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脑电论文-周洁

皮质脑电论文-周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皮质脑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功能,仿生脑电刺激,脑心通胶囊

皮质脑电论文文献综述

周洁[1](2019)在《仿生脑电刺激神门、耳后乳突穴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仿生脑电刺激神门、耳后乳突穴联合脑心通胶囊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功能干预效应的疗效。方法:选取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A组常规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脑电仿生物电刺激。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H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患者HDS评分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血压、D2聚体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应用于老年性认知障碍患者可以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19年08期)

周洁,朱益幡,史艳艳[2](2019)在《脑电仿生电刺激神门穴、乳突穴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神门穴、乳突穴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SAE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神门穴、乳突穴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脑部血流速度、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中文版MoCA评分、H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文版MoCA评分、H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cy、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Hcy、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神门穴、乳突穴可有效减轻SAE患者痴呆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加快脑部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刘永超[3](2018)在《基于样本熵的皮质脑电术中脑功能定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癫痫、脑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脑部病变。我国目前仅癫痫患者的数量就达1000万,其中200~300万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必须通过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术中脑功能定位可以帮助医生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而又不破坏大脑功能区,是神经外科手成功的关键,也是目前临床中需要突破的难题。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术中脑功能定位方法是皮层电刺激法,它可以实现术中脑功能定位,但该方法仍存在耗时、耗力、刺激不当易损伤大脑皮层甚至诱发癫痫等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方法的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熵的皮质脑电(eletrocorticography,ECoG)术中脑功能定位算法。首先,采集和预处理皮质脑电信号。对采集到的ECoG进行坏道检测,信号截取,基线漂移纠正,对ECoG进行小波滤波;对预处理后的ECoG信号分别建立运动区、数数区和命名区的ECoG样本集。其次,研究基于样本熵的术中大脑功能区定位算法。对预处理后的ECoG进行基于样本熵的特征提取算法设计;设计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利用训练集和5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训练,分别训练出运动区、数数区和命名区的术中功能定位的最优模型。最后,分别测试和评价各功能区定位算法。利用最优模型对测试集ECoG的特征样本进行分类,根据识别率,评价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样本熵的术中大脑功能区定位算法对5个患者共51个导联的ECoG数据进行分析,其导联正确识别率为92.2%,误检率为7.8%,并且整个数据处理过程只要10min。该算法有望实现准确、快速、安全的术中脑功能定位。(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1-10)

