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五地质大队江西南昌330000
2.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樟山新区塘下路工程勘察地质分析。
关键词:道路;工程勘察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吉安市樟山镇。拟建樟山新区塘下路起点BP为K0+000,终点EP为K2+000,宽度24m,路面设计标高55.00-70.50m,属城市支路,道路全长2.0km,拟采用浅基础。拟建工程抗震设防为丙类、抗震等级为四级、对沉降差异敏感度一般。
拟建场地属新生界第四系红壤丘陵地带。场地起伏大,地面黄海高程43.00-89.89m,平均黄海高程68.40m。
场区位于浅层稳定地块构造之上,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拟建场地未见有明显的新活动构造通过;地形地貌中未见不良地质现象。本区地震烈度小于Ⅵ度,系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特征周期0.35s(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可参考Ⅵ度抗震设防。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淤泥、②耕土、③杂填土、④粉质粘土、⑤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一、拟建场地挖方土石量分析
拟建场地挖方土石量分析,设定条件为土方与石方的面积S相同,因为勘探孔间距为100米,实际情况与设定值差别大,土方与石方只有在勘探孔间距越小的情况下,土石方比才会越精确。
樟山新区塘下路K0+000~K0+090段为挖方路段,开挖深度为2.50~16.50m,土石方比:土:石=30:1。土多为土质边坡,或者定为上土下岩混合边坡。
樟山新区塘下路K0+090~K1+050段为挖方路段,开挖深度为1.30~22.50m,土石方比:土:石=1:50。多为岩质边坡,
(一)挖方路基
挖方路基道路沿线开挖深度为1.30~22.50m,该段开挖土体为③杂填土层、④粉质粘土层上部、⑤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上部或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上部。建议挖方段路基以④粉质粘土层、⑤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或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路基基础持力层。
(二)填方路基
樟山新区塘下路K1+050~K2+000段为填方路基,填筑高度为0.50~12.40m。该段表层为①淤泥层、②耕土层与③杂填土层,为不良工程地质土层,未经处理不可作路基持力层,建议清除。其下卧层为④粉质粘土层,硬塑状,压缩性中等,承载力中等,水稳性良好,无软弱下卧层,工程性质较好,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下卧层。
填方区填筑高度为0.50~12.40m,填方坡率建议采用1∶1.5,对坡面进行草皮护坡措施或挂网喷浆加固。在填料的性质与成分上,不要使用耕植层等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层,也不要使用过大的巨石、漂石,在填方施工上应注意避免在不良天气下施工,并保证填料的含水量符合要求,按规范要求分层进行填筑、辗压与压密度检测,使压实系数满足要求,杜绝一次性堆填后再来返工、压密等。
填方施工时,需按规范分层压实,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堆填施工,填方路堤需注意高填方的沉降。路堤修建重力式挡墙支护。重力式挡墙的基础持力层以④粉质粘土为基础持力层。④粉质粘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μ取0.2。
填方路段的路基填筑材料可利用挖方区域的④粉质粘土,④粉质粘土有较高的强度和足够的水稳定性,属于较好的路基填料。挖方区路基填筑材料不够的地方可从附近可供开挖的山体运输,附近的山体也都是性质相似的④粉质粘土,路基填筑材料的开采与运输方便。樟山新区塘下路附近很多山体都要整平,可供选择的料场很多。材料击实性指标在填筑施工现场由压实度控制,通常采用环刀法、灌砂法和核子密度仪法等。
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措施建议如下:根据本地气候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季节;因地制宜,在不增加工程投资的情况下采用级配好的填料;通过对选择的路基填料进行试验,选用最佳含水量;填料松铺厚度应严格控制;碾压机械、顺序及速度的选择应合理得当。
翠屏路里程K0+020-K0+050粉质粘土含高岭土团块,高岭土团块遇水易软化膨胀,在挤压作用下,易形成橡皮泥,不宜作为路基填方土使用。
二、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樟山新区塘下路K0+000~K0+090段为挖方路段,开挖深度为2.50~16.50m,开挖后边坡出露岩层主要为③杂填土层、④粉质粘土层,主要为土质边坡。开挖后可采用放坡+格构+草皮对其进行防护。樟山新区塘下路K0+090~K1+050段为挖方路段,开挖深度为1.30~22.50m,开挖后边坡出露岩层主要为③杂填土层、④粉质粘土层上部与⑤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上部或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上部,开挖后可采用放坡+格构+草皮对其进行防护。
三、道路变形特征评价
道路填方区与挖方区工后沉降不均匀,特别在道路填方区与挖方区交接处会造成路面差异性沉降,影响道路正常运行,建议设计时应验算其沉降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差异沉降对道路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地下水、地表水对路基工程的影响
(1)地表水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评价
赋存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场区内上层滞水主要富存于③杂填土层中。该层地下水对路基造成危害,主要为加速路基路面破坏,表现为降低路面材料的强度,在路面的接缝和路肩处造成唧泥,移动荷载的作用下引起的唧泥和高压水冲刷,造成路面基层承载能力下降。
道路路基应设置良好的排水及防水设施,防止雨水软化路基。由于地基岩土层遇水易软化,雨季时,应加强排水防水措施,排除不良影响。
雨季施工时应考虑短时强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及在低洼地带积水对表层土的浸泡软化作用,均对路基稳定性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对积水地段的土层应进行清除。
(2)地下水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评价
道路沿线路基工程涉及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第四系孔隙水。勘察期间揭露该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③杂填土层中,其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的补给,丰水期间暴雨时该层地下水水位可能快速上升。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排水防水措施,排除不良影响。
(3)地下水对管涵工程施工的影响
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中的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③杂填土层中,因该上层滞水涌水量较小,基础或基坑工程施工时采用明沟排水即可抽干,对工程施工影响不大,故该层地下水对管涵施工程施工无影响。
五、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施工注意事项
(1)、路基填筑时,建议应先清除地表浮土、杂物等后,再进行分层压实或夯实回填。
(2)、边坡开挖时应由上往下开挖,一次性开挖高度不宜超过5.00m。边坡高度超过5.00m时应设放坡平台,平台不应小于2.00m,并采用放坡+格构+草皮对其进行防护。
六、拟建道路基础类型
拟建道路施工时应科学施工、文明施工,以人为本;场地整平及取土方回填时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拟建道路樟山新区塘下路采用浅基础,以④粉质粘土、⑤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或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路基基础持力层。拟建道路具体采用何种基础类型,由建设方、设计方从技术、经济方面综合考虑,比较后,选择合适的基础与相应的持力层。结构设计时,应按照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变形验算。
七、结束
山区地形、地质复杂,新建道路,路面高差大,边坡多。保证边坡稳定,关系到道路的正常运营、车辆与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R]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