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渗透增强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杀菌,渗透增强蛋白,定向进化,易错PCR,DNA改组
渗透增强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琴,孔庆利,安云庆[1](2017)在《人杀菌/渗透增强蛋白N端功能片段基因突变文库的构建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提高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N端功能片段BPI_(23)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的亲和性,通过易错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改组技术,对其编码序列BPI_(600)进行突变,在大肠杆菌XL10-Gold中构建BPI_(600)基因突变体库。方法通过控制Mg2+和Mn2+的浓度进行易错PCR,获得BPI_(600)随机突变基因片段,经测序和基因比对,确定BPI_(600)的随机突变率。再对易错PCR产物进行DNA改组,将改组产物克隆至pYD1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XL10-Gold,从Amp抗性(LuriaBertani,LB)固体培养平板上任选10个单菌落,增菌后提取质粒,得到pYD1-shuffled BPI_(600)重组质粒,将质粒进行HindⅢ/XhoⅠ酶切鉴定,取5个阳性质粒进行DNA测序,通过基因和氨基酸比对鉴定突变情况。结果测序和基因比对显示,BPI_(600)经易错PCR所获突变文库的随机突变率达2.3%;改组后重组质粒的酶切结果表明,在随机选择的10个菌落所提质粒中,有6个含BPI_(600),表明构建了重组质粒pYD1-shuffled BPI_(600);在5个阳性质粒中,有4个重组质粒的BPI_(23)编码序列分别发生了6、9、11和14个碱基突变;1个不仅有10个碱基突变,还存在1个碱基的缺失。氨基酸比对表明,有2个质粒(分别有6和14个碱基突变)具有正确的读码框,能够翻译完整的蛋白质,各有4或14个氨基酸突变。3个质粒因含终止密码子而不能表达完整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pYD1-shuffled BPI_(600)重组质粒,获得库容量为2×105的突变文库,为高内毒素亲和力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颜金鹏,王丽,李善妮,邓丽明,韩旭[2](2011)在《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功能及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的阳离子蛋白,约为55 kD.BPI能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增加外膜对抗菌药的通透性,具有特异性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及结合/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对BPI研究颇多,并逐渐发现BPI还具有调理作用、抗真菌、抗原虫和抑制血管生成等许多功能,被学者称为未来的"超级抗生素".本文主要就BPI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李晶琴,孔庆利,樊峥[3](2010)在《杀菌/渗透增强蛋白功能区抗菌肽与内毒素亲和性的SPR技术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PI)不同功能区抗菌肽与内毒素(LPS)结合的能力。方法:设计、合成来自杀菌/渗透增强蛋白N端不同功能区的3段抗菌肽,分别为BPI22-36、BPI85-99和BPI147-161,将其固定于CM5蛋白质芯片上,使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仪检测3种抗菌肽与LPS和类脂A(Lipid A)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3种抗菌肽中,BPI147-161与LPS和Lipid A结合的能力最强,BPI85-99次之,但BPI22-36与其不结合;BPI147-161与Lipid A的亲和常数KA为1.12×106L/mol,相比,多黏菌素B(PMB)的亲和常数KA为5.58×106L/mol。结论:来自杀菌/渗透增强蛋白的抗菌肽BPI147-161能有效地中和内毒素,这可能为败血症休克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0年11期)
郭玲,许晴,吕喆,刘振龙,范宜强[4](2009)在《杀菌/渗透增强蛋白在小鼠组织器官和细胞中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理状态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杀菌渗透增强蛋白(murine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muBPI)在小鼠组织器官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①实验小鼠分为3组,即LPS未刺激组、LPS刺激组和阴性对照组;②制备小鼠心、肝、脾、肺、肾、胸腺、睾丸、小肠组织切片和骨髓细胞、腹腔灌洗细胞、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涂片;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uBPI在上述组织器官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①LPS未刺激组小鼠睾丸、小肠、肾脏组织切片和骨髓细胞、腹腔灌洗细胞、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涂片均呈黄色着染;LPS刺激后上述组织切片和细胞涂片呈棕黄或深棕色着染;阴性对照组呈现非特异微弱黄色背景着染;②LPS未刺激组小鼠肺、肝组织切片呈微弱黄色背景着染;LPS刺激后上述组织切片呈棕黄色着染;阴性对照呈微弱黄色背景着染;③其余器官组织切片在LPS刺激或未刺激组均呈现与阴性对照组相同的非特异微弱黄色背景着染。结论①生理状态下,小鼠睾丸、小肠、肾脏、骨髓细胞、腹腔灌洗细胞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可组成性表达BPI蛋白,LPS刺激后BPI蛋白表达量显着增高;②生理状态下,小鼠肺、肝组织不表达BPI蛋白,LPS可诱导上述组织表达BPI蛋白;③其余组织器官在生理状态下和LPS刺激后均不表达BPI蛋白。(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王昕昕,梁宁生[5](2009)在《杀菌/渗透增强蛋白mRNA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PI)mRNA在正常大鼠体内的存在情况,为了解和临床应用BPI提供重要的信息。方法从大鼠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匀浆中提取总RNA,合成第1链cDNA,利用PCR扩增大鼠BPI的DNA片段。结果遍及全身的21种器官和组织中,肾、卵巢、睾丸、肝脏、小肠、大肠、胸腺、脾脏和白细胞等9种器官中均能检测到BPI的mRNA,其中,在睾丸中最为丰富,在肝脏、大肠中也较为丰富。结论BPI的mRNA在正常大鼠体内多个器官和组织中都存在,提示它在机体内控制细菌感染的作用较为广泛。(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董伟,詹瑧,佟书娟[6](2006)在《人杀菌/渗透增强蛋白N末端片段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PI)N-端193个氨基酸的重组表达质粒。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从HL-60细胞内扩增出BPI氨基端1~193个氨基酸的基因序列,克隆入T载体。将BPI 193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 a中,构建重组的原核表达质粒pET-BPI 193,转化大肠杆菌BL 21菌株。结果:从HL-60细胞中扩增得到579 bp的BPI 193基因片段,构建了T-BPI 193亚克隆和PET-BPI 193重组表达质粒。结论:成功构建了pET-BPI 193重组表达质粒。