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速切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曲轴中心孔,镗削动力学模型,刀具振动,变速加工
变速切削论文文献综述
杨宪,宋凤敏,姚振强,张雪萍,钟安飞[1](2014)在《变速切削在提高曲轴中心孔倒角圆度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方法,建立了曲轴镗削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刀具振动对曲轴中心孔倒角圆度的影响。通过机床主轴变速加工实验证明,变速加工可以有效抑制刀具的振动,从而提高中心孔倒角的圆度。(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胡年[2](2014)在《FANUC系统实现变速螺纹切削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情况,车床的螺纹加工从粗加工到精加工都必须使得刀具保持相同的走刀路径,所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必须保持主轴速度恒定。但这样会导致加工效率和效果的不理想,介绍了一种方法,即通过宏程序给予相应的补偿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4年06期)
王道林,王红军[3](2011)在《基于变速切削方法抑制再生颤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各种抑制切削颤振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变速切削方法抑制再生颤振的实验,给出一定切削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该实验结果显示了变速切削在抑制再生颤振方面的突出效果,并进一步分析了变速切削方法在抑制再生颤振上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1年07期)
汪通悦,何宁,李亮,王琦[4](2010)在《变速切削抑制颤振的控制系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切削颤振给加工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设计了基于DSP的适用于变速切削的电动机控制系统,编制了控制程序,并应用改造后的铣床进行了变速切削抑振试验。根据检测所得的加速度信号和声音信号,分析了变速幅值和变速频率对切削振动的抑制效果,对变速铣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期刊2010年21期)
刘瑶,蒋炳炎,申瑞霞,彭华建[5](2010)在《基于变速试验原理的材料切削加工性能快速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材料切削加工性能评价方法所需时间长、成本高,新型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能难以评价,切削参数尤其是切削速度难以达到最优化等问题,设计出一套从定量和定性2个方面快速评价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的变速切削试验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实施验证性试验。该方法以Heginbotham和Pandey提出的变速试验原理为基础,采用相对可切削系数表征材料切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工件材料进行切削试验,所得的结果与刀具磨损理论结果相符,可信度高是切削速度评价范围扩大;同时,在变速切削条件下刀具达到失效标准时间短,节约了大量的工件材料和试验时间,从而实现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的快速评价。此外,该评价方法的相关切削条件依据单刃车刀寿命试验标准ISO3685—1993设计,具有通用性,以便于不同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互换。(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王琦,何宁,李亮,戚宝运[6](2009)在《变速切削抑振技术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目前最常见的两种变速切削抑制切削颤振机理,讨论了变速切削抑振研究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变速切削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利用振动的在线监测技术实现自动控制的变速切削。(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09年03期)
薛小强,孙志强,马兆允[7](2009)在《变速切削在抑制切削颤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颤振是一种不稳定的现象,严重降低切削加工的有效性和材料去除率,加速刀具磨损。对现在国内外的一些变速切削抑制切削颤振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概括和总结,为今后的零件加工稳定性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09年03期)
王琦[8](2009)在《基于DSP的变速切削抑制再生颤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速切削具有实现简单、抑振效果好等优点,成为抑制切削颤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运用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对机床主轴进行改造,实现变速切削,并利用改造后的机床对变速切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变速切削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工作如下:1.对切削颤振的数学、物理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变速切削对再生颤振的抑制机理。2.介绍了基于DSP的硬件控制系统,脉宽调制技术及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根据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原理,结合DSP与异步电动机的特点编写了控制程序,实现了对异步电动机变速控制。3.根据模态分析的原理,编写了针对NI9233数据采集卡的数据采集及模态参数进行分析的程序。并对螺旋槽立铣刀进行了模态分析试验,获得了相应的动态性能参数。4.以变速切削的抑振理论分析为指导,进行了变速切削试验,深入分析、探讨了各种变速切削参数对抑振效果的影响。5.在获取系统动态性能参数的基础上,根据铣削颤振的模型,建立了铣削的稳定域图,并通过铣削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并在特定转速下探讨变速切削对极限切深的影响,在合适的变速条件下,采用变速切削可以使极限切深较恒速切削提高30%~50%。(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9-03-01)
李军[9](2008)在《在机械加工中用变速切削抑制再生颤振》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颤振几乎在所有实际的切削加工及磨削加工中都存在,从能量平衡角度来看再生颤振产生的机理,分析变动主轴转速时的能量转换来预测抑制再生颤振的效果,通过变速切削试验来总结抑制再生颤振的因素及变速切削的优缺点,进而实际应用变速切削,得到良好的加工表面。(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科学教研)》期刊2008年01期)
余丽群[10](2005)在《利用变速切削提高机床切削系统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变速切削能显着提高机床切削系统的稳定性,并且适当增大变速幅度和变速频率,对提高机床切削系统的稳定性是有利的。(本文来源于《大众标准化》期刊2005年09期)
变速切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常情况,车床的螺纹加工从粗加工到精加工都必须使得刀具保持相同的走刀路径,所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必须保持主轴速度恒定。但这样会导致加工效率和效果的不理想,介绍了一种方法,即通过宏程序给予相应的补偿来解决这一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速切削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宪,宋凤敏,姚振强,张雪萍,钟安飞.变速切削在提高曲轴中心孔倒角圆度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4
[2].胡年.FANUC系统实现变速螺纹切削的方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4
[3].王道林,王红军.基于变速切削方法抑制再生颤振的研究与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1
[4].汪通悦,何宁,李亮,王琦.变速切削抑制颤振的控制系统及实验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
[5].刘瑶,蒋炳炎,申瑞霞,彭华建.基于变速试验原理的材料切削加工性能快速评价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王琦,何宁,李亮,戚宝运.变速切削抑振技术的研究现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
[7].薛小强,孙志强,马兆允.变速切削在抑制切削颤振的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
[8].王琦.基于DSP的变速切削抑制再生颤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9].李军.在机械加工中用变速切削抑制再生颤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10].余丽群.利用变速切削提高机床切削系统稳定性[J].大众标准化.2005