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意象论文-杨勇

地狱意象论文-杨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狱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失掉的好地狱》,统治权

地狱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杨勇[1](2019)在《《失掉的好地狱》意象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失掉的好地狱》以梦境的方式表现了"人类"比"魔鬼"更可怕的主题,是一篇带有预言性质的散文诗,其中的各种意象隐晦地象征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派别。这些意象之间的转换也渗透着鲁迅的历史哲思和他对人民大众"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大悲悯、大同情。《失掉的好地狱》是鲁迅《野草》中比较难理解的篇目之一。由于这篇散文诗用了许多比较隐晦的意象对当时的黑暗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理性的预测,所以要理解这篇散文诗,人们必须结合当时的社(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20期)

杨深林,邱晶[2](2019)在《地狱诗篇之彼岸救赎与此岸抵抗——论T.S.艾略特《荒原》与鲁迅《死火》对佛教“火”意象之改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巨匠T.S.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与中国新文学之父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死火》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并对佛教"火"意象的意涵进行了改写。艾略特的《荒原》对佛教"火"意象的改写出于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彼岸救赎。鲁迅的《死火》对佛教"火"意象的改写出于鲜明无神论色彩的此岸抵抗。艾略特与鲁迅对佛教"火"意象改写存在的巨大差异,主要是由二者创作心理之殊异所致,即作为宗教徒的艾略特把宗教作为文学之最终依托,而作为无神论者的鲁迅把佛教作为文学启蒙可借鉴之资源,造成了二者对佛教文化的改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美学风貌。(本文来源于《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和建伟[3](2018)在《《神曲》与《资本论》“地狱”意象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但丁结合基督教传说与古希腊文化传统,在《神曲·地狱篇》中塑造出对各种罪恶施以惩戒的地狱,揭示佛罗伦萨的乱象,表达赞美理性、尊重人性、崇尚和平的人文思想。马克思以地狱指称资本主义现代工厂,揭示资本吸血鬼的真实面目,表达对底层无产者的人文关怀。与但丁的地狱相比,工厂"地狱"中的资本吸血鬼更残忍,苦役更残酷,受罪人数更多,并且都是无辜者,工人的身体畸形与智力退化更是超出了但丁的想象。马克思以地狱喻指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绝非夸张,但丁的地狱之旅只有一天,马克思则"下地狱"研究政治经济学数十年,马克思"下地狱"经历也表明其人文精神的坚定。(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耿文斐,王鹏[4](2017)在《浅析但丁《神曲·地狱篇》与刘鹗《老残游记》中地狱意象中的相同之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通过《神曲·地狱篇》和《老残游记》这两本中外名作中的地狱意象的对比,来增进读者对中外地狱文化的了解。文章批判性地对但丁《神曲·地狱篇》与刘鹗《老残游记》中的地狱意象从来源及形态、核心思想方面进行对比,并通过其所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探索其产生的原因。自古以来一直有一个终极问题萦绕于人类的脑海中,那便是生与死这一生命的终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长期探索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意象。作为现实生(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7年11期)

赵娟[5](2017)在《对凤仪镇东岳宫的地狱信仰的文化意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狱信仰由来已久,近年来对民间地狱信仰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对地狱变相的研究表明现当代的地狱信仰已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人们对地狱信仰的虔诚度也在不断增强,本文结合地狱信仰在凤仪东岳宫深远流传的原因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对地狱信仰的文化意象做浅显的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7年02期)

补依依[6](2013)在《“地狱”辨——浅析芥川龙之介文学世界中的地狱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阅读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时,读者常常体会到一种来自地狱的魅惑,无论是那些邪恶狰狞的场景还是作品中流露出的人性丑陋。在笔者看来,"地狱"可谓芥川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故本文尝试着对"地狱"意象做一份简要梳理,由此分析芥川文学中的性恶书写并尝试着找寻其文化根基。(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3年14期)

