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致使移动构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致使,构式,压制,凸显
致使移动构式论文文献综述
李青[1](2019)在《汉英致使移动构式及对内在成分的压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致使移动构式压制是语言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使原来没有"致使"义的动词有了"致使"义;没有"施事"义的名词有了"施事"义。致使移动构式是通过凸显原因、结果以及相互精细化描写来实现压制的。致使移动构式压制的结果使内在成分在功能、语义特征和论元数目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进而达到和致使移动构式相融合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23期)
钟振华[2](2018)在《基于BNC口语语料库英语致使移动构式语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兴起,构式语法作为一个语法研究的新视角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者的重视。致使移动构式是构式语法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是人类基本生活经验的反应。其基本语义是致使者论元直接致使主题论元沿着某个方向性短语指定的路径移动,且其基本结构为“X致使Y移向Z”。尽管国内外对于此构式的研究日益丰富与深入,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调查国内学者大多趋向于以现成的、已被引用多次的例句为基础来研究致使移动构式,其中结合实际语料的研究较少,并且在英语口语内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通过检索英国国家口语语料库来研究致使移动构式。基于Goldberg提出的构式语法,本研究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语料库手段对英语口语中的致使移动构式进行搜集与研究。其中数据收集部分包括:对原有语料的去码、重新赋码去码后的语料、运用正则表达式初步检索语料库、根据语义限制进行人工筛选等步骤。经调查国内还未出现关于运用正则表达式进行构式语法的研究,因此致使移动构式正则表达式的编写为本研究的主要难点和创新点之一。本研究拟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英语口语中有哪些致使移动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表达?2.在英语口语中致使移动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表达关系是怎样的?3.在英语口语中致使移动构式表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基于以上研究问题,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从英国国家口语语料库检索而来的数据研究得知,致使移动表达共有3946句,其中包括194种致使移动动词。2.从动词所侧重的参与者角色与构式所侧重的论元角色是否能够融合的角度,来分析所得数据中致使移动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表达之间的关系后,得出其中主要有两种融合关系,分别为侧重误配与角色数量误配,其中角色数量误配偏多。3.以构式之间可能存在多义连接的角度分析所得数据中致使移动构式表达,并得出这些表达可分为五大类,其中3806句与致使移动基本的语义有关,140句与致使移动构式衍生义有关。以上140句中分为4类,分别为72句与条件满足后蕴含致使移动意义有关,10句与排除障碍后具有致使移动意义有关,13句与强加障碍具有致使移动意义有关,45句与帮助致使移动意义有关。通过本文的研究,英语口语中致使移动构式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解读。尤其是致使移动构式正则表达式的编写,是国内首次尝试将此构式与语料库紧密结合,这为之后的致使移动构式,甚至是构式语法研究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本研究对致使移动构式基本语义和语义限制的分析与总结也为之后的致使移动构式向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提供和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8)
陈平平[3](2018)在《构式频次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习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频次是影响语言习得的关键因素之一,频次效应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积极影响。N.Ellis(2002)指出频次是语言习得的关键,语言经历对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另外,根据基于使用的语言学理论,频次在建构语言知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使用频次是构式形成的决定因素,致使移动构式是英语典型构式,以往有关致使移动构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目前国内有关构式的理论探讨以及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较成熟,成果较丰硕,而在教学应用方面则相对贫乏。因此在基于使用的语言观的框架下研究频次对致使移动构式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以及基于使用的语言观理论为背景,旨在分析频次对致使移动构式的影响。主要研究问题是:(1)构式类符原型度是否对致使移动构式习得有影响,影响强度如何?(2)构式形符对致使移动构式习得有何影响?强度如何?(3)形符、类符有无交互作用?实验组中哪组交互作用最好?偏态输入和均等输入哪个对致使移动构式影响较大?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山东财经大学非英语专业的100名大一学生。在实验开始前两周,用Nation设计的英语词汇水平测试对他们进行测试,并按测试结果及他们的期末平均成绩随机分为四组实验组。四组的实验条件分别为:实验组一组:构式原型度高,形符高;实验组二组:构式原型度高,形符低;实验组叁组:构式原型度低,形符高;实验组四组:构式原型度低,形符低。研究结果表明:(1)构式类符原型度对致使移动构式影响大,其中原型度高的比原型度低的对构式影响更大。(2)形符对致使移动构式习得有影响,高形符比低形符对致使移动构式影响强度更大。(3)形符、类符有交互作用。构式原型度高,形符高交互作用最好;而构式原型度低,形符低的交互作用最差。偏态输入和均等输入相差不大,但总体均等输入影响略大。本文将频次研究与构式习得研究相结合,是将频次理论应用于构式学习及教学的一次尝试,为英语构式习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并对英语学习及教学提供了相关启示。(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8-05-01)
