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尔论文-黄林宇

安塞尔论文-黄林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安塞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塞尔姆·,基弗,废墟,综合材料,表现性

安塞尔论文文献综述

黄林宇[1](2019)在《废墟之上的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新表现主义是西方20世纪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绘画风格流派,它以20世纪初的德国表现主义为楷模,在绘画形式、内容和观念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以安塞尔姆·基弗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用线条、色彩和形体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德意志观念紧密相连。安塞尔姆·基弗运用综合材料进行绘画创作,作品内容大多描绘破坏性的废墟场景,他将德国的历史、文化、宗教、神话等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来。本文通过中外艺术理论着作的研读和现场参观基弗作品,围绕“废墟之上的艺术”来研究基弗艺术的风格特点。本文第一章具体分析了基弗绘画中的综合材料的表现性对其艺术风格起到的作用。第二章具体分析了基弗作品里面的废墟场景中承载的基弗艺术思想,进一步对基弗绘画风格进行探究。最后一章探讨了基弗绘画风格对国内绘画的影响。对基弗绘画风格的研究加深了我对材料与肌理的理解。安塞尔姆.基弗的绘画风格为当代绘画在综合材料的表现性和思想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19-06-30)

崇秋白[2](2019)在《安塞尔姆·基弗的向日葵图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是德国当代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对当代绘画语言的应用方面影响巨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语言的隐晦性,使基弗的作品难以被轻易理解。作品中复杂的图像,足以形成一套他个人的“图像志”。如果不去剖析这些图像背后所隐藏的历史文化语境,也就无法理解基弗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含义。向日葵图像是基弗艺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艺术载体和节点,是基弗20世纪90年代的突破与成功的标志,宣告了基弗艺术创作中一个时期断裂和另一个时期的开始。基弗以不同的材质和面貌呈现着向日葵,将其置于不同的境遇,因此也承载了丰厚的象征意义。在传统意义上,基弗的向日葵早已超越了一般向日葵的表现形式,成为烙有思辨和历史印记的图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弗通过向日葵这一媒介表达其不同的思想理念。无论从图像所持续的时间长度,还是其涉及主题的广度来看,都是个值得研究的载体。基于安塞尔姆·基弗作品的复杂性,本文将采用社会学与图像学的研究手法,选取基弗图像志中的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丰富象征意义的典型图像——向日葵,作为主题进行分析,从时间、空间等维度多角度和多层面来解读基弗的向日葵图像。以基弗的创作思维为论文探究的立足点,从艺术家个人所处的时代和艺术环境入手,对其向日葵图像的生成、衍变进行分析,试图对画面中描绘的生活点滴和社会状况进行剥离处理,进一步分析基弗付诸于画面的深刻思考,探讨基弗将向日葵融入二战历史、文化、神秘主义元素等语境中的用意。具体分析基弗作品中描绘的作为客观物象——向日葵的形态及隐藏在向日葵中的象征性本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21)

魏明磊[3](2018)在《从安塞尔姆·基弗的作品看当代艺术中的材料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创作需要以物质材料作为基础和呈现,不同时代的艺术材料应用展现的不仅仅是其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它还渗透着更多的历史信息和时代背景。通过对艺术材料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加深对艺术作品理解。安塞尔姆·基弗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艺术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当代艺术材料,比如照片、感光剂、柏油等综合材料。本文从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作品中的材料出发,分析当代艺术的材料运用和创作思路,探究的材料的运用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并浅析艺术材料的运用与时代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23期)

