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组站工作论文-吴鹏

编组站工作论文-吴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编组站工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编组站,驼峰,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

编组站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吴鹏[1](2018)在《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以铁路编组站运输生产过程为背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及进行科研活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为着力点,以加强学生的操作培训,提高铁路专业技能为基础。通过以编组站的工作过程、岗位设置以及各人机交互界面形式为思路,构建了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通过对其实现方式进行了相关的设计研究。本文运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控制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对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以实现硬件设备、通信控制子系统、业务控制子系统的构建、集成和整合,从而满足铁路运输专业的培训和教学。论文首先对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将系统划分为动态物理模拟平台、通信控制子系统和业务控制子系统。对动态物理模拟平台中的车辆、道岔和信号机模型进行了研究设计,通过对系统定位设备的分析,确定本系统采用红外线无线感应技术进行定位,并构建了驼峰子系统感应网;通信控制子系统中,为保障整个系统的通信可靠性与安全性,对系统相关通信设备的参数及通信规则进行确定;业务控制子系统中,对系统数据结构进行构建与设计,分为基础数据、控制数据和业务数据,按照系统数据的状态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进行详细定义设计,通过系统数据对驼峰子系统的推送作业和溜放作业控制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其次,以系统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驼峰子系统进路进行研究,建立进路搜索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Dijkstra和深度优先搜索的逆向进路搜索算法,以实现驼峰子系统进路的建立;以驼峰推送及溜放为背景,为实现系统中车列的解体,建立驼峰溜放车组间隔控制模型,以实现溜放车组的安全溜放。最后,通过编程构建系统软件结构,建立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实现了驼峰子系统中调车进路的人工排列、溜放进路的自动建立、以及推送作业和溜放作业等工作过程的模拟。(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4-23)

许木南[2](2018)在《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到达场子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组站在现实教学实践中,考虑学生安全以及车站生产安全等现实因素,无法参与现场调度指挥工作。本文依托物理模拟平台,以提高铁路技术型管理人才及进行科研活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结合实际与动手能力为着力点,构建了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到达场子系统,通过对其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将系统划分为设备层、单片机设备层、发码设备层、发码机位层、数据处理层和业务操作层,并进行了详细规划。结合了基本的叁级六场编组站线路布置特点,选取下行车场,设计了动态实体模拟沙盘平台:对实体平台上的车辆、道岔、信号、红外定位等装置进行了研究和开发,确定了设备的功能和通信规则。构建通信控制子系统和业务控制子系统,在通信频道整合和优化的基础上,对上述硬件设备进行通信控制。并根据业务控制需求,铺设包括无线传感网和车地通信网在内的系统感应网络,对系统列车定位信息进行了实时获取。其次,本系统对数据结构进行了设计,将整个系统数据分为了基础、控制、业务叁大类,分析编组站到达场工作业务流程,通过控制叁类数据的交互模拟到达场子系统的接车和调车作业控制数据流程。随后,系统对到达场子系统的工作业务流程中最重要的进路控制构建了模型与算法展开了研究,对到达场和关键设备进行了模型构建,并基于Floyd和趋势深度优先算法建立进路搜索算法,对到达场进路搜索完成了实现。最后,通过软件对系统进行可视化编程结构和流程设计。实际维护了系统模拟操作端的各类数据,构建系统整体框架,通过对值班员、信号员和司机操作端的业务控制,实现了到达场接车进站、摘机入段、机车折返、预推作业工作过程的模拟。(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4-23)

徐啸明[3](2010)在《强化基础管理 大力挖潜提效 努力开创调度指挥和编组站工作新局面》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全路调度和编组站工作取得突出成效:运输经营取得新进展;调度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编组站水平工作不断提升。围绕运输安全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结合当前铁路建设发展对调度和编组站工作的新要求,分析了调度和编组站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重点部署了2010年调度和编组站工作的重点任务:以"挖潜提效、增收节支"为主攻方向,确保实现2010年运输生产的经营目标;强化调度安全基础建设,开创调度指挥新局面;从"抓畅通、强内实、高品质"着手,实现编组站工作新发展;深入推进叁项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确保实现车务安全基本稳定、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运输效率和效益持续提高。(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0年02期)

万俊希[4](2009)在《编组站工作人员子系统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组站是铁路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对提高编组站作业的效率,减少故障的发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提高人的可靠性对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编组站工作中人为失误的类型、数据结构及其可靠性计算。编组站系统中的人工作可靠性的提高,可以减少各种延误,从而提高整个铁路运输系统安全性、畅通性,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增加铁路运输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整个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09年17期)

樊斌[5](2007)在《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组站是铁路枢纽内组织货车车流的专业站,负责所衔接方向的本线车流和转线车流的到达、中转交换和出发,是铁路运输的基层单位,是畅通枢纽的主体,是铁路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联系环节。编组站担负车流的集散、牵引动力的换挂、车辆设备的检修整理和有关货运检查。编组站工作质量对加速铁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编组站工作可靠性是编组站工作不间断的主要指标,是从整体上评价编组站工作能力的客观标准,影响着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对整个铁路系统运输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乌西编组站各单位及工种构成及任务、工作流程、信息传递和结构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乌西编组站各子系统工作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研究了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评价定性指标定量化方法。在此研究基础上最后对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进行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其中在一级模糊综合评判中可以得出乌西编组站工作的薄弱环节,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中可得出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达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7-04-01)

