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尚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尚能,以字行腔,声乐语言训练,声乐发声训练
应尚能论文文献综述
韩菽筠[1](2019)在《应尚能“以字行腔”理论及其对声乐训练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字行腔"是应尚能先生对自身演唱及教学实践的理论提升。他基于"字声结合"观点创立的一系列歌唱方法——从"字"入手、延长字腹、塑造"乐器"、咽腔正字等,对声乐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以字行腔"理论梳理,结合我国歌曲艺术语言训练,领会相关论点,在初步实践其具体方法的过程中力求拓展,以期能对当代声乐表演提出某些指导性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9年03期)
崔腾[2](2016)在《应尚能的歌曲创作及其声乐演唱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尚能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优秀的声乐演唱家、教育家、作曲家。他是最早将美声唱法介绍到中国的音乐家之一,也是最早开始举行独唱音乐会的先驱之一。作为一位男中音歌唱家,他的声音浑厚圆润,极富抒情性,尊重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最初本真意图,演唱曲目以中外艺术歌曲见长;他写作的声乐理论着作《以字行腔》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声乐理念及声乐学习体系和训练方法,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声乐学习者如何学习美声,如何在对立统一中解决歌唱的矛盾冲突,更重要的是他用他的着作将美声唱法与中国的语言文化结合起来,为中国的美声唱法学习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还创作了大量歌曲,作品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歌曲调性丰富,感情浓烈,富有强烈的现代派气息,其历史歌剧《荆轲插曲》与当时其他重要作曲家一起发出了抗战的最强音!应尚能的出现,标志中国声乐教育的专业化教学的提升,一方面体现在声乐实践与理论的兼通,另一方面,他的声乐理论开始科学化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以字行腔”汉语发音体系的深度结合。(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6-04-11)
传韵[3](2015)在《应尚能歌曲《我侬词》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重要代表之一。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着的特征是歌词全部来源于古典诗词。20世纪初至今,杰出的音乐家常喜欢用古诗词来进行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国的古典诗词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株绚丽的奇葩,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本文以分析应尚能的女高音独唱作品《我侬词》为主线,追溯到20世纪近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以应尚能先生对中国近代音乐的贡献与影响,特别是《我侬词》这首歌曲为背景,从中国艺术歌曲的古诗词的整体认识和笔者演唱了多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及《我侬词》为例来讨论此作品的音乐特点与演唱体会。(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齐磊[4](2014)在《音乐浙江 应尚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尚能(1902—1973),浙江宁波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着名声乐表演艺术家、作曲家。192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同年赴美留学,先在密歇根大学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后转入该校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1930年回国,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国立音乐院、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等学校的声乐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本文来源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周喆姸,陈岭[5](2014)在《应尚能——一位集演唱、教学、创作、学术科研于一身的中国第一代声乐教育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尚能(1902—1973),中国第一代声乐家、声乐教育家,演唱功底深厚,教学认真、严谨,而且创作了大量大声乐作品,其代表作如《吊吴淞》、《拉纤行》等,这些作品曾在音乐会上得到广泛演唱,并被艺术院校用作教材至今。专着《乐学纲要》、《以字行腔》等亦是先生严谨治学,为建立和发展壮大中国的声乐艺术呕心沥血,潜心学术科研而取得的丰厚成果。(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上半月)》期刊2014年06期)
杨晓琴[6](2014)在《应尚能的艺术生平及其声乐理论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尚能是20世纪上半叶最早将美声唱法和系统理论知识直接引进我国的代表人物之一,为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当今声乐艺术事业的蒸蒸日上离不开各时期的铺垫和传承,那些远去的音乐家和历史,也逐渐被我们意识到并去努力发掘它的价值,应尚能也是最近几年才有了较多的研究。我们研究前人的理论,无论是近代的还是古代的着述,可以看到其中的智慧在我们当下已经有了最直接的照应,而且前人的经验提供给了我们承前启后的意义,我们在时间长河中又对之进行了丰富和扩充,在理解和诠释中赋予了其当下的实际意义和对未来内涵的展望。不仅如此,在当下实际中,我们还以前人的经验理论进行反思,在其中找到永恒的意义,所以说,其价值无穷。借着机缘本人试图将应尚能作为研究对象,联系当下实际和自身经验发现了一些很有益的成分,进行了延伸性的思考,同时也反思了当下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应尚能的声乐艺术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是“以字行腔”理论,这一理论即由后人代为整理出版的声乐理论论着《以字行腔》,这也成了后来人们所研究的主要目标,但是这一代表性理论并不是其声乐艺术理论的统称,这一理论反映的是在中西音乐文化的碰撞中,他思考了中西唱法之间其关系的调和,即运用西洋传统美声唱法的发声规律和发声实际兼顾民族语言汉字的特点,总结成“以字行腔”这一目标。