刘琳[4](2016)在《高中生对英语的致使移动构式的理解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分析并总结了高中学生对五种英语的致使移动构式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英语的致使移动构式高中生的理解程度也存在差异,学生对此构式的理解程度由好到差顺序为:典型意义>帮助致使>蕴涵致使>能够致使>阻止致使。影响学生对此构式理解的因素包括:母语的负迁移、中式思维模式以及既已形成的英语学习的思维定势。(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29期)
雷玉兰[5](2016)在《英汉致使移动构式的认知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A.E.Goldberg在1995年提出并详细描述英语的致使移动构式[NP1+V+NP2+PP]以来,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从多视角、多层面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进行了研究,并与汉语中的致使移动构式进行比较分析。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探讨了英汉语中致使移动构式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引发其差异的认知基础。(本文来源于《临沂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刘阳[6](2016)在《基于在线语料库的致使—移动构式搭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致使-移动构式是论元结构构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构式类型,表示某施力方对被施力方施加某种力量,并使后者沿着某个既定轨道移动,其结构可描述为[SUBJ[V OBJ OBL]]或[NP1 V NP2 PP]。自Goldberg(1995)从构式的角度探讨论元结构以来,致使-移动结构就成为构式语法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并得到持续关注。如同论元结构构式一样,致使-移动构式研究也存在词汇方法和构式方法之争。词汇方法(如Levin&Hovav,1991,1996;Kay,2002,2005)强调词汇中心,认为词汇意义特别是动词意义决定整个表达的含义。构式方法(如Goldberg,1995,2006;Langacker,2005)反对词汇中心论,认为构式才真正决定表达意义。然而,词汇中心论有时过于强调词汇的多义性,忽视了具体语境下构式对语义整体的影响;构式方法忽视了词汇含义的初始影响,且过分使用构式可能导致自身分类存在争议。为了解决上述争论,Iwata(2005)、林艳(2009)、程琪龙与程倩雯(2014)等人采用了折中的方法,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提出词汇-构式方法,有效避免论元结构研究中词汇方法和构式方法的不足,从而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要证实动词与对应的致使-移动构式之间的具体互动关系,仍有待实证数据的支持。为此,本文以基于用法的构式语法为理论依据,以词汇-构式模型为框架,运用构式搭配分析法,对致使-移动构式中较有代表性的句式——into致使-移动构式([NP1 V NP2 PPinto])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理清致使-移动构式义形成中动词和构式的关系及动因,丰富现有理论,特别是探索构式义与词汇义双方对于语言实际用法的影响。具体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动词槽位中,哪些动词与目标构式有较强的搭配关系?2)进入目标构式的动词有哪些特征?3)动词义与构式义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在线语料库COCA为语料来源,首先自动提取语料库中的[NP1 V NP2 PPinto]构式,然后对不符合条件的构式进行人工剔除,最后使用R软件进行费舍尔精确测试,统计出槽位中的动词与目标构式的关联强度(即测量构式搭配强度)。研究结果显示:(1)[NP1 V NP2 PPinto]形式的致使-移动构式总频数为78058,动词槽位共有523个共现词素,与目标构式搭配最强的动词词素为inject,其后依次是plunge、insert、integrate、pour、get、make等。(2)依据骆蓉(2015)有关致使-移动动词的分类标准,我们对出现在[NP1 V NP2 PPinto]中构式搭配强度最高的前50个动词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搭配强度最高的动词主要有5类,按数量多少,从高到低分别为:安置类动词有9个,包括inject、pour、put、dip、pump、set、stuff、dump、load等;运送类动词有7个,包括take、bring、push、pass、pick、drag、slip等;所有权转移类动词有5个,包括give、show、leave、pay、sell等;投掷类动词有2个,包括throw与shove;分离类动词有1个,即stop。除上述主要类别外,还有26个其他类型的动词。研究发现,原有词汇义(即不带有致使-移动意义的动词)在语料库中占有很大比例,表明在分析致使-移动构式时,不应只关注词汇意义的影响。构式对动词的压制,使其逐渐与构式义兼容,也是致使-移动构式义形成的主要动因。(3)动词义与构式义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一方面,人们储存的经验能够激发相应表达方式的产生。通常情况下,原有的词汇意义往往来源于说话者对经验的认知积累。这种基于用法的经验意义,为解释致使-移动事件提供了基础。随着人们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词汇成分自身也能够进行意义更新或者经历意义转变。另一方面,构式对非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极强的解释力。由于构式具有压制力,能够促使不匹配的成分进行意义改进直至合理,因而,当这种意义规约化后,其使用地位得到确认,便能形成新的词汇意义。显然,影响致使-移动构式形成的因素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动词在对应构式中的出现频率、该构式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频率、特定语境下构式所产生的压制作用等。随着表达方式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致使-移动构式在日常语言中的输入频率也不断增加,逐渐巩固在认知系统中的确立度,影响含修辞在内的诸多方面。总而言之,本研究对拓展构式探究范围,发展构式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06-01)
