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杂波论文-连辉

低杂波论文-连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杂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负磁剪切,低杂波,EAST,POINT

低杂波论文文献综述

连辉[1](2019)在《EAST上低杂波驱动下的电流分布演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托卡马克中,弱、负磁剪切的等离子体运行模式是实现未来实验聚变堆的有力途径之一,这种高效模式的运行有助于形成中空的电流分布,建立内部输运垒,进而改善等离子体芯部的约束状态,实现长脉冲的有效运行。在实验中,通过对等离子体电流的优化控制,可以实现弱、负磁剪切的等离子体长脉冲运行,但是由于欧姆加热的伏秒数有限,其驱动的等离子体电流也有限,所以必须借助于外部的辅助加热系统来有效驱动等离子体电流,实现对电流的控制以达到高效的等离子体运行模式。外部辅助加热系统主要包括中性束注入(Neutral Beam Inj ection)、电子回旋加热(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ECRH)、离子回旋加热(Ic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ICRH)以及低杂波电流驱动(Lower hybrid current drive,LHCD),其中低杂波电流驱动在各个装置上都被证明是最有效的驱动方式之一。于是,研究低杂波驱动的等离子体电流并对其加以控制,是实现等离子体高约束运行模式的关键所在。在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上,通过低杂波系统驱动等离子体电流已经实现了L和H模的等离子体运行,证明了低杂波可以有效驱动非感应电流。但是低杂波驱动的电流沉积在什么位置以及在不同的参数下其有何变化,这些问题一直没有相应的诊断系统来实现对其有效的测量。2014年,POINT(POlarimeter-INTerferometer)偏振干涉仪系统在EAST上搭建成功,并于2015年实验中从原始的5道测量升级为11道水平测量,可以完成对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法拉第旋转角的同时测量,其中法拉第旋转角跟等离子体电流在小环方向产生的磁场有关,因此可以实现对等离子体电流的有效测量。POINT系统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而且满足在长脉冲以及多种加热方式下稳定测量,这些优点都使得POINT系统成为EAST上等离子体电流的有效测量工具。本文主要围绕POINT系统对等离子体电流的测量展开。首先介绍了偏振干涉仪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列举了EAST上POINT系统的测量数据,其次,结合系统的误差分析着重介绍了光路中的杂散光对法拉第旋转角测量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该误差项的物理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相应地在硬件上做了改进以及在数据处理中进行优化,通过两种方式结合提高了法拉第旋转角的测量精度。之后阐述了如何利用POINT测量数据约束EFIT平衡反演获得等离子体电流分布,并通过将动理学EFIT反演与POINT测量数据结合反演得到了更为可靠的等离子体电流分布。利用POINT数据与动理学EFIT反演结合得到的等离子体电流,研究了在不同参数下低杂波驱动的等离子体电流的沉积位置,并且开发了一种利用POINT实时测量数据来推断低杂波驱动的等离子体电流沉积位置的方法,为未来实现对等离子体电流分布的控制提供了参考。基于可靠的电流分布的测量及对低杂波驱动下电流分布演化的研究,在EAST长脉冲高参数放电中对电流分布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具有内部输运垒的各种长脉冲高参数放电中优化的电流分布和输运特征。在具有优化电流分布(平坦的电流分布,芯部q略大于1)的长脉冲稳态放电中,观察到了 1/1的撕裂膜和内扭曲模,这些磁扰动与电流输运的非线性耦合也许是维持平坦电流分布的可能原因。本文进一步基于POINT测量对GAM现象进行了物理实验研究,并在POINT测量的电子密度数据上看到了H模下GAM引起的密度涨落,验证了其极向模数为1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对电流分布的优化及改善约束,乃至未来实现对电流分布的实时控制提供了物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30)