冯冰洁[6](2005)在《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对提高编组站作业的效率,减少故障的发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的提高,可以减少各种延误,从而提高整个铁路运输系统安全性、畅通性,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增加铁路运输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整个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05年11期)

徐正利[7](2005)在《适应铁路运输新形势的编组站工作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铁路运输组织的新形势,编组站在车场布局及调速系统的设计上应有新的突破。提出通过对编组站进行改造,使之能适应接发长大重载货物列车、增加解编能力及加强对路网车流的调节能力。同时提出编组站调速系统配置的新设想,以满足铁路车流组织改革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减速顶与调速技术》期刊2005年01期)

徐正利[8](2004)在《适应铁路运输新形势的编组站工作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铁路运输组织的新形势,编组站在车场布局及调速系统的设计上应有新的突破。提出通过对编组站进行改造,以适应接发长大重载货物列车、增加解编能力及加强对路网车流的调节能力等。同时提出编组站调速系统配置的新设想,以满足铁路车流组织改革的需要。(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04年11期)

郭寒英[9](2003)在《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组站是铁路运输网络上的关键结点,其工作是由不同部门、多工种联合劳动、共同协作完成的。编组站工作可靠性是编组站工作不间断的主要指标,是从整体上评价编组站工作能力的客观标准,影响着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对整个铁路系统运输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编组站工作流程可靠性、信息流可靠性、工作组织可靠性、编组站本身结构可靠性,明了引起编组站工作延误的主要因素,使编组站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编组站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而且由于人子系统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编组站信息流的可靠性及工作人员的可靠性对编组站工作的可靠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编组站工作中人为失误的类型、数据结构、数学计算方法及工作人员的模糊工作状态计算方法,确定了人为失误评价方法,对编组站工作组织中人为失误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并对信息流的可靠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针对信息流具有反馈的特点,分析了编组站信息流传递径路及信息流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并对编组站工作中信息流的状态转移进行了剖析。 在分析编组站工作可靠性分配及各子系统工作可靠性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编组站工作可靠性逻辑框图,对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进行模型化分析,以明确系统工作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及系统的薄弱环节,制定预防措施,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3-02-01)

李怀兵,曹厚惠[10](2000)在《加强编组站工作 促进客货运市场营销》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 ,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 ,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 ,开展市场营销是铁路遏制客货运市场萎缩 ,稳定和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性举措。客货运市场营销是运输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 ,必须有车、机、工、电、辆等部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才能把(本文来源于《铁道货运》期刊2000年04期)

编组站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编组站在现实教学实践中,考虑学生安全以及车站生产安全等现实因素,无法参与现场调度指挥工作。本文依托物理模拟平台,以提高铁路技术型管理人才及进行科研活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结合实际与动手能力为着力点,构建了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到达场子系统,通过对其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将系统划分为设备层、单片机设备层、发码设备层、发码机位层、数据处理层和业务操作层,并进行了详细规划。结合了基本的叁级六场编组站线路布置特点,选取下行车场,设计了动态实体模拟沙盘平台:对实体平台上的车辆、道岔、信号、红外定位等装置进行了研究和开发,确定了设备的功能和通信规则。构建通信控制子系统和业务控制子系统,在通信频道整合和优化的基础上,对上述硬件设备进行通信控制。并根据业务控制需求,铺设包括无线传感网和车地通信网在内的系统感应网络,对系统列车定位信息进行了实时获取。其次,本系统对数据结构进行了设计,将整个系统数据分为了基础、控制、业务叁大类,分析编组站到达场工作业务流程,通过控制叁类数据的交互模拟到达场子系统的接车和调车作业控制数据流程。随后,系统对到达场子系统的工作业务流程中最重要的进路控制构建了模型与算法展开了研究,对到达场和关键设备进行了模型构建,并基于Floyd和趋势深度优先算法建立进路搜索算法,对到达场进路搜索完成了实现。最后,通过软件对系统进行可视化编程结构和流程设计。实际维护了系统模拟操作端的各类数据,构建系统整体框架,通过对值班员、信号员和司机操作端的业务控制,实现了到达场接车进站、摘机入段、机车折返、预推作业工作过程的模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编组站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1].吴鹏.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18

[2].许木南.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到达场子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8

[3].徐啸明.强化基础管理大力挖潜提效努力开创调度指挥和编组站工作新局面[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

[4].万俊希.编组站工作人员子系统可靠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5].樊斌.乌西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6].冯冰洁.编组站工作可靠性评定[J].甘肃科技.2005

[7].徐正利.适应铁路运输新形势的编组站工作组织[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05

[8].徐正利.适应铁路运输新形势的编组站工作组织[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

[9].郭寒英.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

[10].李怀兵,曹厚惠.加强编组站工作促进客货运市场营销[J].铁道货运.2000

标签:;  ;  ;  ;  

编组站工作论文-吴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