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氮平血药浓度及脑电图变化

氯氮平血药浓度及脑电图变化

一、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脑电图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蔡伟中,王进义[1](2021)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脑电图异常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检出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泉州市第三医院住院的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256例进行脑电图检查,统计检出异常率;并观察不同药物种类、不同年龄段、不同服药时间患者的脑电异常率,对脑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6例患者中154例(60.16 %)出现脑电图异常,其中轻度异常在临床中最常见,重度异常最少见。不同药物种类中,氯氮平使用者脑电图异常率最高;不同年龄段中,年龄>60岁脑电图异常率较高。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出现脑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60岁、长期服用氯氮平,故临床需结合患者年龄合理选择药物,尽量选择对脑电图影响较小的药物,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或优化治疗方案。

王璐[2](2021)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rTMS精准干预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重型精神疾病的一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抗精神类药物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但有1/3至1/2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的效果仍不够理想,常残留有显着的阴性症状及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即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eatment-refractory Schizophrenia,TRS)。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TRS患者顽固的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主要归结于前额叶的低活动性。目前临床中除药物治疗外,常采用电休克治疗,用于控制TRS患者的症状,但常伴有记忆功能损伤等严重副作用,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TRS治疗方法。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既往的研究表明,rTMS具有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潜力,但既往研究中,采用的刺激靶点、频率及定位方法的不同,使得不同研究间结论有较大异质性,且较少关注rTMS对TRS的治疗效果。2018年的指南中作为Ⅲ类推荐,建议将rTMS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优化精神分裂症的rTMS方案。经典高频rTMS(10Hz-25Hz)对皮层可产生显着的刺激后即刻效应,但是这种刺激后效应较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性θ爆发性磁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是一种模式化兴奋性刺激模式,既可以产生较强的刺激后即刻效应,且这种刺激后效应可以维持一段时间。iTBS每次仅需3分钟,仅为传统刺激治疗时间的1/10,治疗时间明显短于rTMS,具有短时高效可调制的优势。定位方法是影响rTMS治疗的另一因素,既往多采用基于解剖的体表定位方法,难以精准干预目标靶点。外部光学跟踪和磁共振成像引导的立体导航技术可以利用受试者的个体化图像数据,指导rTMS聚焦于目标区域,实现精准干预。因此iTBS与个体化MRI神经导航技术的结合可能具有改善TRS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障碍的潜力。既往文献提示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DLPFC)是TRS的核心损伤靶区,也是与认知相关执行控制网络的主要节点,因此调节L-DLPFC活性可能是改善TRS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案。综合考虑iTBS参数的优势和L-DLPFC在TRS患者大脑功能的重要性,我们尝试利用优化的iTBS序列刺激L-DLPFC以改善TRS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尽管rTMS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但是其潜在的神经机制仍无可靠结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是由利用局部血氧水平时间依赖性进行成像的方法,可探究静息状态下的不同大脑局部区域功能、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以及脑网络功能。因此我们采用rs-f MRI功能的不同分析方法,探讨iTBS治疗的潜在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探索兴奋性iTBS和20Hz rTMS在单次同等剂量刺激下的认知促进效应,得到优化的序列,然后用于TRS临床症状以及认知功能的治疗;同时采用rs-f MRI技术,探索rTMS干预TRS的潜在神经机制。(1)研究一:探索iTBS是否比传统的高频刺激(本篇研究主要采用20Hz)导致更强的行为调制作用,选择出更为优化的刺激参数,应用于TRS患者的治疗。