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光全息论文-周强,费致根,王开创,李钢强,李虎

锥光全息论文-周强,费致根,王开创,李钢强,李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锥光全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喷油嘴,内锥角测量,锥光全息技术,五轴坐标测量机

锥光全息论文文献综述

周强,费致根,王开创,李钢强,李虎[1](2018)在《基于锥光全息技术的航空发动机喷油嘴内锥角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路单室航空发动机喷油嘴的内锥角测量难题,采用基于锥光全息技术的Cono激光测头,设计了一台五轴坐标测量机作为测量平台,建立了该坐标测量机的测量数学模型.利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给出了空间锥面的最小二乘参数化目标函数,借助L-M优化算法实现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测量的重复误差为0.001 9°,标准差仅为0.000 9°.故本文所提对喷油嘴内锥角的测量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轻工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魏志博[2](2015)在《基于锥光全息测量原理的测距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精度的测距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工业领域与生活建设领域的研究重点,如何提高距离测量技术的检测速度、检测精度、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工业生产材料和相关资源的利用率,已经成为当前检测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相比其它非接触式测量技术而言,由于锥光全息技术本身的共光路特性,和其它全息技术相比,光源不是相干光源时,仍然能够在CCD上采集到全息图像,因此该技术对光源依赖性不强,能够满足当前尺寸测量的复杂环境要求,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目前该技术还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测量现场,不能被大范围使用,因此本文在简要分析锥光全息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应用于距离测量的全息干涉测量系统,提出从条纹宽度变化量获取被测物移动距离的方法,并推导出条纹宽度与被测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和测量分辨力的新方法。本文在分析锥光全息测量原理基础上,根据相关光学理论设计出锥光全息测距光路系统,并在实验室搭建相关测试平台,验证本文理论的可行性。并与双频激光干涉仪进行对比试验,对该系统进行系统稳定性测试、系统重复性测试,研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出相关解决方案。同时针对条纹图像散斑严重、条纹中心不确定、条纹不清晰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区域条纹搜索方法,可以选择清晰、光滑的条纹区域进行分析,进而计算被测距离。最后,搭建了锥光全息干涉测距系统,并完成了测距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双频激光干涉仪相比,锥光全息干涉测量系统的测距误差在10μm以内;具有较高测量精度,能够满足测量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1-01)

魏志博,杨凌辉,郭寅,邾继贵[3](2015)在《基于锥光全息原理的测距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光学非接触测量方法环境适应性差、测量范围小以及光源依懒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锥光全息原理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简要分析锥光全息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应用于距离测量的全息干涉测量系统,提出从条纹宽度变化量获取被测物移动距离的方法,并推导出条纹宽度与被测距离之间的关系;同时针对条纹图像散斑严重、条纹中心不确定、条纹不清晰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区域条纹搜索方法,可以选择清晰、光滑的条纹区域,进而计算被测距离;最后,搭建了锥光全息干涉测距系统,并完成了测距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激光干涉仪对比,锥光全息干涉测量系统的测距误差在10μm以内;具有测量范围大、测量分辨率和测量精度高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能够满足测量要求。(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5年10期)

苏良昱[4](2015)在《非接触型锥光全息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锥光全息测量技术是基于锥光全息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测量系统。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测量系统和接触式测量的劣势进行改进,提高了测量物体的整体分辨率,而且在与周围的光线、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整体提高了测量的效率,扩大了测量的适用范围。在分析锥光全息测量原理和测量结构设计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结合系统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从整体上揭示出高精度非接触式锥光全息测量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温亚楠,王添,于佳,杨宇,王金城[5](2014)在《高精度非接触式锥光全息测量系统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见的工业零部件尺寸,基于锥光全息测量原理,设计一套高精度非接触式锥光全息测量系统,并用于测量钱币表面的高度信息。首先记录钱币的锥光全息图,接着对全息图的干涉条纹进行中心线细化处理,用以计算条纹宽度变化量,进而得到被测钱币表面高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物镜焦距为50 mm时,该测量系统的精确探测范围达到5 mm,测量误差在0.28%之内,验证了该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4年08期)

任淑艳,李小鹏,杨永刚,李静,段海龙[6](2011)在《正则化技术在锥光全息测量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锥光全息式非接触式测量所得到的条纹图像因存在噪声干扰和对比度较低而难于处理的情况,分析各种常见的条纹处理方法的不足,提出采用基于分段多项式拟合的正则化方法来处理测量图像,即根据导数符号二值图精确提取灰度极值点后,再利用分段多项式拟合极值曲线,实现正则化图像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免除噪声干扰,提高图像对比度,而且易于提取全场的条纹频率和相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1年09期)