左雨澍[2](2019)在《低杂波加热条件下电子回旋辐射诊断的数据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温度是评价等离子体性能的最基本参数之一,高时空分辨的电子温度测量也是主动控制新经典撕裂模(NTM,neoclassical tearing mode)的前提。电子回旋辐射(ECE,electron cyclotron emission)诊断是获得等离子体内部电子温度信息的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其主要优势是时间与空间分辨率高并且是被动诊断对等离子体本身没有影响。但是当等离子体中有高能电子时,由于相对论频率下移,会导致ECE频率与辐射对应的等离子体位置不再一一对应,从而使ECE诊断的空间局域性受到破坏。相比于热电子,高能电子的辐射更强,这对电子温度的绝对测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低杂波(LHW,lower hybrid wave)加热/电流驱动是实现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稳态长脉冲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东方超环(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装置上具有很高的优先级。但是LHW加热/电流驱动会产生高能电子,因此有高能电子时ECE诊断的数据解释是EAST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本硕士论文通过定性分析高能电子的辐射特征,并定量模拟LHW加热/电流驱动等离子体的ECE频谱,获得了有高能电子时ECE测量的局域性和强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LHW加热/电流驱动条件下,ECE测量系统对应某个频率的通道测得的辐射强度主要来自于两个空间位置,分别称之为热电子辐射层和非热电子辐射层,对应于热电子和超热电子的贡献;热电子辐射层的位置仍然与ECE频率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超热电子对很大频率范围的辐射都有贡献,且其辐射层位置主要依赖于超热电子的位置、宽度等特征。对于通常的EAST等离子体参数,超热电子对ECE总强度的贡献要低于热电子的贡献。此外,当等离子体宏观不稳定性引起局域电子温度扰动时,若高能电子的特征未发生变化,这时电子温度扰动的位置、幅度、相位信息仍可由ECE诊断给出。实验研究表明,由ECE诊断获得的LHW加热/电流驱动条件下的锯齿反转面和撕裂模(TM,tearing mode)磁岛的位置与其它诊断得到的结果符合得很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29)

徐帅[3](2019)在《低杂波引起的磁拓扑变化对托卡马克边界等离子体输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共振磁扰动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多个托卡马克装置实验中被证实可以用来控制边界磁流体不稳定性,以及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近年来,东方超环(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验表明低杂波可以在刮削层区域产生沿着磁力线的螺旋电流丝,从而明显地改变边界磁拓扑结构。这种磁扰动不仅可以被用于缓解边界局域模,还可以用来改善偏滤器靶板上的热流和粒子流分布。在此背景之下,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低杂波引起的磁拓扑变化对边界等离子体输运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磁扰动技术在托卡马克装置中的应用,以及边界等离子体输运程序EMC3-EIRENE的理论模型。EMC3-EIRENE程序由基于叁维边界等离子体流体模型的蒙特卡洛程序EMC3和基于动理学模型的中性粒子输运程序EIRENE耦合而成。通过对该程序计算网格的优化,本文首次模拟了低杂波产生的扰动磁场对叁维边界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和马赫数,以及偏滤器靶板热流和粒子流的影响。模拟结果能够与多种边界实验诊断数据相符合。结果表明,由于平行于磁力线的输运比扩散输运强得多,叁维边界磁拓扑结构能够很明显地反映在等离子体属性中。结合以往实验观测,模拟结果同样支持低杂波引起的螺旋电流丝的电流随着低杂波注入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这不仅会通过拓宽边界随机区而加深附加输运通道的渗透深度,而且能够影响靶板热流或粒子流在分裂打击点和原打击点上的比例。同时,叁维模拟还显示,扰动磁场产生的附加输运通道将引起热负荷在不同靶板之间的重新分配。此外,在EAST实验上观测到,利用超声分子束注入技术和低杂波引起的磁扰动能够改变靶板热流和粒子流的叁维分布。为了揭示其背后的物理机制,本文使用EMC3-EIRENE程序首次在模拟上重现了该实验现象,并对其作出了定性的物理解释。在边界等离子体区域,注入的中性粒子的离子化产生的电子和离子将沿着磁通管直接打在偏滤器靶板上,从而导致分裂打击点上的热流和粒子流的进一步升高。结合边界磁拓扑的多体瓣状结构,本文从模拟的角度提出可以通过调节超声分子束的注入位置或者扰动磁场的相位来主动调控靶板的热流和粒子流分布,以均化边界等离子体对靶板的侵蚀,延长偏滤器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20)

