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征谐波论文-邵思语,黄振琳,刘永强,李卓敏

非特征谐波论文-邵思语,黄振琳,刘永强,李卓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特征谐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换相电压时间面积,谐波,换相失败

非特征谐波论文文献综述

邵思语,黄振琳,刘永强,李卓敏[1](2019)在《基于交流系统非特征谐波的HVDC换相失败风险评估及抑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换相失败一直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基于换相电压时间面积法,从解析上分析了交流系统故障谐波对换相失败风险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换相失败风险评估指标—换相失败风险因子CFRI,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交流系统故障期间换流母线电压下降和谐波含量对换相失败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故障较强时,换流母线电压显着下降是导致换相失败的主要因素;故障较弱时,2、3次等低次非特征谐波引起的母线电压波形畸变是增加换相失败风险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谐波治理角度,提出了一种利用双调谐滤波器抑制换相失败风险的策略,通过PSCAD/EMTDC仿真分析可知,该方法能明显降低交流故障期间换流母线电压2、3次谐波含量,并有效抑制了系统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周国伟,顾用地,周建平,刘德[2](2016)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非特征谐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以其特有的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等优点,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普遍存在的网侧非特征谐波电流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理论分析了特高压换流变阻抗不平衡和触发角不平衡时,5、7次等非特征谐波电流的产生。其次,根据国内某一实际的UHVDC相关运行参数,以PSCAD/EMTDC软件为平台,搭建了其仿真分析模型。最后,重点针对换流变阻抗不平衡和触发角不平衡两种情况,计算了网侧5、7次非特征谐波电流。仿真结果表明,换流变阻抗不平衡对交直流互联系统的影响较小;换流器触发角不平衡时,网侧5、7次非特征谐波电流较大,超出了谐波电流含量最大1%的标准,对交直流互联系统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6年03期)

梁建钢,金新民,吴学智,童亦斌[3](2014)在《基于非特征谐波正反馈的微电网变流器孤岛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网变流器在微电网系统并网和孤岛工况下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在不依赖外部通信的基础上,微电网变流器必须能够自主实现对微电网系统状态的判断。基于电压正反馈的孤岛检测思想,结合微电网变流器实际运行环境,提出采用非特征谐波正反馈与传统过欠压、过欠频等被动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微电网系统状态的判断。文中分析了正反馈的工作原理、系数取值和非特征谐波的测量方式,并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孤岛检测方法在多种复杂工况下均可实现对微电网系统状态的准确判断,有利于微电网系统由并网向孤岛模式的平滑切换。(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4年10期)

蒋国顺,李建华,夏道止,黄莹[4](2011)在《应用牛顿法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非特征谐波潮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非特征谐波潮流算法中非线性方程组具有变量多、维数高的特点,采用牛顿-拉夫逊算法迭代求解,提高了非特征谐波算法的收敛性,推导了换流装置交流侧叁相电流和直流侧电压及Y、d换流变压器Δ绕组内零序环流的解析式.根据交、直流网络与换流装置的相互关系,组成换流站母线叁相谐波电流平衡方程、直流网络谐波电流平衡方程,形成了修正方程式,以统一基波和特征谐波潮流结果为初值,运用牛顿-拉夫逊算法迭代求解全系统非线性方程组.采用该算法计算了南方电网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非特征谐波潮流,计算结果合理,收敛性良好,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陆一川,尹凡[5](2010)在《适用于大型风力发电站的多源非特征谐波的迭加效应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规模集中式接入的风电场/光伏电场在电网中造成的谐波污染,实质上是所有单台换流器所产生谐波的集合,为避免分析研究的结果过于夸大或乐观,必须考虑每一单一谐波源所产生的非特征谐波电流相量的相位呈一定的随机分布特性。提出了建立在概率分析基础上的两种新手段,Rayleigh电流等效法与Ray-leigh电压等效法,可以有效地使此类多源谐波集合效应的分析估算结果更加逼近实测。运用这两种算法和IEC标准所推荐的算法对某风电站作了计算,通过对比各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检验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华东电力》期刊2010年09期)

李战鹰,黄莹,李建华,夏道止[6](2009)在《基于非特征谐波潮流统一算法的±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非特征谐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非特征谐波进行分析可以为特高压换流站交直流侧的滤波器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为治理谐波提高电能质量提供参考。交直流系统非特征谐波潮流统一算法建立了换流装置的数学模型,同时考虑3种不对称因素,并计及Y/△接线方式换流变压器绕组中零序环流的影响。该方法以统一基波和特征谐波潮流计算结果为基础,以特征谐波潮流计算所得出的谐波电压和电流作为非特征谐波计算的迭代初值。列出相应的换流器数学模型及全系统的方程式,用高斯-塞德尔法迭代法进行求解。采用该算法对某±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非特征谐波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09年01期)

