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奇异粒子产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QGP,质子-质子碰撞,奇异性增强,PYTHIA模型
奇异粒子产生论文文献综述
郭绘锦[1](2018)在《质子-质子碰撞中奇异粒子产生的多重数依赖行为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色动力学(QCD)预言在高温高密的环境下,核物质中的夸克胶子自由度会释放出来,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即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Gluon Plasma,QGP)。我们在实验上通过高能重离子对撞(例如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铅核-铅核碰撞)来创造高温高密环境,从而产生QGP。在用来判断QGP物质形成的特征信号中,奇异性增强现象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量。在QGP物质形成的环境下,奇异夸克会与其他轻夸克一起达到热平衡。奇异夸克的相对产额相较于普通核子物质系统会有明显增大,因此奇异粒子的相对产额也会变大,并且这种相对产额的增大现象在奇异数更大的多奇异粒子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有趣的是,在近期的LHC上ALICE实验结果中,发现对于小尺度碰撞系统(质子-质子、质子-铅核对撞)也存在显着的多重数依赖的奇异性增强现象。这一发现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仍然没有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实验现象。基于以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拟采用PYTHIA模型和PACIAE模型来对质子-质子对撞过程中出现奇异性增强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本文探究中的PYTHIA模型主要考虑色重连(Color Reconnection)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奇异夸克产生几率的相关参数,色重连机制能带来较为明显的奇异性增强现象。尤其是对Ω粒子产额的多重数依赖性,相较不含色重连效应的情况大为改善。此外,PACIAE模型中考虑了质子-质子碰撞中的末态部分子和强子再散射效应的影响,发现由于小系统碰撞过程的初始部分子密度太小,末态相互作用对粒子相对产额的贡献并不明显,不太可能造成小系统中观测到的奇异性增强现象。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改进的弦碎裂机制以及部分子、强子态的末态相互作用对于质子-质子碰撞中奇异粒子产生的影响,讨论了小系统中出现奇异性增强现象的可能因素,对于认识小尺度碰撞系统的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冯兆庆[2](2018)在《中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奇异粒子产生和超核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能重离子碰撞可以形成大于饱和密度的核物质状态.高密核物质中奇异粒子成分影响核物质状态方程.重离子碰撞是产生丰中子超核的唯一途径.本文评述了中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奇异粒子研究最新进展,讨论了在我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上开展核物质状态方程和丰中子超核研究的可行性.基于兰州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以反应系统~(58)Ni+~(58)Ni和~(197)Au+~(197)Au为例,分析了阈能附近奇异粒子产生动力学和高密核物质状态方程;系统研究了Λ超核形成动力学机制并给出了超核的质量、电荷、动能分布和动能谱;讨论了核物质状态方程和碰撞中心度对奇异粒子产生和超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介子在高动能部分产额可以提取高重子密度下核物质状态方程;Λ超子与核子相互作用势会影响超核的形成,如吸引的相互作用势有利于超核的形成;重离子碰撞有利于形成轻质量区超核并且碰撞中心度对超核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龙海燕[3](2012)在《RHIC及LHC能区pp碰撞中奇异粒子产生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HadronCollider,LHC)正式运行,开创了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机制研究的新纪元,建立了探究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物质特性的新平台。众所周知,奇异粒子产生特性是LHC能区相对论性核-核碰撞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弦碎裂机制中,奇异(s)夸克对产生的几率较上夸克对、下夸克对(u,d)产生的几率低,它们之间的比值λ称为奇异夸克压低因子。最初,人们认为λ是一个常量,此观点在早期一些低能区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然而,随着碰撞能量的不断地提升,人们在实验中发现这种压低会减弱,即λ会随着实验能量的增加而增大。