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互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棕色田鼠,伏隔核,社会互作,单胺类神经递质
社会互作论文文献综述
蒿欣[1](2017)在《伏隔核单胺类递质在社会互作中的实时变化及催产素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行为在人类和社会性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发生的神经生理学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很多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病常呈现社会行为异常,而对这些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多基于靶向单胺能系统,因此发现和评估单胺类神经递质在不同社会互作中的实时变化不但可揭示社会行为发生的神经生理机制,还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伏隔核是腹侧纹状体的一部分,位于前连合体的前部,纹状体的腹侧,纹状体底内侧,尾状壳核下方的嗅管上。伏隔核分为壳部和核部两个部分,伏隔核壳部在情感和动机功能中起作用,核部涉及躯体运动的功能。伏隔核在摄食、奖赏、应激和自我给药行为中起重要作用,是运动和情绪以及情感之间的纽带,是处理和情感有关的信息的闸门或者过滤器,并且伏隔核在动机、行为、神经精神疾病和药物成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而伏隔核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五羟色胺)在对情绪和运动的调节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伏隔核某个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药物成瘾和自我给药中的作用,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觅药行为以及类似于同伴偏好选择等经典行为的研究,而伏隔核中这四种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社会互作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互作过程中这四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在同一时间内是如何实时变化的,因其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研究较少。另外,伏隔核是中脑边缘多巴胺奖励途径的关键组分,并且涉及调节成瘾以及滥用药物的效果,最近有证据表明注射催产素至伏隔核可促进棕色田鼠非生殖环境下的的社会互作,催产素通过与催产素受体结合起作用,而催产素受体在伏隔核有广泛的分布。催产素对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调节作用也展示出一定临床应用前景,虽然研究发现在多种社交行为中均可检测到催产素的释放,但伏隔核催产素是否可引起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变化,进而调节不同的社会互作行为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本论文一方面使用微透析技术检测了雄性棕色田鼠伏隔核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和五羟色胺等单胺类递质在社会互作过程中实时释放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本论文还利用微注射及透析两用型探针研究了伏隔核注射催产素时对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伏隔核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在社会互作中的实时变化:雄性棕色田鼠遇到陌生雌鼠和陌生雄鼠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水平显着升高;遇到熟悉雌鼠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水平有升高趋势。雄性棕色田鼠遇到陌生雄鼠和熟悉雄鼠时,肾上腺素释放水平显着下降;遇到陌生雌鼠和熟悉雌鼠时,肾上腺素释放水平有下降趋势。雄性棕色田鼠遇到陌生雌鼠和熟悉雌鼠时,多巴胺释放水平有升高趋势;遇到陌生雄鼠和熟悉雄鼠时,多巴胺释放水平呈下降趋势。雄性棕色田鼠遇到陌生雌鼠和陌生雄鼠时,五羟色胺释放水平显着升高;遇到熟悉雌鼠和熟悉雄鼠时,五羟色胺释放水平有升高趋势。2.社会互作和单胺类神经递质之间的相关性:雄性棕色田鼠遇到陌生雌鼠时,五羟色胺释放水平与攀爬行为呈正相关。雄性棕色田鼠遇到陌生雄鼠的时候,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水平与探究行为呈正相关,多巴胺释放水平与追逐行为呈正相关。当雄性棕色田鼠遇到熟悉雌鼠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水平与探究行为呈负相关,与攻击行为和警觉行为呈正相关;五羟色胺释放水平与攻击行为呈正相关。当雄性棕色田鼠遇到熟悉雄鼠时,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释放水平均与友好行为、探究行为、追逐行为呈正相关,多巴胺释放水平与探究行为呈正相关,五羟色胺释放水平与服从行为呈正相关。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伏隔核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水平的变化与社会互作中的行为表现密切相关,且不同递质在不同的行为中作用不同。3催产素对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注射催产素后雄性棕色田鼠伏隔核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水平显着降低,多巴胺释放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五羟色胺释放水平显着升高。说明伏隔核单胺类递质释放水平受催产素的调节。综合伏隔核单胺类神经递质在社会互作时的释放情况我们推测:虽然注射催产素后可引起伏隔核部分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水平的变化,但是社会互作中伏隔核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可能还受到很多其它神经调质的调节。