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追问论文-寇文静

生命追问论文-寇文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命追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说作家,作品论,灵台县

生命追问论文文献综述

寇文静[1](2019)在《深情的创作与生命的追问——灵台小说作家作品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优秀的作家都是有故乡的,真正的作家都是有根的,只有从自己最熟悉的故乡出发,才能在文学之途走向成功。福克纳说:"我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他能成为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故乡是根本。灵台县,乃古密须国所在地,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最东部,地处泾河和渭河之间,(本文来源于《飞天》期刊2019年07期)

蔡其胜,陈高华[2](2019)在《思入生命的生存实践——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一种存在论追问》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关于现代新儒家的研究主要沿着"生命论"和"文化观"两条主线展开。由于现实问题意识的凸显,现代新儒家日益集中于表层理论的"文化观"比较,早期作为一种深层结构的"生命论"逐步被遮蔽。在存在论视域下展开对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追问,可以发现存在论视角下的文化哲学揭示了文化背后更为深层的客观整体,更为符合现代新儒家学说的整体面貌。这一研究理路的转向将有利于合理地阐发现代新儒家思想并进一步彰显其时代意义。(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陆佳韵[3](2019)在《生命的追问 生存的体悟——浅谈《我与地坛》中渗透的生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是美丽的,也是异常脆弱的,当病痛、伤残无情地降临之时,人的身体、精神、心灵无疑会陷入无尽痛苦之中;生命又是顽强的,在这血肉之躯的背后,是精神的支撑。面对生命的思考,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答案。《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先生历经磨难和痛苦之后的呕心之作,是以他自己独有的观察、感知、体悟为前提,对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独有的审视和探索。史铁生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24期)

李文静[4](2019)在《追问生命的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对生命的追问却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生活当中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生命质量追问的不同角度和方式。作为一个作家,邵丽自创作初期便展开对生命质量的追问,她采取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进行文学创作,用手中的笔孜孜不倦地一直走在追问的道路上,追寻生命更深刻、更深邃的价值与意义。邵丽的文学创作练习阶段很短,从1999年正式开始创作到2004年小说《明惠的圣诞》这部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品的发表,只有仅仅5年时间,这种创作的饱满度和成熟度是相对少见的,她的成功离不开对生存状态的自觉感悟、对生命质量的深入追问,并且这种意识一直支撑着她进行接下来的一系列文学创作。尽管对生命与人性的关注并非是从邵丽开始的,但是她对生命的书写却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文学风景。本文立足于邵丽的文学创作,就追问生命质量问题而展开,探究她对生命质量追问的维度、方式以及其产生的价值。追问生命的质量,诗歌是不可错过的重要表现方式,因为诗歌拥有生命的律动,可以呈现出一种生命形式,邵丽很自然地采用这种文体抒发对生命的感悟。诗歌语言精炼却留有很大空白,散文和小说则可以很好地补充其中的留白,让细节更加丰富而饱满,有利于更精准地表达作家对生命的思考。本文主要从文本与创作相结合的角度对邵丽的诗歌、散文以及小说叁种文体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深入探讨就追问生命质量问题上,邵丽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其中传达出的社会责任感,为当下文学创作提供一个有益的写作样本。本文在内容上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分析文本,探讨邵丽在文学创作中追问生命质量的维度,从婚恋、家庭、以及官场叁个维度加以展开。第二部分主要为方式研究,探究邵丽在追问生命质量时采用的构建方式。她进行文学创作的方式主要为:立足于现实主义的创作立场、自传性色彩的书写方式、互文性写作以及特殊的视角。第叁部分是意义与价值研究,探究邵丽就生命质量问题追问的价值所在。在文化上,既有介入生活的反思也有朴实的人文关怀,在文学上,既有随笔式书写的文体价值也有雅致和谐的审美价值。通过这叁个部分的阐述,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邵丽在追问生命质量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理解她创作的特征,同时也可以从整体认识到邵丽在河南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琰霞[5](2019)在《在远行中追问生命的意义——读陈河的《红白黑》》一文中研究指出《红白黑》是海外华文文学领域知名作家陈河的一部长篇着作。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跨越了30余年,叙事空间覆盖了亚洲、欧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可以说叙事视野开阔,情节一波叁折。文章从行走文学的文学形式、跨文化的海外创作视野、对人类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关注等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对推动文学评论的发展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07期)