刘爽[7](2016)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致使移动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习得情况。致使移动构式是现实世界中致使移动事件在语言中的映现或概念化。具体而言,致使移动构式的基本意义是致使者论元直接导致主题论元沿着方向性短语指定的路径移动:即“X致使Y移向Z”。由这一基本意义延伸出了以下四种扩展语义“蕴涵致使”、“使能够致使”、“阻止致使”和“帮助致使”。以往有关致使移动构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本文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聚焦构式理解和产出两方面的研究,旨在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习得情况,以期对英语教学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启示。本文是一项实证研究,通过英语致使移动构式测试,考察了来自叁个不同英语水平的9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习得情况,并试图厘清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程度与英语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定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习得顺序。实验数据主要通过双因素方差检验法和单因素方差检验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证实了本文的研究假设。本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有:第一,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水平是影响英语致使移动构式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语言水平越高,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习得就越好。第二,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原型义—“致使力直接致使被使者移动”习得最好,对其扩展意义中“帮助致使”习得最差,而对“蕴涵致使”、“阻止致使”和“使能够致使”这叁种扩展语义的习得情况居中。第叁,在英语致使移动构式习得过程中,母语发挥着负迁移的作用。本研究的教学启示是:第一,以构式语法的语言教学观来进行语法教学,以便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构式,更好地学习语言。第二,教师应注重构式教学的递进性,即从典型意义向扩展意义的过渡,使学生对所学构式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第叁,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英汉致使移动构式的差异性,以减少母语迁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张靖宇[8](2016)在《构式的语法化关联——以英语双及物构式与转移类致使—移动构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化相关理论可以为跨构式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表征同一情景且形式和语义功能具有关联性的构式之间可能存在语法化关联。转移类致使-移动构式和双及物构式之间从形态句法、功能语义及语料统计等叁个角度都明显存在语法化关联。在语法化过程中,转移类致使-移动构式的词序僵化、结构缩合、成分聚合性降低、强制性增高,而双及物构式的语义不可预测性增强、语法单位语法功能增多。在使用频率上,后者要远高于前者。(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刘锋[9](2016)在《致使移动构式与动词互动的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押在分析致使移动构式与动词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构式观在处理构式与动词互动关系时过于强调构式对于动词的单项压制,忽视了动词意义对于构式的影响,阐释了构式意是在构式和动词在两种认知机制下相互融合的结果,其意义不但受到构式压制的影响,而且还取决于动词的潜在语义框架在构式建立的情景识解中能否被激活或突显。(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前前[10](2015)在《不同英语水平的汉语母语者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习得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致使移动构式是构式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单单是一个重要的语义概念,它也传达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经验。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结构形式为‘'[Sub. V. Obj.Ob1.]"(在此结构形式中,V为非静态动词,Obl.为方向性的介词短语),句式形式为"NP1+V+NP2+Obl.",它的中心语义为“X致使Y移向Z”。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意义不能从致使移动构式中的某个构成及构成组合或者从别的构式中推断出来,它的意义是由它本身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而传达出来的。英语致使移动构式并非只有一个单一而固定的含义,它的语义是由一个典型的中心语义和四个由此而延伸出来的非典型语义而构成。本研究主要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以及Mandelblit的语法整合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进行研究,并在这些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以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来研究以后问题:1.在英语知识移动构式的五种不同意义中,哪种语义对汉语母语学习者最困难?哪种语义最容易?2.在对五种意义的理解上,叁个不同英语水平组在理解过程中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3.影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因素有哪些?4.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怎样理解非典型义的英语致使移动构式?