1997年,奇异夸克压低随能量增加而减弱的新机制被提出来,成功的解释了CERN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Super Proton Synchrotron,SPS)能区中pp,p+A和A+A碰撞中奇异夸克压低减弱的现象。这种机制认为,随着能量升高,强子-强子碰撞中的弦张力会随着能量的增加而增大,奇异夸克产额也随能量增加而增加,并将有效弦张力随能量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理解为随弦上胶子数目和硬度的增加而有效地增大。本文将用上述奇异夸克压低随能量增加而减弱的机制,讨论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RHIC)及LHC能区的奇异粒子产生。并用PACIAE模型为研究平台,对RHIC及LHC能区质子-质子(proton-proton,pp)碰撞中奇异粒子产生的实验结果做了系统性研究,并与PYTHIA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我们对奇异粒子在中心快度区的平均快度产额、横动量谱和Kπ比率进行了分析,发现修正PACIAE模型模拟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比PYTHIA模型模拟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验结果。这说明PACIAE模型引入的部分子演化(散射)和强子演化(散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研究RHIC及LHC能区奇异粒子时,考虑奇异夸克压低减弱机制能很好的解释实验现象。同时,我们分析了碰撞过程中部分子演化(散射)阶段中的非弹性散射效应,发现如果考虑此效应,可以很好的解决部分奇异粒子高横动量区出现地横动量谱高于实验结果的现象。这证明了在RHIC和LHC能区,非弹重散射的效应是不可忽略的。(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期刊2012-03-01)
冯兆庆[4](2010)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奇异粒子产生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Particle production in relativistic heavy-ion collisions has been investigated as a useful tool to extract information on the nuclear equation of state(EoS)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in terrest rial laboratories,such as high density,high temperature,and large isospin asymmetry. Besides nucleonic observables also mesons emitted from the reaction zone can be probes of hot and dense nuclear matter.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anzhou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LQMD)model,the dynamics of strangeness(本文来源于《IMP & HIRFL Annual Report》期刊2010年00期)
冯兆庆[5](2010)在《重离子碰撞奇异粒子产生提取状态方程高密度信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dynamics of pions and strange particles in heavy-ion collisions in the energy region of 1 AGeV is investigated by the lanzhou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LQMD)model for probing the nuclear equation of state at supra-saturation densities. In the LQMD model, the time evolutions of the baryons and mesons in the system under the self-consistently generated mean-field are governed by the Hamilton's equations of motion[1]. The Hamiltonian of mesons is composed of the Coulomb potential and the self-energy as(本文来源于《IMP & HIRFL Annual Report》期刊2010年00期)
谢文杰,杨德,王翠平,王志刚[6](2011)在《高能Pb-Pb碰撞中产生的奇异粒子的横质量分布(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火球模型,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40和158AGeV能量下Pb-Pb碰撞中产生的Λ,Λ-和Ξ-强子的横质量分布。在计算中发现射弹核火球、中心火球和靶核火球在横向有明显的扩展,并且模型计算的结果与NA49合作组的实验结果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1年02期)