符琼琳,姜涛,黄岳山[4](2015)在《基于皮质脑电的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区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神经外科手术中用皮层电刺激(ECS)法确认病灶周边运动功能区时存在操作时间长、可能损伤皮层以及诱发癫痫等缺陷,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皮质脑电(ECoG)分析的皮层运动功能区定位方法。该研究先对ECoG进行功率谱估计,分析Mu节律在运动前后的特征;再采用多分辨率小波分析方法提取特征并量化,观察各导联特征总量的分布,得到各导联电极下皮层与运动功能区的相关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各电极下皮层与运动功能区的相关程度的分布与ECS的结果基本一致,且此定位方法的总操作时间大约为5min。这表明基于ECoG的被动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区定位方法,很可能成为术中ECS法的一种有效辅助定位手段。(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李松,靳静娜,王欣,刘志朋,殷涛[5](2015)在《基于脑电θ波特征信息分析的大脑前额皮质在字母工作记忆中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前额皮质脑电θ波段(4~8 Hz)特征信息的分析,揭示大脑前额皮质在字母工作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与回忆"阶段作用的地位与机制。采集15名被试在3字母、5字母、7字母的不同记忆负荷下,工作记忆实验中头皮脑电图信号(EEG),并使用Morlet小波分解方法提取出各电极上的θ波段信号。在能量分析方面,采用Welch功率谱密度计算平均功率,采用短时傅里叶变化(STFT)进行时频分析;在相关性分析方面,采用基于电极间功率谱的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电极间同步锁相值(PLV)进行相位同步性分析。分析比较不同记忆负荷下,前额皮质与顶叶、中叶等脑区θ波段脑电信号的特征信息,并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检验。结果表明,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前额皮质(电极:Fp1、Fp2、F3、Fz、F4)θ波能量相对于中央叶(电极:C7、C3、Cz、C4、C8)和顶叶(电极:P7、P3、Pz、P4、P8)有显着上升(P<0.05)。在低字母记忆负荷下,左右脑同侧脑区前额叶-中央叶(F3-C3、F4-C4)、前额叶-顶叶(F3-P3、F4-P4)的相关系数相似。但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右脑的脑区相关系数相对于左脑有明显上升。相位同步性方面,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右脑前额叶-中央叶(F4-C4)和前额叶-顶叶(F4-P4)相对于左脑的相位同步性明显增强,锁相比值(PLV)显着上升(P<0.05)。在工作记忆的"信息保持与回忆"阶段,大脑前额皮质的活跃程度和信息交流明显高于中叶和顶叶皮质,可能起到兼有自身记忆信息储存与保持、执行调用其他皮质信息的多功能重要作用。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大脑将自主调用更多右脑皮质参与工作记忆,并从理性逻辑记忆模式,转化为感性形象记忆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符琼琳[6](2015)在《基于皮质脑电分析的大脑功能区定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在术中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并保护周边正常功能皮层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是目前常用于术中功能区定位的皮层电刺激法在速度、安全性等方面已不能满足手术的需求。因此进行准确、快速、安全的术中大脑皮层功能区定位方法的研究具有明确的医学临床应用背景和重大意义。本文先对单个功能区定位特征进行分析,再分别进行了基于mu节律的大脑皮质运动区和基于high gamma频带的语言区定位特征研究;然后以多个节律在任务前后的能量变化为特征,设计了基于小波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特征提取与识别算法,进行大脑皮质多个功能区的定位分析。首先,进行了大脑运动功能区mu节律的特征研究。按照特定节律研究特定功能区的思路,先对运动功能区脑电进行功率谱分析,再选择mu节律作为运动区的特征节律,进行了运动区功能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用mu节律的ERD现象研究运动区定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次,进行了大脑语言功能区high gamma的特征研究。同样按照特定节律研究特定功能区的思路,先对比分析语言区中命名功能区静息态和任务态脑电的对数功率谱,再设计特征量进行语言区功能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用high gamma频带内的对数功率谱变化研究语言区定位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进行了基于多节律特征量的功能区定位研究。先分析了“特定节律研究特定功能区”思路在定位大脑多个功能区时存在的局限,再提出了基于多节律特征的多个功能区定位方法。该研究以多节律在任务前后的能量变化为特征,设计了基于小波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特征提取与识别算法,并通过运动、感觉、Broca语言、命名语言功能区以及非功能区的脑电样本对该算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该定位方法中的算法能有效检测出运动、感觉、Broca语言、命名语言功能区以及非功能区的脑电样本,总体识别准确率为93.12%,而且整个处理过程耗时约5分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定位大脑多个功能区时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为进一步实现准确、快速、安全的术中大脑功能定位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4-20)