崇秋白[4](2018)在《浅析安塞尔姆·基弗的向日葵符号》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塞尔姆·基弗是战后德国的最重要艺术家之一,在全世界享有广泛盛誉。复杂的符号语言、高度的复杂性和精深的文化程度是基弗艺术的重要特质。而符号是解读基弗作品意义的重要途径。向日葵符号作为他艺术风格新阶段的标志,是基弗对全新自然环境身份探讨的意念容器。(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吴迪[5](2018)在《艺术创作中的材料运用与精神诉求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语境的背景下,繁复缤纷的艺术形式构成了现代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格局,艺术作品的物质属性被进一步强化。重新审视“材料”,避免艺术作品流于纯粹物理视效的追逐和各种颜料与媒材的堆砌,摆脱“艺术物质化”现象,创造“有灵魂的,有意味的艺术作品”成为艺术创作中不断探讨的趋势。当今艺术家不断探索艺术形式在架上绘画、综合材料、摄影、装置、行为等艺术之间的自由转换和嫁接,以及思考形式与观念的高度统一,本文以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安塞尔姆·基弗为例,围绕其艺术思想和作品,分析作品中物质材料的运用与表现,并结合作者在架上绘画、剧场、行为艺术中的个人实践,探究当代艺术创作中材料与精神诉求表达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梳理艺术材料的发展历程,引出现代多元艺术发展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为后文探讨材料的运用奠定基础;第二,以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思想和作品为例,指出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与材料之间的密切联系;第叁,探讨材料本身的视觉审美特性以及在创作中如何利用材料传达创作者的精神诉求,从而达到材料与精神的契合;第四,通过对基弗作品研究获得的启发,结合作者在架上绘画、剧场和行为艺术新语境的实践探索,重新发现材料与精神诉求之间契合与制衡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束翠菊[6](2017)在《安塞尔姆·基弗作品里关于记忆的木刻系列》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十多年来,安塞尔姆·基弗在国际上被看作是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通过在他的哀悼式的和纪念碑式的木刻作品中,带领我们一起探讨下我们时代的问题——战争、能源、宗教和政治,以及更宽广的历史主题。(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7年08期)

熊斌[7](2017)在《坍塌—重建的开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安塞尔姆·基弗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入手,分析战后美国流行文化对德国艺术的冲击,从中分析德国二战后的艺术状况,寻找基弗艺术创作的主要线索。探讨基弗作品中“废墟”背后的指向性和象征性,以此来论述美国流行文化的“坍塌”,并打破了以美国流行文化为主导的艺术在西方的统治地位。通过梳理基弗作品中“木质阁楼”“调色板”“铅质书籍”这叁个图示符号,从中剖析基弗对精神特质的重建,以及对我个人绘画创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7-06-30)

刘俊强[8](2017)在《安塞尔姆·基弗对中国油画表现性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塞尔姆·基弗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艺术思想与作品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安塞尔姆·基弗及其作品首次被介绍到中国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中国油画家们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借鉴与指引,也对中国油画的表现性发展起到了启示作用。艺术家的创作与其自身的成长环境和知识体系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首先对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的生平做了简要阐述,并且联系诗歌、哲学与神话传说等叁个方面来分析安塞尔姆·基弗作品。从以上几点可以清晰的看出安塞尔姆·基弗作品一方面表现的题材与二战有着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具有丰富的文学性与哲学性,并且安塞尔姆·基弗在创作作品时较多的使用了隐喻手法,其含义也大都来自诗歌、哲学、神话等方面。文章从宏观上对德国新表现主义给中国油画的表现性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梳理分析作为铺垫。安塞尔姆·基弗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对国内油画的表现性发展影响巨大,文章一方面通过列举阐释段正渠的陕北高原系列作品、张国龙的长城系列作品、许江的历史风景系列作品、周春芽的太湖石系列作品以及尚扬的大风景系列作品,以此来分析国内画家在油画的表现性探索中受安塞尔姆·基弗在创作材料的多样性与艺术思想的深刻性上给中国油画的表现性发展带来的影响。他们的创作不管是直接采用综合材料还是以传统媒介与综合材料相结合,通过执着的艺术实践都在中国油画的表现性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也起到了很大影响。之后还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国内美术院校在美术专业设置及教学上的转变与突破进行了分析梳理,众多对于中国油画的表现性发展有卓越贡献的艺术家们在国内美术院校积极探索美术专业的新形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联系所取得的成果来分析安塞尔姆·基弗对中国美术院校在专业设置与教学上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在肯定中国油画的表现性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还结合国内油画的表现性发展现状提出对材料的选择使用上的随意性与精神内涵及内心指向贫乏两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然后联系具体实际情况论述对待以上问题的一些个人思考。本文通过对受安塞尔姆·基弗影响的几位画家作品与思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油画发展过程中在材料的选择使用上越来越丰富,表现手法与思想也愈加多元。国内美术院校在油画专业设置与教学上的转变也变得更加灵活。当然影响都有利弊两个方面,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思考在外界影响下怎样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覃媚[9](2017)在《浅谈安塞尔姆·基弗的废墟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以后的德国,民族悲观情绪蔓延,废墟文化成为德国的文化现象。安塞尔姆·基弗深受当时的文化影响,以艺术的语言不断反思"二战"历史。该文从时代因素和基弗创作中使用的材料精神性的角度论述其作品中凝重、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9期)

