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论文-王晨宇

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论文-王晨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强度间歇训练,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生理适应

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宇[1](2019)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方案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生理适应以及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 45名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上肢HIT组、下肢HIT组和对照组,每组n=15。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上肢HIT组和下肢HIT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分别进行4周(2次/周)上肢或下肢HIT方案训练。于实验前后通过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运动能力,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睾酮(T)和皮质醇(C)含量。结果上肢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上肢HIT组最大有氧功率(MAP)增加(P<0.05),下肢HIT组乳酸阈功率(P_(LT))升高(P<0.05)。下肢Wingate实验时,下肢HIT组第4次全力蹬车时的平均功率(MP)和峰值功率(PP)上升(P<0.05),第3和第4次全力蹬车时的血乳酸下降(P<0.05)。下肢HIT组T/C比值上调(P<0.05)。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结论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上肢HIT仅改善上肢有氧运动能力,而下肢HIT则同时提高上肢有氧运动能力和下肢无氧运动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雪梅,王梁[2](2019)在《肌力平衡矫正训练对于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足底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肌力平衡矫正训练对于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足底压力异常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河北青年男篮为研究对象,采用肌筋膜松解、肌力强化、反射性神经肌肉训练(Reac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RNT)等干预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每周4次、为期5个月的肌力平衡矫正,并采用比利时Footscan insole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对象前脚掌(趾骨与跖骨)、足弓、足跟(内侧与外侧)分别所占的冲量百分比,足外旋角度、足着地时相等指标进行测量,以验证干预方案的效果.结果:两次足底压力测试结果对比显示:实验对象左右脚前脚掌所占冲量百分比的平均值分别提高:5.91%、4.09%,左右脚足跟分别下降:8.03%、3.22%,左右脚平均外旋角度分别下降0.52°、2.61°,存在内外八字脚情况的实验对象减少3人.结论:经过肌力平衡矫正训练,实验对象所存在的足内翻、内外八字脚等问题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使其前脚掌冲量百分比提高,足弓与足跟冲量百分比下降,足跟内外侧压力分布更加均衡,足外旋角度及足着地相更趋于合理.(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梁,赵焕彬,陈雪梅[3](2018)在《肌力平衡纠正训练对于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足底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验证肌力平衡纠正训练对于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足底压力异常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以河北青年男篮为研究对象,采用肌筋膜松解、肌力强化、反射性神经肌肉训练(Reac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RNT)等干预方案对足底压力异常的篮球运动员进行每周4次、为期5个月肌力平衡纠正,并采用比利时Footscan insole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对象的前脚掌、脚跟与足弓分别所占的冲量百分比以及足外旋角度等指标(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20)

马策,施大伟[4](2017)在《复合式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之一。随着我国运动训练理论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研究逐步深入,复合式训练(ComplexTraining)的概念将引入到训练实践之中。探讨如何通过激活效应机制安排训练方案,达到提高爆发力的训练目标,相关的研究还很有限。因此,本文以青年男子篮球队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复合式训练手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比研究,进而分析复合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效果,探寻更加有效的训练研究方法和手段,为青年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10-13)

马策[5](2017)在《复合式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复合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效果,探寻更加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研究结论为复合式训练方法对发展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优于孤立式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组合及负荷安排可行,杠铃负重半蹲动作模式能有效的发展篮球运动员爆发力。为青年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7年25期)

王楠[6](2017)在《准备活动后坐立时间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究准备活动后坐立时间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旨在能够为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在准备活动后的活动方式选择上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以浙江青年男子篮球队队员18人为受试者。随机分为A,B,C叁组。受试者在准备活动后即刻进行四分之叁场地冲刺、原地摸高、助跑摸高以及坐姿体前屈的测试。A组在准备活动后10分钟再次进行四分之叁场地冲刺、垂直纵跳、助跑摸高以及坐姿体前屈的测试;B组在准备活动后20分钟再次进行以上四项测试;C组在准备活动后30分钟再次进行以上四项测试。本文以四分之叁场地冲刺、垂直纵跳、助跑摸高、坐姿体前屈作为评价指标。研究结果:(1)冲刺速度在准备活动后20分钟已经开始下降,并在20分钟后与其即刻时间点的测试结果产生了显着性差异(p<0.05);(2)原地垂直纵跳在准备活动后20分钟已经开始下降,但是各坐立时间之间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3)助跑摸高在准备活动后10分钟已经开始下降,并在20分钟后与其即刻时间点的测试结果产生了显着性差异(p<0.05);(4)坐姿体前屈在准备活动后10分钟已经开始下降,并在20分钟后与其即刻时间点的测试结果产生了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长时间地坐立会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以及柔韧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9-01)