张亮亮[4](2018)在《EAST 4.6GHz低杂波天线钨限制器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导托卡马克“EAST”的科学目标是发展并建立稳态、高性能先进等离子体运行模式基本物理科学的实验研究。在近几年的放电实验中,现有的EAST 4.6GHz低杂波天线石墨限制器,由于耐热负载能力无法抵御来自天线的高热负荷,多次出现石墨瓦烧蚀和断裂,严重影响实验参数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低杂波天线几何结构和能量注入的实际物理需求分析,结合目前EAST装置的运行条件,对一种新型EAST 4.6GHz低杂波天线钨限制器开展设计与研究。首先,对钨限制器的设计目标及设计准则进行描述,并介绍了 4.6GHz低杂波天线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要求。根据其能量耗散规律,计算出了限制器表面热负载大小及分布。结合EAST物理及工程要求,确定了钨限制器的结构材料、设计步骤和分析方法。其次,根据上述设计准则开展了钨限制器的整体结构和冷却系统设计。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钨串结构的传热冷却方案,并对其详细尺寸参数进行设计。后部支撑为一体式框架结构,与钨铜串采用销钉方式连接。冷却系统通过支管和端头水盒构成两个冷却子回路,水盒体采用不锈钢基材的爆炸焊复合材料制作,并根据结构工艺性对其进行尺寸优化。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钨限制器进行传热分析和电磁力-结构分析,验证钨限制器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及可靠性。传热分析根据计算的低杂波天线功率耗散的分布规律,提取了钨限制器的单边水冷保护钨铜组件进行了建模、稳态流体热力学分析和热应力分析。此外,对钨限制器电磁力的来源、分布和大小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分析计算,并对其进行了力学仿真模拟。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限制器的耐热负载能力和结构强度均可满足使用要求。最后,对钨限制器关键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流程开展了研究工作。论述了钨限制器在质量检测、生产制造和安装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指出了限制器生产和装配过程中的一些质量保证关键点,为未来限制器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洁琼,黄梅,卢波,冯鲲,饶军[5](2017)在《基于PLC的HL-2A装置低杂波逻辑控制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以西门子S7-400系列PLC为核心的HL-2A装置2MW/3.7GHz低杂波电流驱动的逻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了工业以太网通讯技术、光纤隔离技术、嵌入式控制技术、串行通信技术及模块化控制技术等,提高了系统抗干扰性能及可扩展性,实现了低杂波系统逻辑互锁、参数设置和远程监控等功能。实验证明系统在装置放电的复杂电磁环境下,运行稳定、功能完善。(本文来源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2017年04期)

杨友磊,胡业民,项农[6](2017)在《捕获电子对低杂波与电子回旋波的协同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回旋波和低杂波的协同效应可有效地提高两只波的电流驱动效率.本文数值研究了捕获电子效应对电子回旋波和低杂波协同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捕获角的增大,双波协同驱动电流会减小,且协同因子也会明显减小,即捕获角对两只波协同驱动流的影响要比其对单独驱动电流的影响更加敏感.通过加宽低杂波共振区可减弱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对捕获角的依赖,同时发现随着电子回旋波功率的增加,捕获角对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的影响也会变小.(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24期)

韦维,李妙辉,张霆,孙晓霞[7](2018)在《EAST电子回旋波与低杂波双波协同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EAST装置中优化电子回旋波与低杂波双波协同的电流驱动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协同驱动电流以维持长脉冲运行,本文以双波协同驱动电流的物理机制为基础,运用模拟程序C3PO/LUKE对EAST参数下电子回旋电流驱动与低杂波电流驱动的协同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协同电流和协同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当两波驱动电流密度峰值的位置一致时协同效果最佳;而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增加可能导致两波重迭区域的变化进而影响协同效果。(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杨清泉,徐国盛,王茂,兰恒,王一丰[8](2017)在《EAST托卡马克上低杂波调制触发边缘局域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EAST托卡马克上首创了一种用低杂波调制来触发边缘局域模的新技术。这种新技术触发的边缘局域模的频率最高已达120Hz,更高的触发频率受制于托卡马克台基区恢复的时间。高时间分辨的剖面测量表明,低杂波打开后短时间尺度内,台基区底部的粒子被排出主等离子体,密度分布变平坦,而台基区顶部的局域的密度梯度变大。边缘局域模的爆发也集中在此局域的区间内,这也是实验上观测到的边缘局域模较小的原因之一。台基底部的粒子排出可以从偏滤器区域观测的Da辐射的增加得到印证。初步的研究表明,台基区底部的粒子排出与低杂波在刮削层中形成的电流丝带在等离子体边界产生的随机场有关。对于低杂波加入前后的边界剖面的稳定性分析也表明,随着低杂波的打开,边界局域密度或者说压强梯度的增加,边界的剥离气球模变得越来越偏离稳定区。这与我们实验上观测到的最终的边缘局域模的爆发一致。此外,考虑到在未来聚变堆参数范围内,低杂波的功率沉积天然靠近边界,因此低杂波本身在台基区的功率沉积和电流驱动也可以改变台基区的压强和电流分布,从而改变其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从这个角度考虑,此项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7-07-26)