温雪沙[7](2010)在《夸克重组合模型下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奇异粒子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研究对人们探索宇宙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为止,可能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高能重离子碰撞。在重离子碰撞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大型加速器加速两核使其发生对撞,碰撞粒子损失的大量的能量在短时间内将沉积在碰撞中心附近一个很小范围内,在碰撞区域产生的物质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在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中,例如现在正在运行的RHIC和LHC,可以通过探测器观测到碰撞后产生的粒子,但无法得知系统的演化过程及粒子的产生机制。因此人们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来了解粒子的产生过程。本文主要介绍描述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强子化过程的模型—夸克重组合模型。强子化是指从夸克和胶子到形成强子的过程,它发生于可产生自由夸克和胶子的高能碰撞过程之后。重组合模型之前有两个比较成功的描述系统强子化的传统模型:弦模型和部分子碎裂模型,但这两个模型都有其局限性。弦模型只适用于描述低横动量区域的粒子产生过程,部分子碎裂模型则更擅长描述相对较高的横动量区域的强子化过程。夸克重组合模型能够描述整个动量空间粒子的产生过程,能够解释很多传统模型所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在重组合模型中只考虑夸克和反夸克,胶子并不直接参与重组合,认为在强子化前胶子已经转化成夸克和反夸克对。系统碰撞产生的部分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热部分子和簇射部分子。在引入强子化时间的重组合模型中,介子(重子)的产率与夸克密度的2(3)次方成比例,保证了演化过程中系统的幺正性。通过重组合模型人们对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粒子的产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奇异性增强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产生的可能信号之一。本文研究在夸克重组合模型的框架下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奇异粒子的产生。讨论只包含u夸克,d夸克,s夸克及其反夸克的碰撞系统的演化情况,初态奇异夸克的化学势为零而轻夸克具有非零化学势。考虑叁种不同的演化模式,将系统幺正性和夸克总数不变作为模型的限制条件,计算各粒子产额及奇异粒子与非奇异粒子产额比值。在研究的过程中只讨论低横动量区间热部分子重组合对粒子产生的贡献。结果显示随着初始夸克密度的增大,介子的产额降低而重子的产额增大。而当奇异夸克与轻夸克的初态密度比值不断增大时,奇异粒子的产额增大非奇异粒子的产额减小。多奇异粒子增强程度较大。粒子的产生依赖碰撞系统演化的细节。(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韩伟[8](2007)在《e~+e~-→c(?)q(?)→h's过程中Diquark碎裂和Υ→J/Ψ+X过程中伴随奇异粒子产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反应中,多部分子系统的色结构是部分子演化过程的终点,又是强子化过程的起点。对于强子化过程,只能借助各种强子化模型进行描写,而部分子系统的色结构原则上应由PQCD决定但至今微扰QCD(PQCD)尚不能对其预言的多种色连接方式作出确定的抉择。不同的色结构会导致同一强子化模型给出不同的理论预言。将这些预言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就有可能确定相应的色结构的信息,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强子化机制的正确认识,这就需要寻找末态强子的某些可观测量与某种色连接的联系。我们研究了e~+e~-→c(?)q(?)→h′s过程中末态部分子系统的一种色连接方式,即cg和(?)分别处于颜色为3~*和3的态时对应的色连接方式。对于这种色连接方式,目前尚没有一种强子化模型可以一般地描写其强子化过程。但是在cg和(?)不变质量比较小接近diquark阈值的极限情况时,可以用LUND模型的diquark碎裂机制来描写该系统的强子化过程。本文采用了这一简单图像,模拟了diquark对碎裂(对应色连接方式(3(?)3)(?)(3~*(?)3~*)→3~*(?)3)的情况并与通常的强子化模型(对应一般的色连接方式(3(?)3~*)(?)(3(?)3~*)→1(?)1)事例产生器PYTHIA给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diquark碎裂得到的Λ_c的动量谱要比一般色连接方式下的夸克对碎裂得到的硬。用PYTHIA预言的Λ_c的动量谱与实验数据相比要稍软一些,diquark碎裂刚好对这一现象有所补偿,这为这种色连接方式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同时,我们进一步指出,diquark碎裂产生的重子反重子关联也要比一般色连接方式下(如PYTHIA)得到的结果要强,这可以作为实验上探测这种色连接方式的另一个信号。本论文的另一目的是研究γ→J/Ψ+X单举过程,色单态过程γ→J/Ψ+c(?)g可以给出与实验很符合的动量谱和分支比,为了找到确认此过程的进一步的信号,一个重要的探测就是寻找c强子(即D粒子),但是我们发现目前实验上对D粒子的探测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不能实现的。而c强子基本上都会衰变成奇异粒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奇异粒子的探测来间接反映D粒子的产额。为此我们模拟了T衰变到J/Ψ的过程中伴随部分子(如c(?)g、gg、g等)的强子化情况,并统计了伴随产生的奇异粒子K(Λ_0)的相对产额,通过对〈K〉/〈π〉(〈K〉、〈π〉表示伴随J/Ψ产生的奇异粒子K~±、π~±的平均多重数)比值的计算,我们发现,只有c(?)g→h′s过程会带来明显的伴随奇异粒子相对产额增强的特征,这为实验上探测色单态过程γ→/Ψ+c(?)g提供了信号。(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7-05-18)