任淑艳,李小鹏,杨永刚,段海龙,杨丽[7](2011)在《锥光全息非接触式测量系统设计及不确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几种常见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锥光全息原理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并设计系统结构,搭建实验平台来验证系统重复性等特性指标,实验结果证明系统重复性强。对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并按照不确定度的合成原则,对系统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进行合成,得到系统的扩展不确定度为2.0μm。(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1年07期)

任淑艳,杨永刚,段海龙,李静[8](2010)在《基于神经网络的锥光全息测量系统校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锥光全息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的输出非线性问题,提出采用叁层BP神经网络方法来实现系统特性的非线性校准,充分利用神经网络自身具有的自学习和泛化能力,既避免了线性校准技术带来的原理误差,也避免了采用硬件校准方式的复杂性。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测量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校准前系统的最大测量误差为4.2μm,校准后的最大测量误差为1.5μm。(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任淑艳,杨永刚,李静,赵丽,张云[9](2010)在《基于遗传算法的锥光全息系统输出特性的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锥光全息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的相位测量法可以有效降低光源波动及光学噪声的影响,而增量式相位测量又可以提高绝对式测量的测量精度。为此,本文采用增量式相位测量法进行系统测量实验,用双频激光标定标准输入量,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系统的输出特性曲线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大大降低了特性曲线求解的复杂性,保证快速收敛的同时避免了局部寻优的问题,对提高锥光全息测量系统分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科学仪器》期刊2010年03期)

任淑艳,杨永刚,李静,赵丽,张云[10](2009)在《锥光全息非接触式测量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激光叁角法易受测量斜面的影响和一般全息法测量范围小且光源依赖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锥光全息原理的非接触式测量法,该方法采用共路测量,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在分析锥光全息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机械结构、电气控制部分及软件进行设计,完成图像采集与处理、温度自适应控制以及人机交互等功能。通过与双频激光的比对实验表明:锥光全息系统具有较高测量精度,能够满足测量要求。(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09年12期)

锥光全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精度的测距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工业领域与生活建设领域的研究重点,如何提高距离测量技术的检测速度、检测精度、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工业生产材料和相关资源的利用率,已经成为当前检测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相比其它非接触式测量技术而言,由于锥光全息技术本身的共光路特性,和其它全息技术相比,光源不是相干光源时,仍然能够在CCD上采集到全息图像,因此该技术对光源依赖性不强,能够满足当前尺寸测量的复杂环境要求,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目前该技术还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测量现场,不能被大范围使用,因此本文在简要分析锥光全息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应用于距离测量的全息干涉测量系统,提出从条纹宽度变化量获取被测物移动距离的方法,并推导出条纹宽度与被测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和测量分辨力的新方法。本文在分析锥光全息测量原理基础上,根据相关光学理论设计出锥光全息测距光路系统,并在实验室搭建相关测试平台,验证本文理论的可行性。并与双频激光干涉仪进行对比试验,对该系统进行系统稳定性测试、系统重复性测试,研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出相关解决方案。同时针对条纹图像散斑严重、条纹中心不确定、条纹不清晰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区域条纹搜索方法,可以选择清晰、光滑的条纹区域进行分析,进而计算被测距离。最后,搭建了锥光全息干涉测距系统,并完成了测距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双频激光干涉仪相比,锥光全息干涉测量系统的测距误差在10μm以内;具有较高测量精度,能够满足测量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锥光全息论文参考文献

[1].周强,费致根,王开创,李钢强,李虎.基于锥光全息技术的航空发动机喷油嘴内锥角测量方法[J].轻工学报.2018

[2].魏志博.基于锥光全息测量原理的测距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5

[3].魏志博,杨凌辉,郭寅,邾继贵.基于锥光全息原理的测距系统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5

[4].苏良昱.非接触型锥光全息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J].激光杂志.2015

[5].温亚楠,王添,于佳,杨宇,王金城.高精度非接触式锥光全息测量系统设计及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4

[6].任淑艳,李小鹏,杨永刚,李静,段海龙.正则化技术在锥光全息测量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11

[7].任淑艳,李小鹏,杨永刚,段海龙,杨丽.锥光全息非接触式测量系统设计及不确定度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1

[8].任淑艳,杨永刚,段海龙,李静.基于神经网络的锥光全息测量系统校准技术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

[9].任淑艳,杨永刚,李静,赵丽,张云.基于遗传算法的锥光全息系统输出特性的参数优化[J].现代科学仪器.2010

[10].任淑艳,杨永刚,李静,赵丽,张云.锥光全息非接触式测量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

标签:;  ;  ;  ;  

锥光全息论文-周强,费致根,王开创,李钢强,李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