(2)研究二:设计随机双盲对照(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实验,探索个体化MRI神经导航下的L-DLPFC精准iTBS干预能否改善TRS的临床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同时探索其对TRS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对视空间工作记忆(Visual-spatial working memory,vs WM)功能的影响,(3)研究三:此外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进一步探索iTBS治疗前后大脑局部脑区功能、刺激靶点与其他脑区间和脑网络功能的变化,及其与TRS患者症状改善间的关系,拟揭示iTBS治疗TRS潜在的神经机制。研究方法1、研究一:采用随机单盲实验设计,招募健康受试者,将其随机分到iTBS组、20Hz组和假刺激组,利用不同参数的rTMS刺激受试者的L-DLPFC。所有健康受试者均进行骰子博弈游戏(Game of Dice Task,GDT)和风险收益游戏(Risky Gains Task,RGT)两项风险决策任务,以GDT和RGT的表现改变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三种不同参数的rTMS刺激对受试者风险决策的影响,验证iTBS较传统型20Hz是否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主要指标为GDT和RGT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利用率。2、研究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以TR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随机分配到真刺激组/假刺激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为期2周的基于MRI空间导航个体化的精准L-DLPFC刺激,两组均采用iTBS序列,仅刺激线圈类型不同,其中假刺激组使用科研专用伪刺激线圈。TRS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疗2个月后均进行临床症状的评估,同时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系统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及视空间工作记忆的评估。3、研究三:在评估症状和认知功能之外,同时收集了研究二中TRS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利用局部脑活动应用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Low Amplitude of frequency fluctuations,f ALFF)、基于刺激靶点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和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大脑网络分析等多种rs-f MRI分析方法,多方面探索iTBS治疗对大脑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1、研究一:最终纳入87人,每组各29人。在GDT和RGT决策任务表现上,iTBS组和20Hz组均能显着改善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能力,增加安全选项比例,减少风险选项比例(P<0.05)。此外,在RGT任务中,iTBS组更能促进反馈能力,降低风险选择,这种改善作用强于20Hz组和假刺激组(正负反馈均有效,P<0.05)。2、研究二:最终纳入73例TRS患者,其中真刺激组38人,假刺激组35人。结果发现经过2周iTBS治疗后,刺激前、刺激后、2月随访时,不同组别之间症状的改善效应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均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iTBS能够有效改善TRS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这种改善效应可以持续至治疗后2个月。在纳入的73例TRS患者中,有59名TRS患者完成了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其中iTBS组33人,假刺激组26人。结果发现刺激前后,不同组别的患者之间3-back的正确率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在iTBS组中,3-back的正确率在治疗后得到显着改善,而假刺激组则未见明显变化。症状与认知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TRS患者工作记忆能力的提高和总体症状得分的降低呈显着的负相关。3、研究三:分数低频振幅分析提示,右侧楔叶、右侧楔前叶的f ALFF值存在显着的时间×组别交互作用(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iTBS刺激后TRS患者右侧楔叶的局部活动增强、右侧楔前叶的局部活动减弱,但是在假刺激组却未发现类似的效应。相关性分析提示患者vs WM能力的提高和症状的改善有显着的正相关,右侧楔叶局部活动的增加与vs WM能力的改善正相关。基于种子点与全脑体素间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刺激靶点(L-DLPFC)与左侧楔叶的功能连接强度在iTBS刺激后呈增加的趋势。ICA分析显示iTBS可使背侧注意网络与默认网络之间连通性的增强,但是假刺激组依然存在背侧注意网络与执行网络之间连通性的降低。研究结论1、研究一:无论是iTBS还是20Hz单次刺激后均能显着改善正常被试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能力,iTBS相比于20Hz有更强的决策行为调制作用,可能是更有力的神经调控方法。2、研究二:本研究首次证明了连续2周的L-DLPFC iTBS治疗能够改善TRS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肯定了iTBS用于改善TRS患者阴性症状和工作记忆的能力,并证实了iTBS治疗的持续效应。总之,本研究为iTBS作为一种辅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缓解TRS症状和改善认知功能提供了临床证据。3、研究三:iTBS刺激可有效调控远隔区域的活性,同时通过调节不同脑区间的功能连接及脑网络间的连通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改善认知功能。

