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吴佩孚的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吴佩孚,和平统一,武力统一
吴佩孚的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勇[1](2018)在《浅议吴佩孚由“和平统一”到“武力统一”思想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北洋军阀中,吴佩孚是位颇为特殊的人物。五四前后,他的政治主张经历了南辕北辙的变化过程,即由和平统一中国转向武力统一中国。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局势的复杂动荡及个人实力的强弱;主观上存在传统儒家思想与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矛盾;强烈的个人私欲。在多变的时势下,他最终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8年07期)
耿旭[2](2016)在《浅述吴佩孚的教育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吴佩孚虽为军阀出身,但其一生重视教育,其教育思想并不完全拘泥于传统的儒家道德体系,其教育思想大致分为社会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教育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些内容在今天也极其发人深省。(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6年06期)
蔡妍,李茂春[3](2014)在《“秀才将军”吴佩孚悯民思想的侧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秀才将军"吴佩孚,自诩儒家为其修身根底,在军阀丛立的民国如同鹤立。他的一生复杂得让人难以琢磨:他骄傲,目空当世;他曾跟上时代的节拍,他又落伍于时代的脚步;他愿意远小人,但他不能去小人;他自认懂得儒家政治,便可驾驭军阀,但他实际不懂军阀政治,不能军阀政治,不离军阀政治,又无法不卷入军阀政治,只好伴随着曙光辉明,娉牵着龌龊共舞。显然,他的政治情怀和意欲理想的作为,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考量。其"五四通电"、"国民大会建立"、"罢兵主和"及"故宫尚存"等人生轨迹和史实,展示出"秀才将军"悯民思想的侧面。(本文来源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耿茂华[4](2012)在《论吴佩孚的哲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生于清同治十叁年(1874年)。他秀才出身,并经现代军事学校培训,学养丰厚,兼具中西,能文善武,在民国时期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段中凭借他的军事才能步步高升,一度成为直系军阀的首领,并对全国政局实施着操纵权。在军事与政治舞台上的叱咤风云仅仅只是吴佩孚人生的一部分,其在意识层面上的诸多思考,则汇总出人生的另一面,让其以儒将的姿态鹤立于那个乌烟瘴气的时代,在使自己的形象区别于(本文来源于《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期刊2012-10-12)
朱华[5](2010)在《吴佩孚教育思想略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军阀的吴佩孚,在近代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领域等方面,但作为秀才出身的他对近代中国教育也非常关注,在教育理念、教育方针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强调忠孝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倡导"中体西用"的教育方针、推崇男女并重的女子教育思想,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孟祥国[6](2009)在《吴佩孚思想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军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现象。特别是在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成为了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最重要力量。这些军阀之间的斗争与合作构成了民初中国历史的基本图景。由此,北洋军阀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种,是对着名军阀吴佩孚进行的个案研究。吴佩孚是后期北洋的重要成员,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军阀,他具有一定特殊性。因为吴本人是受过相当传统教育的“秀才”,而不是没有文化的“莽夫”。正规而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带给吴佩孚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儒家礼的观念、仁的思想都渗透进了吴佩孚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中。克己复礼、重建传统秩序是吴佩孚思想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同情地了解”吴佩孚的思想和合理解释其行为所必须了解的。这正是本文考察和检视吴佩孚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思想背景。本文从叁个方面考察了吴佩孚的思想,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和文化思想。政治思想方面,吴佩孚主要关注了:“民”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形成了传统性的民本思想;国家统一的问题,形成了传统性的国家统一观;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问题,形成了带有传统性的对外关系思想。笔者以为,吴佩孚的民本思想、国家统一观、爱国思想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不能对其全盘否定或简单地判断其“虚伪”。吴佩孚的军事思想既具有传统性,又有现代色彩。在治军中,他重视利用传统的忠孝观念思想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社会秩序混乱,传统思想的灌输无法阻挡官兵对个人生存和利益的追逐。此外,吴佩孚还表现出了对舆论战、立体战、情报战的一定认识。吴佩孚继承了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倡言中国文化优越论,十分重视作为体的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夫妇观。他的这种思想的形成,除了其本人所受教育影响外,也有一些西方和中国文化界的历史背景。一战后西方文化界对西方文化的悲观论调引发了推崇中国文化的风潮,这种思想传导至中国文化界,对中国文人的文化思想影响颇大。吴佩孚思想值得肯定的一面不能否定其思想与时代的根本背离。在中国社会转型前进的历史大背景下,吴佩孚想到的是“回归”,是“克己复礼”,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所能做到的也不过是修身齐家而已。这是吴佩孚政治生涯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10)
唐锡彤[7](2007)在《第叁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现代史学会、山东社会科学院举办的第叁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15日在吴佩孚的家乡蓬莱市召开。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郭德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耿云志等专家学者五十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围绕吴佩孚与五四运动、吴(本文来源于《民国档案》期刊2007年04期)
郭智光[8](2007)在《浅议吴佩孚的拒日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吴佩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征战杀伐的军阀,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一贯拒日思想的爱国主义者,从巴黎和会拒绝签约,到反对皖系段祺瑞和梁士诒内阁投靠日本、出卖国家主权;再到晚年不屈从于日本和汉奸特务的威逼利诱,坚持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出一名爱国军阀的高尚情操。(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07年07期)
孔军,郭智光[9](2005)在《浅谈军阀吴佩孚及其反日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在中国近代史上,吴佩孚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曾为世人所瞩目,产生过重大影响。同时,吴佩孚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以清末秀才脱颖而出,是北洋军阀中的后起之秀,也是曹锟执掌直系大权时的实际首脑,素有"儒将"之称。作为一个军阀,他曾经发动或参加过多次战争,给人民带来过灾难,他也镇压过"二·七"大罢工,双手沾满了革命烈士的鲜血,成为革命的主要对手;但同时他又曾谴责过地方豪绅们的罪恶,流露出对人(本文来源于《中国近现代人物史料研究》期刊2005-05-01)
[10](2004)在《第二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历史学会及其胶东人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于2 0 0 4年4月2 5至2 6日在山东蓬莱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四川及山东等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就吴佩孚在五四运动、直皖战争中的表现,其死因、晚节、道德品格,以及镇压“(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04年04期)
吴佩孚的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吴佩孚虽为军阀出身,但其一生重视教育,其教育思想并不完全拘泥于传统的儒家道德体系,其教育思想大致分为社会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教育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些内容在今天也极其发人深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吴佩孚的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勇.浅议吴佩孚由“和平统一”到“武力统一”思想的转变[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
[2].耿旭.浅述吴佩孚的教育思想[J].现代交际.2016
[3].蔡妍,李茂春.“秀才将军”吴佩孚悯民思想的侧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4].耿茂华.论吴佩孚的哲学思想[C].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2012
[5].朱华.吴佩孚教育思想略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
[6].孟祥国.吴佩孚思想管窥[D].山东大学.2009
[7].唐锡彤.第叁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国档案.2007
[8].郭智光.浅议吴佩孚的拒日思想[J].世纪桥.2007
[9].孔军,郭智光.浅谈军阀吴佩孚及其反日思想[C].中国近现代人物史料研究.2005
[10]..第二届“吴佩孚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召开[J].近代史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