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制度论文-谢建平

苏维埃制度论文-谢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苏维埃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苏维埃制度,国家权力,乡村治理,秩序再造

苏维埃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谢建平[1](2018)在《20世纪30年代苏维埃制度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秩序再造》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共将苏维埃革命的触角伸入广袤的中国乡村之时,失序的乡村社会考验着苏维埃政权的乡村治理能力。中共以阶级斗争作为乡村权力再造的重要切入点,推动苏维埃制度在乡村中的确立,唤起了权力主体的民主意识觉醒,使国家权力顺利嵌入乡村基层政权。苏维埃政权成功实现对乡村民众的赋权,并导入新的委员代表制度,构建了一个超越传统的全能型政权,通过重构社会组织的机能,再造乡村社会秩序的国家意志得以体现。(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期刊2018年01期)

黄洪波[2](2015)在《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中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列宁认为苏维埃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制度,它可以保证人民民主制;列宁主张苏维埃制度实行立法权和行政权统一的原则,使人民可以掌握权力;列宁民主管理应该逐渐实现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列宁强调要处理好党政关系,党政分开,以党代政等等。列宁的苏维埃制度拓展了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开展,探究了苏俄民主制度的规律,为其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人们政治文明的提升做出了贡献。笔者主要是对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理论价值的探究,对我国开展民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5年16期)

袁静[3](2014)在《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十月革命掀起了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制度变革的帷幕,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新制度建设,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无疑是苏维埃体制,它全然不同于以往人类社会中的任何政体,作为革命的设计师与领导者,列宁对苏维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列宁关于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含有一系列极为重要的内容。列宁认为苏维埃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制度,它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旧制度,它是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真正保证人民的权利的真正的民主制;列宁主张苏维埃制度在组织形式上采用议行合一的原则。立法权和行政权相统一,使人民的代议机关成为国家的全权机关,同时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这样更有利于人民掌握权力,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关于人民主权的实现方式上列宁经历了由直接民主制到间接民主制的思想转变,列宁认为民主管理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人民管理国家必须经过一个由工农群众的先进阶层进行管理,逐步实现全体工农群众直接、普遍进行管理;列宁主张改组工农检察院,防止官僚主义。他指出,苏维埃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接受人民的监督和罢免,要廉洁奉公,决不允许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列宁提倡精兵简政,把精简国家机关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严格干部任用标准,加强干部培训工作,搞好国家机关建设工作。在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中,列宁强调要处理好党政关系,主张坚持和加强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实行党政分开,坚决反对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等等。时至今日,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对我国政权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民主形式需要有好的制度的支撑,尤其是在当今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依然是我们今天中国建立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资源。本文以研究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为主题,全文逐层深入地探讨四个问题:第一,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第二,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第叁,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形成和发展;第四,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从最初的政治理念描述,到之后的制度落实,再到其后在实践中的调整与改革,列宁对于建设这样一种根本不同于一切旧制度的新制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4-05-01)

