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既漂论文-柯蓉

刘既漂论文-柯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刘既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筑,中国,本土化,文化

刘既漂论文文献综述

柯蓉[1](2014)在《刘既漂与中国近代建筑的本土化转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建筑师地位低下,只是被认为是工匠艺人,加上他们所受文化教育较低,使得中国建筑艺术成就较少有记录保存,更别说研究成果的记载。清末民初,开埠后的沿海城市开始接触西洋的建筑和职业建筑师。从一开始对西方建筑文化的抵触到后来的追逐和热衷,中国本土建筑的发展一直是被忽视的问题。本土建筑如何从传统转型到近代,如何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从来没有被思考过。大多数的建筑风格,一味崇尚西方的文化,或为了民族自尊抄袭传统。刘既漂,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有对中国本土新建筑试验的尝试,对中国建筑走向本土化的转型起到了深远的作用。本文通过还原刘既漂建筑思想的本意,探讨其对中国本土建筑转型所作的贡献,以及对于当下中国建筑文化意义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4-15)

郑红彬[2](2013)在《调和中西以创中国新建筑之风——刘既漂的“美术建筑”之路及其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刘既漂及其"美术建筑"为研究对象,与以往相关研究过度依赖其西湖博览会设计不同,笔者更加关注其美术建筑探索、形成和实践的整个历程,尤其重视其以往被忽略的西湖博览会前基于美术建筑思想的方案创想和西湖博览会后的设计实践。笔者认为前者更能体现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后者则更具实践意义,而从叁者的对比中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在梳理其"美术建筑"历程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运用西梅尔斯坦提出的理论解读方法,从"美术建筑"是什么?如何产生?目的何在?如何达到目的?目标听众是谁?如何呈现与推广?效果、评价及影响如何?等七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读。(本文来源于《南方建筑》期刊2013年06期)

金小明[3](2011)在《刘既漂:建筑与书装艺术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年间着名的画家、雕塑家、艺术教育家刘既漂(1900-?),在上世纪二叁十年代,积极从事"美术建筑"民族化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近代设计和建筑教学领域颇多建树,曾为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首届西湖博览会建筑、展览(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1年09期)

费文明[4](2011)在《嫁接“装饰艺术”,绽放“美术建筑”之花——设计师刘既漂的建筑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二叁十年代,"装饰艺术"风格在世界范围内盛行。而当这股风潮吹来中国,其风格必然产生本土化的趋向。杭州国立艺术院图案系主任、西湖博览会重要设计师刘既漂便是嫁接这一"装饰艺术"风格的积极倡导者,他将中国古典元素经过简化、变形等处理后作为建筑的装饰主题,冠之以"美术建筑"之名,又将西方"装饰艺术"风格与本土风格进行了结合的尝试,并借"装饰艺术"宣扬他的"美术建筑"思想,提倡建筑的艺术性。本文对刘既漂的这一艺术活动的个案进行研究,并以西湖博览会中的建筑为例,对他如何将西方"装饰艺术"风格与本土风格相结合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他提出的"美术建筑"思想的内涵作出探析。(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期刊2011年02期)

刘既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刘既漂及其"美术建筑"为研究对象,与以往相关研究过度依赖其西湖博览会设计不同,笔者更加关注其美术建筑探索、形成和实践的整个历程,尤其重视其以往被忽略的西湖博览会前基于美术建筑思想的方案创想和西湖博览会后的设计实践。笔者认为前者更能体现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后者则更具实践意义,而从叁者的对比中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在梳理其"美术建筑"历程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运用西梅尔斯坦提出的理论解读方法,从"美术建筑"是什么?如何产生?目的何在?如何达到目的?目标听众是谁?如何呈现与推广?效果、评价及影响如何?等七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刘既漂论文参考文献

[1].柯蓉.刘既漂与中国近代建筑的本土化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郑红彬.调和中西以创中国新建筑之风——刘既漂的“美术建筑”之路及其解读[J].南方建筑.2013

[3].金小明.刘既漂:建筑与书装艺术实践[J].博览群书.2011

[4].费文明.嫁接“装饰艺术”,绽放“美术建筑”之花——设计师刘既漂的建筑设计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

标签:;  ;  ;  ;  

刘既漂论文-柯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