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下论文-秦建军,张超,苗敏慧

小腿下论文-秦建军,张超,苗敏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腿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小腿下论文文献综述

秦建军,张超,苗敏慧[1](2019)在《小腿外侧皮瓣在修复小腿下段前内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腿外侧皮瓣在小腿下段前内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7月-2015年6月,应用小腿外侧皮瓣逆行修复小腿下段前内侧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切取大小9.0 cm×5.0 cm~19.0 cm×13.0 cm。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小部分皮肤表皮坏死,经清洁换药愈合。所有病例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无臃肿。结论该皮瓣手术设计简单,血供可靠,不损伤肢体主要动脉,供区面积大,厚度、色泽与周围组织接近,是修复小腿下段前内侧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唐桂勇,徐东,杨效飞,刘栋[2](2019)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与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与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病人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73%比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15天、第30天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优于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显着改善手术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容向宾,章晓云,陈跃平,朱江龙[3](2018)在《负压引流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经彻底清创后,先采用VSD覆盖封闭创面,待伤口肉芽组织新鲜后,再用大小为8 cm×4 cm至14 cm×10 cm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结果]皮瓣术后有4例出现静脉危象,3例出现皮瓣远端皮缘坏死,经清创、换药等处理后均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4例患者中有6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定期随访,后期有1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与周围皮肤相比,在色泽、质地等方面无显着差别,皮瓣受力处无破溃。[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是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万蕾,叶锋,王晓,陈园升,李英周[4](2018)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治疗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治疗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的方法治疗12例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观察术后皮瓣成活及创口Ⅰ期愈合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色泽、皮肤感觉情况及供区肢体感觉、活动有无影响。结果其中2例患者出现小面积坏死,换药后痊愈,余病例均Ⅰ期愈合,皮瓣成活。经6月~12月随访,受区柔软、不臃肿,外观好,供区愈合良好,疗效满意。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损伤轻微,成活率高,适用范围广,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8年06期)

徐刚,马一鸣,陶勇,陈晟,闫亮[5](2016)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修复部位:小腿下段7例,踝部4例,足跟2例,足背4例。致伤原因:外伤后骨及肌腱外露15例,足背、足跟后慢性溃疡2例。皮瓣最大为12cm×6cm,最小为5cm×4cm。结果 17例中15例完全成活,1例修复足背创面皮瓣远端浅表皮缘坏死,1例修复足背近1/3创面皮瓣远端1/5坏死;随访10个月~3年,术后足外缘皮肤麻木,感觉迟钝,随术后时间延长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耐磨,但感觉较差。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易掌握,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9-08)

孙桂萍,纪文策,董海平,李萌[6](2016)在《小腿下段增生性肌炎超声表现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52岁,因小腿发现无痛性肿块1个月,近1周明显增大就诊。体格检查:于左小腿胫前外侧触及一大小约5 cm×2 cm肿块,质韧,活动度差,无压痛、破溃及红肿发热,右下肢肌张力正常,感觉无减退。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于左小腿胫前外侧皮下软组织内探及一大小为5.6 cm×1.8 cm×1.5 cm团状低回声,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高回声与低回声交错相间,似"地图版块"状,可见相对正常的肌束回声(图1)。CDFI:内(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叶锋,李英周,万蕾,王晓,杨永博[7](2016)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治疗12例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 10例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1cm坏死,经换药自行愈合;1例皮瓣远端直径约3cm坏死,经换药新鲜后行植皮,术后二期愈合。所有患者获得6月~36月随访,肢体功能不同程度恢复,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辩解剖恒定,便于转移,切取面积大,切取方便,供区影响小,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4-15)

刘亦杨,郭峭峰,沈立锋,林炳远,黄凯[8](2016)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下段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下段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下段离断伤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4~40岁,平均31.7岁。断肢再植后肢体短缩5cm~12cm,平均7.83cm;再植后9~18周,平均12.67周行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后一周肢体延长。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月,外固定架带架时间9~15月,平均11.5月;肢体离断处骨折均愈合(7~12月,平均9.67月),2例延长段骨矿化不佳另行内固定。5例出现钉道感染,但未出现再发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最终6例均获满意外观及功能。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4-15)

牛晓梅[9](2016)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1/3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得出结论: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创面分泌物采样及扩创换药护理,将术前准备予以完善;术后应将常规护理做好,密切观察和护理转移皮瓣的血管危象,对人工骨植骨的护理和出院指导要进行加强,从而促进手术疗效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28期)

周绍勇,李献和,唐林俊,郑华,张航[10](2015)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蒂部旷置法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旷置在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小腿、踝部及足部创面187例的临床资料,将187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4例。观察组通过个体化设计,根据皮瓣周围组织量大小,蒂部进行旷置处理,二期修复创面;对照组按照常规处理,一期修复蒂部创面。观察两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皮瓣肿胀持续时间、皮瓣坏死面积、皮瓣质地、痛觉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皮瓣存活率(L=9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肿胀持续时间T(3.87±0.2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坏死面积(S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质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痛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旷置法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部创面对于一期闭合蒂部创面而言,能显着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并减轻肿胀程度,改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5年12期)

小腿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与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病人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73%比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15天、第30天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优于常规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显着改善手术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腿下论文参考文献

[1].秦建军,张超,苗敏慧.小腿外侧皮瓣在修复小腿下段前内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

[2].唐桂勇,徐东,杨效飞,刘栋.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固定与小腿下段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对比[J].安徽医药.2019

[3].容向宾,章晓云,陈跃平,朱江龙.负压引流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4].万蕾,叶锋,王晓,陈园升,李英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治疗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8

[5].徐刚,马一鸣,陶勇,陈晟,闫亮.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C].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6].孙桂萍,纪文策,董海平,李萌.小腿下段增生性肌炎超声表现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

[7].叶锋,李英周,万蕾,王晓,杨永博.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C].2016年浙江省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8].刘亦杨,郭峭峰,沈立锋,林炳远,黄凯.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小腿下段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C].2016年浙江省手外科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9].牛晓梅.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10].周绍勇,李献和,唐林俊,郑华,张航.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蒂部旷置法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J].西部医学.2015

标签:;  ;  ;  

小腿下论文-秦建军,张超,苗敏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