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语境论文-周维东

解放区语境论文-周维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放区语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域外语境,解放区文学,复调结构

解放区语境论文文献综述

周维东[1](2015)在《“域外语境”与解放区文学的复调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域外语境"力图说明的问题,是抗战文学虽然出现地域分野,但地域之间依然存在广泛互动和交流,忽略区域之外因素的存在和影响,并不能对区域内文学特征和内在规律给予合理概括。解放区文学的"域外语境"大致包括叁个方面的内容:抗战整体局势、文学思潮影响和人员流动。"域外语境"对于"解放区文学"研究的启示,是认识到其作为两个时代衔接点的"复调结构",简单地说,是作为"民国文学"的解放区文学和作为"共和国文学"的解放区文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黄高锋[2](2015)在《从“鲁迅方向”到“赵树理方向”——论20世纪叁四十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解放区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鲁迅方向"的提出"鲁迅方向"是毛泽东1938年4月28日在鲁迅艺术学院的一次讲话中正式提出来的。毛泽东在讲话中深刻指出:"艺术上每一派都有自己的阶级立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方面的,但在统一战线原则之下,我们并不用马克思主义来排斥别人。排斥别人,那是关门主义,不是统一战线。但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方向。你们鲁迅艺术学院要遵循鲁迅先生的方向。"[1]1940年1月,毛泽东在延安新创刊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了(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5年01期)

游云琳[3](2010)在《从“自由表达”到“异口同声”——延安解放区文化语境变迁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有着浓重的"五四"个性主义思想,他们在自由、民主的文艺氛围中畅所欲言,于是"鲁迅风杂文"兴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通过延安文艺整风运动,以"讲话"为核心的文艺观念得以建构,知识分子们逐渐以"讲话"为话语准则,集体转向。笔者旨在展现30年代末40年代初,延安解放区由自由宽松到以"讲话"为一切话语准则的文化语境变迁过程,从而宣示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杜静[4](2010)在《启蒙语境中的解放区文学思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区文学思潮是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启蒙作为贯穿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重要特征之一,深深地影响着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解放区文学思潮的核心内容是对文学大众化的倡导,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解放区文学思潮的纲领性理论,对文学的大众化以及文学的普及和提高都做了颇有深意的阐释。可以说,深入了解解放区文学思潮的文学大众化内涵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解放区文学思潮的特征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将解放区文学思潮放在启蒙的语境中进行探讨,对解放区文学思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考察,在史的意义上对解放区文学思潮的总体特征进行全新阐释,同时,对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大众启蒙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本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要讨论的问题。第一章文学启蒙的中国化进程本章主要是对启蒙的相关概念的阐述梳理,同时从史的角度来介绍启蒙的中国化进程。首先介绍五四启蒙文学思潮对西方的借鉴和对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开创性意义。其次,分析左翼文学思潮对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的传承与转变。第二章历史的抉择—大众启蒙文学思潮这一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从大众启蒙的角度论述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分别从理论指导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加以阐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解放区文学思潮重要的理论纲领,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讲话,它不仅对以往中国的文艺现状做了深刻的总结,同时也开创了文艺的新时代,其对中国新文学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实绩给予的部分肯定,对客观现实,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存在的重视、对文学创作来源问题的深入阐述,以及对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相互学习的观点的提出等几个方面。在《讲话》的推动下,解放区文学创作全面深化,本文根据解放区文学创作的不同文化底蕴将其分为叁个部分加以阐述:分别是以丁玲等人为代表的延安作家创作群体,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体和以孙犁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体。正是在这些创作实绩的推动下,解放区大众启蒙文学思潮得以全面深化。第叁章时代的回响—个性启蒙文学思潮本章主要论述与解放区大众启蒙文学思潮相呼应的个性启蒙文学思潮:即以王实味为代表的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作家个性的个性启蒙文学思潮。同时,对其与大众启蒙文学思潮相互补充、瑕瑜互见的关系加以简要论述。第四章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启蒙特征通过以上几章的论述,本章总结了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启蒙特征,即民族化与大众化、政治性以及雅俗合流的文学特征。结语新世纪以来,面对文学的日益边缘化以及受众知识层面的逐渐提高,如何在传媒技术不断丰富的当今语境中,保持文学鲜活的生命力,合理地处理文学的雅俗关系,在全新的语境中做好文学的普及与提高,使文学启蒙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使文学能够经受得住市场化的不断考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新世纪文学启蒙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在文学的雅俗合流趋势之中回归民族传统,使文学传承的意义更加鲜明,在不断发展中超越自我。(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胡斌[5](2009)在《解放区土改斗争会图像的文化语境与意识形态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解放区的美术创作中,结合艺术的革命目的,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和来自西方的美术造型手段以及意识形态话语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和共同建构的过程。改造民间形式和借用西式的手法是一个问题的两面。通过对斗争会题材作品的图像分析和对艺术家自我革命之路的描述,本文探究集中的、具有动势的人物场景构图模式与民间文化中明朗化、富于故事性的表现形式以及伦理秩序和仪式效应之间的关系,藉由这种对运动与斗争图像建构的复杂因素的透视,为革命美术研究提供一个剖析的案例。(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09年07期)