秦瑞珊[10](2017)在《论安塞尔·基弗艺术语言中代替女性形象的符号》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塞尔·基弗的作品在初期的解读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由于其艺术语言中的符号之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从历史、神话、诗歌等领域摄取的。安塞尔·基弗的创作中除了1970年的水彩画《冬景》中的女性头像,以及1973年的油画《带有头像的风景》中的一侧出现了安塞尔·基弗祖母的肖像画外,几乎很难再寻觅到女性形象。无论是《玛格丽特》、《舒拉米特》以大屠杀为创作背景的作品,还是《莉莉丝》、《玛利亚穿过桑伍德》等涉及神话与宗教领域的作品,在描绘女性形象时安塞尔·基弗均用符号代之,他创作中代替女性形象的符号有:头发、麦秸、干花、连衣裙、带凹面的铅制床单等。安塞尔·基弗的艺术语言是通过以代替女性形象的符号结合作品题目或画面中出现的女性名字文本,两者相互交融、提示,这种迂回的描绘统一指向安塞尔·基弗企图带领观者走进他隐秘、悲怆的精神世界。(本文来源于《广州美术学院》期刊2017-05-04)

安塞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是德国当代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对当代绘画语言的应用方面影响巨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语言的隐晦性,使基弗的作品难以被轻易理解。作品中复杂的图像,足以形成一套他个人的“图像志”。如果不去剖析这些图像背后所隐藏的历史文化语境,也就无法理解基弗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含义。向日葵图像是基弗艺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艺术载体和节点,是基弗20世纪90年代的突破与成功的标志,宣告了基弗艺术创作中一个时期断裂和另一个时期的开始。基弗以不同的材质和面貌呈现着向日葵,将其置于不同的境遇,因此也承载了丰厚的象征意义。在传统意义上,基弗的向日葵早已超越了一般向日葵的表现形式,成为烙有思辨和历史印记的图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弗通过向日葵这一媒介表达其不同的思想理念。无论从图像所持续的时间长度,还是其涉及主题的广度来看,都是个值得研究的载体。基于安塞尔姆·基弗作品的复杂性,本文将采用社会学与图像学的研究手法,选取基弗图像志中的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丰富象征意义的典型图像——向日葵,作为主题进行分析,从时间、空间等维度多角度和多层面来解读基弗的向日葵图像。以基弗的创作思维为论文探究的立足点,从艺术家个人所处的时代和艺术环境入手,对其向日葵图像的生成、衍变进行分析,试图对画面中描绘的生活点滴和社会状况进行剥离处理,进一步分析基弗付诸于画面的深刻思考,探讨基弗将向日葵融入二战历史、文化、神秘主义元素等语境中的用意。具体分析基弗作品中描绘的作为客观物象——向日葵的形态及隐藏在向日葵中的象征性本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塞尔论文参考文献

[1].黄林宇.废墟之上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

[2].崇秋白.安塞尔姆·基弗的向日葵图像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魏明磊.从安塞尔姆·基弗的作品看当代艺术中的材料运用[J].汉字文化.2018

[4].崇秋白.浅析安塞尔姆·基弗的向日葵符号[J].艺术研究.2018

[5].吴迪.艺术创作中的材料运用与精神诉求表达[D].合肥工业大学.2018

[6].束翠菊.安塞尔姆·基弗作品里关于记忆的木刻系列[J].美与时代(中).2017

[7].熊斌.坍塌—重建的开始[D].云南艺术学院.2017

[8].刘俊强.安塞尔姆·基弗对中国油画表现性发展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9].覃媚.浅谈安塞尔姆·基弗的废墟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7

[10].秦瑞珊.论安塞尔·基弗艺术语言中代替女性形象的符号[D].广州美术学院.2017

标签:;  ;  ;  ;  ;  

安塞尔论文-黄林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