王欣依[6](2019)在《在生存危机中追问生命意义——战时京派作家“原乡文学”的生命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在现代中国战时背景下考察"京派"作家的生命书写问题。表面上看,他们的原乡文学是对混乱时代的精神避难,实际上既非简单的"乡愁",也不是古典主义的田园牧歌。原乡世界的人事哀乐乃是京派作家在更高层次上对动荡时代人的生存危机的一种"文学—哲学式"的回应:"战争"是在人类欲望的驱使下发生的,在"小城"、"荒原"、"茶峒"这些空间中存在的压迫和苦难也是变异的欲望产物。在生命被剥夺的必然性之下,生命的存在被"异化"为不同的形式。人与自然共生的完满的生命状态、回归原始的健康的人性似乎也只是一种寄托,生命的本质应当是合理的欲望的招扬,同时顺从命运支配下"原始"的神性状态,更要满足自然承传的伦理道德基本要求。作者用生死悲欢的交织作为对一个时代的"隐喻",亦是对文明沉落或"循环"的预言。这种历史的反思也超越了历史,至今仍有丰富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9期)

毛道生[7](2019)在《生命视野下的高品质课堂追问》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构建高品质课堂是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土壤。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称得上是"高品质"?叶澜从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等五个方面提出课堂观察点,强调应追求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好课。朱永新提出要具备"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训练度、延展度等。刘长铭提出"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的(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郭亚昕[8](2019)在《《米花之味》:对生命本真和情感艺术的追问和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米花之味》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生活现实意义主题的影片,反映了以小见大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影片用生动活泼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去挖掘普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生存问题和真实感人的生活细节;去呈现深刻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思想主题;去找寻人类对生命和情感的终极追求,引发人们对于"什么是人类对生命本真和情感艺术的追问和思考"。《米花之味》是80后青年导演鹏飞导演的关于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之一,这部影片的焦点放在了云南傣族村寨的一群留守儿童身上。该片讲述了在外打工返回家乡的母亲和长期留在家乡的女儿两人从生(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05期)

武歆[9](2019)在《直抵人心的生命追问——关于东西长篇小说《篡改的命》》一文中研究指出1相识作家东西时间不长,但却对他以及作品留下极佳的印象。这个来自广西天峨,原名田代琳,1966年出生,说话总是使用"您"的彬彬有礼的人,尽管早就用获得诸多好评的长篇小说《后悔录》和《耳光响亮》压住自己文学阵脚,又有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的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充当锐利尖兵,但叁十年来他始终按照自己既定的创作步伐稳步前行,没有张狂的横行,没有蛮横的斜行,心态极为平稳。他谦逊、含蓄、安静,甚至还有几分可爱的羞涩。虽然酒后略有几分激昂,但在(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9年02期)

徐远昭[10](2019)在《追问对象世界,体验自我生命——论赵园《艰难的选择》及其写作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赵园注重探索文学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历史,注重追问文学现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而不仅仅是描述文学现象,这使得《艰难的选择》一书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赵园感悟式的批评语言,鲜活流丽,饱含她自己的生命体验,令人感到生命喷薄的力量,这种批评本身也是"文学"。赵园因执着于探索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道路而在学术领域里开辟了自己的园地,却又因这种执着而限制了自己的研究视野,她日渐对学术产生了厌倦,这也启示批评者应该更好地把握认识对象世界和体验自我生命之间的"度"。(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1期)

生命追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下关于现代新儒家的研究主要沿着"生命论"和"文化观"两条主线展开。由于现实问题意识的凸显,现代新儒家日益集中于表层理论的"文化观"比较,早期作为一种深层结构的"生命论"逐步被遮蔽。在存在论视域下展开对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追问,可以发现存在论视角下的文化哲学揭示了文化背后更为深层的客观整体,更为符合现代新儒家学说的整体面貌。这一研究理路的转向将有利于合理地阐发现代新儒家思想并进一步彰显其时代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命追问论文参考文献

[1].寇文静.深情的创作与生命的追问——灵台小说作家作品论[J].飞天.2019

[2].蔡其胜,陈高华.思入生命的生存实践——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一种存在论追问[J].学习与实践.2019

[3].陆佳韵.生命的追问生存的体悟——浅谈《我与地坛》中渗透的生命观[J].科普童话.2019

[4].李文静.追问生命的质量[D].河南大学.2019

[5].李琰霞.在远行中追问生命的意义——读陈河的《红白黑》[J].出版广角.2019

[6].王欣依.在生存危机中追问生命意义——战时京派作家“原乡文学”的生命书写[J].北方文学.2019

[7].毛道生.生命视野下的高品质课堂追问[J].教育科学论坛.2019

[8].郭亚昕.《米花之味》:对生命本真和情感艺术的追问和思考[J].牡丹.2019

[9].武歆.直抵人心的生命追问——关于东西长篇小说《篡改的命》[J].作家.2019

[10].徐远昭.追问对象世界,体验自我生命——论赵园《艰难的选择》及其写作道路[J].美与时代(下).2019

标签:;  ;  ;  

生命追问论文-寇文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