林芝,卜琴芳,李宁,陈方斌,陈颖,吴晓燕,瞿发林[3](2021)在《3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学监护》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治疗期间的药学监护作用。方法基于血药浓度监测、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等方法,临床药师对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氯氮平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协助医师有效解决临床在使用氯氮平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用药个体化,同时对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发现、防止和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结论药学监护在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维持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婉娇[4](2020)在《改良电休克觉醒时间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科疾病,临床症状涉及感知、记忆、思维、情感及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具有病程慢性迁延,症状反复发作等特点,因此该类疾病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不理想。改良电休克(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的物理治疗手段,对急性期和药物治疗效果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有效。本实验通过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行改良电休克治疗后的觉醒时间与PANSS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减分率、BPRS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减分率的关系,来探讨觉醒时间与疗效是否具有相关性,以便更好的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服务。方法选取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共计入组39例患者,然后采集入组患者基本信息,具体包括有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治疗期间所服用药物等。将入组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10次)的改良电休克治疗,并记录麻醉剂使用量、电休克能量、每次MECT治疗后患者的觉醒时间等数据。选择精神科专业医师进行后续的PANSS量表和BPRS量表评估过程,量表评估时间分别是:第1次电休克治疗前、第1次电休克治疗后、第3次电休克治疗后及第8次电休克治疗后。将一般信息、觉醒时间、量表分数、治疗期间所服用药物及剂量进行整理并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产生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整合。判断改良电休克治疗后的觉醒时间与哪些因素相关,觉醒时间对疗效是否有预测作用,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觉醒时间对疗效的预测结论与之前是否一致等。结果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体重、文化程度、麻醉剂使用量、电休克能量、折算后药量等因素均与觉醒时间无相关性(p>0.05)。2.觉醒时间与PANSS量表减分率(%)的关系:第一次电休克觉醒时间与第一次电休克后PANSS量表减分率(%)不具有相关性(p>0.05);前三次电休克平均觉醒时间、前八次电休克平均觉醒时间与PANSS量表减分率(%)具有相关性(p<0.05)。3.觉醒时间与BPRS量表减分率(%)的关系:第一次电休克觉醒时间与第一次电休克后BPRS量表减分率(%)不具有相关性(p>0.05),前三次电休克平均觉醒时间、前八次电休克平均觉醒时间与BPRS量表减分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改良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有效2.MECT治疗后的觉醒时间与年龄、体重、文化程度、麻醉剂使用量、电休克能量、药量均不相关3.第一次MECT治疗后的觉醒时间与疗效之间不具有相关性。第三次及第八次MECT治疗以后,平均觉醒时间与疗效之间具有相关性。觉醒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闵茗,陆光华,禹顺英,盛建华[5](2017)在《CYP2D6基因多态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细胞色素酶CYP2D6基因多态性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对88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汉族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氯氮平血药浓度测定,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CYP2D6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16947、rs1065852、rs5030865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s16947(2850C>T)3种基因型(CC、CT、TT)和rs1065852(100C>T)3种基因型(CC、CT、TT)患者间剂量矫正氯氮平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rs5030865(1758G>A)基因分型都为GG型。64例CYP2D6强代谢者与24例CYP2D6中代谢者间的剂量矫正氯氮平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D6基因的rs16947、rs1065852和rs5030865多态不对氯氮平血药浓度产生影响。