尹相辉[9](2017)在《EAST上低杂波驱动等离子体环向旋转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体旋转是提升等离子体比压极限、抑制湍流输运的有效方法。等离子体旋转还可以抑制大尺度的磁流体不稳定性,而旋转速度剪切在抑制微观不稳定性和反常输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工作参与并完成了 EAST上电荷交换复合光谱(Charge eXchange Recombination Spectroscopy,CXRS)诊断系统的搭建工作,包括系统安装、标定、调试优化以及数据后处理工作;基于EAST实验诊断和物理数据对EAST上低杂波驱动等离子体环向旋转展开了实验研究,为理解低杂波驱动等离子体旋转的物理机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数据。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在EAST托卡马克装置上协助发展了一套CXRS诊断系统,用于等离子体旋转速度和离子温度测量,其观测范围覆盖了完整的等离子体剖面(对应大半径R=1 500-2370mm),空间分辨达到5-30mm(芯部到边界)时间分辨在30-50ms。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CXRS空间和波长标定方法。对于测量观测位置与观测视线在托卡马克中详细的叁维空间坐标的空间视线标定需求,发展了利用机械手臂进行测量空间位置的方法,结合束发射光谱多普勒频移的光谱测量方法进行空间标定,进一步提升了空间位置标定的精度。对波长标定采用标准灯和激光结合测量的方法提高J了实验运行期间波长标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基于电荷交换诊断原理对SOS软件的CX_Simu1ation模块进行升级,并分别模拟了有限束宽度、同向中性束左右两条束线同时注入以及塞曼效应对CXRS诊断测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等离子体参数剖面分布变化比较平缓时有限束宽度效应对CXRS测量的影响相对测量值是小量,而当等离子体参数出现明显的梯度时(例如存在内部输运垒时)有限束宽度效应将对测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两条束线同时注入使得CXRS测量得到的温度和速度都小于原始真实值,但是在芯部影响较小可以忽略,在边界温度和速度的测量误差分别高达17%和25%。塞曼效应对于等离子体旋转速度测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对温度测量则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从高场侧到低场侧逐渐变小。为了提高数据分析效率,编写了包括CXRS系统信息,标定结果,CCD数据采集等信息的CXSFIT接口程序,并应用CXSFIT软件处理CXRS实验数据获得EAST放电过程中离子温度和旋转速度的时空分布信息。针对射频波驱动等离子体旋转这一重要课题,对EAST上低杂波驱动等离子体旋转展开了实验研究,发现在目前EAST的运行区间内低杂波驱动等离子体旋转同电流方向变化,并且与初始等离子体旋转方向无关。等离子体旋转对低杂波的响应速度与电流密度对低杂波的响应速度相同慢于电子温度的升高和内能的增加,同时研究发现低杂波注入后旋转速度上升的时间慢于低杂波撤出后旋转速度下降的时间。为了研究不同参数对低杂波驱动旋转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放电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4.6 GHz低杂波相对2.45 GHz低杂波对等离子体旋转速度的驱动效果更好的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电子温度加热以及电流驱动效果。低杂波驱动旋转速度的变化值与低杂波功率成正比,与等离子体电流和等离子体密度成负相关的关系。另外对低杂波注入等离子体后的等离子体旋转速度剖面分布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低杂波注入等离子体后,旋转速度在整个剖面分布上并不同步变化,而是在低杂波功率沉积区域首先发生变化,而后变化传递到等离子体全剖面。对于一炮NBI背景等离子体下注入低杂波放电的研究中发现低杂波注入等离子体后旋转速度的变化存在两个阶段:在低杂波注入等离子体后100ms内,旋转速度总是先在低杂波功率沉积区域处向反电流方向变化。然后随着低杂波的继续持续注入在相同的位置处旋转速度开始向同电流方向变化随后变化传递到整个剖面。最后,根据观测到的实验现象定性的给出了一个简单的低杂波驱动等离子体旋转的物理模型:低杂波注入等离子体后,低杂波自身携带的动量迅速通过朗道阻尼传递给电子,随后又通过电子与离子间的碰撞传递给离子,这是一个快过程并在低杂波注入后短时间内驱动等离子体向反电流方向旋转。低杂波注入等离子体后会在其沉积位置处产生一个局域的径向电场,从而形成径向流结合极向磁场产生的电磁力慢慢在环向产生一个同电流方向的驱动力,并随着低杂波的持续注入而慢慢变大直到径向电荷平衡。而在该力慢慢变大而超过由低杂波动量注入产生的力时,环向力综合的效果变为驱动等离子体旋转向同电流方向变化;上述两种力均在低杂波沉积位置附近产生,最后通过动量输运(扩散项和箍缩项)将局域的变化传递到整个等离子体剖面,使得等离子体旋转在环向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9)