此外,其声乐教学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没有刻意地去定义其理论目标构成,而是将研究对象当做一个整体,从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框架。本文尽可能先从所能搜集到的相关文献资料中了解到了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因素,用开放的眼光进行定位,确定了研究的方向,这也是本文内容事实的来源和依据。在前人的研究中,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在端正所能发现文献资料的偏颇之处的基础,力求完善、准确地将应尚能的艺术人生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对收集的一般性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这为第一部分的内容。另外,在第二部分这一重点部分中,将自己在学习历程中所累积的知识点,与应尚能声乐理论成就中的某些闪光点相结合,有选择性地拟进行一定的对比阐述分析,结合当下实际也延伸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赵云艳,任秀蕾[7](2012)在《傲气之魂——应尚能声乐作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尚能是我国最早留学美国学习声乐的音乐家之一,也是我国最早传播西洋歌唱艺术经验的声乐教育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歌曲创作风格严谨朴实,结构层次分明,和声、旋律的运用有明显欧洲古典和浪漫派的痕迹。他没有在作曲技法上进行"民族化"的探求,而追求从音乐内容上去反映中国作品的"民族性"。在他的歌曲作品中,始终贯穿着高尚的爱国情愫和强烈的时代感,并呈现出悲情、豪壮和柔媚、清新的双重美学特征。(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杜昀鹏[8](2011)在《歌唱之道:以字行腔——追忆应尚能的艺术人生及其艺术探索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大量史料、回忆录、口述史为依据,对声乐艺术家应尚能坎坷的一生,及艺术实践,进行了追忆。尤其对应尚能珍贵的艺术遗产《以字行腔》的深刻内涵,予以深刻揭示,并以大量其身体力行及其学生的艺术实践,对这些理论的可行性予以证明。而应尚能一生始终不移的对歌唱艺术、歌唱理论、人生道路的热情探求,及高尚的学者情操,更是我们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本文来源于《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9](2009)在《应尚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尚能(1902—1973)声乐家、作曲家。浙江宁波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同年赴美国留学,入密歇根大学工学院读机械工程,后转该校音乐学院。1929年毕业,次年回国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度主持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实验巡回合唱团,并历任国立音乐学院、戏剧专科学校、社会教育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09年12期)
任秀蕾[10](2008)在《应尚能的声乐教学及声乐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尚能是我国较早留学美国学习声乐的音乐家之一,也是我国较早传播西洋歌唱艺术经验的声乐教育家之一。他采用"以字行腔"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声乐表演艺术家和音乐骨干。不仅如此,应尚能先生在研究西洋歌唱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古典声乐论着之精华,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声乐理论研究专着《以字行腔》,从而走向了声乐民族化的道路。"咽腔正字"的练习方法是《以字行腔》中的精髓所在,同时也显示出应尚能先生在声乐教学和声乐理论研究上的前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08年04期)
应尚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尚能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优秀的声乐演唱家、教育家、作曲家。他是最早将美声唱法介绍到中国的音乐家之一,也是最早开始举行独唱音乐会的先驱之一。作为一位男中音歌唱家,他的声音浑厚圆润,极富抒情性,尊重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最初本真意图,演唱曲目以中外艺术歌曲见长;他写作的声乐理论着作《以字行腔》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声乐理念及声乐学习体系和训练方法,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声乐学习者如何学习美声,如何在对立统一中解决歌唱的矛盾冲突,更重要的是他用他的着作将美声唱法与中国的语言文化结合起来,为中国的美声唱法学习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还创作了大量歌曲,作品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歌曲调性丰富,感情浓烈,富有强烈的现代派气息,其历史歌剧《荆轲插曲》与当时其他重要作曲家一起发出了抗战的最强音!应尚能的出现,标志中国声乐教育的专业化教学的提升,一方面体现在声乐实践与理论的兼通,另一方面,他的声乐理论开始科学化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以字行腔”汉语发音体系的深度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尚能论文参考文献
[1].韩菽筠.应尚能“以字行腔”理论及其对声乐训练的作用[J].中国音乐.2019
[2].崔腾.应尚能的歌曲创作及其声乐演唱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6
[3].传韵.应尚能歌曲《我侬词》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齐磊.音乐浙江应尚能[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
[5].周喆姸,陈岭.应尚能——一位集演唱、教学、创作、学术科研于一身的中国第一代声乐教育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
[6].杨晓琴.应尚能的艺术生平及其声乐理论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7].赵云艳,任秀蕾.傲气之魂——应尚能声乐作品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
[8].杜昀鹏.歌唱之道:以字行腔——追忆应尚能的艺术人生及其艺术探索历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
[9]..应尚能[J].音乐天地.2009
[10].任秀蕾.应尚能的声乐教学及声乐理论研究[J].中国音乐.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