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编码风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度自编码,运动风格转移,时空特征约束,格拉姆矩阵
编码风格论文文献综述
胡东,彭淑娟,柳欣,杜吉祥[1](2018)在《结合深度自编码和时空特征约束的运动风格转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风格化处理综合运用了运动编辑技术,可以较好地满足不同动画师对运动风格处理的要求.针对运动数据驱动方式的风格化处理存在未考虑运动时序性而导致姿态不协调和运动不自然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深度自编码和时空特征约束的自动风格转移模型.首先根据用户对风格转移的要求把运动分解为行为运动和风格运动;其次通过在深度自编码网络模型中增加历史运动序列关联信息建立风格特征提取模型,分别对行为运动和风格运动的时空特征进行提取;最后使用格拉姆矩阵对提取的特征建立运动风格转移约束,自动实现把一个运动的风格特征转移到另一个运动的行为内容上.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种类运动风格转移,并且转移后生成的运动序列风格自然和真实;此外,相关实验证实了文中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自适应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杜鹏[2](2015)在《大学生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不同认知风格和编码时不同注意状态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内隐记忆现象的观察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1987年,Schactor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概念做了解释,认为: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本文来源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期刊2015年31期)
万翠兰,普园媛,刘玉清,徐丹[3](2012)在《标准稀疏编码算法的视觉艺术风格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稀疏编码算法(Sparse Coding,简称SC算法)能够很好地去除图像的冗余,获得相互独立的图像特征,同时还能很好地拉开各类图像特征之间的距离.用稀疏编码算法提取的图像特征可用于视觉艺术作品的风格分类.本文对视觉艺术作品进行稀疏变换,获得能反映风格图像本质特征的训练基和稀疏系数,根据同种风格的绘画作品具有相同的基函数特征,同种风格的图像与同种风格的基函数映射得到的响应系数是最稀疏的理论,采用峭度来度量稀疏性程度,从而对艺术作品风格分类做出判断.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稀疏编码的方法,能很好地提取图像的本质特征,在视觉艺术作品的风格分类分析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B卷》期刊2012-07-25)
万翠兰[4](2012)在《基于稀疏编码的视觉艺术理解和风格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系统比任何人工的数字图像信号处理系统更加完美,在提高数字图像处理的技术方面,仿生学是很好的途径。稀疏编码作为一种模拟哺乳动物初级视觉系统主视皮层v1区简单细胞感受野的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图像的内部特征,同时还可以获得图像的最大的信息量。将稀疏编码算法用于视觉艺术作品的风格理解和风格分类方面,一方面可以将计算机图形学、生物学、艺术风格学等学科很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艺术风格学以及这种跨学科领域研究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对不同视觉艺术作品风格分类有利于人们从宏观上更清晰地对视觉艺术风格进行理论梳理,更加容易对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等有深刻的认识、理解和研究,进一步提高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为主要围绕稀疏编码理论及其在视觉艺术作品风格分类方面的应用进行展开,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入地研究了稀疏编码算法,其中包括算法模型、学习过程和算法前期的预处理工作等等。其次,在充分理解了稀疏编码算法理论的基础上,对不同风格的视觉艺术作品进行编码,获得不同的特征基函数和稀疏系数。通过对这些特征基函数和稀疏系数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风格视觉艺术作品的图像理解,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用于风格分类的可行性。随后,根据不同风格视觉艺术作品经过稀疏编码算法之后,提取的特征基函数和稀疏系数表现出较大的类间距离和较小的类内距离的特点,采用四阶统计量(峭度)对图像数据进行高阶统计,并借助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实现风格识别和风格分类。实验数据证明了利用稀疏编码算法来实现不同视觉艺术作品风格分类的可行性。最后,本文对稀疏编码算法及其应用于风格分类等问题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总结了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不足,探讨了该领域的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基于稀疏编码算法实现视觉艺术作品的图像理解和风格分类的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获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为视觉艺术作品的风格分类带来了崭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2-05-01)