周丽娟[9](2002)在《奇异粒子的产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奇异粒子光电产生的低能 QCD拉氏量理论 ,指出了研究奇异粒子光电产生的重要性和在强子的夸克胶子结构理论中奇异粒子的产生机制 ,为用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 ,量子色动力学 ,研究奇异粒子的光电产生建立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工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王晓荣,萨本豪,周代翠,蔡勖[10](2000)在《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奇异粒子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相对论性核-核碰撞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探寻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奇异粒子产生的研究是了解核核碰撞机制和 QGP 的重要途径之一。奇异增强现象被预言为探测 OGP 相变的可能证据之一。本文用描写相对论性核-核碰撞的 LUCIAE 模型及相应的 Monte Carlo 事例产生器分析了 WA97最近发表的158 AGeV p-Pb 和 Pb-Pb 碰撞中单奇异粒子Λ和多奇异粒子(E、Ω) 的多重数和横质量分布。由于 LUCIAE 模型包含了弦碎裂微观过程中奇异夸克压低因子随碰撞体系的能量,中心度和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以及由它导致的相对论性核-核碰撞宏观过程中奇异粒子产额随上述叁因素之增而增的物理机制;LUCIAE 模型计算结果能较好描写 WA97实验所揭示的相对论性核-核碰撞中奇异粒子产额随中心度之增而增和奇异粒子增强随奇异夸克数之增而增的实验事实,以及单奇异和多奇异粒子的横质量分布。(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期刊2000-10-01)
奇异粒子产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高能重离子碰撞可以形成大于饱和密度的核物质状态.高密核物质中奇异粒子成分影响核物质状态方程.重离子碰撞是产生丰中子超核的唯一途径.本文评述了中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奇异粒子研究最新进展,讨论了在我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上开展核物质状态方程和丰中子超核研究的可行性.基于兰州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以反应系统~(58)Ni+~(58)Ni和~(197)Au+~(197)Au为例,分析了阈能附近奇异粒子产生动力学和高密核物质状态方程;系统研究了Λ超核形成动力学机制并给出了超核的质量、电荷、动能分布和动能谱;讨论了核物质状态方程和碰撞中心度对奇异粒子产生和超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介子在高动能部分产额可以提取高重子密度下核物质状态方程;Λ超子与核子相互作用势会影响超核的形成,如吸引的相互作用势有利于超核的形成;重离子碰撞有利于形成轻质量区超核并且碰撞中心度对超核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奇异粒子产生论文参考文献
[1].郭绘锦.质子-质子碰撞中奇异粒子产生的多重数依赖行为的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冯兆庆.中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奇异粒子产生和超核形成机制[J].科学通报.2018
[3].龙海燕.RHIC及LHC能区pp碰撞中奇异粒子产生特性的研究[D].叁峡大学.2012
[4].冯兆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奇异粒子产生的研究(英文)[J].IMP&HIRFLAnnualReport.2010
[5].冯兆庆.重离子碰撞奇异粒子产生提取状态方程高密度信息(英文)[J].IMP&HIRFLAnnualReport.2010
[6].谢文杰,杨德,王翠平,王志刚.高能Pb-Pb碰撞中产生的奇异粒子的横质量分布(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1
[7].温雪沙.夸克重组合模型下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奇异粒子的产生[D].华中师范大学.2010
[8].韩伟.e~+e~-→c(?)q(?)→h's过程中Diquark碎裂和Υ→J/Ψ+X过程中伴随奇异粒子产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
[9].周丽娟.奇异粒子的产生机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2
[10].王晓荣,萨本豪,周代翠,蔡勖.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奇异粒子产生[C].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