孙勇[7](2017)在《不同恢复手段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时运动能力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歇期不同恢复手段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时运动能力以及有氧、无氧代谢供能的影响,为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20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自愿参加本实验。受试者先利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和最大功率输出(maximal power output,Wmax),择日进行3次HIT(以110%Wmax强度蹬车至力竭,间歇5 min,重复4组),间歇期对应3种不同的恢复方式,即以20%VO2max对应的功率继续蹬车(即积极性恢复,HITA)、下肢牵张运动(HITS)以及在功率车上安静休息(即消极性恢复,HITP)。实验过程中分别测定做功量、力竭时间、VO2、VO2动力学、氧亏积累(AOD),以及血乳酸含量([La])。结果:与HITS和HITP比较,HITA做功量、峰值摄氧量(VO2peak)、平均摄氧量(VO2mean)和总摄氧量(VO2total)升高(P<0.05),VO2动力学时间常数(TC)降低(P<0.05);力竭时间、AOD和血[La]在HITA、HITS和HITP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HITS与HITP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HIT间歇期进行积极性恢复对于运动能力的效果优于消极性恢复以及牵伸运动,其机制可能与积极性恢复时有氧代谢能量输出增加有关,VO2动力学加快和氧利用率提高是有氧供能增加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晨宇[8](2016)在《择时力量训练与停训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12周特定时间(清晨和傍晚)力量训练和停训(4周和6周)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探索运动能力日节律变化规律,为科学安排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将3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清晨训练组(MT组,训练时间为清晨07:00~08:00)、傍晚训练组(ET组,训练时间为傍晚17:00~18:00)和对照组(C组)。MT组和ET组进行12周力量训练,C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但不进行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停训4周、停训6周清晨(07:00)和傍晚(17:00)测定体温、肌肉最大力量和Wingate实验。结果发现:各组各测试点体温在17:00均高于07:00(P<0.05)。ET组和C组各测试点股四头肌最大随意收缩力(MVC)、最高功率(PP)和平均功率(MP)在17:00均高于07:00(P<0.05),MT组训练前、停训4周和停训6周MVC、PP和MP在17:00均高于07:00(P<0.05)。ET和MT组各运动能力参数在训练后显着升高,停训4周仍高于训练前水平,停训6周则恢复。结果表明:特定时间力量训练对体温并无显着影响;清晨力量训练可消除无氧运动能力的日节律变异;力量训练后获得的运动能力可保持至停训4周后,停训6周后则逐渐消退。(本文来源于《体育学刊》期刊2016年05期)

张学领[9](2016)在《短期冲刺间歇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肌氧含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短期冲刺间歇训练对运动员运动中肌氧含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将30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EG,n=15名)和对照组(CG,n=15名)。CG运动员正常训练,EG在正常训练基础上每周进行2次冲刺间歇训练,实验周期为4周。分别于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运动能力;30 s 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监测高强度间歇运动实验中(反复5次30 s Wingate实验,间歇期4 min)股外侧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EG受试者递增负荷实验时的最大摄氧量和最大有氧功率升高(P<0.05),1次Wingate实验时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增加(P<0.05),间歇运动实验中氧合血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肌红蛋白以及组织氧合指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均显着性升高(P<0.05),血红蛋白总量无显着性改变(P>0.05);CG受试者所有指标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短期冲刺间歇训练改善了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以及间歇运动时外周骨骼肌的摄氧能力。(本文来源于《体育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李晓勇[10](2016)在《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部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为动态掌握训练强度、调整训练计划、进一步指导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大强度训练后即刻Hb值、T值与安静值相比都显着降低(P<0.05),次日晨起值明显恢复,与安静值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训练后即刻CK值、BU值与安静值相比显着升高(P<0.05),次日晨值有明显恢复,但仍显着高于安静值(P<0.05)。(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验证肌力平衡矫正训练对于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足底压力异常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河北青年男篮为研究对象,采用肌筋膜松解、肌力强化、反射性神经肌肉训练(Reactive Neuromuscular Training,RNT)等干预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每周4次、为期5个月的肌力平衡矫正,并采用比利时Footscan insole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对象前脚掌(趾骨与跖骨)、足弓、足跟(内侧与外侧)分别所占的冲量百分比,足外旋角度、足着地时相等指标进行测量,以验证干预方案的效果.结果:两次足底压力测试结果对比显示:实验对象左右脚前脚掌所占冲量百分比的平均值分别提高:5.91%、4.09%,左右脚足跟分别下降:8.03%、3.22%,左右脚平均外旋角度分别下降0.52°、2.61°,存在内外八字脚情况的实验对象减少3人.结论:经过肌力平衡矫正训练,实验对象所存在的足内翻、内外八字脚等问题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使其前脚掌冲量百分比提高,足弓与足跟冲量百分比下降,足跟内外侧压力分布更加均衡,足外旋角度及足着地相更趋于合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晨宇.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

[2].陈雪梅,王梁.肌力平衡矫正训练对于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足底压力的影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王梁,赵焕彬,陈雪梅.肌力平衡纠正训练对于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足底压力的影响[C].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8

[4].马策,施大伟.复合式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的研究[C].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5].马策.复合式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

[6].王楠.准备活动后坐立时间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7

[7].孙勇.不同恢复手段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时运动能力和能量代谢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

[8].王晨宇.择时力量训练与停训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6

[9].张学领.短期冲刺间歇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肌氧含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6

[10].李晓勇.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6

标签:;  ;  ;  ;  

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论文-王晨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