刘惠灵[5](2010)在《双重编码教学对不同感知学习风格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听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技能。近几十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解释听力过程的理论模式,例如自下而上理论,自上而下理论,图式理论。这些理论都可以解释部分听力过程,但只注重听力过程中的语言因素诸如语素,单词发音,重音,节奏以及语调等,忽视听力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诸如心灵意象、情感反应等。双重编码理论是由佩维奥提出的一个较新的理论,他认为认知过程包括两个编码处理系统。一是言语系统,负责语言信息的表征与加工,二是非言语系统,负责非语言信息的表征与加工。这两套系统既相互独立运行,又可以并行运作,也可以交叉激活(Paivio,1971)。传统的听力教学只注重对语言因素的讲解,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往关于双重编码在听力教学中的研究往往忽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感知学习风格描述学习者使用一种或多种渠道的感官去理解、组织、保持信息之间的差异(Reid,1987)。感知学习风格通常划分为视觉性,听觉型,触觉型和动觉型,触觉型和动觉型有时被合为一种称为触觉型。学习者对于同一刺激有不同的感知和反应方式(Kinsella,2002)。在双重编码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促进个体学生的发展,笔者注重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的同时,加强非言语信息的输入输出,以研究双重编码教学对不同感知风格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研究的问题主要有四个:1)双重编码教学是否能显着提高视觉型学生听力成绩?2)双重编码教学是否能显着提高触觉型学生听力成绩?3)双重编码教学是否能显着提高听觉型学生听力成绩?4)双重编码教学对学生学习听力的动机,焦虑感,以及策略运用有什么影响?本文选取安阳市第十四中学八年级两个平行班80名学生作为被试,实验班和控制班分别都有40名学生。实验前,用学习感知风格调查表(Oxford,1993)对受试对象的叁种学习感知风格(视觉性、触觉型及听觉型)偏好进行调查,并收集受试对象七年级期末听力测试成绩作为前测,用SPSS (11.5)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班同一感知类型学生的听力成绩没有显着差别。然后,为了进一步了解两个班学生在学习动机,焦虑感,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听力学习情况,实验前后分别对受试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验期间,控制班采取传统的听力教学方式,实验班采取双重编码教学,在听前,听中,听后主要采用心灵意象训练,静态视觉辅助,动态视觉辅助等活动进行听力训练。实验后,收集两个班的期末成绩以及听力学习情况调查数据作为后测,用SPSS (11.5)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双重编码教学能显着提高视觉型学生听力成绩。2)双重编码教学对触觉型学生听力成绩促进作用不太明显。3)双重编码教学对视觉性学生听力成绩没有明显促进作用。4)双重编码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听力的动机,减少学生学习听力的焦虑,促进了学生听力学习策略的运用。由此可见,将双重编码理论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为不同感知学习风格的学生设计有效的听力活动,尤其是对听觉型和触觉型学生,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3-25)
李熹[6](2007)在《良好的SQL编码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关于SQL的参考书中,通常重视讲解SQL语句的功能与格式,但对SQL语句的编码风格等影响SQL语句逻辑表述的问题给出建议的不多。文章结合作者在SQL学习和使用中的经验,为读者总结出一系列良好的SQL语句编码风格建议。(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07年03期)
陈历明,刘根奇[7](2002)在《风格翻译中的信息编码——兼评《傲慢与偏见》首段译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格的变化是可用语境的变化来衡量的,对风格的解释依赖于对语言信息组合的把握。特定的句法形式,作为风格的"思想的外衣",其本身就具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译语中应采何种编码方式,译者并不总是自由的。(本文来源于《株洲工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周志敏,张强,陈忠文[8](2000)在《从VB中对象的命名谈编码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从VB中对象、变量命名方式入手,阐述了良好的编码风格有助于提高程序可读性及可维护性,进而从软件工程学角度指出养成良好编码风格须注意的几个原则。(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编码风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内隐记忆现象的观察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1987年,Schactor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概念做了解释,认为: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编码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1].胡东,彭淑娟,柳欣,杜吉祥.结合深度自编码和时空特征约束的运动风格转移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8
[2].杜鹏.大学生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不同认知风格和编码时不同注意状态的作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
[3].万翠兰,普园媛,刘玉清,徐丹.标准稀疏编码算法的视觉艺术风格分类[C].第叁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B卷.2012
[4].万翠兰.基于稀疏编码的视觉艺术理解和风格分类[D].云南大学.2012
[5].刘惠灵.双重编码教学对不同感知学习风格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0
[6].李熹.良好的SQL编码风格[J].大众科技.2007
[7].陈历明,刘根奇.风格翻译中的信息编码——兼评《傲慢与偏见》首段译法[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
[8].周志敏,张强,陈忠文.从VB中对象的命名谈编码风格[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