刘铁[7](2013)在《魏晋六朝小说中的地狱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传入中土以后,佛教的地狱观念和我国古代原有的"泰山治鬼"信仰相互融合,对此时期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魏晋六朝小说文本的梳理解读,阐释地狱意象在这一特定时期的发展变化轨迹。(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3年03期)

李松洋,裴浩星[8](2012)在《吉祥的图腾与地狱的信使——谈中国、希腊神话中蛇意象的不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恢弘壮丽的中国古典神话还是神秘浪漫的希腊神话,都有很多关于蛇的神话故事。而蛇意象在两种不同特质的神话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意义。中国神话中的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图腾崇拜,而希腊的蛇在《圣经》的文化底色中,依旧禁锢于耶和华对于它们原始的诅咒,永远摆脱不了诱惑和邪恶的本性,是祸乱之始、灾难之源。由此,中国、希腊神话的不同文化气质可见一斑。(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9期)

仇媛[9](2011)在《《聊斋志异》与《老残游记》中的“地狱”意象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聊斋志异》和《老残游记》中的"地狱"意象从形式、核心思想、内涵、表达的主观意图等方面比较异同,以及由此差异造成的《聊斋志异》和《老残游记》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差异,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个人经历等探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1年02期)

王世强[10](2009)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地狱观念的意象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象征分析的方法,特别使用了中国本土心理学中的意象对话心理学。笔者应用意象对话理论的研究成果,深入和详细地分析中国佛教文化中的地狱观念中各种消极意象的心理涵义。地狱是一种消极意象,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是消极心理状态的象征,不同的地狱景象象征着不同的消极心理意象。第一部分中,笔者对中国佛教地狱观念中的地狱意象进行了介绍和分类整理,总结出了地狱意象的一些特点。同时参考了地狱变相图和佛经等反映出的地狱景象,对于中国佛教地狱观念中的地狱意象进行了象征意义分析。第二部分中,应用第一部分的研究成果,笔者尝试对于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六个地狱故事进行了象征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些故事中反映出来的中国人的消极心理状态。第叁部分,笔者尝试用意象对话心理分析理论,从理论上对如何改善国民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9-05-01)

地狱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巨匠T.S.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与中国新文学之父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死火》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并对佛教"火"意象的意涵进行了改写。艾略特的《荒原》对佛教"火"意象的改写出于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彼岸救赎。鲁迅的《死火》对佛教"火"意象的改写出于鲜明无神论色彩的此岸抵抗。艾略特与鲁迅对佛教"火"意象改写存在的巨大差异,主要是由二者创作心理之殊异所致,即作为宗教徒的艾略特把宗教作为文学之最终依托,而作为无神论者的鲁迅把佛教作为文学启蒙可借鉴之资源,造成了二者对佛教文化的改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美学风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狱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杨勇.《失掉的好地狱》意象解析[J].牡丹.2019

[2].杨深林,邱晶.地狱诗篇之彼岸救赎与此岸抵抗——论T.S.艾略特《荒原》与鲁迅《死火》对佛教“火”意象之改写[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

[3].和建伟.《神曲》与《资本论》“地狱”意象比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耿文斐,王鹏.浅析但丁《神曲·地狱篇》与刘鹗《老残游记》中地狱意象中的相同之处[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

[5].赵娟.对凤仪镇东岳宫的地狱信仰的文化意象初探[J].智富时代.2017

[6].补依依.“地狱”辨——浅析芥川龙之介文学世界中的地狱意象[J].大众文艺.2013

[7].刘铁.魏晋六朝小说中的地狱意象[J].党政干部学刊.2013

[8].李松洋,裴浩星.吉祥的图腾与地狱的信使——谈中国、希腊神话中蛇意象的不同[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9].仇媛.《聊斋志异》与《老残游记》中的“地狱”意象比较[J].中外企业家.2011

[10].王世强.中国佛教文化中地狱观念的意象分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标签:;  ;  

地狱意象论文-杨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