刘宪勇[6](2009)在《氯氮平分散片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及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连用仪测定人血浆中氯氮平浓度的方法,进行受试制剂氯氮平分散片与市售参比制剂氯氮平片的单剂口服双交叉两周期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评价其生物等效性,为新药报批及其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MS法测定氯氮平血浆药物浓度。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05mol·L-1乙酸铵溶液(80:20);流速0.8mL·min-1;柱温25℃;进样量5μL。质谱条件:AP-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干燥气(N2)流速11.0L·min-1,干燥气压力50psig,干燥气温度为350℃,毛细管电压4000V,选择性监测质荷比(M/Z)为327.2(氯氮平)和266.1(内标米氮平)的离子峰,碎片电压分别为130V和120V。试验采用两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健康志愿者20名,男性,按体重配对后随机分为两组,分服受试制剂氯氮平分散片或参比制剂氯氮平片,于药前和药后0.5、1、1.5、2、2.5、3、3.5、4、5、8、12、24、36、48h取肘静脉血4mL,立即移入肝素抗凝管中,静置,5000rpm离心5min,取血浆分双份于-20℃贮存备测。一周后重复上述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测定氯氮平经时血药浓度。氯氮平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2.0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氯氮平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根据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氯氮平AUC0-48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同时对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分析,评价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该测定方法定量下限为2ng·mL-1;氯氮平在2~400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8),绝对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氯氮平血浆样品浓度为5、50、350ng·mL-1和米氮平浓度为50n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12%、64.32%、70.50%和64.12%;相对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氯氮平血浆样品浓度为5、50、350ng·mL-1的回收率分别为100.71%、97.10%、98.82%;日内、日间变异均小于10%;样品在-20℃放置14天、经历二次冷冻-解冻循环稳定;质控样本相对偏差均在±10%范围内。受试制剂氯氮平分散片和参比制剂氯氮平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14.019±4.012)h和(14.562±3.746)h,Tmax分别为(2.425±0.832)h和(2.300±0.470)h,Cmax分别为(138.183±52.958)ng·mL-1和(138.880±46.467)ng·mL-1,AUC0-48分别为(1822.893±580.029)ng·mL-1·h和(1848.438±574.998)ng·mL-1·h,AUC0~∞分别为(2031.682±705.293)ng·mL-1·h和(2063.239±668.203)ng·mL-1·h。受试制剂氯氮平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9.1%±11.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氯氮平浓度的方法经验证,方法灵敏、准确、选择性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易行,与HPLC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人血浆中氯氮平浓度的测定方法。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受试制剂氯氮平分散片和参比制剂氯氮平片单剂口服双交叉试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药物间和周期间无显着性差异。进一步双单侧t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分析个体间、周期间和剂型间符合生物等效的假设,即氯氮平分散片与市售参比制剂氯氮平片生物等效。

许玉梅,高欢,李敏智,李秀明[7](2009)在《不同剂量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氯丙嗪组各60例,再随机分为大剂量组(>400mg/d),小剂量组(≤400mg/d),每组各30例,采用阳性或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量表TESS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药物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疗效相当,且起效快慢两组间均无明显显着性差异(P>0.05),副作用方面,氯氮平大剂量组在心电图、脑电图、肝功能异常方面多于小剂量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氯丙嗪组大剂量组在脑电图异常、锥体外系反应方面多于小剂量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小剂量组的氯丙嗪、氯氮平能取得和大剂量组同样的疗效,结果对避免在临床工作中盲目加大剂量具有指导意义。

王厹东,徐桂芝[8](2008)在《氯氮平治疗原发性震颤的临床和血药浓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氯氮平治疗原发性震颤的口服剂量、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的关系,并确定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方法符合Bain原发性震颤诊断标准的22例患者均单用氯氮平治疗,于维持量治疗四周后检查其氯氮平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氯氮平口服剂量范围在8.33~37.5mg/d,血药浓度变异很大(20~157 ng/L)。口服剂量与血药浓度存在指数曲线关系(R2=0.799,P<0.01),其方程式为Y=16.4458e0.0505X。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显着相关(R2=0.579,P<0.01),呈二次模型曲线关系,方程式为Y=31.2902-0.8994X+0.0212X2。血药浓度与副反应量表关系不大。结论氯氮平治疗原发性震颤有显着疗效,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30.9~97.8 ng/L,长期使用应做血药浓度监测。

李凌,胡延明,李芸[9](2004)在《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脑电图改变》文中指出目的 :分析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脑电图改变的特征。方法 :采用脑电图仪对 5 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检查。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上述患者使用氯氮平治疗的同时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5 8例患者中 ,正常范围 6例 ,界线性 18例 ,轻度异常 30例 ,中度异常 2例。氯氮平致脑电图改变特征为 :α波频率慢化 :出现非特异性弥散性慢波。表现为短 -长程及阵发性出现非特异性弥散性波 ,表观为短 -长程及阵发性θ波 ;在大脑前区显着 ,常呈弥漫性分布 ,个别可出现尖波、棘波等癫痫样放电 ,异常率为 89%。结论 :氯氮平剂量、血药浓度与脑电图异常成正相关。由于氯氮平在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 ,脑电图变化较血药浓度更加直观 ,从而脑电图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适当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提供依据 ,以达到病人最佳状态 ,可作为抗精神病药副作用的检测指标之一。