杨巧君[6](2008)在《左翼叙事在解放区语境中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左翼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但不同时期的左翼文学有着不同的文学样态,探究解放区时期左翼文学的演变过程可以让我们深入理解左翼文学思潮,把握这一特定文学现象与时代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认为,左翼叙事是看取左翼文本秩序与社会秩序之间微妙关系的绝佳视角,考察左翼叙事在解放区语境中的变异,对于揭示有着强烈政治诉求的中国左翼文学与政治文化语境的互动关系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论文以启蒙叙事、阶级叙事、情爱叙事为线索,从叁个方面探究了中国左翼叙事在解放区语境中的变异。1937—1942年,相对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里,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圣地延安,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采取了吸收、接纳的态度,战火中的缪斯焕发出柔和的光彩。启蒙叙事既有对五四现代性启蒙的回望、又有对阶级化启蒙的继承,阶级叙事中翻身主题的主人公逐渐为农民为所取代,情爱叙事中才子佳人模式中的才子形象出现英雄化、佳人形象出现乡村化的倾向。1942—1949年,《讲话》后知识分子成为被改造的对象,启蒙叙事被政治化。随着边区政府的稳固,在土改斗争中贫民出生的无产阶级英雄不断涌现,通过批斗会上各阶级的角逐,农民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翻身当家作主人。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解放区,一切叙事形式都带有意识形态的意味,情爱宣泄遭到抑制。意识形态对左翼文本的叙事视角、结构模式、人物关系等看似“中性”的叙事机制进行了隐蔽的编码,同时不断变异的左翼叙事也参与建构了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成。叙事是权力话语的符号化,随着解放区语境的统一化、知识分子一统化,左翼叙事也逐步走向纯化,而权力也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呈现出左翼文本秩序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同一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9)

杜霞[7](2007)在《革命语境下的政治权威叙事——解放区小说叙述视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何种方式讲述,直接决定着文学表达的作用和效果。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往往都要归结到“视角”,即叙述者所站位置与故事的关系上。革命语境下解放区小说对特定叙述视角的选择,满足了既定的主题功能,并构建起一种新的政治道德权威。(本文来源于《中文自学指导》期刊2007年01期)

张器友[8](2006)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解放区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现实境遇的呼唤,左翼文学研究,尤其是解放区文学研究在一部分中青年学者和文化人中形成热点。这一耀眼的学术浪波,为新世纪的20世纪文学研究注入了健康的、令人兴奋的理性质素。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思想文化界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强劲崛起,在(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06年01期)

解放区语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鲁迅方向"的提出"鲁迅方向"是毛泽东1938年4月28日在鲁迅艺术学院的一次讲话中正式提出来的。毛泽东在讲话中深刻指出:"艺术上每一派都有自己的阶级立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方面的,但在统一战线原则之下,我们并不用马克思主义来排斥别人。排斥别人,那是关门主义,不是统一战线。但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方向。你们鲁迅艺术学院要遵循鲁迅先生的方向。"[1]1940年1月,毛泽东在延安新创刊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放区语境论文参考文献

[1].周维东.“域外语境”与解放区文学的复调结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黄高锋.从“鲁迅方向”到“赵树理方向”——论20世纪叁四十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解放区文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

[3].游云琳.从“自由表达”到“异口同声”——延安解放区文化语境变迁论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

[4].杜静.启蒙语境中的解放区文学思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5].胡斌.解放区土改斗争会图像的文化语境与意识形态建构[J].文艺研究.2009

[6].杨巧君.左翼叙事在解放区语境中的变异[D].福建师范大学.2008

[7].杜霞.革命语境下的政治权威叙事——解放区小说叙述视角分析[J].中文自学指导.2007

[8].张器友.新的历史语境中的解放区文学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

标签:;  ;  ;  

解放区语境论文-周维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