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埃利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埃利森文学研究,多维视角
埃利森论文文献综述
李蓓蕾[1](2019)在《多维视角下埃利森文学的全面解读——评谭惠娟教授的《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谭惠娟教授所着的《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2018)是我国第一部从全局视野对美国20世纪重要的非裔现代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展开系统研究的着作。该书由十四章构成,不仅从考察埃利森文学现象到梳理作家的文学创作,再到解读作家的文学和文化思想意涵,为我们生动地勾勒了埃利森的文学全景;而且深入探究了埃利森对美国非裔文学传统的创新与超越、埃利森的文化思想以及他对美国主流文学传统的融合与批判。该书以开阔的研究视野、创新的研究路径和深刻的理论阐释,为我国的美国非裔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珺,吴玉鹏[2](2019)在《拉尔夫·埃利森的融通与坚守》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尔夫·埃利森是美国出色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研究者。在美国非裔文学领域,埃利森一手从前辈理查德·赖特那里接过文学火种,另一手举起"弑父"的血刃,以反叛赖特自然主义写作的姿态登上文学舞台。他(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9年04期)
李伟荣[3](2019)在《外国文学研究的多维度研究范式——谭惠娟新着《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谭惠娟新着《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代表了外国文学研究的新范式:多维度研究范式。文学、文化批判、黑人音乐艺术、历史甚至哲学,全部都是谭惠娟深入研究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学创作的维度。这种研究范式不局限于就埃利森论埃利森,就非裔文学谈非裔文学,而是把他放在几个大的背景中进行观照,将他与前后左右的人物和思想进行对比,考察其源流异同,以见出埃利森的独特地位和他在美国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美国非裔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Robert,Jablon,左昌[4](2018)在《科幻大师哈伦·埃利森辞世,享年84岁》一文中研究指出哈伦·埃利森最为人所知和令人称道的是科幻小说,但其丰富的作品还包括悬疑故事、连环漫画书、报刊文章和影视剧本。作品丰富、争强好斗的作家哈伦·埃利森辞世,享年84岁。他的着作包括《男孩与狗》等无数以梦魇般的、间或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情节鞭挞社会的小说。埃利森的出版商地下出版社的主编比尔·谢弗周四(6月28日)向美联社证实了他的死讯。埃利森办公室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子接听了电话,她称埃利森于周叁在睡梦中离世。(本文来源于《英语文摘》期刊2018年09期)
谭惠娟[5](2018)在《拉尔夫·埃利森的生存哲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黑人民族在美国一直处于被排除、被否定、被剥夺和被抛弃的生存状态。那些将文学创作视为使命的美国非裔作家们也一直在尝试着通过文学改变这种状况。拉尔夫·埃利森通过考察爵士乐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黑人音乐家在美国近似悲剧的生活和超越苦难经历,看到了黑人在美国生存发展的可能性和美国民主的可能性。通过文化的必然性,埃利森不仅创新性地重新定位了美国文化,也使一个没有公民身份的民族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埃利森的生存智慧是推动美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股文化力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1期)
谭惠娟[6](2017)在《拉尔夫·埃利森与马克·吐温的文学修辞》一文中研究指出"逃逸"作为一种文化修辞与美国历史如影相随,白人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和马克·吐温以美国内战逃逸为主题,通过反传统的叙事结构和文学修辞,隐含表达他们对种族偏见引起的自相残杀的不满。马克·吐温通过转换小说人物的角色定位、反话正说的修辞方式,以及对黑人方言的使用,进一步触及美国南方黑白对立的敏感话题。拉尔夫·埃利森发现和继承了这种小说叙事和文学修辞,并借此探讨20世纪尚未解决的种族问题,既丰富了非裔美国文学的创作技巧,也深化了非裔美国文学的语言内涵。(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谭惠娟,张静静[7](2015)在《呼应与对话:埃利森与巴赫金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非裔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和俄罗斯文学批评家米哈伊尔·巴赫金都是被边缘化的思想家,他们的边缘身份成就了他们各自的文学批评思想。有着正规音乐教育背景的埃利森,成功地将美国黑人音乐中的呼应模式运用于文学创作中,赋予了黑人音乐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巴赫金则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中,看到了将音乐理论运用于文学创作的巨大潜能,并确定了一种风靡于整个人文科学领域的对话主义。