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一维理论论文-陈松,孙泉华

准一维理论论文-陈松,孙泉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准一维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超声速,钝头体流动,化学非平衡,准一维理论模型

准一维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陈松,孙泉华[1](2014)在《钝头体化学非平衡流动的准一维理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气层内高超声速飞行时的化学非平衡现象,建立了钝头体驻点线化学非平衡流动的准一维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给出激波脱体距离、沿驻点线的流动参数及驻点边界层外缘的氧气离解度,并与文中的数值模拟结果及文献中的结果符合的很好。理论计算发现,由于化学反应平衡移动与非平衡效应的相互竞争关系,氧气离解度随飞行高度的增加将会呈现先增后减的非单调变化规律。根据不同飞行速度和高度条件下的计算结果,绘制了钝头体前缘最大氧气离解度的等值线,修正了Hansen&Heim(1958,NACA-TN-4359)早期基于平衡气体模型的所给出的氧气离解区间。(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期刊2014-11-19)

林其[2](2009)在《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BCC)引射模态的准一维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准一维简化理论计算与分析模型是RBCC引射模态研究中的一个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本文针对当前RBCC引射模态研究中基本参数的合理配置等问题,以“支板引射-等截面混合室-扩张段”型式的引射模态简化构型为研究对象,将经典引射器理论应用于分析无二次燃烧的引射模态的运行趋势、基本性能和参数影响,并对引射模态基本参数进行了初步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从普通引射器与RBCC引射模态的各自特点出发,辨析了普通引射器与RBCC引射模态工作过程的区别与联系;将经典引射器的计算理论拓展应用于RBCC引射模态初步研究,建立了RBCC引射模态准一维理论计算/分析模型。2)对于超声速引射器理论中遗留多年的混合室出口马赫数双解问题,根据超声速引射器气流在扩张段内流动的物理过程,提出了混合室出口马赫数取解(超声速解或亚声速解)判据,并用文献提供的实验数据初步验证了这个取超声速解的判据的有效性。初步应用表明,在支板堵塞比ψ=10%,引射喷管射流马赫数M1=3.0条件下,当一次流总压p0 1>5 MPa时,混合室出口马赫数必定取超声速解。这正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所在。3)通过考察出口反压、二次流总压与一次流总压的影响研究了在无二次燃烧情况下RBCC引射模态各运行工况的参数条件及其变化趋势;考察了偏离第叁临界工况对于RBCC引射模态基本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各临界工况时的推力-经济性能。分析表明,对于无二次燃烧的RBCC引射模态而言,第叁临界工况因具有较高的内推力、内推力增益和推进剂比冲性能而表现为最佳的推力-经济性能。4)考察了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总温比、总压比、支板堵塞比和一次射流马赫数)对于RBCC(第二和第叁)临界引射系数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临界工作状态实现的可能性;针对RBCC引射模态第叁临界工作状态,分析了支板火箭参数对于基本性能的影响;以第叁临界工况时实现最佳推力-经济性能为目标函数,对RBCC引射模态的基本参数进行了初步配置。配置结果表明,在总压比Π0=40、60、80、100时,对应的引射喷管射流马赫数M 1应分别为2.98、3.20、3.35、3.47,对应的支板堵塞比ψ应分别为0.18、0.16、0.14、0.13。(本文来源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期刊2009-06-01)

准一维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准一维简化理论计算与分析模型是RBCC引射模态研究中的一个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本文针对当前RBCC引射模态研究中基本参数的合理配置等问题,以“支板引射-等截面混合室-扩张段”型式的引射模态简化构型为研究对象,将经典引射器理论应用于分析无二次燃烧的引射模态的运行趋势、基本性能和参数影响,并对引射模态基本参数进行了初步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从普通引射器与RBCC引射模态的各自特点出发,辨析了普通引射器与RBCC引射模态工作过程的区别与联系;将经典引射器的计算理论拓展应用于RBCC引射模态初步研究,建立了RBCC引射模态准一维理论计算/分析模型。2)对于超声速引射器理论中遗留多年的混合室出口马赫数双解问题,根据超声速引射器气流在扩张段内流动的物理过程,提出了混合室出口马赫数取解(超声速解或亚声速解)判据,并用文献提供的实验数据初步验证了这个取超声速解的判据的有效性。初步应用表明,在支板堵塞比ψ=10%,引射喷管射流马赫数M1=3.0条件下,当一次流总压p0 1>5 MPa时,混合室出口马赫数必定取超声速解。这正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所在。3)通过考察出口反压、二次流总压与一次流总压的影响研究了在无二次燃烧情况下RBCC引射模态各运行工况的参数条件及其变化趋势;考察了偏离第叁临界工况对于RBCC引射模态基本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各临界工况时的推力-经济性能。分析表明,对于无二次燃烧的RBCC引射模态而言,第叁临界工况因具有较高的内推力、内推力增益和推进剂比冲性能而表现为最佳的推力-经济性能。4)考察了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总温比、总压比、支板堵塞比和一次射流马赫数)对于RBCC(第二和第叁)临界引射系数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临界工作状态实现的可能性;针对RBCC引射模态第叁临界工作状态,分析了支板火箭参数对于基本性能的影响;以第叁临界工况时实现最佳推力-经济性能为目标函数,对RBCC引射模态的基本参数进行了初步配置。配置结果表明,在总压比Π0=40、60、80、100时,对应的引射喷管射流马赫数M 1应分别为2.98、3.20、3.35、3.47,对应的支板堵塞比ψ应分别为0.18、0.16、0.14、0.1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准一维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陈松,孙泉华.钝头体化学非平衡流动的准一维理论模型[C].第七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2014

[2].林其.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BCC)引射模态的准一维理论分析[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9

标签:;  ;  ;  ;  

准一维理论论文-陈松,孙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