本研究通过探讨社会互作中伏隔核单胺类递质释放变化,分析单胺类递质与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催产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之间的关系,为揭示社会行为发生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对人类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章玲丽,邓世宁,李斐[2](2015)在《社会互作奖赏剥夺对小鼠代谢性学习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社会互作奖赏剥夺对小鼠代谢性学习记忆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亲子关系、社会隔离、集体生活等社会互作活动与儿童摄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共39只3月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群居组和独居组,然后分别进行能量偶联的条件性口味偏好训练。由于小鼠在建立口味偏好的训练过程中,为单只在单个饲养笼中进行,所以群居组小鼠的训练就模拟了社会互作奖赏剥夺,长期未体验社会互作奖赏效应(也不存在社会互作奖赏剥夺)的独居组为对照组。结果在未进行条件性口味偏好训练的前期选择测试过程中,社会互作奖赏剥夺组小鼠对仅具口味(尚无能量的意义)的溶液摄取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小鼠(P<0.001),但对两种不同仅具口味的溶液摄取量无明显差别(P>0.05);以代谢性能量作为非条件刺激进行口味偏好训练后,社会互作奖赏剥夺小鼠和对照组小鼠都对能量偶联的口味溶液形成显着的偏好性(P<0.001),但是社会互作奖赏剥夺小鼠的能量偏好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小鼠(P<0.001)。整个训练过程中,小鼠的体重并无明显改变。结论社会互作奖赏剥夺显着影响小鼠的摄食行为,尤其对小鼠的代谢性的口味学习记忆造成显着影响。该研究提示,社会互作奖赏对于儿童正确摄食行为习惯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王建礼,邰发道,赵清梅[3](2011)在《社会互作奖赏效应的多巴胺依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性玩耍、配偶联系和母子联系等亲密社会互作会激活中脑-边缘-皮质多巴胺(DA)系统(mesocorticolimbic dopamine system,MCLDS),促进DA传递。阿片肽、催产素(oxytocin,OT)和加压素(vasopressin,AVP)能够促进亲密的社会互作,并通过调制DA的活动,提高社会互作的奖赏价值。社会互作和滥用药物之间相互影响,阿片肽、OT和AVP系统是两者交互作用的重要枢纽。揭示两者交互作用的神经机制,对于开展精神疾病或成瘾戒断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翟培源,薛慧,邰发道,贾蕊[4](2008)在《棕色田鼠脑中雌激素α受体分布和社会互作的两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记录分析雌雄棕色田鼠同性间的社会互作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雌激素α受体(ERα)在雌雄棕色田鼠脑内的分布进行定位,以揭示ERα在不同性别棕色田鼠社会行为中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雌性棕色田鼠攻击行为显着多于雄性;雌性棕色田鼠亲密行为明显少于雄性,差异极显着;此外,雌性棕色田鼠的防御行为极显着多于雄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Rα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弓状核(ARC)、杏仁内侧核(MeA)、杏仁中央核(Ce)、下丘脑视前区(MPOA)、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终纹床核(BST),其中ERα在BST、MPOA、MeA和Ce中的分布存在着极显着性二型性,且雌性田鼠表达的ERα较多;在ARC中的分布也存在显着性二型性,雄性田鼠表达的ERα多于雌性田鼠;ERα在VMH中的分布无明显的性二型性。结果揭示了雌雄棕色田鼠在同性间社会互作中攻击、防御以及亲密行为存在显着差异,而ERα在雌雄棕色田鼠脑内的分布模式也有显著性差异,社会互作和ERα免疫阳性细胞分布的两性差异都呈现单配制鼠类的特征,ERα在大脑分布模式的两性差别和不同种类间的差别可能是单配制啮齿类呈现相关生殖和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威尔逊,张春美[5](1988)在《社会生物学和基因-文化互作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观念认为,本世代50年代,生物学作为最激动人心的科学领域取代了物理学。我则提出一个粗略的预言:到2000年,社会科学与大脑研究相结合,将开始在最根本的方面取代生物学。换言之,生物学将促进社会科学(本文来源于《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期刊1988年03期)
社会互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研究社会互作奖赏剥夺对小鼠代谢性学习记忆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亲子关系、社会隔离、集体生活等社会互作活动与儿童摄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共39只3月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群居组和独居组,然后分别进行能量偶联的条件性口味偏好训练。由于小鼠在建立口味偏好的训练过程中,为单只在单个饲养笼中进行,所以群居组小鼠的训练就模拟了社会互作奖赏剥夺,长期未体验社会互作奖赏效应(也不存在社会互作奖赏剥夺)的独居组为对照组。结果在未进行条件性口味偏好训练的前期选择测试过程中,社会互作奖赏剥夺组小鼠对仅具口味(尚无能量的意义)的溶液摄取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小鼠(P<0.001),但对两种不同仅具口味的溶液摄取量无明显差别(P>0.05);以代谢性能量作为非条件刺激进行口味偏好训练后,社会互作奖赏剥夺小鼠和对照组小鼠都对能量偶联的口味溶液形成显着的偏好性(P<0.001),但是社会互作奖赏剥夺小鼠的能量偏好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小鼠(P<0.001)。整个训练过程中,小鼠的体重并无明显改变。结论社会互作奖赏剥夺显着影响小鼠的摄食行为,尤其对小鼠的代谢性的口味学习记忆造成显着影响。该研究提示,社会互作奖赏对于儿童正确摄食行为习惯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互作论文参考文献
[1].蒿欣.伏隔核单胺类递质在社会互作中的实时变化及催产素的调节[D].陕西师范大学.2017
[2].章玲丽,邓世宁,李斐.社会互作奖赏剥夺对小鼠代谢性学习记忆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
[3].王建礼,邰发道,赵清梅.社会互作奖赏效应的多巴胺依赖机制[J].生命科学.2011
[4].翟培源,薛慧,邰发道,贾蕊.棕色田鼠脑中雌激素α受体分布和社会互作的两性差异[J].动物学报.2008
[5].威尔逊,张春美.社会生物学和基因-文化互作进化[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