马文东,朱梁,王茂,贾华,单家方[10](2017)在《一种用于低杂波系统的C波段功率放大器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卡马克是目前主要的核聚变装置。在EAST托卡马克装置上低杂波系统是重要的非感应电路驱动和加热装置。4.6GHz/6MW低杂波系统需要研制前级系统用于驱动速调管。前级微波放大器是前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对低杂波系统功率输出的反馈控制。本文介绍的微波功率放大器已经研制成功,并且应用在低杂波系统上,满足了实验需求。(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期刊2017-05-08)

低杂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子温度是评价等离子体性能的最基本参数之一,高时空分辨的电子温度测量也是主动控制新经典撕裂模(NTM,neoclassical tearing mode)的前提。电子回旋辐射(ECE,electron cyclotron emission)诊断是获得等离子体内部电子温度信息的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其主要优势是时间与空间分辨率高并且是被动诊断对等离子体本身没有影响。但是当等离子体中有高能电子时,由于相对论频率下移,会导致ECE频率与辐射对应的等离子体位置不再一一对应,从而使ECE诊断的空间局域性受到破坏。相比于热电子,高能电子的辐射更强,这对电子温度的绝对测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低杂波(LHW,lower hybrid wave)加热/电流驱动是实现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稳态长脉冲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东方超环(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装置上具有很高的优先级。但是LHW加热/电流驱动会产生高能电子,因此有高能电子时ECE诊断的数据解释是EAST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本硕士论文通过定性分析高能电子的辐射特征,并定量模拟LHW加热/电流驱动等离子体的ECE频谱,获得了有高能电子时ECE测量的局域性和强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LHW加热/电流驱动条件下,ECE测量系统对应某个频率的通道测得的辐射强度主要来自于两个空间位置,分别称之为热电子辐射层和非热电子辐射层,对应于热电子和超热电子的贡献;热电子辐射层的位置仍然与ECE频率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超热电子对很大频率范围的辐射都有贡献,且其辐射层位置主要依赖于超热电子的位置、宽度等特征。对于通常的EAST等离子体参数,超热电子对ECE总强度的贡献要低于热电子的贡献。此外,当等离子体宏观不稳定性引起局域电子温度扰动时,若高能电子的特征未发生变化,这时电子温度扰动的位置、幅度、相位信息仍可由ECE诊断给出。实验研究表明,由ECE诊断获得的LHW加热/电流驱动条件下的锯齿反转面和撕裂模(TM,tearing mode)磁岛的位置与其它诊断得到的结果符合得很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杂波论文参考文献

[1].连辉.EAST上低杂波驱动下的电流分布演化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左雨澍.低杂波加热条件下电子回旋辐射诊断的数据解释[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徐帅.低杂波引起的磁拓扑变化对托卡马克边界等离子体输运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张亮亮.EAST4.6GHz低杂波天线钨限制器的设计与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5].王洁琼,黄梅,卢波,冯鲲,饶军.基于PLC的HL-2A装置低杂波逻辑控制系统研制[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7

[6].杨友磊,胡业民,项农.捕获电子对低杂波与电子回旋波的协同效应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7

[7].韦维,李妙辉,张霆,孙晓霞.EAST电子回旋波与低杂波双波协同的数值模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8

[8].杨清泉,徐国盛,王茂,兰恒,王一丰.EAST托卡马克上低杂波调制触发边缘局域模的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2017

[9].尹相辉.EAST上低杂波驱动等离子体环向旋转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10].马文东,朱梁,王茂,贾华,单家方.一种用于低杂波系统的C波段功率放大器研制[C].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2017

标签:;  ;  ;  ;  

低杂波论文-连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