赵纪梅[4](2012)在《论列宁对苏维埃制度内涵的多维界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宁领导创立的苏维埃制度具有多重内涵。它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民意代表制度,还是一种崭新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有效的社会管理系统,更是一种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的全新的国家制度类型。苏维埃制度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蕴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赵纪梅[5](2012)在《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落后俄国是否能够建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争执的焦点。列宁不拘泥于前人成说,从新的社会实践出发为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一个基本思路,即在无产阶级先取得政权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条件。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政治权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保证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要努力探索经济文化发展的最优途径和方法。因此,国家政治权力本身的运作模式、运作状态和运作效果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就是在继承和吸收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政治制度设想以及巴黎公社政权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对苏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进行的思考和探索。初看起来,这一问题已是尘封已久的历史性课题。但实际上,它与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问题息息相关。今天我们研究这一历史问题,是站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高度上,用新的眼光来重新思索列宁提出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和遗留的问题,以期从中领悟出那些至今仍有启迪意义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以研究列宁的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为主题,对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思考和探索进行整体性的解读,意在揭示列宁的政权建设思想在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从总体上看,全文逐层深入地探讨了叁个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1)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形成发展;(2)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内容;(3)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时代背景下,深深扎根于俄国半文明、半落后社会的特殊土壤中,并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史进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列宁对苏维埃制度建设的探索必然要经过一个艰难的历程。总的来看,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经理论设想、制度初设、认识调整和制度改革四个阶段。十月革命前列宁对苏维埃的最初设想完全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设想和巴黎公社直接民主制的实践经验,把苏维埃看作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新型民主制度的载体,赋予其无比重要的意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把苏维埃设想蓝图变成了现实中的制度实践,在俄国历史上开启了一段以人民自治为基本原则的颇具特色的制度建设历程。这一时期列宁倾向于一举实行理想形态的人民群众直接民主,对俄国的现实国情欠缺考虑。国内战争爆发后,基于苏俄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和战争环境的压力,列宁逐渐调整了对苏维埃制度的理论认识,在实践中强化了高度集中的制度运作方式。苏维埃制度建设走了一段曲折弯路。国内形势好转后,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弊端开始显露,引起了列宁的担忧。为了矫正已经畸形化的苏维埃制度,列宁在生命最后时期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和重构的尝试,努力还权于苏维埃,还权于人民,试图建立一种党的领导与人民监督相结合、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发展模式。可惜的是,列宁健康状况的恶化中断了苏维埃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即便如此,列宁仍然在短暂的制度实践中留下了巨大的理论财富。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蕴含着丰富深邃的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理念,其核心主题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寻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民主发展的特殊道路和特殊规律。围绕这一主题,列宁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了种种建议和设想。第一,对苏维埃制度内涵的认识。列宁思想中的苏维埃绝不是单纯的立法机构,而是凝聚着列宁政治理想的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层意蕴的新型民主模式。在他看来,苏维埃制度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民意代表制度,还是一种崭新的国家治理体系、一种有效的社会管理系统,更是一种全新的国家制度类型。第二,对国家机关建设的认识。列宁把反对官僚主义定为国家机关改革的主题,认为官僚主义的产生既与人的思想作风有关,更与制度建设的缺陷有关,主张从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加强国家机关建设。第叁,对党政关系的认识。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是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重中之重。他围绕苏维埃与党二者如何结合、如何划分职权的核心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第四,对党际关系的认识。列宁从巩固工农联盟和维护苏维埃国家政权的制度策略角度主张有原则、有条件地实行多党联合执政。对于政权外的反对党派,列宁认为它们能否合法存在取决于对待苏维埃政权的态度。第五,对国家结构形式的认识。列宁经历了从反对联邦制、主张单一制到肯定并实施联邦制的思想转变。但他把联邦制看作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和通向单一制国家的过渡形式,从而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国家结构理论。纵观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可以深切感受到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在落后的俄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创造性探索。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列宁对苏维埃制度的开拓性探索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它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探索了苏俄民主制度建设的若干规律,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的新型民主制度模式,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实践上,它确立了新型政治制度的总体框架,为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开启了新型民主政治建设的序幕,为俄国政治现代化指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引领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为后来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借鉴。然而,列宁对苏维埃制度的思考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反而被后人逐渐背离和放弃,致使这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制度演变为权力高度集中的集权制度,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了灭亡的深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环境的因素,也有制度的因素,既有具体实践的因素,也有理论本身的因素。综合起来,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在俄国特殊国情下的叁大缺憾。一是没有解决好苏维埃制度理论构想与具体实践的差异。二是没有处理好苏维埃制度先进性与国情落后性的矛盾。叁是没有统筹好苏维埃制度民主形式与本质内容的关系。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历史缺憾使得苏维埃制度在实践中遭遇机制桎梏和功能障碍,从而逐渐偏离了列宁预设的轨道。而后人对列宁思想的背离则进一步导致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道路困难重重,步履维艰。苏维埃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意义。列宁对苏维埃制度的思考在内容上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既有针对当时特殊情况而提出的具体措施,也有为解决全局性重大问题而设立的基本原则。现在来看,他当时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确实已经失去了时代意义,但其中蕴含的基本原则却仍然保持着锐利的思想锋芒。这些原则和理念对于今天俄罗斯的民主制度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俄罗斯现行政治制度是在模仿西方民主模式基础上建立的。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后,这一政治制度仍然很不完善,国家政治生活依旧呈现“强国家——弱社会”的基本状态。当前俄罗斯的民主制度建设除了要继续借鉴西方文明成果外,更需要从自己的历史中汲取科学的、先进的、有益的优秀成果,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列宁对苏维埃制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是俄罗斯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其中若干先进的、合理的思想观念值得它吸纳和借鉴。如列宁的人民主权思想对俄罗斯扩大国家杜马代表性的启示;列宁的反对官僚主义思想对俄罗斯完善行政体制的启示;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对俄罗斯培育公民文化的启示。除了对俄罗斯具有借鉴意义外,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特殊规律,对现实社会主义的主要实践者中国更具启示价值。在当前中国,政治体制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关键时刻。列宁对苏维埃制度的改革构想为我们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尤其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思想、民主集中制思想和吸收劳动者普遍参与国家管理的思想对当前中国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和特权腐败以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列宁在探索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问题,解决了许多问题,也遗留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研究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探讨它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不是简单地回到列宁思想,更不是机械地搬用列宁的现成结论去解决改革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国情特征下吸收和借鉴列宁思想的精华,以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民主制度建设的新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6-10)