潘群皖,朱再满,李晶,李敏,周鸿铭[7](2014)在《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顶叶联络皮质遥测脑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记录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顶叶联络皮质(PtA)区脑电变化,分析其与觅药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PtA区脑立体定位电极埋藏,分成手术对照组和海洛因诱导组,后者制作海洛因依赖模型。利用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无线遥测技术,记录各组大鼠在黑白箱停留、黑-白箱穿梭和白-黑箱穿梭时大鼠PtA区脑电变化,分析其各波百分比的差异。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海洛因诱导组大鼠黑、白箱停留时,遥测脑电各波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海洛因诱导组大鼠穿梭时,与其停留状态脑电比较,右侧PtA脑电δ波百分比增加,β波、β2波百分比降低(P<0.05,P<0.01),左侧PtA区脑电β波、β2波百分比也显示减少(P<0.05,P<0.01)。进一步将海洛因诱导组大鼠穿梭时脑电与手术对照组大鼠穿梭时脑电相比,海洛因诱导组大鼠仅在白-黑穿梭时,左、右侧PtA区δ波百分比降低、θ、α、α1波百分比增高(P<0.05),而黑-白箱穿梭时,PtA脑电百分比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洛因诱导的CPP大鼠穿梭时PtA区脑电变化与停留状态下脑电有所不同,但这种穿梭时脑电的改变,可能与大鼠伴药箱觅药行为发生无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李志华,马明轩,李云林,王立红,边晶[8](2013)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在癫痫手术的应用效果及对皮质脑电监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在癫痫病灶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术中皮质脑电监测(ECoG)的影响。方法 90例颞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Ⅰ组)、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组(Ⅱ组)及静吸复合麻醉(Ⅲ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以及对皮质脑电(ECoG)监测定位的影响。结果 3组患者时点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ⅠECoG可检测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毕清醒时间均较组Ⅱ、组Ⅲ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Ⅰ对ECoG影响不明显,而组ⅡECoG的棘波、α波、β波及δ波的每秒连续波形数多有明显减少,与组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组Ⅰ相比,组Ⅲ患者ECoG的α波、β波的每秒连续波形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适的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是术中ECoG指导下癫痫病灶切除手术患者麻醉的良好选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易于调控,不干扰ECoG的监测,术后清醒完全而迅速,对术后需要神经学检查的患者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燕军,周漓[9](2012)在《同步录像脑电图检测和偶极子电位及术中皮质脑电监护在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癫痫病为常见疾病之一,70%~80%的病人可经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但有20%~30%的病人虽经长期服药仍不能控制癫痫发作,成为"顽固性癫痫"。我们对20例诊断明确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运用同步录像脑电图检测和偶极子电位(dipole localization method,DLM)及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实施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2年12期)

韩梅,熊鹰[10](2012)在《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刺激不能相应地增加皮质醇分泌,对镇静、镇痛药和血管活性药极度敏感,麻醉管理难度较大。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是敏感度和特异度最好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之一,我们在此类患者的麻醉处理中使用BIS监测,指导麻醉处理,患者转归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共收治6例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34~62岁。手术种类包括妇科手术1例,结、直肠手术2例,骨科手术2例,胸科手术1例。5例患者(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期刊2012年08期)

皮质脑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神门穴、乳突穴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SAE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神门穴、乳突穴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脑部血流速度、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中文版MoCA评分、H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文版MoCA评分、H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cy、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Hcy、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神门穴、乳突穴可有效减轻SAE患者痴呆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加快脑部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且安全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质脑电论文参考文献

[1].周洁.仿生脑电刺激神门、耳后乳突穴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9

[2].周洁,朱益幡,史艳艳.脑电仿生电刺激神门穴、乳突穴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3].刘永超.基于样本熵的皮质脑电术中脑功能定位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符琼琳,姜涛,黄岳山.基于皮质脑电的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区定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5

[5].李松,靳静娜,王欣,刘志朋,殷涛.基于脑电θ波特征信息分析的大脑前额皮质在字母工作记忆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5

[6].符琼琳.基于皮质脑电分析的大脑功能区定位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7].潘群皖,朱再满,李晶,李敏,周鸿铭.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顶叶联络皮质遥测脑电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8].李志华,马明轩,李云林,王立红,边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在癫痫手术的应用效果及对皮质脑电监测的影响[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

[9].燕军,周漓.同步录像脑电图检测和偶极子电位及术中皮质脑电监护在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2

[10].韩梅,熊鹰.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

标签:;  ;  ;  ;  

皮质脑电论文-周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