边缘化可能成为理论的温床;音乐可以成为文学和文化理论的催生剂;埃利森文学叙事中的呼应模式与巴赫金文学批评中的对话理论或内在对话过程既有相通之处,也有相异的一面,它们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类思想交流方式和生存模式,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对两者进行比较,可以深化埃利森的文学思想研究,凸显埃利森对美国文化研究的开拓性贡献。(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张其亮[8](2015)在《文学理想与种族现实——埃利森与福克纳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尔夫·埃利森是美国重要的黑人作家,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着名的南方作家,这两位伟大作家是同时代人,但埃利森谦逊地称福克纳为其文学前辈。福克纳多姿多彩的文学手法、多条线索并进的叙事结构以及他的"南方情结"对埃利森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他作品中对完整黑人形象的刻画,更赢得了埃利森的尊敬。然而,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界似乎对此有抵触心理,其原因是,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的对黑人生活的同情让许多白人将其定义为"反种族主义者";福克纳在演讲和书信中表示出的抵制种族融合的政治观又让众多黑人为其打上了"种族主义者"的标签。本文认为,埃利森与福克纳的种族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文学创作动机和思想,埃利森视文学创作为力图消除美国种族不平等的艺术使命,而福克纳则希望通过文学创作,真实全面地展示美国南方黑人和白人的生活,并试图追溯南方社会历史悲剧的过程与根源。但这两位杰出作家共同坚持的文学信仰和作家天职构成了他们之间的文学对话,也凸显了拉尔夫·埃利森一贯坚持的文学立场和客观公允的文学态度。(本文来源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期刊2015年01期)
陈超[9](2014)在《爵士乐的和谐之音——论爵士乐对拉尔夫·埃利森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爵士乐在美国兴起,受到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欢迎。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爵士乐,深受其影响。从爵士乐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爵士乐对埃利森创作的影响,并深入探寻爵士乐所传达出的融合思想在埃利森的两部重要小说《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的体现,对研究埃利森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陈超[10](2014)在《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埃利森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尔夫·埃利森以他的两部长篇小说闻名于世,他的短篇小说,尤其是《飞回家》和《宾戈游戏之王》也非常出色。在这两部短篇小说中,埃利森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和梦的运作,展现了主人公作为黑人寻找自我的过程,揭示了白人对黑人的剥削和压制。这两部短篇小说为埃利森创作长篇小说做了充分准备,研究这两篇短篇小说对于研究埃利森的长篇小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埃利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拉尔夫·埃利森是美国出色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研究者。在美国非裔文学领域,埃利森一手从前辈理查德·赖特那里接过文学火种,另一手举起"弑父"的血刃,以反叛赖特自然主义写作的姿态登上文学舞台。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埃利森论文参考文献
[1].李蓓蕾.多维视角下埃利森文学的全面解读——评谭惠娟教授的《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9
[2].陈珺,吴玉鹏.拉尔夫·埃利森的融通与坚守[J].读书.2019
[3].李伟荣.外国文学研究的多维度研究范式——谭惠娟新着《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评析[J].外国语文研究.2019
[4].Robert,Jablon,左昌.科幻大师哈伦·埃利森辞世,享年84岁[J].英语文摘.2018
[5].谭惠娟.拉尔夫·埃利森的生存哲理[J].山东外语教学.2018
[6].谭惠娟.拉尔夫·埃利森与马克·吐温的文学修辞[J].外国语文研究.2017
[7].谭惠娟,张静静.呼应与对话:埃利森与巴赫金之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8].张其亮.文学理想与种族现实——埃利森与福克纳的对话[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5
[9].陈超.爵士乐的和谐之音——论爵士乐对拉尔夫·埃利森创作的影响[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陈超.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埃利森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