随时间而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鸭胚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赵冬敏,韩凯凯,刘青涛,黄欣梅,杨婧.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坦布苏病毒受体蛋白的鉴定[J].南方农业学报.2019

[2].郝春雪.鸭Mx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DHAV-3感染鸭胚Mx蛋白表达模式的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8

[3].牛银杰,刘柏含,赵丽丽,孙畅,陈洪岩.鹅细小病毒VP3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及在鸭胚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增殖研究[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7

[4].许佳敏.减蛋综合征病毒Hexon蛋白诱导鸭胚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5].齐晓燕.1型鸭甲肝病毒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增殖特性及病毒VP0蛋白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6].郭慧,胡桂学,邵洪泽,董浩,段小波.鸭胚成纤维细胞核糖体S12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现代畜牧兽医.2014

[7].郭慧,孟繁星,徐浩,胡桂学.鸭胚成纤维细胞核糖体蛋白S1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8].王善辉,王文秀,沈志强,池贤凤,高叁阳.禽流感病毒HA-M2融合表位与EGFP蛋白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畜牧兽医.2012

[9].赖垣忠,张松踪.两种鸭胚后发育中血清蛋白含量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1988

[10].赖垣忠,陈光东.番鸭胚后发育中血清蛋白含量初步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1983

标签:;  ;  ;  ;  

鸭胚蛋白论文-赵冬敏,韩凯凯,刘青涛,黄欣梅,杨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