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火时间论文-牛富渊,刘永军,蔡炎,齐振雷

受火时间论文-牛富渊,刘永军,蔡炎,齐振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受火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度场,力学性能,板柱节点,冲切破坏

受火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牛富渊,刘永军,蔡炎,齐振雷[1](2019)在《受火时间对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的力学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依据Salem等人的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板柱节点在火灾时的温度场分布,以及在不同受火时间和不同板厚下节点处的力学性能。为了测量板内温度的变化,设置了4个测点,离受火面的距离为0 mm、33.33 mm、66.66 mm、100 mm。数值模拟得出各个测点温度随着受火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随着离受火面距离增大而减小,测点2、3、4最高温度相比测点1依次损耗了42.22%、63.50%、78.56%;100 mm厚的楼板相比常温下极限承载力依次降低了11.53%、19.31%、25.73%、33.94%、40%、46.36%;相比较常温下的位移分别增大了15.6%、21.9%、28.1%、34.4%、43.8%、56.3%;当板厚由100 mm增大到120 mm时,在常温下节点的抗冲切性能可以提升26%左右,在高温下,其抗冲切性能最大可以提升40%左右。因此,随着受火时间的延长,板柱节点越容易发生冲切破坏;增加楼板厚度可以提高节点的抗冲切性能。(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艳敏,李永庆,周,梅[2](2002)在《受火时间对钢管混凝土火灾后压弯相关曲线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合理地确定钢管混凝土截面温度场分布,以及组成钢管混凝土的钢材和混凝土高温后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钢管混凝土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的理论分析数值模型,并进行必要的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钢管混凝土受火时间对构件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相关曲线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受火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合理地确定钢管混凝土截面温度场分布,以及组成钢管混凝土的钢材和混凝土高温后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钢管混凝土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的理论分析数值模型,并进行必要的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钢管混凝土受火时间对构件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相关曲线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火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牛富渊,刘永军,蔡炎,齐振雷.受火时间对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的力学性能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2].杨艳敏,李永庆,周,梅.受火时间对钢管混凝土火灾后压弯相关曲线影响分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

标签:;  ;  ;  ;  

受火时间论文-牛富渊,刘永军,蔡炎,齐振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