蒲国良[6](2012)在《戈尔巴乔夫从改革到废弃苏维埃制度的理论认识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自治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以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为核心内容的新政治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苏维埃制度的叁个重要理论支柱。戈尔巴乔夫最初把加强苏维埃的地位和作用看成是实现社会主义自治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激进的反传统倾向与泛化的新思维理念在其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戈尔巴乔夫对苏维埃体制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戈尔巴乔夫的苏维埃制度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最高苏维埃体制转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而引进总统制,再转而实行总统内阁制的复杂嬗变。在这一过程中,戈尔巴乔夫逐渐从改革苏维埃制度走上了废弃苏维埃制度的不归路。(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C·卡拉—穆尔扎,施海杰,陈亚梅[7](2011)在《苏维埃制度崩溃原因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解体的轻率和突然令人震惊,但官方的苏联历史是神化的。并非国有制过度这种所谓的恶疾导致了苏维埃体制的崩溃。苏联经济落后及其被军备竞赛所耗尽只是意识形态的神话。石油价格波动同样未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相当长时期内的危机,不是从苏联延续下来,而是在拆解苏联时形成的。只有极少数公民有意识地否定苏维埃制度的主要基础。厘清苏联解体的原因,需要我们应打破教条和陈词滥调以及意识形态语言的藩篱。应区分苏维埃构想和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苏维埃制度。苏维埃构想并没有消灭自己,也没有退化或自我毁灭,而只是在成长中出现了疾病,其一系列制度无法适应苏联社会和苏联人发展的新形势。苏联体系的主要特点,或者说斯大林主义,是在1905-1917年革命、内战、20世纪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30年代的集体化和工业化、卫国战争期间形成的。当时的环境导致苏共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选择的范围很小,只能基于现实的威胁、资源潜力和历史上造就的具有惯性的文化环境。二战结束后,苏联的领导层未能妥善解决摆脱"斯大林主义",摆脱动员发展状态这样的复杂问题,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并由于冷战而深化其严重性。苏联既是被冷战的对手所扼杀,更死于自己的双手。苏联合法性的危机酝酿了30年才成熟。苏维埃制度早期的合法性源自对群众对社会苦难的记忆。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至20世纪60-70年代,苏联社会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但城市化给对苏维埃的不满制造了客观的前提条件。一种隐性的危险日益增大,即以前的苏维埃制度的思想基础迅速急剧地衰弱乃至消失。苏联短期内有两代感觉自己毫无生活保障的年轻人被改革、公开性、集会以及文化多元论弄得神魂颠倒。精英阶层的反苏部分的行动利用了这种世界观危机并使之加剧。而新一代领导人既无法迅速揭示也无法预防社会上已经出现的矛盾,而且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成熟的问题。党的高层与苏联社会现实的脱离令人震惊,他们自以为掌控着国内进程,但实际上底层的干部掌握着形势。这使得戈尔巴乔夫日益激进的改革导致雪崩式的后果。从这一意义上讲,苏联的解体是文明和世界观危机的结果。其实质在于,苏联社会与国家没能胜任在代际更替的过程中更新社会制度合法性手段的任务;无法保障文化历史类型嬗变的延续性,这种递嬗发生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并和整个社会走出20世纪20至50年代的动员型发展状态的危机相吻合。(本文来源于《俄罗斯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赵纪梅[8](2011)在《列宁对苏维埃制度下党政关系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俄国苏维埃制度确立后,如何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成为政权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列宁领导俄国共产党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既要苏维埃,又要党",是处理党政关系的首要原则;正确理解党的领导的内涵,深入实施党的领导,是处理党政关系的关键;明确党与苏维埃的职责,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是处理党政关系的重点;党政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不断改进。(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赵纪梅[9](2011)在《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探索了苏俄民主制度建设的规律,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的新型民主制度模式,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入发掘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列宁的政治思想,积极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蒲国良[10](2009)在《斯大林对苏联苏维埃制度建设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斯大林时期是苏维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苏联制定了新宪法,统一了立法权,确立了最高苏维埃体制,从而消除了苏维埃政权之初立法职权分散、法出多门的不正常现象。这一时期,苏联还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选举制度,为活跃苏维埃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斯大林时期是苏维埃体制的框架基本定型的时期,后来的所谓改革实质上不过是一种修补和完善,总体上并未超出这个框架(戈尔巴乔夫后期除外)。(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苏维埃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中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列宁认为苏维埃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制度,它可以保证人民民主制;列宁主张苏维埃制度实行立法权和行政权统一的原则,使人民可以掌握权力;列宁民主管理应该逐渐实现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列宁强调要处理好党政关系,党政分开,以党代政等等。列宁的苏维埃制度拓展了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开展,探究了苏俄民主制度的规律,为其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人们政治文明的提升做出了贡献。笔者主要是对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理论价值的探究,对我国开展民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苏维埃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谢建平.20世纪30年代苏维埃制度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秩序再造[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8

[2].黄洪波.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5

[3].袁静.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及其启示[D].天津商业大学.2014

[4].赵纪梅.论列宁对苏维埃制度内涵的多维界定[J].潍坊学院学报.2012

[5].赵纪梅.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6].蒲国良.戈尔巴乔夫从改革到废弃苏维埃制度的理论认识轨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7].C·卡拉—穆尔扎,施海杰,陈亚梅.苏维埃制度崩溃原因的初步分析[J].俄罗斯研究.2011

[8].赵纪梅.列宁对苏维埃制度下党政关系的探索[J].潍坊学院学报.2011

[9].赵纪梅.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10].蒲国良.斯大林对苏联苏维埃制度建设的贡献[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标签:;  ;  ;  ;  

苏维埃制度论文-谢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