张宏宇,钱珞江,舒敏波[7](2008)在《一种交直流输电系统非特征谐波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的增多及传输容量不断地增大,交流系统强度相对变弱,在直流传输发生扰动时,换流站有可能会产生一种非特征谐波。阐述了这种非特征谐波的产生机理,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仿真分析了这种非特征谐波性状,得到结论:在短路比较小的交直流电力系统中,换流站附近的交流线路保护需要考虑这种非特征谐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电机工程》期刊2008年05期)

莫丽琼,梁小冰,胡云[8](2008)在《大功率电解整流器非特征谐波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消除非特征谐波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对大功率电解整流器的非特征谐波进行仿真分析,并结合实际系统参数及运行情况,分析了由整流器交流侧叁相电压不对称以及由晶闸管触发不同步而产生的非特征谐波及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抑制非特征谐波的一些措施。(本文来源于《广西电力》期刊2008年03期)

黄莹,黎小林,朱光友,徐政[9](2007)在《换流站非特征谐波电流时域分段蒙特卡洛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提出了交流侧非特征谐波电流时域分段蒙特卡洛算法,该算法可以同时考虑交流母线电压不对称、换流变叁相短路电抗不对称及触发脉冲时间间隔不均匀等因素,通过分段考虑换相和非换相期间,能够充分计及直流侧纹波对交流侧谐波电流的影响,除此之外,能够利用设备偏差和不对称的统计特性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注入交流系统的非特征谐波电流。以一个实际HVDC工程为例,进行了PSCAD/EMTDC仿真,并与该方法的一次蒙特卡洛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实了其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07年05期)

王磊,刘小宁,王伟利[10](2007)在《大功率整流电路直流侧非特征谐波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功率高稳定度电源仍然采用晶闸管相控整流技术,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总是存在一定的低次谐波分量,给滤波器的选择以及谐波抑制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谐波产生的机理及其含量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利用用于对整流设备稳态工作进行谐波分析的开关函数法对整流器在几种非理想情况下的直流侧非特征谐波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在各种不同运行情况下直流侧非特征谐波的具体表达式。推导的结论为以后的谐波抑制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基础。同时对于高压直流输电谐波分析也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继电器》期刊2007年03期)

非特征谐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以其特有的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等优点,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普遍存在的网侧非特征谐波电流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理论分析了特高压换流变阻抗不平衡和触发角不平衡时,5、7次等非特征谐波电流的产生。其次,根据国内某一实际的UHVDC相关运行参数,以PSCAD/EMTDC软件为平台,搭建了其仿真分析模型。最后,重点针对换流变阻抗不平衡和触发角不平衡两种情况,计算了网侧5、7次非特征谐波电流。仿真结果表明,换流变阻抗不平衡对交直流互联系统的影响较小;换流器触发角不平衡时,网侧5、7次非特征谐波电流较大,超出了谐波电流含量最大1%的标准,对交直流互联系统的影响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特征谐波论文参考文献

[1].邵思语,黄振琳,刘永强,李卓敏.基于交流系统非特征谐波的HVDC换相失败风险评估及抑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9

[2].周国伟,顾用地,周建平,刘德.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非特征谐波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

[3].梁建钢,金新民,吴学智,童亦斌.基于非特征谐波正反馈的微电网变流器孤岛检测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

[4].蒋国顺,李建华,夏道止,黄莹.应用牛顿法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非特征谐波潮流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

[5].陆一川,尹凡.适用于大型风力发电站的多源非特征谐波的迭加效应算法[J].华东电力.2010

[6].李战鹰,黄莹,李建华,夏道止.基于非特征谐波潮流统一算法的±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非特征谐波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

[7].张宏宇,钱珞江,舒敏波.一种交直流输电系统非特征谐波的分析[J].江苏电机工程.2008

[8].莫丽琼,梁小冰,胡云.大功率电解整流器非特征谐波仿真研究[J].广西电力.2008

[9].黄莹,黎小林,朱光友,徐政.换流站非特征谐波电流时域分段蒙特卡洛算法[J].高压电器.2007

[10].王磊,刘小宁,王伟利.大功率整流电路直流侧非特征谐波的分析[J].继电器.2007

标签:;  ;  ;  ;  

非特征谐波论文-邵思语,黄振琳,刘永强,李卓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