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1)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在理解不同的英语致使移动构式句时都存着这样的倾向和趋势: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意义“直接致使移动”理解情况最好,对其扩展意义中“能够致使”的理解最差。而对“帮助致使”,“蕴涵致使”和“阻止致使”这叁种扩展语义理解情况按顺序位于居中。2)在对五种意义的理解方面,相对于低水平和中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而言,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理解非典型的致使移动构式时更容易。3)母语为汉语,二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对不同语义的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理解和所需认知加工不同的原因大致为:第一,实验对象易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第二,过度概括:第叁,汉语固定思维以及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直接翻译。4)在理解非典型的致使移动构式时,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动词的意思,动词组合以及句子的翻译来理解句子,而英语专业学习者更加倾向于将句子看作一个整体来理解,即按照构式来理解。(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12-05)
致使移动构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兴起,构式语法作为一个语法研究的新视角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者的重视。致使移动构式是构式语法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是人类基本生活经验的反应。其基本语义是致使者论元直接致使主题论元沿着某个方向性短语指定的路径移动,且其基本结构为“X致使Y移向Z”。尽管国内外对于此构式的研究日益丰富与深入,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调查国内学者大多趋向于以现成的、已被引用多次的例句为基础来研究致使移动构式,其中结合实际语料的研究较少,并且在英语口语内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通过检索英国国家口语语料库来研究致使移动构式。基于Goldberg提出的构式语法,本研究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语料库手段对英语口语中的致使移动构式进行搜集与研究。其中数据收集部分包括:对原有语料的去码、重新赋码去码后的语料、运用正则表达式初步检索语料库、根据语义限制进行人工筛选等步骤。经调查国内还未出现关于运用正则表达式进行构式语法的研究,因此致使移动构式正则表达式的编写为本研究的主要难点和创新点之一。本研究拟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英语口语中有哪些致使移动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表达?2.在英语口语中致使移动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表达关系是怎样的?3.在英语口语中致使移动构式表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基于以上研究问题,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从英国国家口语语料库检索而来的数据研究得知,致使移动表达共有3946句,其中包括194种致使移动动词。2.从动词所侧重的参与者角色与构式所侧重的论元角色是否能够融合的角度,来分析所得数据中致使移动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表达之间的关系后,得出其中主要有两种融合关系,分别为侧重误配与角色数量误配,其中角色数量误配偏多。3.以构式之间可能存在多义连接的角度分析所得数据中致使移动构式表达,并得出这些表达可分为五大类,其中3806句与致使移动基本的语义有关,140句与致使移动构式衍生义有关。以上140句中分为4类,分别为72句与条件满足后蕴含致使移动意义有关,10句与排除障碍后具有致使移动意义有关,13句与强加障碍具有致使移动意义有关,45句与帮助致使移动意义有关。通过本文的研究,英语口语中致使移动构式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解读。尤其是致使移动构式正则表达式的编写,是国内首次尝试将此构式与语料库紧密结合,这为之后的致使移动构式,甚至是构式语法研究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本研究对致使移动构式基本语义和语义限制的分析与总结也为之后的致使移动构式向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提供和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使移动构式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青.汉英致使移动构式及对内在成分的压制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2].钟振华.基于BNC口语语料库英语致使移动构式语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陈平平.构式频次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习得的影响[D].山东财经大学.2018
[4].刘琳.高中生对英语的致使移动构式的理解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
[5].雷玉兰.英汉致使移动构式的认知对比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6
[6].刘阳.基于在线语料库的致使—移动构式搭配研究[D].江南大学.2016
[7].刘爽.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致使移动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8].张靖宇.构式的语法化关联——以英语双及物构式与转移类致使—移动构式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
[9].刘锋.致使移动构式与动词互动的认知分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6
[10].李前前.不同英语水平的汉语母语者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习得的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