(本文来源于《郧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董伟,董晓慧,楚雍烈,杨娥,胡刚[7](2006)在《人杀菌渗透增强性蛋白N末端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表达人杀菌渗透增强性蛋白(BPI)N-端193个氨基酸的重组表达质粒,诱导表达BPI193重组蛋白。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从HL-60细胞内扩增出BPI氨基端1-193个氨基酸的基因序列,克隆入T载体。将BPI193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的原核表达质粒PET-BPI193,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用IPTG诱导表达蛋白。应用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计算机薄层扫描分析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百分比;Western-blot技术检测表达蛋白的特异性。结果从HL-60细胞中扩增得到579bp的BPI193基因片段,构建了T-BPI193亚克隆和PET-BPI193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通过IPTG诱导,经SDS-PAGE检测表明,成功表达了6His-BPI193融合蛋白。计算机薄层扫描分析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2%。Western-blot检测显示表达产物具有特异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ET-BPI193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内,诱导获得了BPI193与组氨酸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文淑萍,刘霆,陈玉祥,赵颜忠,杨宜华[8](2005)在《毕赤酵母表达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N端片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毕赤酵母中进行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N端片段的分泌表达。方法从质粒pUCm-BPI上PCR扩增得到编码BPI氨基端196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BPI588)。将该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使其准确融合于α交配因子分泌信号之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His-。对酵母重组子的基因组DNA作PCR和总RNA作RT-PCR分析。筛选出的转化子用甲醇作诱导物在29℃进行诱导后,分泌到培养基中的表达产物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E.coliJM109的抑菌实验。结果BPI588基因已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基因组中,并有转录产物mRNA的存在,表达产物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生长。结论利用毕赤酵母进行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N端片段的分泌表达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12期)
章璐[9](2003)在《重组杀菌/渗透增强蛋白21在体内抗感染免疫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rBPI2 1在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慢性渗出性耳炎、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并发症叁种动物模型和临床创伤性失血及其并发症、肝部分切除术后、脑膜炎菌血症患者体内抗感染免疫作用的研究结果。提示rBPI2 1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蛋白 ,在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性疾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03年01期)
丛敏[10](2002)在《杀菌/渗透增强蛋白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杀菌 /渗透增强蛋白 (BPI)分子呈“飞镖”状结构 ,其N端和C端功能区中具有两个非极性磷脂结合口袋。目前认为 ,BPI与细菌脂多糖 (LPS)之间的结合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疏水基团的作用 :即LPS疏水性乙酰基链与BPIN端口袋中非极性侧链间的相互作用 ;②静电作用 :BPIN端功能区氨基酸携带的正电荷与LPS类脂A携带的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BPI主要生物学功能如下 :①对革兰阴性菌 (GNB)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②对游离LPS的结合 /中和作用 ;③促进补体活化、增强调理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渗透增强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的阳离子蛋白,约为55 kD.BPI能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上的脂多糖结合,增加外膜对抗菌药的通透性,具有特异性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及结合/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功能,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对BPI研究颇多,并逐渐发现BPI还具有调理作用、抗真菌、抗原虫和抑制血管生成等许多功能,被学者称为未来的"超级抗生素".本文主要就BPI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透增强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晶琴,孔庆利,安云庆.人杀菌/渗透增强蛋白N端功能片段基因突变文库的构建和鉴定[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7
[2].颜金鹏,王丽,李善妮,邓丽明,韩旭.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功能及应用前景[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
[3].李晶琴,孔庆利,樊峥.杀菌/渗透增强蛋白功能区抗菌肽与内毒素亲和性的SPR技术检测[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
[4].郭玲,许晴,吕喆,刘振龙,范宜强.杀菌/渗透增强蛋白在小鼠组织器官和细胞中的分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
[5].王昕昕,梁宁生.杀菌/渗透增强蛋白mRNA在大鼠体内的分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6].董伟,詹瑧,佟书娟.人杀菌/渗透增强蛋白N末端片段表达载体的构建[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6
[7].董伟,董晓慧,楚雍烈,杨娥,胡刚.人杀菌渗透增强性蛋白N末端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8].文淑萍,刘霆,陈玉祥,赵颜忠,杨宜华.毕赤酵母表达杀菌/渗透性增强蛋白N端片段[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
[9].章璐.重组杀菌/渗透增强蛋白21在体内抗感染免疫作用的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3
[10].丛敏.杀菌/渗透增强蛋白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