樊立凤,刘淑莲[10](2003)在《维思通与氯氮平对脑电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

二、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脑电图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脑电图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脑电图异常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患者脑电图异常检出情况
    2.2 不同类型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
    2.3 患者脑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 论

(2)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rTMS精准干预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1.2 经颅磁刺激
    1.3 功能磁共振
    1.4 本研究所关注的科学问题
    1.5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iTBS对风险决策的调控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
    2.3 材料与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第三章 iTBS干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双盲、随机、对照实验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假设及目的
    3.3 研究材料与方法
    3.4 研究结果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iTBS干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神经机制的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假设及目的
    4.3 研究材料与方法
    4.4 研究结果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局限性与结论
    5.1 局限性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非药物性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3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学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1
    1.1 病例资料
    1.2 用药分析
2 病例2
    2.1 病例资料
    2.2 用药分析
3 病例3
    3.1 病例资料
    3.2 用药分析
4 结束语

(4)改良电休克觉醒时间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改良电休克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CYP2D6基因多态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1.2.2 氯氮平血药浓度测定
        1.2.3 基因分型
        1.2.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基因多态性分型与剂量矫正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
    2.3 CYP2D6代谢类型与剂量矫正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
3 讨论

(6)氯氮平分散片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及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HPLC-MS法测定氯氮平血浆浓度的方法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分析方法
        2.1.1 色谱条件
        2.1.2 质谱条件
        2.1.3 样本处理
        2.1.4 样本测定
        2.2 方法学研究
        2.2.1 氯氮平储备液及标准系列溶液配制
        2.2.2 方法专属性
        2.2.3 线性关系及范围
        2.2.4 方法精密度
        2.2.5 回收率试验
        2.2.5.1 绝对回收率
        2.2.5.2 相对回收率
        2.2.6 定量下限
        2.2.7 样品稳定性试验
        2.2.8 质控试验
    3 讨论
第二部分 氯氮平分散片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志愿者选择
        2.1.1 入选标准
        2.1.2 剔除标准
        2.1.3 入选志愿者体格检查资料
        2.2 试验设计
        2.3 血浆中氯氮平浓度测定
        2.3.1 各志愿者口服氯氮平分散片和氯氮平片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
        2.3.2 20名志愿者口服氯氮平分散片和氯氮平片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
        2.4 数据处理
        2.4.1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2.4.2 生物等效性评价
        2.5 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2.5.1 志愿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观察
        2.5.2 志愿者主要不良反应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附全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脑电图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10)维思通与氯氮平对脑电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脑电图检查
2 结 果
3 讨 论

四、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脑电图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脑电图异常相关因素分析[J]. 蔡伟中,王进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7)
  • [2]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rTMS精准干预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D]. 王璐.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3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学监护[J]. 林芝,卜琴芳,李宁,陈方斌,陈颖,吴晓燕,瞿发林. 医药导报, 2021(05)
  • [4]改良电休克觉醒时间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孙婉娇.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CYP2D6基因多态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J]. 闵茗,陆光华,禹顺英,盛建华. 精神医学杂志, 2017(03)
  • [6]氯氮平分散片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及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D]. 刘宪勇. 山东大学, 2009(S1)
  • [7]不同剂量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 许玉梅,高欢,李敏智,李秀明. 精神医学杂志, 2009(03)
  • [8]氯氮平治疗原发性震颤的临床和血药浓度研究[J]. 王厹东,徐桂芝.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01)
  • [9]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脑电图改变[J]. 李凌,胡延明,李芸.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06)
  • [10]维思通与氯氮平对脑电图的影响[J]. 樊立凤,刘淑莲.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3(03)

标签:;  ;  ;  ;  ;  

氯氮平血药浓度及脑电图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